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與衛生融合協同治理的多重邏輯研究

2023-06-21 09:24李彥龍常鳳陳德明聶應軍宋文利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協同治理衛生體育

李彥龍 常鳳 陳德明 聶應軍 宋文利

摘 要: 體育與衛生融合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為探究“體衛融合”的驅動機理,基于協同治理理論,以“國家—政府—社會—市場”四要素為主線,研究我國“體衛融合”的多重邏輯。研究認為: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靶向的目標邏輯、以滿足國家層面健康治理問題為導向的動因邏輯、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引領的實踐邏輯,構成“體衛融合”的形成邏輯;國家頂層設計的政策支撐、政府中觀引領的紓解方略、社會微觀執行的實踐保障、市場利益驅動的內生動能,構成“體衛融合”的結構邏輯。提出:應在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中融入地方實踐的差異性、在政府治理的中觀引領中體現交叉融合的互動性、在社會治理的微觀執行中增強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在市場治理的利益驅動中完善體制機制的有效性等進路邏輯,加快推進“體衛融合”。

關鍵詞: 體育;衛生;協同治理;體衛融合;多重邏輯

中圖分類號:G80-0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23)01-0030-07

Multiple Logical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Governanc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in China

LI Yanlong1,CHANG Feng2,CHEN Deming3, NIE Yingjun4,SONG Wenli5

1.Dept. of Academic Theory Research, Harbin Sports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2. Institute of Sports Human Science, Harbin Sports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3. President's Office, Harbin Sports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4. School of P.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5. School of P.E., Harbin Sports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vide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 peopl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sport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taking the four elements of "stat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market" as the logical main line,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logic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is constituted by the goal logic of helping build a "healthy China", the motivation logic oriented to meeting national health governance issues, and the practice logic of comprehensive and full-life cycle health services. The policy support of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 the relieve strategy of government medium guidance, the practical guarantee of social micro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ndogenous kinetic energy driven by market interests ?constitute the structural logic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the governanc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under multiple logic should integrate the difference of local practice in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reflect the interaction of cross integration in the medium guidance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micro dr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the interest driven market governance,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Key words: sports; health;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ports and health integration; multiple logic

“體衛融合”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國家健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規定“相關部門必須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深化‘體衛融合,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1]??梢?,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為導向的“體衛融合”被賦予了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當前,受益于系列政策利好,健康觀念深入人心,“體衛融合”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但隨著國家健康治理的全面推進,“體衛融合”也暴露出“融而不合、各自為政、協同不足、健康服務碎片化”等問題 [2];也存在傳統醫療慣習導致思維固化,部門壁壘導致協同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路徑單一等困境。我國體育與醫療的關系經歷“體醫分離”“體醫結合”“體醫融合”“體衛融合”4個階段。課題組運用場域論 [3]和社會共生論 [4],分析制約體醫融合的因素,提出融合機制及融合路徑。已有研究提出,通過理念、部門、人才、技術、策略、業務、產業融合促進體醫融合共生 [5-6];國家體育科學研究所通過研制處方庫 [7],為不同慢性病人群提供精準運動處方;美國采用醫療與體育健身服務相結合的俱樂部模式 [8],德國建立體育與醫療結合的多方合作模式 [9],日本構建福利型和商業型融合模式 [10],澳大利亞制定《運動促進國民健康藍皮書》(2014—2017),要求全方面推進國民身體活動,促進國民健康 [11]。朱曉東在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提出創建“體醫結合”運動非醫療干預手段促進“體醫融合” [12],孫鵑娟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治理路徑 [13]。鑒于此,聚焦人民健康,在“體衛融合”政策目標下,緊緊圍繞體育與衛生“為什么融,融什么,如何融”的問題導向,從國家、政府、社會、市場視域審視“體衛融合”的多重邏輯。這既是從源頭上促進“體衛融合”縱深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健康水平的現實需要,也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政策的迫切需要。

1 “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形成邏輯

“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是整合體育與衛生系統多主體、多部門資源,發揮體育與衛生系統各自優勢,取得協同效應,實現復雜公共健康事務的有效治理。闡釋我國“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形成邏輯,應遵循“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目標邏輯、滿足國家健康治理需要的動因邏輯、引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實踐邏輯。

