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2023-06-11 15:12張海鵬戴文靜
時代汽車 2023年10期
關鍵詞:專業教學工匠精神

張海鵬 戴文靜

摘 要: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要堅持“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辦學方針,在“工匠精神”中不斷帶給學生警鐘,這也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工匠精神 高職機電 專業教學

1 引言

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教學作為未來機電行業業務發展的主力軍,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融合“工匠精神”,促進機電行業制造技能的發展。一般來說,高職機電專業教學指的是將機電工程相結合,學生應在學習過程中準確了解機械工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液壓傳動、計算機應用等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壯大,機電專業逐漸發展成為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學科為一體的新型交叉專業,因此,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工匠精神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社會企業應該努力增強職工精神凝聚力和職業標準精神,用科技創新與智慧勞動去培育一批人才,營造出企業良好穩定發展的創新文化精神?!肮そ尘瘛毕伦非蟮膭撔鹿ぷ骶窬褪且屑で?、嚴謹、合作、創新、成長的專業工作精神,企業自身和我國工業行業發展要想獲得長遠而持續地發展,歸根結底需要企業首先保證產品質量,對自身產品質量充分的認可和工匠精神也是要分開看的。隨著當今科技工業的飛速發展,很多中國人工作方式也已經漸漸地被很多工業機器取代,很多智能機器產品就應運而生,解放了眾多勞動工人的雙手,機器產品還能快速有效地幫助工人們完成大量的繁重機械勞動,讓他們快速從大量勞累的身體勞作中得到解放,工人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工作,工匠精神是當前科學與社會發展研究的熱點之一,在大眾視野中廣泛可見,在傳統認知中,工匠精神僅作為品質的代名詞,隨著社會的成長與繁榮,賦予工匠精神更多的內涵,具體如圖1所示[1]。

3 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機電行業的發展也出現明顯增強,為了滿足機電行業對人才的需要,就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為行業源源不斷輸送專業技能型人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特色是創造各種具有一定生產意義和智能型產品的特殊技能,相關制造企業也對復合型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提出一個更高層面的要求,不僅要求具備良好的知識和工作能力,還要求嚴格、清晰、敬業、合作、創新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2]。高職院校是用來培養高級技能人員的培訓中心,培訓技能質量的全面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中國產業經濟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日本高科技產業和德國高新制造業是最大規模的新興工業化體系,其中,日本制造業大約有2100多家企業壽命一般都超過200年,德國大約有838家。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發表過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在全面推動高水平現代化法治國家進程中,教育技術培訓工作應大有可為,不斷推進職業教育轉型,就能夠成就職業教育的發展,造就最優秀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以工匠精神命名,代表著注重細節、堅持完美、對工匠自身工作的敬畏,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術人才的搖籃,行業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具有專業精神、服務知識和精神追求。

4 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4.1 缺乏完善的思想道德建設

過去,我國許多高職院校注重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往往忽視了道德、公平的發展,導致重工作輕思想的局面,高職院校忽視學生的情懷和倫理道德,也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知識的研究和對個體的培養,使學生沒有人文底蘊,也就沒有“工匠精神”。同時,我國許多高職院校都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學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知識觀念的提升,教師的理論教育大多集中在本職工作上,課程單一,教育不明顯,久而久之,國情、世情培養都對學生未來成長有一定的影響。

4.2 加強“工匠精神”與人才培養計劃

高職院校就是為了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在加強“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未能真正開展校企合作,極大影響到學生“工匠精神”的整體培養。校企合作很重要,但目前校企合作體系尚未建立,嚴重制約著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學生畢業后不喜歡所學專業,自我意識不高,畢業時經常換工作。

4.3 校園文化缺乏具體可行的方法

學校文化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環境,現階段許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設計存在諸多缺陷,沒有適合“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工作,這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期間,對學生“工匠精神”也沒有好處,影響學生未來的生活與工作。學校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良好環境,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缺乏具體可行的方法,制約學生的成長。

