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杜甫的詩歌風格

2023-06-14 15:43耿瑋婷
青年文學家 2023年8期
關鍵詞:杜甫時期詩人

耿瑋婷

唐代杜甫在不同時期的詩風格各異。杜甫的一生可劃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杜甫讀書游離時期,這個時期的他青春繽紛,風度翩翩,詩歌透露出輕狂之氣。第二個時期是杜甫仕途受挫期,杜甫客居長安達十年之久,在詩歌中表現出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不平。這個時期多為郁郁寡歡和報國無門之情。第三個時期是杜甫因安史之亂出逃而陷于叛軍時期,后又做官兩年零兩個月左右。杜甫的寫作轉向關注社會現實,這主要體現出杜甫憂國憂民之情。第四個時期是杜甫從四十九歲至去世之前這段時間,杜甫常居成都草堂,后來又浪跡至夔州生活,最后漂泊四方,客死于去岳陽的船上。這些時期都與杜甫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杜甫的詩歌思想自由、詩情濃郁、意象豐富、風格更偏向于對生命的思索。

一、杜甫詩歌的總體特征—沉郁頓挫

在杜甫的藝術風格方面,前人歷來以“沉郁頓挫”四字概括。杜甫一生共寫將近三千首詩,他的特色一直是人們所公認的“沉郁頓挫”。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說:“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馀篇?!m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薄俺劣纛D挫”四字則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沉郁頓挫”確實代表了杜甫詩歌中某些詩,特別是最能反映杜甫詩歌水準的一批好詩,其風格得到了后人的評價與總結。

所謂“沉郁頓挫”,是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藉,語勢有停頓轉折。杜甫詩歌中各種意象在“沉郁”中達到統一?!俺劣簟敝饕憩F在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深廣而情感深厚濃郁;“頓挫”主要表現在詩歌情感抑揚多變,詩歌結構起伏轉折。

杜甫生在亂世,安史之亂使他的生活顛沛流離,在社會矛盾嚴重的時代他目睹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人生苦難,使得他的描寫從自己的雄心壯志轉向百姓的苦難,終將沉郁和感傷壓在心中,一邊為國家的前途和百姓的命運擔憂,一邊對身世飄零進行慨嘆,到了晚年這種情緒愈加強烈。他胸中郁結著無窮無盡的悲憤與憂國憂民之情,這使他在詩中的感情更加深沉渾厚?!妒裣唷贰兜歉摺贰肚锱d》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突出表現了其抑揚頓挫的風格。其中,《登高》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笔茁搩删渲性娙瞬捎脛屿o結合的寫法,圍繞登高所聞所見的情景寫景。峽中不斷傳來猿嘯聲哀,透露出詩人的愁苦思緒,此處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頷聯兩句描寫秋景,秋風掃落葉之聲,大江東去之雄邁氣勢,詩人在嘗盡艱難苦恨后疾病纏身,心中的悲愁難以紓解,感情更加慷慨激昂、凄涼婉轉。整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

杜甫常將思想感情濃縮于孤舟等景象中。江邊空闊寂寥,長江滾滾奔騰,而詩人常年漂泊在孤舟上,表現了詩人在世上的孤獨無助。詩人在這獨特的美景中抒發心中無限的感慨,滲透著詩人傷時憂國之情,正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情感使他的詩歌呈現出特有的魅力。

二、杜甫詩風的轉變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

開元年間是杜甫讀書游歷、豐富閱歷的時期。唐朝處于封建社會少見的開放繁盛時期,但百姓依然生活艱辛,詩人與百姓接觸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段時間杜甫的詩歌語調激昂,充滿抱負,富有浪漫主義氣息,具有盛唐詩的典型特點。

其中,有一首詩是他的浪漫主義詩歌代表作,后世很多文人對這首詩極為推崇,即《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贝嗽娍梢苑譃閮蓪?。前兩聯為第一層,著力寫了泰山的整體形象,后兩聯為第二層,著力表現了詩人的感受。泰山之崇高與偉大,從另一個側面被刻畫了出來,同詩人思想相對照。高聳入云的山巒體現了詩人遠大的志向,顯示了其遠見的豪情,反映了詩人青年時代奮發進取的氣概。詩人由遠及近,形容初識泰山之驚嘆,以不同視角重復刻畫了仰望泰山的雄偉氣勢、雄渾壯闊的景象,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把人帶入一個神奇而又莊嚴的境界之中,顯示出泰山的巍峨、雄偉。最后,詩人通過對比突出了“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感受,進一步描繪泰山的雄偉壯麗,突出了它在我國歷史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既表達了詩人攀登高峰的決心與抱負,也抒發了詩人對攀登成功后的喜悅之情。

《望岳》是杜甫于青年時期所作,充滿了浪漫情懷與熱情。詩人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抒發了詩人的雄心壯志。它既表現出詩人對祖國山河壯麗景象的贊美,又體現出他對祖國河山和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讀來令人賞心悅目,是一首佳作。

(二)困居長安時期

杜甫在三十五歲時,到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謀官失敗,困居長安長達十年,家庭突遭變故,生活發生轉折,窮困潦倒。詩人這一時期的寫作風格在漫游時期的基礎上發生了變化,生活的變故使詩人接近現實,詩風由個人情感的抒發轉為對現實的反映,描述了詩人對百姓苦困生活的同情及對朝廷的期望與批判,正處在由浪漫詩風向現實詩風轉化的時期,許多具有現實主義特征的詩篇問世,其代表作有《兵車行》《麗人行》等。

