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2023-06-21 13:05許瀚允
藝術評鑒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鋼琴教學具體應用

許瀚允

摘要:如今,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問題逐漸成了教育部著重關注的話題。中國鋼琴作品作為我國優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與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但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學校教師采用和借鑒的大多是西方的鋼琴曲,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并未在教學中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重視。而中國鋼琴作品中的彈奏技巧和情感傳遞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將中國鋼琴作品運用到鋼琴教學中對學生的鋼琴創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 高校? 鋼琴教學?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4-0101-04

我國最早出現的鋼琴作品是1917年由趙元任創作的《偶成》和《小朋友進行曲》。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和藝術文化有了新的起色并開始蓬勃發展,出現了很多在當時比較著名的鋼琴作品,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瀏陽河》《牧童短笛》《彩云追月》等,這些鋼琴作品曾風靡一時。這些優秀作品的涌現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喜聞樂見的鋼琴作品,也為我國鋼琴演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诖?,高校開展鋼琴教學時要善于利用中國鋼琴作品的優勢,運用合理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

一、中國鋼琴作品特點分析

(一)涵蓋多種多樣的本土化素材

中國鋼琴作品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本土化素材,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瀏陽河》等具備本土化特色的優秀鋼琴音樂作品都是根據我國民族民間民調改編而來的,改編后重新編排的作品便具有了本土化標簽,也就更容易讓我國大眾以及演奏者所接受。

(二)體現中國本土化情感

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與人民群眾在特殊文化氛圍中形成的細膩且內斂的情感有機結合在了一起,讓觀眾在欣賞中國鋼琴作品時能夠感受到這種情感帶來的審美體驗,這是中國鋼琴作品的一個基本特征,有利于展現本土化的情感,例如:《彩云追月》這首作品就飽含自然、純樸、含蓄和委婉等思想情感,與中國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情感需求形成了高度契合。

(三)與民族化元素有機結合

中國鋼琴藝術中體現了意蘊豐富的民族化元素,比如鋼琴作品中創作者汲取并借鑒了民族音樂中思想表達的方法以及創作的方式,這是中國鋼琴作品與西方作品的最大區別,是西方鋼琴作品中不具備的。以我國的《旱天雷》為例,這首作品中通過對“和弦”元素的應用從而創設出了作品中的雷電情景,再與“快速跳音”的民族音樂技法相配合,將久逢雷雨之后人們激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

二、高校教學中運用中國鋼琴作品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激發學習鋼琴的欲望

現在我國有一部分高校進行鋼琴教學時會采用拜厄和哈農這些最基本的練習曲,對于初學鋼琴的學生來說,他們會認為這是非常無聊、深奧且極其枯燥的,但是如果將中國鋼琴作品運用在教學中作為基本的練習曲目,可能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出現。首先,從音樂本質而言,音樂先要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從民族出發,先學習本地的音樂,讓學生對音樂有一種親和力,在此基礎上學習鋼琴就會變得更為簡單、通俗且容易理解,這樣才會激發初學者繼續學習鋼琴的欲望。以《春江花月夜》為例,教師在講授這一曲目的過程中,學生會非常容易想到江河和明月,也會因此對鋼琴曲的旋律感到熟悉,學生便會對鋼琴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將中國鋼琴作品應用于教學中,學生會更容易理解鋼琴的創作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在把握作品情感時也會更便于學生掌握。

(二)強化學生鋼琴演奏技巧

中國鋼琴作品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鋼琴的演奏技巧,所以,在高校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中國鋼琴作品對于強化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中國鋼琴作品有一部分是在原有作品基礎上改編、創新而成的,所以為了能更好地將原作品的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就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彈奏和展示,這樣就會使得演奏技巧也發生變化。比如,在演奏《十面埋伏》時,為了將琵琶輪指長音表達出來,要確保在彈奏過程中彈音足夠堅定,還要平衡左右手的音響效果??偠灾?,鋼琴的一個觸鍵發生變化,方向和力度就會隨之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最終彈奏的效果。因此,將中國鋼琴作品引入到高校鋼琴教學的課堂,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對強化學生演奏技巧有著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鋼琴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校鋼琴教學并不能單純局限于這一個目的,最重要的還應當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將中國鋼琴作品應用到高校鋼琴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就變得更加容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是從整體角度出發的,這樣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理解整首曲子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

