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是意識世界嗎?

2023-06-19 11:13郭世軍胡菊星
理論導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價值意蘊元宇宙

郭世軍 胡菊星

摘 要: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閾看,元宇宙不是意識世界,而是意識世界的物質化呈現方式,本質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現實化,其構成要素、時空存在方式和實踐形態都具有物質第一性的特征。之所以產生元宇宙意識性誤解,主要在于元宇宙的虛擬性、意識的可遷移性以及認識過程的復雜性。這種認識上的偏差會脫離元宇宙的本質,將社會化生產生活導向“虛無”,產生文化虛無主義。因此,必須重視意識世界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復現問題,將人類共同價值的意義世界融入元宇宙的創造過程。

關鍵詞:元宇宙;意識世界;價值意蘊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3)06-0109-06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深化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特色思政課‘馬老師來了為例”(2022JGZ172)。

作者簡介:郭世軍(1982—),男,山東鄆城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資本邏輯下人工智能新發展的倫理危機、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與中國現代化進程;胡菊星(1982—),男,江西九江人,中共南昌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有學者指出:“宇宙可對應為物質世界,而元宇宙可以被理解為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保?]那么,元宇宙是意識世界嗎?元宇宙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什么重要價值?這是元宇宙概念興起之后,需要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層面回答的現實性問題,也是思政課教學中遇到的新熱點問題。當前,不僅有研學者對此存在著模糊認識,而且也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此語焉不詳,因此有必要對這一問題展開更為深入的探討。

一、元宇宙的生成之謎: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為回答元宇宙的生成之謎,深刻把握元宇宙的本質屬性,必須弄清楚意識是什么。那種將意識和物質都看作元宇宙本質的觀點,既認識到元宇宙的客觀實在性,也認識到意識在創造元宇宙過程中的能動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基于世界統一于物質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元宇宙的本質特征只能是物質第一性。

一方面,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知、情、意的統一。換言之,意識不是單純的知識習得與運用、情感表達或者意志體現,而是三者的整體性呈現。這個呈現受到人類潛意識的影響和自我意識的支配,是基因遺傳密碼和后天實踐、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綜合協調作用的結果。其意義在于能夠依靠邏輯推理能力進行真理性追求,實現更高層次的抽象化和規律性認識,獲得轉識成智的哲學智慧,而元宇宙是綜合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再造的虛擬世界。雖然在這里能夠實現人類情感的遷移,但是其自身并不具有生產知識、滋生情愫、堅定意志的內生性,只是人類賦予了元宇宙這樣的功能。因此,元宇宙實質上不是人腦的機能,而是實踐化了的人腦功能。概而言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以“人”為本體、為參照的,而我們在考察元宇宙時,所依據的是物的尺度而不是人的尺度。

另一方面,元宇宙不是人腦直接產生的鏡像,而是人類利用外在物質系統(電子元器件)創設的虛擬現實。只不過,這種虛擬現實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產物,人類依靠自我意識的能動性作用再造的、獨立于人類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更是以人類頭腦之外的物質實體為根本依托的,其本質仍然是人化自然,“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一種特殊表現,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現實化”[2]。即使未來人類能夠通過物質化的手段再造一個獨立于人類之外、又按照人類的生存邏輯運行的生態系統,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自然、友好的人機交流和互動,換言之,即使人類能夠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從腦信號中提取充分的目標信息,以有效控制元宇宙,我們也不能否定元宇宙的客觀存在性,其所呈現的虛擬空間仍是意識世界的對象化,是人類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以虛擬的物化形式再現、升華或改造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簡言之,人類意識對象化為大數據的網絡云盤上的活動,所依托的是客觀存在的云空間。這就譬如文學形式的小說,小說讀本作為物質實體是客觀物質形式,而作者通過文字這一物質形式構造出故事情節則屬于意識世界。

元宇宙是人類意識世界的對象化,本質上是人類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展示的是人的意識對象化為實踐化、社會化、物質化的“他者”?!霸钪媸抢每萍际侄芜M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保?]可見,以元宇宙新型社會體系為根本支撐的數字生活空間,是依靠大數據為支撐構造的數字世界,而不是人的頭腦直接產生的意識世界。

二、人類意識之外的“平行宇宙”:元宇宙的物質性

元宇宙融合硬件技術、軟件生態和物質能量交換過程于一體,這些構成要素是物質的,同時,元宇宙以物質的時空存在形式展現自身,所依賴的是集成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看作是獨立于人類意識之外的“平行宇宙”。