1.1 目標邏輯: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靶向,是實現“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重要保障

《健康管理藍皮書:中國健康管理與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我國慢性病人群在3億左右,慢性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5.3 ???。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2.7 ???、肥胖率達 19.0 ???。為改善全民健康水平,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頒布《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年)》,旨在改變過度依賴醫療的傳統醫學模式,積極倡導主動健康的目標導向,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敖】抵袊苯ㄔO是黨、國家、人民的共同目標,而“體衛融合”則是國家站在時代高度的戰略安排。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不但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行動綱領,而且是實現全民健康、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 [14]。

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關注人民健康,高度重視健康中國建設,始終堅持認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通過全民健康才能達到全面小康。因此,國家力求在完善健康政策方面下功夫, 加快“健康中國”建設,而“體衛融合”正是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確認了“體衛融合”優于“體育與醫療融合”,結構對比見表1。

從概念內涵上看,衛生更為關注健康治理前端。從概念外延上看,衛生包括公共衛生、個人衛生、醫藥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體育衛生,涉及的部門更多、范圍更廣?!绑w衛融合”的本質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雖然衛生與醫療在為人民健康服務中具有方向一致性,但又存在明顯區別:就價值層面而言,衛生與醫療皆是為人類健康服務,具有積極意義和正向價值;就作用范圍和機理而言,衛生的領域更寬、范圍更廣、內涵更深。因此,助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實現,是“體衛融合”的目標邏輯。

1.2 動因邏輯:以滿足國家層面健康治理問題為導向,是“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關鍵舉措

卓有成效的“體衛融合”可以滿足遏制慢性病的需求,“因何而生”的動因是體現問題導向的根本特征 [15],動力機制則是實現“體衛融合”的邏輯起點。通過梳理體育與衛生關系演進的歷史脈絡,發現“體衛融合”是人民應對慢性病治理的漸進式認知。以“體衛融合”為人體功能養護手段,改變人們認識中單純依靠藥物對慢性病防治的“天經地義”和“習以為?!?,樹立“大健康”理念,引導人們對衛生價值、衛生類型、衛生方法、衛生手段等要素的密切關注,以增進人的健康為依托,予以綜合干預、主動預防促使其適量運動,逐漸改變藥物治療的高成本和長期服藥治療形成的藥物依賴性。將健康關口前移、關注衛生、適量運動、科學健身,實現“體衛融合”有效遏制慢性病蔓延的既定目標?!绑w衛融合”為促進人的健康拓展了實踐空間,而全方位多維度則意味著健康促進要向健康各行業擴展與延伸。換言之,“健康中國”不能單一依靠醫療,還需要衛生、教育、安全、宣傳、財政等多部門協同合作創新驅動(如圖1)??梢?,“體衛融合”較“體醫融合”更能滿足政府健康治理的現實需要。

1.3 實踐邏輯: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引領,是“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人本關懷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的由靜坐少動、體力活動不足引起的“身體活動缺乏癥”不斷攀升 [16],多源于身體活動不足、不健康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其中身體活動不足為第一獨立風險因素?!吨袊乐温圆≈虚L期規劃(2017—2025年)》提出,在健康的影響因素中,醫療僅占8 ???,環境占17 ???,遺傳占15 ???,生活方式則占60 ????[3]?!绑w衛融合”通過改善環境,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居民養成科學運動、合理膳食、戒煙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多方位為人群健康保駕護航。體衛融合涉及體育領域、醫療衛生、食品衛生、藥品衛生、環境衛生等多部門多行業,因此,體衛融合需要多部門多行業協同,共同為人民提供多維度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然而,“部門墻”現象依然存在,其所暴露出的健康服務碎片化、多元主體協同目標異化 [17]、資源整合度差等一系列問題,不同程度地阻滯了“體衛融合”的健康服務。協同治理作為系統的解決方案可以為“體衛融合”提供方法論支撐,協同整合多部門、多主體、多學科、多技術以形成多元合力、協同發展,為廣大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2 “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結構邏輯

