?

基于專業特色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研究

2023-06-07 10:10馬曉文李雯茜
南北橋 2023年4期
關鍵詞:專業特色漢語國際教育勞動教育

馬曉文 李雯茜

[摘 要]勞動教育是高校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重要環節,目前高校勞動教育普遍與專業教育脫節,并出現了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內涵目標不明確、師資隊伍缺乏等問題。新時代背景下的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存在高度的相關性,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基于此,從專業思想引領、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培養、評價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專業特色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思路。

[關鍵詞]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專業特色;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我國各族人民長期的不斷奮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已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現在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間。作為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的成效與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勞動技能直接相關[1]。

1 新時代勞動及勞動教育的特點

勞動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內涵,不僅肩負著促進學生“五育”全面發展的歷史責任,還承擔著推動社會發展、國家繁榮的時代使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1 新時代勞動形式的改變

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是新時代三種主要的勞動形式。日常生活是勞動教育依托的重要載體。一方面,通過實踐環節幫助學生學會生存,堅持從實際出發,并將其作為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其自覺樹立國家意識、民族意識、責任意識,做一個講奉獻、求務實的時代新人。

人們利用生產資料進行物質資料生產,進而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的勞動叫作生產勞動。新時代生產勞動不同于以往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生產活動的高度智能化。對于大學生來說,生產性的勞動主要有頂崗實習、專業實習等,大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是理論知識,缺少實踐的機會,實習彌補了這其中的斷層,對幫助廣大青年大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生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只有通過生產勞動才能更加深刻地將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并在生產過程中總結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進一步積累職業經驗,增強就業創業能力。

服務性勞動指勞動者在從事服務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運用特定的設備和工具,直接滿足消費者對服務產品的需要的勞動。青年大學生從事服務性勞動的機會包括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義工、家教、勤工助學等。還有很多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去,這樣的服務性勞動對提升志愿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2 新時代勞動教育內涵的拓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歷史征程,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提升,人類的勞動形式和形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尤其是青年群體的勞動逐漸呈現出合作型、虛擬性、獨創性的特點[2]。

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形式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但在育人環節中并未得到充分體現,勞動教育依然被簡單地化為單純的體力勞動,甚至被異化為懲罰手段、娛樂活動。勞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流汗,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愛勞動的情感和技能。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物質勞動教育仍然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通過物質勞動形式引導學生獲得具體的勞動技能,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結合新時期時代背景,挖掘勞動教育的新內涵和新形式,彰顯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

2 高校勞動教育實施存在的問題

2.1 忽略正確勞動觀念、勞動價值觀的培養

目前在國家大力推進新時期勞動教育的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體現?;蛭撮_設相應課程,或停留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下,認為勞動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并無實質用處。這一問題歸根到底,就是思想上不夠重視,對于勞動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忽略了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態度的培養。

2.2 勞動教育缺少上層規劃

科學規劃是正確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文件,為高校應如何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方向,但文件涉及的只是一般性、普適性原則,盡管部分高校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開設了專門的勞動教育課,但大多數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未能結合各階段的勞動教育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制訂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計劃,相應的勞動教育大綱和勞動教育配套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將過程中的具體目標細化,才能把勞動教育落在實處。

2.3 專業技能與勞動教育脫節

目前高校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存在片面化傾向,表現為對新時期勞動教育的內涵認知不足,將勞動教育等同于單純的體力勞動,這直接造成對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目標認知的偏差。高校中的勞動教育課程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訓練的專業技能不相干,未突出學科、專業特點,限制了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創造性,對于如何在勞動實踐中運用專業技能感到困惑,難以培養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3 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可行性論證

3.1 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在認知領域方面,大學生選擇的專業大多數指向他們未來的職業,學生接受專業教育,從而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相應的勞動產品,同時也達到了勞動教育的目的。在技能領域方面,專業教育和勞動教育會使學生掌握社會必備的學科與勞動技能,學生在思考問題、吸收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了具有思維含量的創造性勞動,在勞動中理解專業知識的運用,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腦力勞動的不易。在情感態度領域,將勞動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在傳授專業知識和訓練專業技能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將他們培養成有社會責任感、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建設者[3]。

3.2 勞動教育是構成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全面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作為育人的重要環節,應當成為各專業教育內容的組成部分之一。高校專業應當在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3 專業技能是勞動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