第一,元宇宙的構成要素是物質的,具有客觀實在性。首先,元宇宙的構造條件是物質的,以硬件技術為物質前提,這是元宇宙物質第一性的決定性因素。元宇宙是電子元器件高度集成化的直接產物,其“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基于電子游戲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多場景深度學習,基于網絡及運算技術打造‘智慧連接‘深度連接‘全息連接‘泛在連接與‘算力即服務的基礎設施”[4]。不難看出,元宇宙是由網絡技術實體構造的、在特定物質時空中展現出的網絡虛擬世界,建構于相互連接的虛擬平臺和引擎技術之上,所憑借的是電子元器件實體,不能等同于頭腦中的意識世界。如果將其看作意識世界的產物,也是意識能動性地映照人化自然而構造的客觀世界。其次,元宇宙是以人工數字編程為底層邏輯構造出的軟件生態環境,這也使其必然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特點。元宇宙是數字技術的結晶,需要運用計算機語言和編程軟件構造數字編碼,建構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數字構架。換言之,元宇宙不像宇宙一樣具有神秘自然力交織的相互作用力,不像黑洞、暗物質等,可以形成強大的磁場,其所依托的是以計算機程序為基礎邏輯架構的數碼工程,并且這種數碼都由人工編排,本質上是人類意識通過數字生產工具的自我展現。最后,元宇宙的能量交換過程具備客觀實在性,這是元宇宙物質第一性特點的重要依據。意識世界的建構所消耗的是人體的生物能,是以生物能耗散為代價的新陳代謝過程,所消耗的能量源于自然物質在人體的有機轉化,而元宇宙是無機物的能量轉換,本質上是一種無機物能量形式轉化為另外一種無機物能量形式的過程。

第二,元宇宙是物質的運動,具有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特征。首先,記憶是意識世界的活動,通過神經細胞的功能得以實現,體現的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最基本運動。與此不同,元宇宙不屬于意識世界的記憶活動,更不是意識流,而是基于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發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運動。這種運動不受人的神經系統的支配,其所產生的信息流具有持久性、程序性、規范性,一旦按照特定程序運行,就受到固有程序的支配。雖然元宇宙也會像意識活動一樣具有在特定時空內飄忽性游弋的特點,但是作為運動著的物質實體,其仍然是在虛擬空間內展現自身,猶如印刷在紙張上的文字、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的圖像。只不過,元宇宙的活動空間是基于電腦存貯器和網絡云儲存建構于芯片上的三維空間,存在于電子元器件所構造的物質空間而不是頭腦中,一旦產生出來就是占據虛擬空間的客觀實在。其次,從技術支撐體系看,元宇宙的呈現維度不僅取決于硬件技術,而且受制于單位時間內的數據網絡傳輸數值。這需要以5G基礎設施為底層技術構架,也需要建設全面覆蓋的互聯網傳輸平臺和高容量的網絡空間復合體。最后,元宇宙以“互操作”為前提,需要構建基于不同用戶的網絡互動空間。

第三,元宇宙是虛擬現實技術的實踐形態,具有客觀實在性。元宇宙的生命力在于計算機賽博空間及其應用場景的不斷極致化,離不開網絡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變革的響應機制。首先,從科技發展看,元宇宙是以計算機為主要勞動工具的創新性科技實踐活動,需要以人工智能算法建構計算機底層邏輯,需要以大數據為基本勞動資料的技術創新成果為支撐。這種創新不是數字化生產工具的簡單累加,而是一系列數字化生產技術的有機融合。其次,從經濟活動看,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作為元宇宙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必然將其由科技創新活動推向商業實踐活動,由商業實踐代入人們的生活空間,從而最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最后,元宇宙是人類不斷優化的管理系統,能夠利用經濟管理的若干變量,促進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接軌,幫助決策者在經濟系統中作出科學決策。同時,元宇宙可以廣泛應用于社會治理,通過模擬、仿真或者實時監測城市建設、城市交通,構建共享開放的虛擬空間體系,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布局,提高智慧交通建設水平。概而言之,元宇宙具有客觀實在性,而非意識世界的構建。

總之,意識是人類的自我意識,物質是自我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元宇宙作為物質化的客體,既是合成于網絡技術設備中負載著人類實踐的模態,也是獨立于人類意識之外的“平行宇宙”。

三、“模仿的模仿”:元宇宙意識性誤解產生的深層原因

我們不僅需要從認識論上弄清楚元宇宙不等同于意識世界,還應把握這種意識性誤解的原因,主要在于元宇宙的虛擬性、意識呈現的關聯性以及認識過程的復雜性;深層次在于意識世界以感覺為中介反映物質世界,而元宇宙又是意識世界的模仿,這種對物質世界的“模仿的模仿”更容易造成“元宇宙是意識世界”的誤解。

