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風月夢》看清代中后期瘦西湖景觀文化

2023-06-10 08:23高歆
藝術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瘦西湖

摘要:隨著揚州經濟的發展,瘦西湖在清代逐漸演變為具有多種社會文化意義的場所。清中后期,揚州由盛轉衰,瘦西湖物質景觀發生巨大變化,景觀文化的內涵也隨之發生更迭和擴充。與此同時,不斷衰敗的城市現實催生出《風月夢》這樣具有現實意義、聚焦市民生活的城市小說,其將揚州真實的地域空間作為敘事背景,再現了當時的城市風貌。其中主人公三次出游瘦西湖的情節,展現了三幅不同風格的瘦西湖景觀畫卷:有端午節和觀音香會時的聲色繁華景象,有樓臺傾毀、花木凋零的蕭條凄涼之景,也有返璞歸真、清新自然的郊野風光。瘦西湖景觀的不同側面展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園林建筑等人文景觀荒蕪的背后是鹽業經濟的衰落、鹽商的失敗出逃,這使得文人雅士感嘆歷史興衰、寄寓懷舊夢華。與精英文化沒落相對的是大眾文化的繁榮,市民在與瘦西湖景觀的互動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節俗娛樂活動,宗教信仰、傳統習俗、休閑娛樂等多重主題同時融入瘦西湖這片空間,促使瘦西湖景觀文化更加包容與豐富。失去湖上園林妝點、退化為一片郊野的瘦西湖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地吸引文人和游客到訪,是因為其自然景觀的原始魅力具有雅俗共賞性,這賦予了瘦西湖景觀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關鍵詞:瘦西湖;《風月夢》;景觀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7.41;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1-0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江蘇著名湖泊的文學意味及生態美學闡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10298036Z

邗上蒙人所作的《風月夢》講述了賈銘、吳珍、袁猷、陸書和魏璧五個結拜兄弟流連風月,分別和鳳林、桂林、雙林、月香和巧云五個女子交往的經過。它繼承了《紅樓夢》的部分精髓,以繁華的喜劇開幕,以寥落的悲劇收場,以第十八回陸書的銀錢揮霍殆盡為節點,由盛轉衰。全文圍繞“利”與“情”的角力,呈現了歡場男女的多種情態,但小說中強烈的說教色彩消弭了文學之美,藝術價值有所欠缺。

從體察明清揚州城市文化的角度來看,《風月夢》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正如范伯群先生的評價,“(《風月夢》)寫當時的揚州民俗特別詳細,以文學性的眼光看來,有時達到了煩瑣的程度……至于揚州五月初五玩龍舟的場面,喜樂會與進香還愿,還有六月十八日燈船游船,也都攝入它的鏡頭”[1]。瘦西湖位于揚州城外的西北方,是一個公共開放的休閑娛樂場所,它的存在使揚州的城市空間超越了城池的范圍,城市文化、社會風氣等在城濠以外得到了有形的成長,更能體現揚州的市井風情和繁華風俗?!讹L月夢》詳細描寫了五名公子三次出游瘦西湖的情節:第五回中,五名公子去瘦西湖雅集結盟,與月香一起乘船游湖,大致游覽了瘦西湖各處景觀;第十三回中,眾人雇畫舫去瘦西湖過端午節,欣賞龍舟競渡、吊艄、搶標等節日活動;第十六回中,眾人參加觀音山香會,拜觀音,看馬披儺戲。從人物活動來看,瘦西湖空間不僅起到休閑游覽的娛樂作用,還是雅集聚會的社交場所、承載宗教信仰的文化空間。從景觀內容來看,瘦西湖景觀既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人文建筑,如園林、寺廟,即使是廢墟也具有觀賞價值,可以從歷史的維度觀照瘦西湖鼎盛時期的輝煌。這三次出游塑造了絢麗多彩的瘦西湖空間,“以人物與景觀的互動體現了瘦西湖豐富的文化內涵”[2]。

