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壩機械林場云杉育苗及造林技術要點

2023-06-07 20:24宋瑩瑩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1期
關鍵詞:造林技術云杉

宋瑩瑩

摘 要 云杉是一種具備多種應用優勢的優良樹種,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引入云杉,不僅能擴大云杉種植的總體面積,同時能進一步提高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資源的豐富程度,改善目前大面積人工純林面臨的林齡和樹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為進一步促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云杉造林工作的開展,從種子采集處理、適時播種、肥水管理、越冬保護、苗木移植等方面論述云杉育苗栽培技術,從科學選地整地、栽種管理、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營造混交林等方面論述云杉造林技術,從明確云杉造林工作發展、多層促進造林工作落實兩方面論述保障云杉造林成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云杉;造林技術;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1.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26

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種植的云杉具有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及普適性高等特點,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種植。相較于其他區域,塞罕壩機械林場的自然環境較為惡劣,開展造林工作面臨諸多困難。云杉作為當地的一種經濟樹種,不僅能充分適應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惡劣環境,在降水量少、氣溫低的環境下生存,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林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在具體種植過程中,必須根據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解決云杉造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云杉育苗栽培技術

1.1 種子采集處理

1)選種。在選種過程中需從種子的質量和價格上進行綜合考慮,選擇高性價比及高存活率的種子,以降低種子采集成本及種子種植風險。同時,建立良種選育信息平臺和種植數據庫,以保留已有的成果和經驗,緩解種子選擇和采集壓力,提高后續選育工作效率。在選種過程中,需選擇70年生左右的母樹進行采種,以保留優良的遺傳性狀,提高苗木存活率及生長質量。2)采種時間以每年9—10月為宜,保證種果呈黃褐色。采種后進行種子篩選與凈種工作,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2 h,再用清水沖洗,放置于40 ℃左右的溫水中或直接放于冷水中浸種24 h,將種子和含70%細沙的土壤按1∶1比例混合均勻,每隔1~3 d翻動1次,同時做好灑水工作,保證沙土濕熱,直至1/2以上的種子裂口露白,即可播種[1]。也可將種子浸泡在0.15%福爾馬林溶液中15~30 min,以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細菌,用清水清洗2~3次,然后按種子與細沙1∶2的比例混合均勻,并將濕度控制在55%~65%,再置于3~5 ℃環境下進行催芽處理,通常在15 d左右出芽,若未能達到催芽預期效果,可適當提溫至20 ℃左右,促進種子發芽生長。

1.2 適時播種

通常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后15 d左右即可發芽出土。種植戶需在云杉播種前7 d進行灌溉,保證苗床濕度在65%左右。塞罕壩機械林場普遍采用高床條播。同時,為保證種苗吸收到充足的光照,需合理控制栽種間距,將條寬控制在10~12 cm、條間距控制在10~20 cm。在覆蓋0.5~1.0 cm細土后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地穴中,并回填定植,播種密度控制在每667 m2播種20~25 kg。播種后可在苗床上方搭建遮陰棚,以穩定苗床溫度,達到增溫保濕的目的,加快云杉種子萌發速度及出苗速度。

1.3 肥水管理

云杉出苗1年內不追肥,以遮陰為主,以防止溫度過高損害云杉苗木,破壞苗木穩定的生長環境。云杉出苗1年后需定期對苗木進行追肥,其中,生長2~3年的苗木需施加氮肥,每667 m2施氮肥15 kg,施肥次數控制在2次以內;后續撫育過程中根據苗木的生長速度和生長狀態,追施磷鉀肥,每667 m2施磷鉀肥20 kg,磷鉀肥施肥次數控制在2次以內;苗木生長期內追肥2~3次,追肥根據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長狀況而定[2]。

1.4 越冬保護

每年霜降后到土壤凍結前,須及時澆灌封凍水,待床面凍結后利用雜草或農作物秸稈覆蓋床面,厚

35 cm左右,起到良好的防凍抗寒作用。覆蓋完成后,還可用土壓實覆蓋物,防止大風天氣掀翻覆蓋物及秸稈,來年4月中旬去除覆蓋物。同時,可設立風障保護苗木,以防大風天氣導致苗木出現倒伏及凍害;林業工作人員還需在冬季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在降雪天氣到來前,使用木棍支撐苗木,防止大雪壓斷枝條,雪后也需及時清掃樹木及枝干上的積雪。做好相應的樹種防護工作,提高樹種的越冬存活率。