第一,元宇宙的虛擬特性容易使人陷入形而上學陷阱。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用某一種或幾種物質作為本原解釋世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近代科學為基礎,把物質等同于物質的微觀結構層次,也即舊唯物主義將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者結構層次,無法達到新唯物主義對“物質”概念理解的哲學高度。因此,其極易將物質看作一種獨立于人類意識之外的物質實體,在認識論上容易將物質看成占據現實空間的“實際存在物”,等同于可以摸得到看得見的物體。就此而言,元宇宙有更強的虛擬性特點,不像具體的物理學意義上的物體一樣占據時空,這種虛幻性的特點容易使人們將之與意識所構造的虛擬景象相提并論。虛擬交往的根本屬性在于非直觀性或虛擬性,這決定了主體想象力在虛擬交往中的關鍵作用。哲學意義上現實與存在是有區別的,“存在具有現實性,但‘存在不一定是‘現實的”[5]。作為虛擬現實的存在,元宇宙可以是“存在”的“非現實”場景。

第二, 元宇宙的超級沉浸感容易使人將之看作意識世界。元宇宙與人類意識的主客體一致性容易使人模糊意識世界與元宇宙的界限。元宇宙的本原與人類意識密不可分,意識的可遷移性是元宇宙實現的重要原因,二者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中介有機連接、交互聯動,往往成為一個人機互動的整體。然而,元宇宙是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的問題,只有在認識論上才具有絕對的意義[6]。元宇宙物質第一性的相對性也極易導致人們將元宇宙當作意識世界,特別是隨著腦機互動技術的突破,虛擬現實技術的商業化運作注重強化用戶操作體驗,公司企業實體越來越注重構建一個超越現實的具有與意識同向遷移的超級沉浸感的原生態。因為元宇宙具有這種與意識同向遷移的特征,所以導致人們容易將某些意識世界的物質化活動呈現過程等同于意識世界本身,使人產生誤解,將元宇宙看作意識世界。

第三,辯證否定之否定過程會導致認識的模糊。柏拉圖對世界進行了三種劃分,其中,理念世界是最高形式,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藝術世界則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文藝作為藝術世界的呈現方式,是“摹本的摹本”。而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視角看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物質是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理念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模范。就此而言,元宇宙是人類意識作用于物質世界,以科技手段創造性呈現的理念世界,因為經過“物質——理念——物質”的辯證否定,歷經虛擬現實技術的“實踐——認識——創新性實踐——創新性認識”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過程。所以,人們很容易把虛擬現實技術本身看作意識世界的創造性轉化,將人腦的機能等同于人類通過技術化手段制造的虛擬現實。換言之,元宇宙不是意識世界本身,而是意識世界的物質化呈現方式,所呈現出的是一個意識流構造出的復雜世界??傊?,人們將人類意識外化為虛擬現實,其本身不是人類意識世界,但又容易被誤解為“意識世界”。

元宇宙是客觀世界的多元性復現形式,容易模糊物質意識與意識世界的界限,也容易將人代入一種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交互融合的“混沌態”,進入到錢學森所言的“靈境”。這種源于客觀物質世界又超越意識世界的“否定之否定”“模仿的模仿”,容易使人產生元宇宙就是意識世界的幻覺。

四、由虛化走向虛無:元宇宙意識性誤解之弊

元宇宙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對元宇宙的理解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人類把握客觀世界的方式。從認識論的角度把握元宇宙與意識世界的矛盾性,既要認識二者的有機統一又要作出有效區分,避免產業經濟發展的脫實向虛、生活的虛擬化以及文化虛無主義。

第一,把元宇宙的發展單純抽象為概念發展史,不利于元宇宙的應用場景拓展。元宇宙是人類信息技術綜合創新的科技成果,是真切的人類實踐活動,是人類拓展“互聯網+”技術,不斷把人類認識之外的客觀物質世界內化到人類實踐之中的過程,體現出“整個客觀物質世界是一個事物通過內在聯系而不斷歷史發展的過程”[7],是反映新科技革命發展史的輝煌成果。從經濟發展樣態看,元宇宙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虛擬經濟形態,體現著人、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交互融合,既可以構建智慧、協同、開放、服務、互聯的復雜數字工業經濟系統[8],也可以在物流、教育、文旅、營銷、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如果僅僅把元宇宙看成意識世界,則容易忽視虛擬世界背后現實技術的支撐作用,會導致產業規劃和發展脫實向虛。雖然元宇宙是虛擬世界,但又不是現實世界的直觀反映或者復寫,而是人工智能再造的虛擬空間。只有將元宇宙歸結為物質第一性,最終將意識形態上層建筑歸結為經濟基礎,將社會意識歸結為社會存在,才能立足于實體經濟,調整元宇宙產業發展政策,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視角找準發力點,構建元宇宙發展的產業體系,才能更加有利于促進元宇宙產業發展。

