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星平臺混合教學模式在本科職業教育中的實踐研究

2023-06-11 15:12呂媛媛耿嘯戴佳榮王金生
時代汽車 2023年10期
關鍵詞:本科混合式職業教育

呂媛媛 耿嘯 戴佳榮 王金生

摘 要:以本科職業院校為例,結合課程的特點與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構建了混合式教學基本路線,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調整。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促使了學生主動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蔀橥七M職業本科院校提質培優提供理論借鑒與實踐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 混合式 本科 教學

1 前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本科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主要培養高層次、高技能應用技術型人才[1]。職業本科要求學生在職業技能方面要明顯優于??茖哟螌W生,同時在理論基礎、創新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上要不亞于普通本科高校學生。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指出要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為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2]。鼓勵職業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3]。從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可以看出,國家對職業院校發展的高度重視,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尤其是為本科職業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2 混合式教學現狀

目前本科職業教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生源較為混雜

從學生生源上看,不僅有春季高考生,而且還有夏季高考生,還有專升本考生。不同生源種類的學生,他們的底層基礎各不相同。譬如,春季高考生在中學階段就已接觸一些專業基礎課程,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學習,基礎學科要比夏季高考生要弱一些;而夏季高考生恰巧相反,注重基礎學科得學習,專業課程在中學階段很少接觸到,但學習能力較強。

2.2 學生自主性

經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圖1所示,在課堂上能主動認真聽課的同學僅為67%,能在老師的督促下學習的同學為27%;既能做到課前預習也能課后復習的學生占比70%。同時結合與教師的訪談及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課前準備課后鞏固會直接影響了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雖然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探索新知的渴望,但是由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思維等限制,學生很難把控自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需教師進一步的引導。

2.3 線上與線下的銜接

在線下上課時,教師通常借助超星學習通進行簽到后將手機沒收,防止學生上課使用手機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課后會將作業、習題或測試題發送至學生端用于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在線上上課時,教師為了單純的提高學習通的使用率,會在課上頻繁使用學習通中的“課堂活動”,如簽到、選人、隨堂練習、搶答、問卷、主題討論等,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也會將ppt或學習資料中的知識點過于碎片化后再上傳至超星平臺,而忽視知識的連貫性。

2.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較為單一,學生學習成績評價體系通常由教務處統一制定,其中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各占40%和60%。平時成績主要由任課老師或相關任課教學團隊進行評定,主要包含學生到課情況,作業及課上表現等;期末考試成績由最終考試或考查結果來決定。通過深度訪談教師和學生發現平時成績評價缺乏有效的參考標準,對于學生過程性學習情況缺乏有效的量化評價依據,在打分過程主觀意向過強,缺乏客觀公正性。這也引起部分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質量降低,師生關系較為緊張等不良情況的出現。

3 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鑒于本科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混合式教學是將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規劃地植入整合到崗位項目或任務中去,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的用處,有目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結合混合式學習環境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素養目標,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扎實的基礎。

3.1 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上教學設計

在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一般通過教材、講義、課件、實驗教具講授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的介紹會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能很好的進行傳授。教師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也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诔瞧脚_混合教學模式,我們進行了《機械設計基礎》線上課程的建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課程資源區(資料、作業、考試)、輔助管理區(通知、統計、管理)和交流互動區(活動+討論)。覆蓋了課前、課中、課后環節,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課程資源區(資料、作業、考試)是學生自主學習區。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吸引學生注意,對于理論類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課件的制作中,引入圖片、三維動畫、短視頻等多種元素,將抽象、難懂的理論形象化、趣味化,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對于實驗室訓類內容,結合崗位工作特點,制作實操視頻,并結合理論分析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融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在資料區除了上傳了課件PPT、動畫視頻等,還添加了學科前沿知識、產業發展、職業技術發展的相關文獻和優秀項目化案例等拓展資料。課程資源區還包含作業和考試,為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制定不同的試題和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監測學生在線學習動態,也有利于針對性進行線下課中教學,因材施教。

輔助管理區(通知、統計、管理)是幫助教師進行評價反饋的,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管理區課查看學生訪問日志,進行課程管理、班級管理、教學團隊管理、助教管理等;在統計區內可統計作業成績、考試統計,幫助教師制訂過程性學習情況量化評分標準;在通知區內可下達學習通知、最新崗位標準、技能標準、行業標準等,注重培養職業專業技能的意識,從而培養與企業契合度較高的技能人才。

交流互動區(活動+討論)主要是為師生交流提供便利。課前,教師可發布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完成預習工作;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上課狀態來線上發起課堂簽到、搶答、問卷、選人等活動,以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課后,教師在線發布作業,批改作業。教師統計學生的測驗結果,分析學生的完成程度,為下一步組織教學做準備。課下,師生可以在討論區內交流溝通,實現師生實時互動。