中國鋼琴作品具有豐富的中國民族特色。一方面,在實際鋼琴教學中,融入中國鋼琴作品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并在此基礎上體會到民族作品背后包含的偉大精神,為學生之后的鋼琴學習奠定豐富的創作基礎。高校開展鋼琴教學是為了在配合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將優秀文化弘揚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國大多數的鋼琴作品都是在民歌基礎上進行的二次處理,其將鋼琴作品中蘊含的美表達了出來,讓聽眾在欣賞鋼琴作品時感受到了中華文化偉大的凝聚力和包容力,就像通過民歌改編而成的《谷粒飛舞》和《茉莉花》一樣。另一方面,中國鋼琴作品中涵蓋著豐富多彩且獨特的文化內涵,既有利于學生對鋼琴進行深入學習,還能促進高校中鋼琴教學的長遠發展,對于未來想要進入鋼琴教育行業的學生來說,加強中國鋼琴作品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在當下高校的鋼琴教學中,應該大力引入中國的鋼琴作品,利用本土化教學方式促進鋼琴教學更好的發展。

三、在鋼琴教學中應用中國鋼琴作品的作用

(一)增加教學中中國優秀鋼琴作品的比例

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中國鋼琴作品的應用是當前高校改變鋼琴音樂教學現狀的途徑之一。優秀的西方鋼琴音樂作品在我國高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想要讓高校鋼琴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鋼琴音樂作品,建立民族自信,從而起到積極教育作用的只有屬于我國“本土化”的音樂作品才能做到。因為學生能夠在不斷學習中逐漸接受國內優秀鋼琴作品的創作方式,并通過系統學習逐步做到能夠對鋼琴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中國鋼琴作品所起到的教育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學校會要求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積極學習,還要對中國鋼琴作品的內涵及優勢有清晰的認知。另外,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自覺提高對中國鋼琴作品的重視程度,提升教學效果,夯實創作基礎,讓學生們創作出優秀的鋼琴作品。

(二)改革創新傳統鋼琴教學模式

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多數教師會將重心放在對于西方鋼琴音樂作品的研究學習上,這使得學生學習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時間被極度縮減。因此,在改革高校鋼琴音樂專業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首先要增加學生學習中國鋼琴作品的時間,其次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鋼琴作品知曉它的優勢,鍛煉學生對中國鋼琴作品的鑒賞和分析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在賞析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中國鋼琴作家的民族特征、創作內涵及其背景等,使學生對鋼琴音樂專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最終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快速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鋼琴家儲望華老師的生平及藝術創作,其創作的鋼琴曲選取題材眾多,有古詩詞題材、戲曲題材、地域文化題材等,其代表作《瀏陽河》《茉莉花》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其作品獨特的創作理念和藝術構思,在中國鋼琴曲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了解他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能夠使學生了解民族發展的歷史,感受鋼琴曲傳遞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其能夠做到自主學習鋼琴演奏。