“體衛融合”協同治理需要國家、政府、社會、市場多元主體協同合作,不斷消除“體衛融合”治理的沖突與矛盾,實現治理體系效能最大化。

2.1 國家頂層設計為“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提供政策支撐

國家治理具有頂層屬性。所謂國家治理,是指國家的最高權威部門通過制度設計對社會實施管控的過程 [18],有關“體衛融合”協同治理體系見圖2。

從國家層面設計上,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部門、公共體育組織、健康促進中心等機構,為老年人、孤殘兒童、婦女等特殊人群提供安全便捷的健康服務,實現城鄉全覆蓋、功能互補、協同配合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護理、康復等基本服務,保障基本健康服務公平可及。通過國家制定強制性規范,整合與協調多部門、多主體利益予以實現對稱性分配,既可以充分調動營利性組織、非營利性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的積極性,也能夠建立有效的公共健康服務模式。

2.2 政府中觀引領為“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提供紓解方略

以政府治理為主導,以統一協同謀劃為著力點,協同推進公共健康服務。政府治理屬于頂層載體,是指政府行政系統作為治理者,專門對政府自身、市場經濟及社會事務所實施的治理活動 [19],實現政府治理協同則是協同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從政府層面推出了青少年健康、老年人健康、婦女健康等15個專項行動計劃 [20]。從政府治理的主體視角來看,“體衛融合”政府協同治理,主要分為體育與衛生部門間協同及層級部門間協同。由于我國的體育系統與衛生系統相互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要實現“體衛融合”跨部門協同治理往往非常困難,面臨許多體制機制層面的難題 [21]。但跨部門協同機制既能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又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實現政府跨部門協同治理有利于解決部門間的復雜公共問題。以藥品安全為例,我國藥品安全問題涉及衛生、藥監、質檢、工商、海關、生產商、銷售商等多個部門,并負有藥品安全監管責任。然而,現實中如“毒膠囊事件”“維C銀翹片事件”“非法疫苗案” [22]等多個政府部門沒有管理好藥品等案例并非鮮見。體育與衛生系統層級間的協同治理,雖說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體育與醫療部門縱向之間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卻不意味著層級間協同就會成為一樁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公共健康治理實踐表明,基層衛生或體育組織為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往往會選擇性地執行中央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時有發生。多年來,政府的權威始終未有弱化,政府放權、分權也是新時代我國體育、衛生、醫療、教育等各項事業改革的必然趨勢,而這一趨勢則為部門間協同治理的體育與衛生關系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2.3 社會微觀執行為“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提供實踐保障

以社會基層落實為根本,以體衛多組織參與為保障,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社會治理是指在黨的領導下,由政府主導、社會多組織參與,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治理活動。這一治理活動所凸顯的本質特征為多元主體共存,多元主體目標具有同向性。因此,社會多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奠定了社會組織、企業組織能夠就公共健康開展合作的基礎,并使多組織承擔起公共健康治理責任與義務。從經濟學視角來看,社會組織必然會以利益驅動為導向,強化“體衛融合”的落實。因為“體衛融合”促進社會組織與企業治理之間的協同,一方面企業可以為社會組織開展籌集資金活動;另一方面社會組織運用公共資源優勢能夠為企業實施品牌宣傳、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社會組織和企業在“體衛融合”治理中,實現互利共贏及社會組織之間的協同治理,要求多個社會組織展開相應的協同合作以實現優勢共享和優勢互補。然而,任何單一社會組織當面對日益復雜的公共健康治理問題時,都難以長期、有效地實現治理效益。因此,從源頭治理來看,“體衛融合”必然以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的廣泛參與為實踐保障。

2.4 市場利益驅動為“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提供內生動能

激發市場潛能,優化供給結構,滿足人民多元動態健康需求。市場作為體育與衛生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中不可或缺的供給力量,在其運行中一旦出現利益分配不均衡情況,勢必會成為影響“體衛”深度融合癥結。因此,有必要及時地深化供給側改革,鼓勵市場組織融入公共健康服務跨域治理 [23]。還要不斷完善非醫療與醫療干預,促進營利性組織與非盈利性組織協同,加快培育“體衛融合”產業市場,創新“體衛融合”新產品,優化“體衛融合”供給模式,提高“體衛融合”健康服務供給能力。從利益驅動視角來看,基于本位主義的利益相關者勢必從自身利益出發,衡量參與健康服務的付出與回報,由之表現出的行為傾向或積極或消極,究其根源皆在于利益分配。利益分配不公,勢必影響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因此,必須培育新型大健康產業鏈,均衡利益分配,形成對稱性互惠利益共生體或利益共同體,這對于促進體育、醫療、食品、藥品、環境等多部門、多主體的“體衛融合”發展,開創我國體育與衛生事業改革新局面、新模式、新視野具有重要價值。