1 節日市會:聲色繁華之景渲染節俗氛圍

對揚州市民而言,瘦西湖是一個具有公共性的文化景觀空間。瘦西湖的水系四通八達,因此瘦西湖的景觀具有天然的開放性。一些園林雖是官僚階層或富商巨賈私人建造的,但不會完全封閉,而是半開放的,在市會節慶時也歡迎市民游覽。得益于揚州經濟的發達,市民生活富足,追求享受,休閑游覽成為多數揚州人熱衷的活動,這自然而然地促進了瘦西湖的不斷成熟。同時,揚州在運河開通后便成為商貿樞紐般的存在,各行各地的商人匯聚于此,服務行業大量涌現,瘦西湖逐漸發展成一個商業活動中心。在《風月夢》中,瘦西湖景區有完善的娛樂服務設施,有茶館、食肆、歌樓等場所。時人既可邀朋攜友,登上畫舫,泛舟湖上,欣賞風景,又可在湖畔找一座酒樓,與友人相聚,游玩一整天,這使得瘦西湖公共休憩空間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晚清揚州衰落后,雖然市民文化中的奢侈性引發了人們的反思,但是市民享受生活的精神追求卻保留了下來,因此具有休閑性、公共性的休閑游覽活動得以繼續發展,并逐漸融入節俗市會的文化傳統之中,如人們在節假日和宗教節日會去瘦西湖游覽。同時,許多鹽商退出揚州,瘦西湖擺脫了私有屬性,成為普通民眾可以隨性攜游的地方。特別是到了市會時節,瘦西湖更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風月夢》第十三回描寫了端午節時瘦西湖聲色繁華的節俗景象,且這些節俗富有獨特的地域特色。例如,端午節的瘦西湖上會有九色龍船,這些龍船的形制與競渡的龍舟相比,更接近華麗的畫舫,“以堅為身、雕刻彩畫、窮工極巧、五光十色,令人目眩神駭”[3]。龍船的功能傾向于展示表演而非競渡比賽。擅長水戲的孩童站在船艄上為游人表演花樣繁多的雜技,龍船水手們為撩標的買家上演精彩紛呈的奪標運動,呈現出一幅“旌旗光蔽日,鑼鼓響喧天”的熱鬧景象。龍舟競渡與戲劇、雜技融合在一起,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可見一斑。富家子弟乘畫舫雅游助興,普通民眾則在瘦西湖畔自在泛游,“兩岸游人男男女女,有攙著男孩,有肩著女孩,那些村莊婦女,頭上戴著菖蒲、海艾、石榴花、蕎麥吊掛……各種小本生意人趁市買賣,熱鬧非?!保?]101。端午佳節,男女老少傾城出游,人聲鼎沸。村莊婦女將香草、花卉裝飾在發髻上,縱情奔跑,大聲呼喊,一改傳統教條規訓下嫻靜、端莊的女性形象,解放了人的自然天性與活力。大家都在享受自由、奔放的狂歡盛會。這樣的節日景象豐富了瘦西湖的文化意蘊,展現了它世俗味十足且富有朝氣的一面。

《風月夢》的第十六回展現了瘦西湖在觀音山香會時的另一幅繁華圖景。揚州市民紛紛提著燈籠朝山進香,大雄寶殿燭影輝煌,香煙裊裊,新婦在百子堂祈子偷帽,馬披的儺戲鬼魅神異。傍晚的瘦西湖面上燈火璀璨,好似千條火練,萬道霞光?!安环帜信s同儔,半為燒香半玩游……賽會迎神人湊集,繁華端的是揚州?!保?]130這樣的宗教節日圖景蘊含著揚州極具代表性的節俗文化與地域風味,彰顯了瘦西湖獨有的景觀與城市的文化底色。晚清的瘦西湖園林建筑雖然多有破敗,但每逢節日市會,人物、景物和風俗的有機融合,也能建構一個聲色繁華的瘦西湖。

2 園林雅集:荒敗凄涼之景引發夢華情節

清代乾隆年間是揚州的極盛時期,作為城市盛衰之候的園林在這個時期發展到最繁華的階段。因鹽漕二運與商業的繁榮,加之康熙、乾隆皇帝的巡幸,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在瘦西湖畔興建園林,呈現出“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極盛境地[5]。至嘉慶年間,因鹽法和運法的劇變、鹽務弊病積重難返,揚州的鹽業走向衰落,許多鹽商面臨破產,紛紛離去,他們在揚州建造的園林無人打理,荒蕪坍圮。清代揚州學者阮元在《揚州畫舫錄二跋》中記載道,“揚州全盛,在乾隆四五十年間……樓臺畫舫,十里不斷……嘉慶八年過揚,與舊友為平山之會,此后漸衰,樓臺傾毀,花木凋零……近十余年間荒蕪更甚”[6]。阮元在道光十九年作此跋,以此觀之,清代揚州在乾隆年間到達鼎盛,嘉慶時走下坡路,道光年間“荒蕪更甚”,經歷了從繁華到衰頹的變化。

《風月夢》約成書于道光二十八年。在揚州鹽業與城市由盛轉衰的歷史背景下,小說中所描寫的揚州雖仍然維系著表面的繁華,但難掩頹敗之色。第五回中寫到五名公子到小金山雅集結盟,行至北岸荒岡,望見盛景遺跡,追憶往昔繁華,感嘆不已。賈銘道:“想起當年,這一帶地方有斗姥宮、汪園、小虹園、夕陽紅半樓、拳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修禊許多景致。如今亭臺拆盡,成為荒冢?!保?]34昔日“園亭十里景幽幽”的旖旎風景,如今卻變得滿目荒冢、芳草萋萋,在令人痛心惋惜的同時,也刺激人們回憶瘦西湖往昔的繁華景象。