四、在高校鋼琴教學中運用中國鋼琴作品的具體策略

(一)分析作品的風格和彈奏要領

在傳播情感和文化的過程中,音樂是重要的媒介之一,不同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都體現了該時代所特有的文化、精神以及情感表達。因此,某個時期或特殊時代的社會環境及文化潮流會通過該時期的鋼琴作品表現出來,同時,鋼琴獨具特色的美感也能從鋼琴作品的形式、內容、表現力以及創作手法等方面表現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關于鋼琴美學特點方面,教師要突出鋼琴的美學特點,全面且深入地分析和探討鋼琴作品的風格,幫助學生了解作品風格的形成,使學生能夠從宏觀角度認識作品,并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關于演奏要領方面,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在民族調式和五聲調式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并通過分析對比國內外的鋼琴作品,讓學生了解國內與國外鋼琴作品之間存在的區別,如:表現手段、作品結構及節奏等。中國的鋼琴作品多為即興表演,偶爾還會出現一些戲曲元素,在演奏過程中往往隨意性比較強。相比之下,國外的鋼琴作品具有非常明顯的曲式結構,即使在演奏中出現即興表演,也不會脫離原有的曲式結構。因此,面對大部分作品都是源于民樂或民曲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想要在后期的演奏中精準把控彈奏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靈活運用各種處理手段,將曲目中的民族韻味和美感及鋼琴的獨特性音色充分地表現出來,學生需要先了解中國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然后在學習中國鋼琴作品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預期效果。例如:由吹奏技法高超的北方民間嗩吶曲子改編而來的《百鳥朝鳳》,這首鋼琴曲在中國傳統音樂的民族風情中融入了西方鋼琴的藝術氣息,其全曲在段式結構上共分為五個樂段,每個樂段的演奏技巧各不相同,學生需要在練習中根據樂段的不同特點變換演奏手法,在虛實結合中模擬出鳥兒歡快啼叫的熱烈場面,烘托歡樂喜慶的氛圍,利用嫻熟靈巧的鋼琴演奏技巧將曲子中濃郁的民族韻味展現出來。

(二)對鋼琴課程體系進行重構

鋼琴作品起源于歐洲,這使得我國學生想要對作品產生情感共鳴相對較難。而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對彈奏技巧和樂理知識的講解,這讓本就對鋼琴作品比較陌生的學生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就更加產生不了情感上的共鳴。相較于國外的鋼琴作品,中國的鋼琴作品更加吸引人并更加容易引起情感共鳴的原因是:它是經過本土的孕育所產生的音樂作品,具有我國本土獨有的精神和內涵,其對于教學內容而言,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占有絕對優勢。因此,想要改變這種現狀的話,高校需要先從鋼琴教學體系開始進行改革,制定出符合高??己艘蟮恼n程體系,以此來改變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教學體系中的占比情況,減少西方鋼琴作品的引用,增加我國的鋼琴作品占比。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選取一些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作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我國鋼琴作品的關注程度,這樣不僅可以使中國音樂文化的魅力得到發展,還可以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而在教學計劃中,中國鋼琴作品在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到作品與教學的融合情況,還要考慮到在教學中作品對于本課堂的服務性,如江蘇民歌《茉莉花》,這首民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是每個學生都耳熟能詳的旋律,其描繪了一個恬靜溫柔的妙齡少女被茉莉花芬芳的香氣吸引,想摘下一朵又不忍心傷害花兒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改編的鋼琴曲《茉莉花》有著東方音樂文化獨有的含蓄婉約之美,本身也具備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曲子所營造出的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氛圍,使學生增強了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在中國鋼琴作品融入鋼琴教學中時得到了明顯改善,有效保障了高校鋼琴教學的質量和效力。由此可見,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是喜聞樂見的,對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的渴求度也是極高的,因此,多元化成了教育過程中為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表達機會,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對鋼琴作品的彈奏技巧和想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再由教師做最后的補充和總結,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建立足夠的自信心,并讓學生通過對西方樂器的了解來充實和提升自己音色聽覺的能力。

