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被子植物新資料

2023-06-07 11:17張建行陳定云雷祖培李宏慶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泰順縣無毛華東師范大學

張建行,陳定云,雷祖培,李宏慶*

(1.華東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2.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百山祖管理處,浙江 麗水 323800;3.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浙江 溫州 325500)

2020—2021 年,在浙江省臨安區、慶元縣和泰順縣等地進行野外調查,采集了與球果假沙晶蘭Monotropastrum pumilum Andres 形態特征差異顯著的假沙晶蘭屬植物,以及若干未被相關區域植物編目記錄的被子植物。通過形態解剖、觀察、查閱文獻[1-31]和比對標本,確認產于慶元縣的假沙晶蘭屬植物為浙江假沙晶蘭M.lungschuanense K.F.Wu,應恢復其種級地位;確認4 種植物為浙江省分布新記錄,分別隸屬于蘭科芋蘭屬Nervilia Comm.ex Gaudich.(Orchidaceae)、唇形科黃芩屬Scutellaria L.(Lamiaceae)、豆科豬屎豆屬Crotalaria L.(Fabaceae)和夾竹桃科蔓長春花屬Vinca L.(Apocynaceae)。

1 分類修訂

假沙晶蘭屬 Monotropastrum Andres

浙江假沙晶蘭(新擬,浙江假水晶蘭、阿里山水晶蘭、無毛沙晶蘭)Monotropastrum lungchuanense K.F.Wu in Acta Phytotax.Sin.16(1):73-74.1978。如圖1(a)和(b)所示。

圖1 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的形態(馬煒梁拍攝)Fig.1 Morphology of Monotropastrum lungchuanense and M.humile(courtesy by MA W L)

模式標本:浙江慶元,指定Neotype 為QY2016,張建行、鄒璐、李皆成;Isoneotypes 為QY2016-3、QY2016-5,張建行、鄒璐、李皆成。

=M.humile var.glaberrimum H.Hara in J.Jap.Bot.40(4):101-102.1965 ≡ Cheilotheca humilis var.glaberrima(H.Hara)H.Keng &C.F.Hsieh in H.L.Li et al.,Fl.Taiwan 4:4.1978 ≡ Cheilotheca humilis f.glaberrima(H.Hara)S.S.Ying,Coloured Ill.Fl.Taiwan 5:176.1995。

多年生菌根異養植物,全株無毛,白色,干后黑色。莖直立,肉質,高10~20 cm。葉透明鱗片狀,互生,長橢圓形或狹卵形,先端圓鈍?;▎我豁斏?,下垂;花各部分均無毛,花萼5 片,長橢圓形,常全緣;花瓣5,楔狀長橢圓形,基部形成囊狀,先端近圓形,邊緣內卷,常淡黃色;雄蕊常10 枚,花藥交互排列成上下兩輪,聚集在柱頭周圍,花絲等長,兩兩相互靠近;蜜腺裂片5,與外輪雄蕊對生并反抱花絲,先端2分叉;子房壇狀,側膜胎座5,花柱短,柱頭黃色。漿果橢圓形,種子淡黃色,有網狀突起?;ㄆ?—7 月,果期8—10 月[1]。

生于林下陰濕處。產自我國福建(武夷山)、廣西(南寧)、湖南(株洲)、陜西(安康)、臺灣(桃園)、西藏、云南、浙江(杭州、麗水、臺州)。日本、韓國、尼泊爾、印度也有分布。

1978 年,吳國芳[1]基于采自浙江龍泉百山祖(今屬慶元縣)的標本報道了浙江假水晶蘭Monotropastrum lungchuanense,隨后周以良等[2]將其處理為大果假水晶蘭Cheilotheca macrocarpa(Andres)Y.L.Chou 的異名,QIN 等[3]將浙江假水晶蘭M.lungchuanense 和大果假水晶蘭Ch.macrocarpa 均并入球果假沙晶蘭M.humile(D.Don)H.Hara。自此浙江假水晶蘭 M.lungchuanense 一直以異名狀態存在。以上歸并處理忽略了浙江假水晶蘭穩定存在的形態差異。

ANDRES[4]于1936 年報道了假沙晶蘭屬Monotropastrum,該屬僅包含1 種,即廣義的球果假沙晶蘭M.humile[5],許多名稱均被處理成異名[1-2,6-15]或轉移至沙晶蘭屬Eremotropa Andres[16]。為了確認浙江假水晶蘭M.lungchuanense 的分類地位和采自慶元縣的假沙晶蘭屬植物(采集號為BGZ 1-4、JPT 1-3、QY2016 1-5)的身份,筆者梳理了自假沙晶蘭屬建立以來的物種變化史,解剖了5 份假沙晶蘭屬標本,觀察了中國自然標本館(CFH)和中國植物圖像庫(PPBC)中“球果假沙晶蘭”及鄰近類群的彩色圖片,其中25 份具有花部解剖細節,同時查閱了具有解剖細節的文獻[17-19],共得到33 份具有花部解剖細節的材料,見表1。