《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驈氖灞狈篮?,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v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人所推崇。詩中意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百姓造成了極大災難,富有非戰色彩。從“車轔轔”到“哭聲直上干云霄”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為其子送行的情景和夫差出征的慘狀,表現詩人的悲憤之情和深沉的思鄉之情,描繪出一幅幅令人蕩氣回腸的送別圖。從“道旁過者問行人”到“被驅不異犬與雞”為第二段,詩人通過設問的方式交代了征人在離別前的悲苦心情,表達出他對戰爭的厭惡之情,役人直訴從軍后婦女代耕、生活艱辛、農村蕭條零落的景象。從“長者雖有問”到“天陰雨濕聲啾啾”為第三段,敘述了唐后期邊塞戰爭中軍隊傷亡情況及士兵在軍營內的生活狀態,寫征夫久不得息,年年征兵,婦女又不能勝任繁重勞作,只好把孩子送人,老百姓唯恐生男,青海戰場尸骨遍野,于是紛紛棄家離鄉,讓人不寒而栗,對其表示同情。詩人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淋漓盡致,深刻地反映了百姓的苦難生活。

《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麗人行》是諷刺楊氏國戚的奢靡生活,從側面折射出玄宗昏庸不堪、朝廷衰敗的狀況。開頭十句寫上巳日曲江在水一方踏青的麗人如云、身姿嫻雅、姿色秀麗、衣冠楚楚;“就中”十句具體寫出麗人中虢、秦、韓三人,她們器皿典雅、饌美可口、簫管婉轉;“后來”六句,寫國忠的炫赫,意氣驕恣,勢焰熏灼。全詩語極鋪排,表現富麗華美的同時又惟妙惟肖,雖然不見諷刺的語言,但隱含犀利的匕首,譏諷入木三分。

(三)安史之亂時期

安史之亂,潼關失守,社會處于一片黑暗,杜甫亦開始流離失所,帶著家人奔波各地,躲避戰亂。他一生坎坷,卻又常懷赤子之心,隨著經歷的豐富,他的詩風基本完成了向現實主義的過渡。以安史之亂為現實背景,杜甫創作了大量因戰爭而造成悲慘現實社會的詩作,反映了百姓的疾苦,現實主義風格基本定型,完成了自己在詩歌風格上的轉變。這個時期,杜甫創作詩歌數量較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新安吏》的前十二句描寫新安縣吏受命讓軍隊抓丁,但是壯丁早被招募完畢,不得不用未成年男子來充數,詩中描寫了征夫離鄉和骨肉分離的荒涼景象?!妒纠簟访鑼懥斯賳T們趁著夜晚來到石壕村捉人當兵,其中有一位老婦人的三個兒子全都當了兵,只能讓老婦人出門應對,描寫了戰爭帶給老婦人一家的不幸?!朵P吏》描寫了緊張的備戰氣氛,筑城的士兵修建城池,抵御敵人的情景,希望士兵們可以以史為鑒保衛長安?!缎禄閯e》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婦因為戰爭,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奔赴戰場,雖然不舍,但新娘明白個人情懷與國家命運不可分割。她想隨夫出征卻未能成行,只得勉勵丈夫“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稛o家別》描寫敗陣的戰士回到一片荒涼的家鄉,而家人早已亡故,就在他欲種地安生之際,縣吏再次前來請求征調,這一次已經是無家可別了?!洞估蟿e》描寫了一個子孫戰死,老翁被征別妻時的悲慘情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帶給百姓的災難。

“三吏”和“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官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言所行,真切地刻畫和形象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及百姓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現了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詩人在描寫這些生活痛苦時,一方面對飽經憂患的百姓寄以深切同情,對官吏感到厭惡;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揭露了統治者的荒淫腐敗及他們為實現其統治而進行的各種殘酷手段,表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同時,他還用大量的筆墨描繪了當時農民悲慘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矛盾體,具有復雜性、層次性、多重性。這一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思想,與詩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相符合。

三、杜甫詩歌對后世的影響

縱觀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歷史,杜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深刻地折射出唐代社會全貌,記錄了杜甫的生平經歷,把社會現實和個人生活密切地結合起來,實現了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相統一。杜甫的詩,無論是從藝術技巧上還是表現手法上都給后代詩人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參考。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了新文化運動的魯迅,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尤為突出,成為人心所向的革命文學導師。晚年時,魯迅與朋友探討中國文學史問題時認為,在當今和以往中陶潛、李白、杜甫皆為第一流詩人,然后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劉大杰《魯迅談古典文學》)。魯迅晚年在政治上與胡適分道揚鑣,唯此評論仍然與胡適笙磬同音。他還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廖仲安《杜詩學》)

總而言之,杜甫是我國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風格是多樣的,將社會的時代變化與人生的跌宕起伏相融合,完成了思想與藝術的結合。杜甫的詩歌隨著時代的原因和個人經歷的影響從描寫個人理想到社會寫實,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與百姓的遭遇,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詩史”。

猜你喜歡
杜甫時期詩人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開心一刻
曬娃還要看詩人
杜甫改詩
我理解的好詩人
清代時期
詩人貓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