1.5 苗木移植

選擇成活率高的、適宜當地生態環境的播種苗是提高云杉苗木種植存活率的關鍵要素之一。通常選擇3年生的密播苗進行移植,該播種苗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在移植后快速適應當地的栽植環境,穩定生長。同時,在云杉苗木移植后,需定期進行追肥和澆水,保證播種苗的生存環境,提高苗木種植存活率。

2 造林技術

2.1 科學選地整地

1)選地。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土壤大體分為六大類:棕壤、灰色森林土、草甸土、風沙土、沼澤土及黑土,其中灰色森林土占比較大?;疑滞潦菧貛植菰寥乐脖幌滦纬傻耐寥?,這類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適合云杉、落葉松等針葉樹種生長。坡山地可為云杉阻擋風沙和削弱光照強度,適宜云杉生長,塞罕壩機械林場北曼甸林場位置更適宜云杉培育。2)整地。林區坡度在20°~30°,可使用機械設備開展帶狀整地工作,深度控制在20~30 cm。整地前須清除造林地內的雜草、灌木,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為苗木的正常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3]。同時,整地前需翻耕土壤,保證土壤通透性,控制土壤翻耕深度在30~35 cm,并于第2年春節土壤解凍后進行2次淺翻耕處理,控制翻耕深度在20~25 cm。3)在栽植前對栽培穴進行檢測,每667 m2施加完全腐熟的有機肥2 000~2 500 kg,也可施入油渣250 kg,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4)為避免土壤滋生大量病菌,每667 m2可使用50%辛硫磷5~8 kg混合8 kg細土后,均勻撒到苗床上,以殺死土壤中的害蟲、病菌。

2.2 栽種管理

栽種時間選擇在每年春季雨后,此時開展栽種工作區域內的土壤濕度維持在較高水平,可為提高云杉成活率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云杉栽種時需保證周圍環境。1)選擇相較平坦的地面進行栽植,以防云杉出現偏移。2)保證栽種空間的獨立性,做到不透風處理,避免風力太大影響栽種環境和栽植溫度。3)容器育苗栽種時需去除云杉外部容器,梳理云杉根系,確保根莖分明,防止根莖粘連影響栽種存活率。4)將云杉栽種到事先挖好的40 cm×40 cm×30 cm種植穴中,使云杉埋在坑內30 cm左右,進行壓實,防止出現爛根或倒伏,保障苗木健康生長。加強栽種管理,科學控制云杉種植密度,行距控制在1.5~2.0 m,株距控制在1.0~1.5 m,每667 m2保持在300株以上。

2.3 撫育管理

1)及時補種。栽種完成后對苗木生長狀態進行高頻次不定期觀察,對生長狀態不佳的苗木進行挖除補種,以確保栽種成活率。2)定時定期開展全面的松土除草工作,在7月15日進行人工除草,清除苗木周圍的雜草,平衡土壤中養分的供給,在松土過程中需遠離苗木根部,以防損傷苗木根系。3)整形修枝。整形修枝作業適宜在冬季進行,且從幼樹時期即可逐年對云杉進行整形修枝,在栽植第2年綁扎主干,在次年11月下旬至第2年2月下旬休眠期開始對主、側枝進行修剪;為保證苗木株形挺直,可去除苗木中部分長勢較斜的枝葉,控制苗木枝葉數量。4)間伐。平均每5年進行1次高強度間伐,進行苗木篩選,遵循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砍大留小的原則處理間伐苗木,確保苗木健康生長。

2.4 病蟲害防治

為避免病蟲害問題嚴重云杉生長,需完善云杉苗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1)加強云杉苗木檢查工作,在檢查基礎上對苗木病蟲害現象、周期、結果進行記錄,并與相關學者和專家進行病蟲害防治研究,制訂科學的處理方案。2)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提高云杉苗木病蟲害防治效率。如果苗期發現立枯病,可淋灑敵克松500~800倍液,也可使用硫酸亞鐵溶液10~30 g·L-1進行噴灑防治;針對輕度松阿扁葉蜂,每667 m2可使用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g