表1 假沙晶蘭屬憑證信息及花形態解剖觀察Table 1 Voucher information and floral anatomy of Monotropastrum

形態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廣義的球果假沙晶蘭Monotropastrum humile 有兩類。第一類植株的區別特征為花瓣、花絲、子房常被毛或少數無毛,雄蕊8~10 枚、散生,花藥排成一輪,蜜腺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不分叉、與雄蕊同數,柱頭常鉛藍色,如圖1(c)所示。第二類植株的區別特征為花瓣、花絲、子房無毛,雄蕊10 枚,花藥排列成上下兩輪,聚集在柱頭周圍,花絲等長、兩兩靠近,蜜腺裂片5,與外輪5枚雄蕊對生、先端2 分叉,柱頭黃色,如圖1(a)和(b)所示。

通過考證相關的原始文獻和模式標本,發現第一類植株的形態與球果假沙晶蘭Monotropastrum humile 的原始描述[6,20]較吻合,第二類植株的形態與浙江假水晶蘭M.lungchuanense[1]的原始描述一致。此外這兩類植株的形態穩定性強、差異顯著,因此筆者不贊同歸并處理,支持將浙江假水晶蘭M.lungchuanense 恢復為單獨的種,將其中文名改為浙江假沙晶蘭。

原始文獻記載Monotropastrum lungchuanense的模式標本保存于上海師范大學生物系植物標本室(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經全面查閱該館及現上海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SHTU)館藏標本,未發現1964 年華東師范大學劉民壯和馬煒梁33671 號模式標本,亦未見原始文獻列舉的1964年華東師范大學吳鳴翔和童遵明(無號)、裘佩熹和歐善華884 號標本,確認這些標本已經遺失。因此重新指定其學名模式。

無毛沙晶蘭 Monotropastrum humile var.glaberrimum 由HARA[11]發表于1965 年,主要區別特征為花各部位無毛。耿煊等[12]于1978 年將其轉移至水晶蘭屬Cheilotheca Hook.f.,并命名為阿里山水晶蘭Cheilotheca humilis var.glaberrima。應紹舜[21]于1995 年將其降為變型等級,并命名為Cheilotheca humilis f.glaberrima。結合TSUKAYA 等[17]的研究,確認以上分類單元的形態特征與浙江假沙晶蘭M.lungchuanense的形態特征一致。由于一個名稱在其被發表的級別之外沒有優先權[22],故將無毛沙晶蘭M.humile var.glaberrimum 和阿里山水晶蘭Cheilotheca humilis var.glaberrima 并入浙江假沙晶蘭M.lungchuanense,而不是將無毛沙晶蘭的變種加詞glaberrimum 提升至種級地位。

臺灣假水晶蘭Monotropastrum arisanarum Andres 發表于1935 年,主要區別特征為花瓶狀的子房,5 裂的柱頭[13]。HARA[11]認為該種可能為無毛沙晶蘭M.humile var.glaberrimum 的異名,耿煊等[12]于1978 年將臺灣假水晶蘭M.arisanarum 處理為阿里山水晶蘭Cheilotheca humilis var.glaberrima的異名,于勝祥等[23]又將其恢復為獨立的種,并改中文名為阿里山沙晶蘭。隨后SANKARA 等[5]將M.arisanarum 處理成M.humile 的異名。在球果假沙晶蘭M.humile 和浙江假沙晶蘭M.lungchuanense的標本中均未發現5 裂的柱頭,因此支持于勝祥等[23]的處理方式。

與浙江假水晶蘭 Monotropastrum lungchuanense 同時發表的毛花假水晶蘭M.pubescens K.F.Wu,其區別特征為花各部分被毛,花柱長4.0~4.5 mm,明顯,子房被粗毛[1]。周以良等[2]于1981 年將其轉移至水晶蘭屬Cheilotheca,并命名為Cheilotheca pubescens(K.F.Wu)Y.L.Chou。林泉[15]于1989 年將其降為變種等級,并命名為Ch.humilis var.pubescens(K.F.Wu)C.Ling。此后M.pubescens 一直被處理成M.humile 的異名[3,5,23-24]。由于前者的模式標本遺失,難以獲得花部細節特征。但毛花假水晶蘭M.pubescens 的花徑較小、子房被毛特殊,有必要對其做進一步研究。

憑證標本:張建行、鄒璐、李皆成,QY2016、QY2016-3、QY2016-5,2021 年3 月30 日;浙江省慶元縣百山祖國家森林公園,百山祖鎮后山海拔約1 500 m 山谷斜坡混交林下陰濕處。保存于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

2 新記錄

2.1 芋蘭屬 Nervilia Comm.ex Gaudich.,Voy.

Uranie:421,t.35.1829.