第二,社會生活的虛擬化改變著傳統交往方式,容易使人脫離社會現實。生產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運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經典理論模型?!吧a力、資金和社會交往形式的總和,是哲學家們想象為‘實體和‘人的本質的東西的現實基礎?!保?]具體而言,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是驅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機制。一方面,人類文明進入網絡時代的新紀元,人們的物質交往越來越依賴虛擬空間。例如,電商銷售平臺、直播帶貨、網絡營銷改變著傳統商業模式,未來“虛擬人”可以代替真人進入網絡空間進行網絡購物,進入網絡試衣間進行試衣,使“量體裁衣”成為可能,有利于滿足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們的精神交往越來越依賴人機對話交流,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虛擬空間,日益“生活在模擬中”,比如當前普遍存在青少年沉溺于網游、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社會問題,人們也習慣于刷抖音、小視頻、快手等消遣。由于元宇宙的存在,人們正改變著傳統生活方式,傳統熟人社會鄰里之間的交往日益減少,離人們最近的往往不是現實生活中的“身邊人”,而是網上的“粉絲”“圈友”。生活上的“脫實向虛”使人們脫離社會現實,日益生活在“模擬”中,人與人之間日益形成一道無形的“情感隔離帶”。例如,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網絡世界,“虛擬人”與“現實的人”的交往代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將人類生活導向更為常態化的虛擬化生活場景,顛覆傳統的社會關系,帶來諸多社會、法治以及心理問題。

第三,社會思潮衍生出新的“文化虛無主義”,侵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有學者將之稱為“基于技術、經濟的新自由主義異動”[10]。因為資本邏輯是元宇宙發展的源動力,與此相伴隨的“娛樂至上”“消極庸俗”“功利主義”必然大行其道。又因為人類現實生活越來越多地混入虛擬現實技術,人的身心越來越趨向虛擬化生活。人類活動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形式的虛擬化,不僅容易導致人們將元宇宙看作意識世界,而且從更深層次上影響到人類思維方式,使文化虛無主義悄無聲息地浸入網絡空間,引發青年價值觀念失范化、人生追求功利化、社會關系冷漠化、審美情趣庸俗化等不良傾向。同時,將文化再生產的審美意義“納入商品消費的意識形態話語之中,并耦合‘全民影像的眾生話語與‘簡單趨同的認知話語,加速了數字文化的‘審美虛無主義進程”[11]。虛擬世界中的屠殺暴力色情等對人們意識的影響是現實的,其所產生的不良傾向,對處于現實經濟關系中的人有很強的反噬作用,持續消解著人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總之,元宇宙在認識論問題上的偏差,不僅容易使人們忽視元宇宙的虛擬性,而且容易使人類生產活動“脫實向虛”,使人們脫離社會化生產生活的本真,最終將人們導向生活意義以及思想意識上的虛無。

五、由意識世界到意義世界:元宇宙發展的價值場域

人類意識世界具有超越性和快速的演變性,但是人類意義世界又有穩定性,在一定時期內信仰體系和價值體系又是相對穩定的。就此而言,元宇宙是意識世界的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復現,同樣顯現出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能夠成為理論體系和價值體系的載體。

第一,強化元宇宙發展的科技倫理支撐,為元宇宙發展在道義上“立法”??茖W技術沒有意識形態屬性,但是科技力量的倫理導向影響著科技成果的應用;資本無國界,但是使用資本的經濟力量決定著科技使用的界域。與此類似,元宇宙的發展受到資本力量的支配,“在缺乏正義價值引領的情況下,元宇宙可能會被資本、技術等元宇宙優勢主體濫用,弱化人的主體性”[12]。這就必然造成資本以元宇宙為聚集和集中的手段,以物的尺度代替人的尺度,將資本由工業生產中對人的控制轉向虛擬空間對人的俘獲,元宇宙科技生態鏈成為資本增殖邏輯的手段而不是美好生活的目的。因此,元宇宙仍是脫離于意識世界之外的物質世界,需要意義世界的支撐,需要堅持普惠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導向,利用虛實交互使人類生活變得更便捷更舒適才是元宇宙的核心價值。同樣,元宇宙發展的不同階段性特征不僅是其自我呈現的過程,而且是與整個物質生產方式融合的過程,需要科技倫理的導引,需要人類為元宇宙發展“立法”,使元宇宙科技造福人類,服務民生。

