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鄉村老學校的文化重塑

2023-06-11 19:07李峰華
中小學管理 2023年5期
關鍵詞:弄潮兒育人目標

李峰華

時代的浪潮滾滾而來,新時代的學校教育面臨諸多挑戰,而我們看到,許多歷經時代變遷的鄉村老學校,面對變革的時代,在很多事實性困難面前往往選擇“躺平”。走進這樣的校園,我們常常能看到墻面上有各種標語,透過紛雜的“理念”,卻難以看出一所學校對“育人目標”的清晰聚焦。這些地處鄉村的老學校,在新時代尤其需要進行文化的梳理與再提煉,通過文化重塑破解“活在過去”的困境。作為一所鄉村百年老校,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小學正是通過重構育人目標,重塑學校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向上的蓬勃活力和內生的強勁動力。

一、從歷史與現實情境中尋找學校文化內核

學校應該結合辦學實際,校本化地回答“育人目標”問題,這是學校的頂層設計,也是學校的文化內核。然而梳理任何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其歷史肯定是豐富而紛雜的,現實情境也是如此。以七都小學為例,在可以找到的資料中,2000年以來,學校歷任領導不斷探索與尋找學校的文化表達,提出了“一切為了師生的發展”“全面提升學校教育發展理念和辦學品位”“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奠基”“我能行”“融通靈動、力行致遠”“溇港文化”等文化主張。過去這些年,在這些“文化”的關照下,學校的品牌建設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當這些文化表達同時出現在校園時,我們就有必要對其進行梳理與再提煉;在學生、教師乃至校長都“記不住”“不知曉”自己學校的文化究竟謂何的時候,我們必須回答“究竟什么才是我們的核心文化”這一問題。恰逢《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之際,在全體教師參與“一句話說理念”活動的基礎上,在專家的深度指導下,我們努力尋求育人目標的校本表達,力求使其既符合國家意志又體現學校特點。

在梳理七都小學歷史與現實情境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兩個關鍵詞—太湖與崔根良,并試圖探尋它們背后的文化意義。首先,太湖是一個地域的也是一個歷史的文化背景。位于太湖南岸的七都,擁有23公里太湖岸線,這一片土地因溇而生,因港而興。千百年來,太湖水潮漲潮落,亙古未變,同樣不變的是七都人民與困難周旋的智慧和勇氣,他們敢拼敢干,懷揣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開創著一個個屬于他們的新紀元。其次,崔根良,這是一個企業家的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這位土生土長的七都人是全國人大代表、“時代楷?!?、“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他是“真誠拼搏、追求卓越”的七都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以自身的拼搏與奮斗,生動演繹了一名心懷中國夢在太湖邊長大的“弄潮兒”形象。

我們提取“太湖”與“崔根良”文化意義的交集為“弄潮兒”精神。依水而居的七小學子,從小就在太湖邊與潮水追逐嬉戲,太湖在無形中也孕育了他們朝著夢想踏浪前行的勇敢與頑強;同飲一湖水,同吹一面風,崔根良則代表著七都人身上那種敢拼敢干、與時代共舞的濤頭弄潮的精神?;诖?,學校創造性地提出了育人目標—為新時代培育“小小弄潮兒”。確切地說,這是七都小學在歷史與現實情境中對育人目標的校本化表達?!皠撔聹靖畚幕?,擁抱太湖時代”“踐行‘我能行校訓,培育‘弄潮兒精神”則詮釋了這一表達與前期探索的文化淵源。這樣的表達也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一代的深情寄語:“共青團要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h3>二、在校本化刻畫畢業生形象中建構文化愿景

學校的育人目標需要校本化地表達為“這所學?!钡漠厴I生形象。也就是說,如何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出具有“這所學?!蔽幕瘹赓|的畢業生。為了讓實際走出來的畢業生形象無限接近期待中的形象,學校就需要對提煉出來的文化內核進行分解和細化,建立具象的文化愿景。學校育人目標只有細化成具體明確的小目標,才能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依據。