進行噴灑防治,中度侵害時噴灑25%滅幼脲3號膠懸劑;針對松天牛要在成蟲羽化7 d內采用50%殺螟松200倍液噴灑防治,幼蟲孵化時采用25%國科3號200倍液噴施處理;針對紫紋羽病,在發病樹穴上使用50%代森銨水劑100~150倍液進行灌藥殺菌[4]。

2.5 營造混交林

營造云杉混交林需對地形、模式、發育結構等問題進行分析,確保云杉在栽種后形成一定的規模,提高云杉大苗的栽種效率與質量。同時,需對混交林的位置和環境進行分類,陽坡與陰坡的栽種需在距離上和搭配上進行設計。云杉栽植株行距6.0 m×6.0 m,與刺槐、楊樹等樹種搭配造林,栽植株行距1.5 m×1.5 m,1行云杉搭配2行楊樹或樺樹,株間也按同樣的比例進行配置,可有效應用多種樹種的耐陰及嗜肥等特征,提高林地空間及森林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林業栽植的影響面積。云杉與落葉松混交種植中可在林下引進灌木,實現云杉交叉種植,豐富林區種植深度及種植層次,從而完善森林生態系統,豐富林間生物多樣性。

3 保障云杉造林成效

3.1 明確云杉造林工作發展

1)開展科學規劃。林場在進行云杉造林工作過程中,須進行合理科學規劃,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思想,因地制宜地制訂造林方法。通過應用GPS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對現有工作模式進行改良和信息化轉型,幫助技術人員提高林班界測量工作的精確性,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政府對林區產業扶持力度。在云杉造林的建設過程中,林場可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建設生態經濟林,為林業發展開辟新的發展方向。政府應加大對林區產業的扶植力度,以政策引導新發展。

3.2 多層促進造林工作落實

造林工作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工作,因此須堅持以自然為本,順應自然規律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堅持以下3方面原則,多層促進造林工作有效落實。1)在開展造林工作過程中,堅持科學造林的基本原則,適當大規模開展云杉造林工作。塞罕壩機械林場年最低氣溫-42.8 ℃、最高氣溫 30.9 ℃,降水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438 mm,年蒸發量約1 230 mm。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物候特點與云杉原產地物候條件十分接近,因此云杉良種的培育和造林計劃成功率較高。2)堅持創新性原則,完善和優化現有造林機制。塞罕壩機械林場可提供多種種植和承包形式,這些種植和承包形式可供企業進行挑選與研究,為該地區林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也為該地區林業的建設提供了便利[5]。3)造林工作的管理需當地政府與企業進行雙向管理,合理分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崗位,增加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責任到人,在造林工作遇到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其中,對云杉苗木的栽種和澆水工作,也可指派管理人員進行管理,采取層層嚴密的管控措施,確保每個造林環節緊密連接,從而進一步提高造林工作開展的專業性和標準性,確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

4 結語

云杉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造林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了極佳的適應性,已成為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的綠化樹種,對塞罕壩機械林場人工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掌握云杉育苗栽培技術和造林管理技術,能顯著提高云杉樹木成活率。因此,需從種苗培育、種植管理、撫育、病蟲害防治及越冬保護等層面,采取相應的措施為云杉造林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月元.塞罕壩地區沙地云杉引種試驗及培育要點[J].南方農業,2022,16(5):119-121.

[2] 王永忠.青海云杉的培育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22(30):132-134.

[3] 年婕.云杉特征、育苗栽培及立枯病防治策略[J].種子科技,2022,40(19):116-118.

[4] 王慶霞.蓮花山保護區云杉屬優良樹種引種造林及其適應性初探[J].農村科學實驗,2022(9):157-159.

[5] 趙忠學,楊占英,田四虎.淺談退耕還林樹種之:云杉苗的培育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00(4):46.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造林技術云杉
云杉大苗的起苗與包裝
云杉的管理與栽培技術探討
云杉的管理與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云 杉
不同云杉品種幼林苗高的遺傳變異研究
有關營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區中的側柏造林技術有效運用分析
提高干旱區造林成活率的理論與實踐
繁昌縣沿江灘地楊樹造林技術
針葉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