3 “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進路邏輯

成功打造“體衛融合”治理的有為國家、有限政府、有機社會與有效市場,從國家、政府、社會、市場四重向度融入地方實踐差異性、交叉融合互動性、多元主體積極性和運行機制有效性,從頂層設計、中觀引領、微觀執行、利益驅動4個維度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取得協同效應。

3.1 在國家治理頂層設計中融入地方實踐的差異性

從宏觀決策協同層面來看,國家是元資本的持有者和符號權力的壟斷者,國家治理具有頂層屬性?!皣以趫觥笔峭苿印绑w衛融合”的強力引擎。同時,尊重地方差異是實現社會正義和平等的重要反映 [24]。我國不同民族風俗文化,不同地域經濟、教育發展不同,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狀況等差異顯著,種種差異性阻滯著“體衛融合”協同發展。國家頂層設計中,應融入地方實踐經驗,因為國家的體育、醫療、教育等各項事業治理現代化源于各地實踐經驗的總結。中央與地方之間存在著集權與分權、制定與執行的關系,將“體衛融合”協同治理體系作為頂層設計進行全面推廣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特別尊重不同文化、經濟、教育水平的差異。如,北京、上海、深圳、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可將社區“體衛融合”作為惠民工程,建設福利型的融合模式,針對健康、亞健康、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群開展健康促進工作;也可借鑒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域外經驗,建立醫學健身中心、運動與醫療中心,建設??茩C構,開展商業型的“體衛融合”模式,為經濟條件好、病情復雜或較重的慢性病人群提供服務。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陣地,打造屬地居民可承受的“體衛融合”健康促進服務。此外,各地還應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體衛融合”模式,及時調整服務方式。因此,應全面把握不同慢性病人群、亞健康及健康人群的特點,堅持走適合不同省情、市情、縣情、鄉情“體衛融合”發展道路,實現特色創新,推進多元化精準服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與衛生手段,有效遏制乃至清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弊端,在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中融入地方實踐的差異性,為構建健康綜合體 [25]、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豐厚沃土、注入強勁動力。

3.2 在政府治理中觀引領中體現交叉融合的互動性

通過政策協同減少政策及其制定主體之間的沖突,增強政策兼容性、協同性、一致性,提高政策的執行效果。從中觀政策協同層面來看,政府是承接國家治理的載體。政府治理將發揮關鍵作用,政府介入能夠推動“體衛融合”演進歷程,并直接影響融合的執行效果與發展質量。體育、醫療、食品、環境等“體衛融合”主體由不同主管部門負責,不同主管部門間交叉不足導致我國“體衛融合”阻力重重,表現為:體育部門積極主動,衛生部門消極被動。已開展的社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等“體衛融合”實踐活動,體育部門出資、出人、出力,醫療或衛生部門被動接受,短期試點后,部分“體醫融合”工作難以長期推廣實施。

歷史證明,全能政府已不再全能,“政府失靈”現象時有發生,“政府失靈”的原因非常復雜,而有限政府則是其自身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促進政府治理交叉融合互動性的措施包括:(1)充分調動政府組織積極性,通過政府主導、宏觀調控和間接管理,確立市場主體地位,促進社會多元參與,把體育與衛生聯系起來,聯動發展,合力提高“體衛融合”服務供給質量,進一步滿足公民基本的體育與健康需求;(2)持續為社會賦權,推動“體衛融合”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體育與衛生水平和垂直交叉立體協同融合機制,通過組織融合、人才融合、技術融合、文化融合,打破體育與衛生場域壁壘,破除傳統文化藩籬,促進體育系統與衛生系統資源的有效整合;(3)建立集慢性病運動干預中心、運動健康促進中心、社區健身中心、城市健身俱樂部、國民體質測試中心等網絡平臺,促進體育與衛生交叉融合互動,創新“體衛融合”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新模式,積極倡導健康關口前移,改革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的慣習,深入推進“運動處方”與“醫療處方”協同發力,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精準發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協同共贏發展新模式?;谝陨先c,再通過政府跨部門、跨領域協同治理,構建縱橫協同、立體交叉、融合互動治理網絡,實現協作共治、責任分擔、權利分享、資源共享的健康治理新格局。