屬于七都小學的“小小弄潮兒”應該是一個怎樣的畢業生形象呢?在充分考慮國家要求、學校傳統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三個維度的養成目標:不止步,做有夢的小小弄潮兒;不怕輸,做敢行的小小弄潮兒;不退縮,做能拼的小小弄潮兒。為了給學生提供更清晰可感的行動指引,在三個維度目標的基礎上,我們又以學生在遇到困難情境下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話語來描述“弄潮兒”六個行為特征:我想要,我必須;我不怕,我試試;我繼續,我可以。三個層面的表述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文化愿景,形成“小小弄潮兒”育人目標及其內涵釋義。

我校育人目標的三個維度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度匹配:“有夢”蘊涵著正確價值觀,“敢行”才會有關鍵能力,“能拼”是成事成人的必備品格;同時又與“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培養目標一一對應:“有夢”是有理想,“敢行”是有本領,“能拼”是有擔當。六個行為特征則是三個維度的具體化。第一個維度—有夢:“我想要”代表愿望心向,“我必須”體現價值觀念。這兩點是“有夢”的最根本特征,也是關鍵特征。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彼?,“小小弄潮兒”必須明確方向才能踏浪而行。第二個維度—敢行:“我不怕”是積極心理,“我試試”是實踐探索。學習之路本就充滿無限挑戰,就像弄潮兒隨時會面臨險灘和巨浪,只有面對困難時果敢積極和不斷探索,才能化險為夷。第三個維度—能拼:“我繼續”是意志品質,“我可以”是堅定行動?!笆∧顺晒χ浮?,但是并不意味一次失敗后立馬能贏得成功。在弄潮的過程中,沒準剛轉危為安,又迎來更大的“浪頭”,這個時候必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品質,憑著堅定的行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向濤頭立”的“小小弄潮兒”。

三、在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形成文化路徑

文化表達具有一定的務虛性。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這種務虛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文化的務虛服務于育人的務實。圍繞文化內核,構建出怎樣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實踐范式,才能最終實現育人目標?只有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才能為“文化”正名—它不是浮于表面的作秀,而是從校園里“透出來”的。

在“小小弄潮兒”這一文化內核指引下,七都小學從課程與教學著手,通過研究實踐,形成了三條文化路徑。

一是以挑戰性學習目標統領課堂。課堂上要給學生搭建發展養成“弄潮兒”行為特征的平臺,就需要給每個學生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具有挑戰性是“弄潮兒課堂”的最顯著特征,它遵循如下三個原則。其一,要有挑戰性學習目標的設定。我們在教學的重難點之處分設三級目標,供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挑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挑戰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其二,要有進階性學習任務的實施。要讓學生看得到學習目標,更要看得到為了拾級而上需要經歷怎樣的學習任務,從中感受追夢的愉悅以及堅持的力量。其三,要有體驗性學習過程的反思。從知識到能力再到素養,并非自然而然的轉化,反思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因此,無論哪個學科,課堂的最后都會設置反思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我追問:一問我在課堂上戰勝了什么,如何戰勝的?二問我哪里做得不夠好,我需要怎么做?

二是以“弄潮兒”行為特征改進教學。其一,確?!靶袨樘卣鳌钡某霈F頻次。我們強調教師必須將“我想要,我必須;我不怕,我試試;我繼續,我可以”這六個行為特征有意識地融入教學言語和行為中,并將呈現次數作為課堂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從而影響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其二,觀察“行為特征”的典型細節。我們將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現某個行為特征的學習表現作為課堂觀察的指標之一,引導教師給予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帶領學生去思考、去挑戰,從而收獲自我突破后的愉悅。其三,傳播師生的課堂“弄潮”故事。我們重點關注師生在課堂上的優異表現,尤其是學生在認知與情感上的成長,并用教育敘事的方式記錄總結,在傳播中給更多師生以正向積極的引領。這些都是基于教學評一致性這一教學原理展開的。