這種懷舊夢華情節根植于不斷衰敗的城市現實。當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盛景逐漸沒落,成為過眼云煙時,往昔與當下、繁華與衰頹、和平與戰亂、團聚與離散的對比能激起人們強烈的精神震動,從而引發追憶美好往事的夢華情結,融入小說創作的肌理。一方面,對往日揚州的繁華進行深情的描繪,如《風月夢》中懷念消失的瘦西湖園林盛景,通過回憶與想象重現輝煌歲月,將昔日盛世凝成精神世界中的永恒之物,有力地維持了歷史記憶。另一方面,誠實地書寫揚州日漸衰弱的現狀,經濟的衰微使揚州的城市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導致了文化的衰靡和“揚州夢”的解構,促使揚州小說的地域書寫更具現實意義,如《風月夢》就書寫了市民生活與城市的興衰史。瘦西湖成為清代揚州興衰史的縮影,“歷史與現實的層疊寄寓著興衰之嘆,瘦西湖空間由此擁有更為豐富的內蘊與意義”[7]。

3 雅俗共賞:清新自然之景盡顯郊野風光

清代中期以后,隨著揚州經濟地位的衰落,清中期前所形成的瘦西湖景觀的鼎盛繁華狀況蕩然無存。正如阮元在《揚州畫舫錄》后跋中哀嘆其為“樓臺荒廢難留客,花木飄零不禁樵”,此時的瘦西湖只是衰敗揚州城中的一處郊野之地?!讹L月夢》中引用了一首《竹枝詞》描寫瘦西湖北岸一帶荒岡的凄涼景色:“曾記髫年貿棹游,園亭十里景幽幽。如今滿目埋荒冢,草自凄凄水自流?!本C合兩者,一幅破敗、荒涼的郊野景象躍然于人們眼前。

難道沒有了亭臺樓閣的瘦西湖就沒有了魅力和價值嗎?不管是阮元這樣的大文人、《風月夢》中雅集結盟的五名公子,還是在端午節、觀音會出游的普通市民,都依舊流連于不復往昔的瘦西湖郊野。他們不是僅僅為了憑吊古跡、節俗娛樂,而是因為此時的瘦西湖仍然有吸引他們的地方。瘦西湖之所以會吸引歷代文人雅客和普通游人市民,與其自然風光、水文景觀的魅力密不可分,而后來修建的園林都只是修飾。在游覽瘦西湖的情節中,作者多次描寫瘦西湖清新自然的郊野風光:雅集結盟時,看到“各處芍藥,紅白相間,爛漫爭妍”;端午時節,則是“榴紅似火,艾綠如旗”。雖然湖上園林會毀棄,但是瘦西湖的自然景觀不會消失,反而因為剝離了人工的修飾,呈現出返璞歸真、自然純粹的景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中后期的瘦西湖反而實現了其原始魅力的回歸。

沒有了園林的瘦西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始終沒有發生改變。正如《風月夢》中所描寫的那樣,文人依舊會來瘦西湖舉辦詩會、雅集和進行修禊,游人也會來瘦西湖郊游、過節、祭掃。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鼎盛時期瘦西湖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受到瘦西湖自然景觀原始魅力的感染。正是這種自然風光的原始魅力,使瘦西湖做到了雅俗共賞,使其景觀文化呈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

4 結語

《風月夢》作為一本誕生于揚州衰落期的城市小說,其以市民生活為描寫的中心,書寫內容極具現實意義。瘦西湖作為市民公共活動的空間,小說中的一些重要故事情節和揚州城市文化的塑造都是以此為基礎展開的,市民與景觀的互動展現出了瘦西湖空間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清代中后期揚州經濟實力的下降,昔日的湖上園林勝景逐漸向郊野風光轉變。鹽商讓渡了對瘦西湖園林的掌控,瘦西湖為普通民眾所享有,逐漸與市民生活方式、文人修禊活動、觀音山香會等社會文化生活緊密關聯。多重主題同時融入瘦西湖這片空間,表現出瘦西湖景觀具有的文化包容精神,體現出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的和諧交融。瘦西湖寄托著揚州人民的家園情感,雅俗共賞、出世與入世精神并存、形而上與形而下兼有的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使瘦西湖具有與其他文化景觀迥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和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15.

[2] 葛永海.城市品性與文化格調:論中國第一部城市小說《風月夢》[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4):30-34.

[3] 王鴻.老揚州[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116.

[4] 邗上蒙人.風月夢[M].苗壯,石星,校點.濟南:齊魯書社,1991:101,130,34.

[5] 顧風,冬冰,劉馬根,等.大地上的卷軸畫 揚州蜀岡瘦西湖的景觀精神和人類價值[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145.

[6] 李斗.揚州畫舫錄[M].周春東,注.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4.

[7] 張雨順.清代“揚州夢”小說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75.

作者簡介:高歆(2001—),女,江蘇丹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學。

指導老師:鄒虎,魏巍

猜你喜歡
瘦西湖
My Friend
美麗的瘦西湖
十二月的瘦西湖
瘦西湖
Parks In Yangzhou
俯瞰大美瘦西湖
揚州瘦西湖核心景區園林植物群落調查研究及分析
瘦西湖景區文化內涵提升對策研究
世界最大直徑雙層隧道成功穿越瘦西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