3.3 在社會治理微觀執行中增強多元主體的積極性

從微觀服務協同層面來看,不斷增強多元主體健康治理的積極性,可以實現復雜公共健康問題的長效治理。社會公民廣泛參與是公共健康治理的基礎,但我國居民的體育素養較低,“治未病”意識淡薄,多將醫療作為疾病治療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重醫輕體”“重治療輕預防”等傳統慣習固化,主動健康素養低。無論是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病不斷攀升,主動健康供給乏力的實然困境下,還是在公共藥品質量與價格多頭管理的失范表征下,社會組織的嵌入都不失為彌補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的第三種力量。處于新時代的我國體育社會組織規模及力量在不斷壯大,社會輻射力和影響力在逐漸增強,逐步成為全面深化“體衛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和惠民的重要載體和支柱力量 [26]。增強多元主體積極性可通過以下措施:(1)由政府或組織牽頭,建立社區“體衛融合”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體制機制。由于當前體育系統與衛生系統很難進行自發合作,需要由基層政府或組織協調。如,湖北省黃石市開展的“政府—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w育局—企業”六位一體模式,得益于政府統一協調,既建立了暢通的多部門溝通合作機制,也形成了多元化行動者結構與多樣化治理策略。(2)建立“體衛融合”社區健康促進指導委員會。指導、培訓、提升人民群眾主動健康素養 [27],通過科學健身、合理飲食,使之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素養。(3)由政府主導進一步調動社會組織積極性,并給予經費政策支持。合理設計如稅收減免等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力激發公共健康治理變革部門積極性,既以各類公共健康社會組織為主體,也以體育、醫療、衛生、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為保障,使之形成公民個體廣泛參與、多元協同的公共健康治理格局。(4)建立完善“大健康”網絡系統。與之積極溝通協調,搭建健康促進服務平臺 [28],在政府、社會組織、公民之間修筑起溝通、對話的制度性通道,優化公共體育、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環境,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深入推動“體衛融合”聯動機制,培育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動力系統,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3.4 在市場治理利益驅動中完善運行機制的有效性

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制度改革是突破“體衛融合”體制機制壁壘的關鍵。從操作協同層面來看,“體衛融合”行動緩慢 [29],面對復雜的公共健康問題亟需通過醫生、運動康復師、運動處方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教練等利益相關者協同合作來解決。從利益均衡機制來看,利益博弈導致合作困難,醫療、體育、衛生、教育、環保等跨部門如何對稱性利益分配,已然成為“體衛融合”協同治理的難題??绮块T、跨領域的利益衡量往往缺乏準確的標準和可行的估算方法與技術,有效供給和無效供給的界限比較模糊。醫療機構幾乎壟斷了治療物品的供給,而在新型“體衛融合”產業整合模式中,體療的介入勢必減少醫療部門利益,表現為醫療、藥品、環境等衛生部門“冷”,體育“熱”的境況。為改變這一狀況,需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1)優化利益補償機制,促進部門協同。針對協同治理過程中產生的醫療部門損失,要建立跨部門協同治理利益補償機制予以利益補償,而對于職能重疊、交叉的公共健康服務,則要共同協議收益分配。(2)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激發社會投資活力。通過成立健康服務基金,如“體衛融合”專項發展基金,或者利用商業健康保險抵扣個稅等方式多途徑拓寬資金來源,深化體育與衛生事業改革,激發體育、醫療、衛生等多部門活力。(3)建立轉介機制,增加患者運動依從。由三甲醫院將慢性病患者轉介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便強化運動非醫療干預。(4)建立責任分擔與收益分享機制,明確協同權責歸屬,破除原有部門利益藩籬,從體育與衛生協同合作中找到雙方利益契合點,形成收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共生合作體,激發合作體中多元主體內生動力,保障“體衛融合”協同治理長效運行。