三是以“弄潮兒”精神內涵開發課程。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小小弄潮兒”的養成也不能僅僅依靠國家課程的實施來實現。為此,圍繞“小小弄潮兒”養成圖,學校開設了豐富的校本課程,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活動機會去踐行“弄潮兒”精神。比如:學科類的“古典詩詞挑戰課程”“小小數學家課程”“我是NO.1英語口語課程”,藝術類的“溇港‘恒一書法課程”,體育類的“花式跳繩課程”“玩轉籃球課程”,創新類的“人工智能課程”,等等。學校更是圍繞溇港文化科技特色開發校本課程,著力編寫了圖文并茂的《溇港科技特色課程讀本》,分為“了解溇港”“小橋”“人家”“鳥類”“美食”“走進亨通”六個篇章。課程內容融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充分設計學生體驗和實踐的環節,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在一至六年級分階段實施。

四、在創新機制與平臺建設中實現文化育人

育人不能只是“畫餅”,關鍵還在于如何讓師生吃到“餅”。這個“餅”學生喜歡吃、吃得好,才能讓理想的畢業生形象從校園里走出來。圍繞“小小弄潮兒”這一育人目標,學校不斷創新育人機制、搭建育人平臺,讓校園里處處彌漫著“有夢、敢行、能拼”這一濃濃的教育意蘊。

一是推出“弄潮兒”系列人物。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為此,我們用好學校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以及校內的宣傳櫥窗、移動海報等宣傳平臺,推出一系列“弄潮兒”典型師生。典型教師系列有“有夢弄潮兒”“敢行弄潮兒”“能拼弄潮兒”,每學期期末由教師自己申報,經過教師投票、學校審查,最后確定表彰名單。典型學生系列有“我是文明弄潮兒”“我是學科弄潮兒”“我是藝術弄潮兒”“我是運動弄潮兒”“我是勞動弄潮兒”,每月一小評,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全班學生一起投票產生;每學期一大評,月度“弄潮兒”有機會參與學校學期“弄潮兒”的評選。

二是組織“弄潮兒”系列活動。教師層面,學校主要根據年齡層級開展各種成長營活動,包括年輕教師逐夢營、中青年教師規劃營、50+教師幸福分享營。學生層面,我們開展了“小小弄潮兒”系列六大節活動,包括閱讀節、數學節、英語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每年一次一主題,每次活動都要圍繞“弄潮兒”行為特征設置六大板塊活動。

三是創設“弄潮兒”系列論壇。我們開設了三類論壇。其一,“弄潮兒”行政論壇,每月舉行一次,每次一個主題,以“站到高處”的視角來看學校管理。比如:在文化內核提煉完成后,我們分別聚焦“從課堂切開一道口子看‘小小弄潮兒”“學校Logo設計我來說”“學校文化景點我構想”等主題舉行了行政論壇。其二,“弄潮兒”教師論壇,每月舉行一次,每學期一個主題,分新教師、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50+教師等不同群體組織不同的論壇。這也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可以讓學校管理人員第一時間聆聽到教師群體的心聲。其三,“弄潮兒”學生論壇,結合少先隊德育活動在畢業班學生間不定期開展,主要是為了給“小小弄潮兒”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讓育人目標更接近學生的樣態。比如:“弄潮兒”行為特征最初提出時,相關思考策劃進入僵局,而學生在論壇中的觀點給了我們很大啟示,為此學校專門組織了一次“弄潮兒的N個特征”學生主題論壇,吸納學生的思考建議確定了最終的“弄潮兒”六個行為特征。

鄉村老學校的文化重塑不是玩文字游戲,不是用新奇的概念糊弄人,其終極目標是在文化情境中成長師生。當“這一個”的文化表達被師生所接受,并以此去導引自己的“教”或“學”的行為時,它就會彌漫在校園的角角落落,就會印刻在師生的言行舉止中,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存在。這時候的老學校,因為共同目標勃發生機,因為同心同行充滿力量。

(編輯 齊 風)

注釋:① 本文系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育人方式變革的‘溇港課程場開發與實施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X/02/024/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弄潮兒育人目標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新GMP認證催生的洗牌潮,誰能成為新一代弄潮兒?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爭當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弄潮兒
新時代“弄潮兒精神”全國詩賦征集大賽啟事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街頭弄潮兒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