5 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5.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師應以能力為導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緊跟新知識不斷學習新技能,實現知識與技術的融合,注重骨干教師和二級師資隊伍的培養,鼓勵教師參與參考資料開發、編寫教材、創建課堂的相關活動,讓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的就是為了源源不斷為行業輸送高質量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應不斷改進現有師資模式,發展教師的技術和教學能力,教師也可以與企業相聯系,加強自己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流程和商業實踐清晰的了解,聘請公司技術人員和工程師擔任兼職培訓師,通過專業教師和業務專家的融合,教師致力于理論知識的交流,這樣就可以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師資質量。同時,高職院校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期間,師德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教師要做好自身的師德形成,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成長,讓學生品行端正,鼓勵學生學習,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也要做好思想教育,整合思維目標,做好精益求精、勤奮刻苦、刻苦學習等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在教育教學的變革中,工匠精神激發了學生的內心,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塑造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教學內容要以工作為中心,教師必須制定屬于自己風格的獨特教學方法、教學工作目標和自我評價考核標準,對于教學內容體系的創新要從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入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培養高職院校機電技術類人才的技能。

5.2 教學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模范的力量,愛迪生等眾多為國家和世界發展做出過貢獻的發明家有“藝術家”之稱,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在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從外界信息看,創作激情始終是一位藝術家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正是因有了我們這個國家那些偉大科學勞動者們的執著專注和堅持,才能得以實現我們科技社會的高速成長和跨越式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覺向這些國內外資深著名學者學習,培養真誠、不怕苦難、勇于貢獻的好工作人員。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期間可以設計精心的課程,打造高職機電專業教學課程的完整教學過程,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基礎上提前一周做好準備,根據每位學生課程的具體特點來打造具體的課程教學環節,讓所有學生能對課程教學接受和準確了解課程內容[4]。一般來說,機電融合一體化的教學主要是理論性強、抽象難懂的,學生可能不容易真正理解,這就要求高職機電專業教師必須要先準備好一些教學視頻、視頻講解等教學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用學生身邊眾所周知的很多東西作為一個例子,通過例子的使用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創造更好的教學方法,如幫助小組合作、反饋,和教師一起工作,以增加課堂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工匠精神增加了校企合作的使用,也可以實現教學的一體化,教師可以教學期間可以提前進行演示,讓學生可以觀察教師的學習情況,做好認真備課,不斷提高學生對機電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不要直接回答,讓學生討論、分析,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然后教師提供解釋,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思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期間,教師應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在實際教學期間,需要促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機電類知識,比如現在很多學生第一次去實驗室總是喜歡自己穿拖鞋,這可能會給實驗帶來一些不確定性的危險因素,因此,在實驗教學期間,教師一定要認真考慮齊全,制定學生工作項目《安全標準操作規范》,嚴格讓學生必須被參照或使用,培養學生標準的工作技能,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形成小規范、大性格,同時,教師也可以注重通過開放式的網絡在線學習課程資源和各種移動端的學習輔助工具,引導學生準備好課業前的預習準備和課后復習,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此外,在高職機電教學期間,“工匠精神”要求應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交通,積極適應我國“一帶一路”的進展,在此平臺上,通過長期對機電類教師與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能夠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機電知識,也可以不斷加強與國際人才之間的交流活動,只有與行業各高質量人才的溝通,就可以形成以國際化行業標準要求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活動雙方就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已經達成初步一致,高職院校機電類教育培訓項目主要采用3+2合作模式,旨在可以打造一支與合作伙伴“技能”進行緊密協調的人才培養模式,而開展的相應培訓活動也可以基于較為廣闊和全球視野背景的國際專業資質認證的培訓,在此期間也可以不斷引進國際俄羅斯課程培訓國際教育的標準體系,包括強大雄厚的國內教學師資力量的支持培訓和與國際高水平同步的國際教學新模式,在此基礎上開展課程教學手段現代化課程培訓,而對于高職院校機電專業師資的培訓則需要根據專業授課內容要求和專業學科特點為主,研發出專業內容的競賽教學測評系統,利用課堂評分程序,實現課堂學生在線實時評價的課程考核,通過課程考核可以增強學生對機電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夠讓所有在校學生都在線實時顯示自己的各科學習成績,以及各門課程成績單排名和成績單總排名,通過對學生分別采用自評、互評方式和企業單位內部的評價方式等不同考評方式對學生考核,這種由不同評價模式構成的對學生全面評價考核的方式,可以全方位展現在校學生各學科整體素質,對整個教學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包括口頭與物質上,對于成績表現優異的學生而言,高職院??梢詫⑵渫扑突蛘弑K偷絿H上較為知名的企業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還可以符合學生工作的要求[5]。

