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2023-06-17 13:12聶寧
種子科技 2023年9期
關鍵詞:農業種植現代化技術種植技術

聶寧

摘? ? 要:在我國大力發展農業的背景下,農業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農業生產呈現一定的規模,并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分析農業種植生產現狀發現,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在現代化轉型發展過程中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而快速變革,造成與農業種植相匹配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新速度慢?;诖?,立足現代農業視角,了解農業種植和生產情況以及產業運行和發展狀態,介紹農業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機械手段,深入了解各項技術對生產和種植的促進作用。結合當前農業發展需求,展開生產和種植技術應用方法探討,在信息技術手段、生物技術、組織培養技術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旨在使更多現代化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中,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能,逐步增加農戶的農業生產效益,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和動能。

關鍵詞:現代化技術;農業種植;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9-0136-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S31?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由于不同地區的種植條件和農業生產水平有所差異,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為減少農業種植和農業生產過程中限制性因素對產量的影響,各地區積極開發現代化農業技術,依托生物科技、計算機技術、培育技術發展全新的技術手段,為農業種植和生產提供便利。

基于此,深入了解現代化技術應用現狀,針對如何應用現代化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對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現狀

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對人們的生活起著保障性作用。在農業發展的歷程中,從傳統人工種植到現代機械化種植,農業生產系統逐步完善,傳統耕作方式被自動化的機械生產所取代,可實現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農業生產方式。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后,隨著現代科學水平的提升,全新的現代化技術進入到農業生產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農作物的特點和生長規律,合理設計種植方式。在種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引入生物技術、無線傳感器、農藥技術,可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及時發現種植過程中農作物生長存在的問題,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有效解決各類問題,減少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投入人員成本和管理成本,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1]。而很多小型技術的應用,如基因改造、精準種植、溫室大棚等,可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狀態,使更多農作物不受外部氣候、濕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擴大種植范圍。

2 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的優勢

2.1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農業種植、生產、管理智能化水平,還能改善農業種植區域的生產條件,使農作物的產量、質量以及種植環境得到同步提升。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地區依靠人力和畜力完成耕地、培土、撒種、施肥、收割等工作[2]。

生產率較低使農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度不高,對農業新技術的應用缺乏認識,造成很多技術的普及出現一定困難。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針對農業落實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持資金和技術改造,使農業生產提升一個層次,生產的條件得以優化和改善,特別是一些大型機械設備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越來越多農戶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使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新型種植方式、農作物的出現,為農戶經濟收入增長貢獻較大的力量[3]。

2.2 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農作物受外部生長環境條件影響較大,部分農作物生長周期短,在冬季難以存活,農作物產量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會使農戶農業收入難以提升。對此,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可通過對技術的改造,在有限的空間內,不斷增加農作物產量,例如應用地覆膜和溫室大棚等技術,能讓季節性農產品實現一年四季種植[4]。季節和種植環境的變化,不會對農產品的產量造成影響,在保障農戶經濟收入的同時,使農產品消費市場的需求得以滿足。

應用計算機系統,結合種植區域土壤環境、溫度和濕度等因素,規劃種植方案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完成農作物的種植和管理,可優化農作物生長條件,減少農業種植限制因素,為地區農業經濟發展帶來助力。

3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的局限性表現

3.1 認知陷于種植技術層面

在應用現代化技術的過程中,大多數被局限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引進與使用,對其他利于農業種植管理質量提升的技術應用認知較為淺化。在推動農業種植領域現代化發展的新進程下,需要對數據庫技術、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可視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應用價值及功能建立高層次認知。既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擴大農業種植規模、提高產量,還應在管理層面加深思考,充分發揮可視化技術和數據庫等技術的應用價值[5]。不能僅局限于種植技術的轉型和升級,還需從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的戰略角度進行布局。

3.2 重視檢驗結果而忽視過程質量控制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在于增強管理過程的先進性與規范化,保證農業健康和持續發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在開展農業種植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過于看重檢驗成果,沒有深度參與追蹤現代化技術使用過程。農業種植具有一定的變化性和不可控性,產量或質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自然因素是不能精確把控的,必須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判斷[6]。

若以結果論證現代化技術應用成效而忽略過程中的各種因素控制與環境分析,就很有可能出現決策失誤和執行不到位等問題,不利于農業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將現代化技術應用于農業種植中,相關人員必須控制與把關農作物質量,根據各個區域資源稟賦優勢和特點,選擇最適用的科學技術,而不是局限于結果方面[7]。

4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對策

4.1 引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種植的管理效率

4.1.1 數據庫技術

在農業種植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建完善且覆蓋面廣泛的農業數據庫,不僅可以推動農業種植信息化建設與智慧化管理,還可以推動農業種植現代化發展。應積極利用大數據,創建專門的農業數據庫,確保農業信息更具交互性,為提升農業種植管理效率提供重要保障。一方面,積極利用數據庫創建相應的專家系統,實時模擬真實的農業種植環境,預測各個種植環節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制訂解決方案,以更好地開展相關農業活動,為工作人員提供重要參考和信息支持[8]。同時,利用大數據詳細分析、整合、收集各個農業種植環節產生的數據,根據不同數據類型進行分類儲存、歸納整理,設置不同類型信息數據版塊,創設關鍵詞和搜索引擎,便于管理者輸入關鍵詞方便獲取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完善數據庫服務功能,組建專業農業種植專家團隊,專門為農業種植人員提供現代化技術解決辦法、相關知識、農業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咨詢與解答服務,保障現代化技術能夠更好地運用于農業種植當中。