專業技能是勞動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和特色方式[4]。大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本就是外化于行的體力勞動和內化于心的腦力勞動的有機結合。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中華傳統才藝是該專業的必修課。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日后從事對外漢語教師的職業需要掌握一門及以上的中華傳統才藝,學生在才藝課上學習剪紙、中國結、刺繡、水墨畫等技能,同時也上了一門生動有趣的勞動教育課,掌握了勞動技能。在上中華傳統才藝課的過程中,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制作一件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創作一幅中國水墨畫的不易與艱辛,樹立了勞動光榮的勞動價值觀,營造了尊重勞動、保護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風尚,使勞動教育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4 基于專業特色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思路

4.1 依托專業思想引領,樹立正確勞動觀

大學生群體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處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大學期間是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最佳時期。

在進行勞動教育時,要注意勞動教育的內涵,開展卓有成效的勞動教育活動。勞動教育需要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為目標,而不僅僅是要求其具備簡單的勞動能力。只有正確的勞動精神才能使學生明白勞動的價值所在。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思想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勞動觀念,只有教師具備科學、高尚的勞動理念,才能保證勞動教育課程有正確的思想引領,確保實實在在的勞動教育成效。

4.2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融入勞動教育要求

要將勞動教育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位置,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5]。充分挖掘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勞動教育特色,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當中,培養具有深厚勞動情懷、扎實勞動知識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在課程體系中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地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在公共課中主要培養學生科學的勞動態度和勞動情感,專業課中以建立在專業特色基礎上的勞動技能培養為主。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為例,本專業以培養具備進行國際中文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人才為目標,中華傳統才藝是本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中華傳統才藝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包含鮮明的勞動育人要素,如刺繡、拓印、工藝美術、臉譜、雕塑等。在傳統才藝學習中,既能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也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勞動技能。

4.3 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必須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構建富含勞動教育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結合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勞動素養,更要結合專業就業方向和專業技能,挖掘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勞動教育元素,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社會主義勞動精神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此意義上,勞動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科學的勞動素養、包含勞動教育要素的專業課程教學、就業指導及創新創業教育等。在課程板塊上包含勞動觀念樹立板塊、勞動教育“專業+”板塊、勞動創新板塊、勞動就業板塊四個板塊。

勞動觀念樹立板塊在校內教師基礎上采用雙師制,邀請校外相關行業勞動工匠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科學的勞動素養。勞動教育“專業+”板塊采用“校內+校外”的模式,融入專業相關勞動場景,在專業教學中加入勞動教育內容。勞動創新板塊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勞動創新精神。勞動就業板塊結合專業見習、實習,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鑄造勞動精神,提高勞動技能。

4.4 提高師資隊伍勞動素養

高校勞動教育育人質量的高低與師資隊伍勞動素養的高低直接相關。師資隊伍具備正確的勞動觀念和高水平的勞動素養是高校勞動教育質量保證的前提。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勞動技能、高水平的勞動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打造一支貫通校內外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專業教師、校外指導教師要各司其職,全方位提高高校勞動教育育人水平。

4.5 構建勞動教育評價考核機制

要將勞動教育育人效果引入學生素質考核,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落到實處。勞動教育評價考核機制必須結合勞動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全面評價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勞動教育要素特點,制定合理的勞動評價指標體系,將結果作為學生各類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6]。

5 結語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有科學的、高水平的勞動素養。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是落實勞動教育育人、培育學生勞動觀念、提升學生專業勞動技能的重要途徑。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具有高尚勞動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J]. 中國人才,2020(5):5.

[2]范涌峰. 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的現實樣態與邏輯路向[J]. 教育發展研究,2020,40(24):28-35.

[3]陳鶴琴. 陳鶴琴教育文集[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郭曉云. 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與路徑探析[J]. 龍巖學院學報,2019,37(6):112-117.

[5]時偉.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特征、架構與實施[J]. 中國高教研究,2022(6):85-90.

[6]沈希. 羅黎敏. 杜學文. 高校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路徑——以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為例[J]. 中國高教研究,2021(9):77-82.

猜你喜歡
專業特色漢語國際教育勞動教育
基于專業特色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研究
低碳能源技術與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特色建設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