(四)制定適宜中國鋼琴作品的教學計劃

制定科學、有效的中國鋼琴作品教學計劃對學生學習鋼琴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增加中國鋼琴作品鑒賞課在理論課中所占的比例,對于中國鋼琴作品演奏的標準及數量在技能課中要明確提出;第二,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鋼琴彈奏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鋼琴音樂作品形式的多樣化以及作品風格的差異性,并加強學生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如:經典作品《平湖秋月》寓情于景,展現朦朧月色下西湖波光粼粼的柔和美,傳承原樂曲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同時融入鋼琴清潤靈動的音色,要求學生在演奏時,注意和聲的結構,在高聲部注意和弦結構的領悟和分解,合理運用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將曲中悠揚平和的旋律呈現出來?!镀胶镌隆蜂撉偾母木幨莻鹘y與現代的碰撞,將傳統曲目創新,融入鋼琴元素,既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意繾綣,又結合了西方文化的浪漫灑脫,在彈奏時要分析作品風格,加強對其音樂特色的認識。中國現代風格作品《山泉》風格壯麗磅礴,作者借曲中對嶗山地區的壯麗風光的描繪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首鋼琴曲在中國傳統五聲的基礎上,加入復三部曲式,在教學彈奏時可重點注意對鋼琴踏板的掌握,以靈活運用踏板來把握曲中鋼琴音的長短和旋律中的連音部分,此外,可在彈奏時由左手起勢,緩緩進入彈奏,右手緊接著模進重復。掌握適當的演出技巧、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也就變得手到擒來。此外,協奏曲作品《黃河》曲風激蕩,能振奮人心,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中華兒女頑強不屈的抗爭精神,在演奏時,要注意五連音的演奏,以輪指技巧來把握旋律的平衡,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敏銳度來完成第一樂章的跑動彈奏。這三首鋼琴曲都是以大自然為選題的,但作品風格迥異,形式區別較大,演奏時需要注意的技巧也大不相同,在彈奏時理解作品創作背景,加深對作品內在含蘊的理解或許能快速掌握技巧,傳達出曲子的豐富內涵。

(五)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

中國鋼琴作品在漫長的本土化發展過程中,逐步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系統,成為一項需要重點研究、傳承、創新的音樂文化體系。在中國鋼琴作品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不但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表演能力以及分析處理能力等的學習情況,還要從宏觀層面構建理論知識體系,傳播中國鋼琴理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通過讓學生認識中國鋼琴的本土化發展歷程,理解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風格、創作理念技法與審美、洞察和發展趨勢等問題,來幫助學生拓展有關中國鋼琴作品理論的知識及內涵。這能使學生在充分掌握中國鋼琴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處理分析中國鋼琴作品,與鋼琴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創作出優秀的中國鋼琴作品,最終實現中國鋼琴作品的傳承與創新,這也是一項高校鋼琴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重關注的教學內容。

五、結語

中國鋼琴家們滿懷責任感創作出了本土化的鋼琴作品,這既是西方藝術與我國藝術的有機結合,也是我國鋼琴藝術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中國鋼琴作品以獨特的民族魅力將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了出來,將中國鋼琴作品合理運用到高校鋼琴教學中,既迎合了鋼琴教育發展趨勢,提升了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還能促進我國鋼琴教學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翟鵬.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0(27):166-167.

[2]秦沁.中國鋼琴作品在師范專業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9(16):183+189.

[3]李蕾.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教學中的推廣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7(10):110-112.

[4]丁亮.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時代教育,2018(07):148.

[5]佟婧.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家,2017(07):63.

[6]扈悅.鋼琴曲《流水》與《山泉》的音樂風格與演奏技術比較分析[J].黃河之聲,2020(18):136-137.

[7]張雨晴.雙鋼琴作品《黃河憤》的演奏探析[J].黃河之聲,2022(16):102-105.

[8]丁璐.淺談中國鋼琴作品在高師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15(04):262.

猜你喜歡
中國鋼琴作品鋼琴教學具體應用
淺論中國鋼琴作品演奏的音樂意象
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解析
淺談中國鋼琴作品中踏瓣的運用
關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研究
關于電氣自動化在機械采煤中的應用研究
探究立體化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