4.1.2 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

由于農業種植受濕度、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溫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一旦無法有效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很容易影響農業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因此要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環境,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但由于傳統監測模式主要以人工監測管理為手段,容易產生失誤[9]。所以應積極引進無線傳感器監控技術,替代人工監測模式,以此來提升監測結果的精準性與及時性。另外,還可采用預先設計的控制程序,利用無線傳感器技術,輔助農業種植人員開展通風、采暖、灌溉等具體操作,有效提升種植效率。

4.1.3 可視化技術

在農業種植中應用可視化技術,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購入現代化計算機與攝像設備,將攝像設備與計算機網絡連接到一起,利用攝像頭實時監控農作物,觀察農作物的變化與生長情況。系統則會根據農作物具體情況形成新的數據或圖片,通過后臺上傳生成數據圖,便于工作人員隨時隨地查看農作物實際情況。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便利性和時效性,能滿足工作人員隨時隨地查閱農作物生長情況的需求。

同時,利用可視化技術實時監測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當農作物出現病蟲害等問題時,會通過監測系統發出警報,便于管理人員第一時間做好應對措施,從而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10]。還可以利用可視化技術實時監測并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促使工作人員能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施肥、養護,保證其能夠規范操作,最大限度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性。

4.2 應用生物工程與人工光照技術,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工程技術與人工光照技術,不僅能夠滿足各類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還可促進農業種植現代化發展,為生態農業整體性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因此,要積極引進人工光照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方面,因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自然光照無法滿足各類農作物對光合作用的需求,為改善農作物產量與質量,應結合實際情況引入人工光照技術,改善因自然光照不足而影響農作物生產質量和數量的問題??梢越Y合不同農作物對光源類型、強度的需求差異,有針對性地引進人工光照技術,如利用日光燈、白熾燈、鈉燈等,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合理加強光照,以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利用生物農藥噴灑農作物,能夠擴大農藥噴灑范圍和增強噴灑效果,最大化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F代化生物技術多采用具有綜合性生物代謝產物作為農藥的主要成分,不添加任何具有化學性物質的添加劑,對農作物傷害較小甚至沒有傷害,殺蟲效果、應用效果極佳。此外,將生物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種植工作中,通過轉基因技術與分子育種技術,將生物的遺傳基因進行剪切、加工和改造,將其植入需要改變基因的農作物之中,達到改變生物遺傳基因、提高其產量的目的。另外,除了對已發生病蟲害的種植區采取生物技術進行針對性處理外,還需要做好預防工作,對鄰近并未發生病蟲害的種植區域進行防治,以避免病蟲害問題蔓延,造成嚴重破壞。

4.3 應用組織培養技術,有效提升農業種植安全性水平

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現代化組織培養技術,是指采取人工誘導方法讓農作物在無菌環境下培育出更加完整的植株。該技術能夠加速種子實際發育速度加大農作物產量,對于新型品種研發和繁殖十分有益。

應積極運用組織培養技術幫助處于幼苗期農作物及時規避病蟲害的侵襲,在確保農作物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農業種植安全性,避免因發生病蟲害或農作物產量不達標造成經濟效益低下或經濟損失的問題。在具體實施中,應將植物組織放置于無菌環境中,還要定期檢查培養基的酸堿度、滲透壓和成分,保障組織培育獲得良好效果。

5 結束語

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農業種植和生產條件以及農作物產量影響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在現代化建設中,開發和應用新農業種植技術,可以較大程度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環境,使很多有一定生產限制的農產品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實現高產優質,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是,由于很多技術手段限制條件較多,大多數地區的技術普及度不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程度有待提升。對此,需要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利用數據庫、可視化、無線傳感器等,優化種植率,并加大對生物和培養技術的研究力度,使更多技術進入到實踐農業生產和種植中,提升種植智能化水平,推動農業發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浩楠,欒敬東,張士云,等.土地細碎化、多樣化種植與農業生產技術效率——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和中介效應模型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21(2):18-29.

[2]金錄學.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21(13):68.

[3]耿飆,羅良國.種植規模、環保認知與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采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農戶的調查數據[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23(3):164-174.

[4]陳菲菲,張崇尚,羅玉峰,等.農戶種植經驗對技術效率的影響分析——來自我國4省玉米種植戶的微觀證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6(5):12-21.

[5]常向陽,韓園園.農業技術擴散動力及渠道運行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研究——以河南省小麥種植區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14(

猜你喜歡
農業種植現代化技術種植技術
試論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合理運用
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不同農業種植方式對土壤中硝態氮淋失的影響
現代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芻議
以計算機軟件工程為基礎的現代化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