5.3 課外活動巧妙滲透“工匠精神”

對于“工匠精神”滲透到高職院校機電專業教學期間而言,除了需要加強課前與課中的滲透,還需要在課外活動中巧妙滲透“工匠精神”,一般來說,除了增加課堂形式上的自主教學活動時間限制外,教師有時還要求在下課后與班級學生建立一段良好互動的溝通關系,了解每位學生對自主教學行為的理解程度,并主動提出書面改正與建議,準備一些開放式教學的書面作業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機電類教學而言,實驗教學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與機電相關的知識,比如自己在網上搜找有關資料或做一個小發電機,把其制作完成過程用文字描寫出來,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并在相關經歷的基礎上和同學討論,在制作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合作、不斷的努力,可以提升學生對機電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可以為學生開設新實驗室,通過開設實驗室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對機電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只有多次練習才能掌握重要技能,除了課堂上的綜合教學外,在課余時間還必須與學生一起創建一個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教育上,實驗室對學生開放,這不僅讓學生在實驗中不斷提升對機電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營造受社會尊重、融入學校文化的員工工作體系。此外,校企合作也是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內容,在學生學習期間可以鼓勵學生到周邊企業參觀學習,讓學生與公司對接,融入職場,更深入了解工作需求,并所有組織參與學校文化的領導,利用學校公告、時事通訊、電子屏、大學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適合學生發展的專業、合適條件等信息[6]。此外,在課外活動中也可以建立活動小組,例如“學做藝術家,努力成為國家的人才”,把課后作為學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陣地,學生在企業工作六個月以上,通過實習工作可以不斷培養學生技能和能力,學生也可以參與企業團隊的發展,同時,崗位實習也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專業人才發展的重要環節,學校教師的“遠程指導”、企業的“協同”教學,校企“雙導師”的協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從實習向全職員工邁進。

6 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機電教學期間,加強對學生技術培訓是主要目標之一,高職院校要結合時代的需要開展教學活動。工匠精神是一種充滿愛心、激情、想象力、嚴謹和奉獻精神的工作形式,我國要成為強大的發達國家,就必須首先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培養合格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項重大的責任,為了滿足其教學需求,教師就應該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將支持學生“專業技能”發展作為主要職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就需要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此外,高職院校作為向行業提供專業技術人才的基礎,應加強對機電類學生的培養,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應不斷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訓,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實現與教學相結合,進而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谷玉玲.工匠精神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17):176-177.

[2]康永平,劉宇.培養高職藝術類人才“工匠精神”的創新研究[J].東京文學,2020,53(1):115-116.

[3]姜少燕,侯緒杰,王麗卿,等.高職機電類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6(2):4-8.

[4]蔡舒.“工匠精神”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方法研究[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1,25(15):24-28.

[5]李金平.“工匠精神”在高職數控銑削實訓環節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農機化,2021,16(9):41-46.

[6]郭紀斌,羅維根.“工匠精神”傳承教育模式對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2,7(10):4-7.

猜你喜歡
專業教學工匠精神
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增強現實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職業技能競賽促專業教學考核體系的構建
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式烹飪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中職機械專業教學探索
參與式教學在學前雙語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