3.2 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下教學設計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內容眾多,機械原理部分抽象難懂,要將知識點逐一講解透徹并非易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將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已有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構建學習框架,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形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技能。以機構運動簡圖為例,創設繪制內燃機機構運動簡圖的工作情境,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和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將知識點進行模塊化,引導學生完成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從而實現知識的構建和技能的養成。

在課前,將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的課件與講義、國標GB4460-84常見運動副符號的表達方法、比例尺的作用、作圖的規范性、繪制簡圖的順口溜、學習本節的用途等上傳至課程資源區,下發通知復習機構的組成、運動副的分類等相關概念,預習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素質能力,結合超星平臺的分組和管理功能,對班級中的學生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4],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下發任務—制作機械運動的思維導圖和內燃機機構運動簡圖。在課中,提前發起簽到,確保在課前完成簽到。教師創建工作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復習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副分類引入本節內容,用歸納法講解機械運動簡圖的定義和作用;對于運動副與構件的表達方法這一重點內容,則采用多媒體一體化教學模式,對照實物和圖片詳細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內燃機機構模型,分析其運動特性,識別零件、運動副的類型及組成,避開其機構運動的極限位置,帶領學生使用鋼尺、內外卡規、量角器等工具測量該機構各桿件、構件及機架之間的尺寸,用規范的機構簡圖符號,畫出機構運動簡圖。歸納總結機械運動簡圖的繪制步驟及注意事項。為方便學生記憶,將機械運動簡圖的繪制步驟編制成順口溜。任務完成后,組間互換作業,根據教師制訂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與評價,教師提問點評總結,引導學生品鑒內燃機機構,小組討論發表對內燃機機構的看法,學生角色扮演成設計師談論設計理念,培養學生設計思路和創新思維。在課后通過布置作業、項目測試等手段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并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所想所感所需,及時調整授課進度。并將業、項目測試成績進行統計,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3.3 基于超星平臺的考核評價設計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一門既注重機械理論又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尤其對于本科職業教育其實用性要求更高。因此本課程考核打破原有的試卷考試這種考核方式,采用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過程性考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是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全時段學習評價。課前學習評價包含課前預習、提問等;課中學習評價包含上課考勤、個人課堂表現、測試練習和小組測評;課后學習評價包括課后作業、測驗等。在課后作業中加入課程設計類實踐性作業,著重考核學生在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組織能力。期末考核評價主要是試卷考核,在試卷考核中除了有單選題、填空題、簡答題等題型,還特意增加案例分析題和設計類題目等題型的占比,以考查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在過程性考核中,教師避免不了存在主觀意向,造成評價缺乏客觀公正。因此在人員評價中,設置了個人評價,小組自評、組間互評、企業人員評價等,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設置了加分項,獲得優秀設計的小組及突出貢獻的小組成員,給予額外的附加分。依托超星平臺統計功能,從個人表現、團隊表現、階段性實踐成果、項目成果四個緯度的考核,共同確定學生的過程性學習成績。

4 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施效果

本研究選擇同專業同年級同層次同人數同教師教學同教學內容的兩個班級進行對比實驗,班級人數均為47人,A班為采用混合式教學的班級,B班為對照班,實驗時長為18周64課時。從課前學習、教學互動、作業質量、期末考試成績等要素進行觀察測試。從表1可以發現A班的在預習新知識、課堂互動討論、主動提問、活躍度、課程設計、作業質量、實踐操作和末考成績等多個方面優于B班級。大多數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可以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富有活力,豐富的學習資源為主動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可有效的利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工作情境式的教學導入、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氛圍和多元評價式的制度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

5 體會與反思

通過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實施和觀察,發現基于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取得的學習效果不錯。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習題測試完成度和準確率不高,課前預習的效果不佳、線上學習時長不足、掛機、代用超星平臺賬號、課上不能合理使用手機等問題;這問題也會對本研究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此現象,教師需要進一步針對性的引導。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旨在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本科職業教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有效輔助教學,更加重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情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基金項目: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校內基金項目基于“一平三端”混合教學模式在職業本科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202111)。

參考文獻:

[1]袁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十大概念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3):44-47.

[2]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1):35-48.

[3]呂俊燕,鄭明輝,楊瑞青.“互聯網+”教育新形態下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20(10):245-246+257.

[4]曾琦.學會合作——青少年合作學習指南[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3-25.

猜你喜歡
本科混合式職業教育
淺談表演本科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論中國畫本科學習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淺談慕課在高校的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混合式”教學在《工程力學》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淺議“混合式”教學理念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物聯網中MAC協議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