第二,挖掘元宇宙融入生活的價值意蘊,為元宇宙應用于人類生活空間“助力”。人類社會生活的虛擬數字空間轉向,深入到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眾多領域,影響到人們日常生活交往的方式,也改變著人們介入政治生活的方式。從日常生活方式看,元宇宙構造了人們交往的基礎性物質平臺,但是如何運用這個平臺拓展人類交往空間、開拓人類通往美好生活的空間場域,則需要建構意義世界、彌合意識世界到物質世界的斷裂帶。這就需要有機融入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賦予虛擬社會交往以公平正義的正能量。從介入政治生活的方式看,元宇宙在模態化民主選舉、權力監督全仿真、全過程民主模型構造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霸钪婕夹g通過構建起全息沉浸式互聯網,使權力監督領域的全仿真程度的數字化轉型工作以更具整體性的形態得以全面展開?!保?3]然而,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還在于對監督的再監督。如果缺乏信仰體系的加持,一切人為的政治權力運行操作流程都可以作弊,同樣會進入到監督無效的死循環。換言之,一切權力監督都是人對人的監督,由制度文化、信仰體系和價值體系共同塑造的現實的人來把握監管規則和法律尺度,如果元宇宙抽去了呈現人類共同價值的意義世界,就沒有任何生命力了。

第三,重視由元宇宙衍生的多元文化形態,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補“短板”。由于意識生成系統和生成過程的復雜性,人工智能很難完全把握人的情感和心智,這就必然造成元宇宙與意識世界的割裂。因此,首先要把握由于元宇宙的應用場域不同所產生的不同文化形態,同時把握這些文化形態的普遍性特征和演化規律,辨析元宇宙對物質生產方式和精神文明生產方式變革的價值,以及由于這種價值變革所引起的思想革新的意義。其次,應當重視元宇宙對制度文化的路徑依賴,構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文化體系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塑造以元宇宙為基礎的數字文化形態。據此,有學者提出構建認知形態主動性的產生關聯的物體間性體系[14],以此奠定構建元宇宙中新唯物主義的基石。人機互動本質上是個人融入虛擬化社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受到人工算法的控制,需要納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體系,以整體性、批判性思維為導引,勇于與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作斗爭,建構統合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的價值規則和信仰體系,為群眾提供高質量數字文化產品。最后,應當倡導元宇宙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形式的多樣性,瞄定元宇宙“原初設計”的價值目標體系,為元宇宙的自我生產“立心”。

總之,將具有人類共同價值的意義世界融入元宇宙的創造過程,應當成為人類推動元宇宙發展的新使命?!懊總€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對于“自由人聯合體”能否在元宇宙中得以實現、人類能否在元宇宙的創新發展中擘畫人類文明新形態等理論問題,我們應以鉤深探賾的精神作出新的解答。

參考文獻:

[1] 蔡恒進,等.元宇宙的本質[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8.

[2]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工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37.

[3]北京大學學者發布元宇宙特征與屬性START圖譜[EB/OL].騰訊網,[2022-02-08],https://new.qq.com/rain/a/20211119a02cij00.

[4]馬修·鮑爾.元宇宙改變一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143.

[5]馬擁軍.作為“非哲學”的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綱領:與魯品越教授商榷[J].河北學刊,2018(4):196-202.

[6]李秀林,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9.

[7]魯品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態基本綱領:《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系統化新解[J].河北學刊,2018(1):1-7.

[8]林天強.產業鏈與元宇宙權:新變局中的定義和重塑[J].閱江學刊,2021(1):116-131+173.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

[10]陳龍.作為想象性文明形態的元宇宙及其制度化建構研究[J].江淮論壇,2022(4):5-12+2.

[11]趙雪,韓升.數字文化“審美虛無主義”傾向的生成與批判[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44-51.

[12]張愛軍,劉仕金.空間生產與空間正義:元宇宙建構的空間政治學分析[J].江淮論壇. 2022(5):62-73.

[13]段光鵬.元宇宙轉向:數字時代權力監督模式的創新[J].求實,2023(1):15-25+109.

[14]藍江.物體間性與新唯物主義的誕生:如何理解元宇宙中的“物”[J].文化藝術研究. 2022(2):1-7+111.

【責任編輯:雨蕙】

猜你喜歡
價值意蘊元宇宙
“元宇宙”:正在數字化的宇宙觀
“元宇宙”距離我們有多遠?
元宇宙中的“孤兒們”?
“元宇宙”照出互聯網浮躁(點評)
讀懂名師
長征時期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