蘭科。塊莖球形或卵圓形。葉1 枚,花后長出,被毛或無,基部常心形?;? 朵,或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下垂;萼片與花瓣相似,狹長;唇瓣近直立,基部無距[25-26]。

芋蘭屬全世界約有67 種,分布于亞洲、大洋洲和非洲。我國有10種,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25]。浙江省新記錄屬。根據塊莖和葉片形狀,易與其他蘭科植物區分。

七角葉芋蘭 Nervilia mackinnonii(Duthie)Schltr.in Bot.Jahrb.Syst.45:402.1911。新記錄種,見圖2(a)~(c)。

圖2 4 種新記錄植物的形態Fig.2 Morphology of four new recorded plants

多年生草本,塊莖球形。葉常七角形,具5~7條主脈,在脈末端處的邊緣成角狀,無毛,葉柄長4~6 cm,紫色?;ㄝ^大,1 朵,生于花亭頂端;萼片淡黃色,線狀披針形,花瓣與萼片相似,唇瓣白色,具紫紅色斑點[25-26]。

產自泰順縣,生于海拔500~700 m 林下。調查發現了2 個分布點,均處于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山道旁,合計僅發現6 株。生境受巡山活動、枯落葉影響較大,需注意種群變化。分布于福建省、貴州省、云南?。?5-26]。

憑證標本:李宏慶、黃婧,TLJ-1,2020 年8 月5日;浙江省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碑排保護點。保存于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

2.2 黃芩屬 Scutellaria L.

腺毛黃芩 Scutellaria fujianensisZ.H.Chen,W.Y.Xie et X.Z.Chen in J.Zhejiang For.Sci.Technol.41:84.2021.——S.adenotricha X.H.Guo et S.B.Zhou in Bull.Bot.Res.,Harbin 21:504.2001。新記錄種,見圖2(d)~(f)。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具肉質紡錘狀塊莖,莖直立,無明顯匍匐根莖,分枝少,節間通常較葉短,全株被具節纖毛和腺毛,混生。葉片草質,基生葉小,莖生葉較大,三角狀卵形至卵圓形??偁罨ㄐ?,花對生。苞片匙狀長圓形,花冠淡紫色,中裂片內面有深紫色斑[27]。

該種密被具節柔毛和腺毛、分枝少、節間通常較葉短、苞片匙狀長圓形,這些特征明顯有別于柔弱黃芩Scutellaria tenera C.Y.Wu et H.W.Li 和云億黃芩S.yunyiana B.Y.Ding,Z.H.Chen et X.F.Jin等鄰近種[28-29]。

產自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于海拔350 m 左右林下,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焰山南坡成叢分布。分布于福建?。掀剑?7]、湖北?。ㄎ錆h)[30]。

憑證標本:李宏慶、李皆成,TM-1,2021 年4 月25 日;浙江省臨安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火焰山南坡半山腰。保存于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

2.3 豬屎豆屬 Crotalaria L.

光萼豬屎豆 Crotalaria trichotomaBojer in Ann.Sci.Nat.,Bot.,sér.2,4:265.1835。逸生植物新記錄種,見圖2(g)~(i)。

豆科亞灌木。莖枝圓柱形,具小溝紋。三小葉,小葉長橢圓形,兩端漸尖,下面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花冠黃色。莢果長圓柱形,幼時被毛,成熟后脫落,基部殘存宿存花絲及花萼。種子腎形[31]。

原產非洲,分布于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被廣泛栽培[31]。在泰順縣南浦溪沿岸發現數棵,生于坡地或路旁,為栽培逸野生。

憑證標本:王曉梅、李皆成,NPX-10,2020 年8月11 日;浙江省泰順縣南浦溪風景區。保存于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

2.4 蔓長春花屬 Vinca L.

小蔓長春花 Vinca minorL.,Sp.Pl.1:209.1753。逸生植物新記錄種,見圖2(j)~(l)。

夾竹桃科多年生蔓性草本?;ㄇo直立,全株無毛。葉長圓形,基部窄。具長花梗,花萼裂片無毛,花冠漏斗狀,藍紫色,花冠筒比花萼長,雄蕊5 枚,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之下。蓇葖果[32]。

該種葉基部窄,花小,花萼裂片無毛等特征明顯區別于蔓長春花V.major L。

原產歐洲,由江蘇省栽培[32]。在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坑口保護點荒廢古道旁發現數叢,生于海拔500 m 左右林緣或路旁,為栽培逸野生。

憑證標本:李宏慶,20210301,2021 年3 月17日;浙江省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坑口保護點。保存于華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HSNU)。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野外調查工作提供便利,華東師范大學王曉梅、鄒璐、李皆成、黃婧以及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劉西協助參與野外調查,華東師范大學廖帥提供分類修訂建議,在此一并致謝。

猜你喜歡
泰順縣無毛華東師范大學
“綠色碳科學”專輯編委會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 年總目次(總第221—226 期)
泰順縣助力獼猴桃產業機械化生產步伐
基因編輯幫助無毛小鼠長出頭發
系4. 心葉翠雀花系 Ser. Calthifolia
貴州杜鵑花科植物黔中杜鵑的補充描述
泰順縣民宿產業現狀及對策
環境保護水體中水質總氮的測定
人工栽培鐵皮石斛品質評價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總目次(總第173-178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