4 結 語

我國已進入為全民健康奮斗的“大健康時代”,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正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绑w衛融合”不僅是疾病防控的新趨勢,而且是全民健康的有利保障與必然選擇,“體衛融合”協同治理成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有效路徑。然而,我國“體衛融合”處于起步階段,實現跨部門協同、多主體參與、多組織保障、多學科交叉、多技術融合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工程,該項工作任重而道遠。為破解我國體育與衛生融而不合的現實困境,研究基于協同治理理論,提出體衛融合的國家頂層設計應融入地方實踐的差異性,政府中觀引領應體現交叉融合的互動性,社會微觀執行應增強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市場利益驅動應完善運行機制的有效性等進路,為促進體衛協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與方法選擇。

隨著健康治理國家行動的推進,“體衛融合”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v向垂直式管理、橫向扁平式發展、基層交叉式運行、多元化高品質服務供給成為“體衛融合”發展趨勢。因此,加強“體衛融合”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優化跨部門協同治理體制機制,探索中國特色的“體衛融合”模式,加快“體衛融合”學術共同體平臺和智庫建設,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體衛融合”的協同效應,實現“體衛融合”供需動態平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動態多元化健康需求,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衛生及體育領域亟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 1 ] ?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2-01-18].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 2 ] 柴王軍,劉龍飛.我國體醫融合測度與時空演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5):20-31.

[ 3 ] ?李彥龍,陳德明,聶應軍,等.場域論視域下我國體醫融合的實然困境與應然進路[J].體育學研究,2021,35(1):36-43.

[ 4 ] 常鳳,李國平.健康中國戰略下體育與醫療共生關系的實然與應然[J].體育科學,2019,39(6):13-21.

[ 5 ] 馮振偉,王先亮.基于共生理論的體育業與醫療服務業融合共生路徑構建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5):1-7.

[ 6 ] 李璟圓,梁辰,高璨,等.體醫融合的內涵與路徑研究—以運動處方門診為例[J].體育科學,2019,39(7):23-32.

[ 7 ] 祝莉,王正珍,朱為模.健康中國視域中的運動處方庫構建[J].體育科學,2020,40(1):4-15.

[ 8 ] 黃亞茹,梅濤,郭靜.醫體結合,強化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基于對美國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服務平臺的考察[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6):3-9.

[ 9 ] 段瓊.德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創新模式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5,33(10):167-170.

[10] 黃晶,王世強,劉晴.日本體醫融合健康促進的經驗借鑒與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18):2268-2274.

[11] 邱希,杜振巍.“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基本態勢及發展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11):41-49.

[12] 朱曉東,劉炎斌,趙慎.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的“體醫結合”實踐路徑研究——基于現代醫學模式視角[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9,35(4):33-38.

[13] 孫鵑娟,田佳音.新健康老齡化視域下的中國醫養結合政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20,56(9):58-65.

[14]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2016-10-25)[2022-01-18].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15] 陳叢刊.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邏輯、構成要素與實現途徑[J].體育學刊,2020,27(6):46-50.

[16] 郭強,汪曉贊.久坐行為的特征解析與認知重構——基于人類行為模式變革的公共健康觀察[J].體育學刊,2021,28(4):137-144.

[17] 朱洪軍,何子豪.新時期我國體育旅游多元主體治理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4):1-9.

[18] 俞可平.國家治理的中國特色和普遍趨勢[J].公共管理評論,2019,1(3):25-32.

[19] 戴紅磊,于文謙.國家治理視角下體育社會組織的治理[J].體育學刊,2017,24(5):36-40.

[20] 張陽,王志紅,張猛,等.健康中國背景下體醫融合的服務需求、制約因素及發展思路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1):61-67.

[21] 盧文云,陳佩杰.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內涵、路徑與體制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18,38(5):25-39.

[22] 王瑾.企業社會責任事件的溢出效應——基于“疫苗門”事件的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30(12):52-57.

[23] 馬德浩.跨域治理:我國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的新路徑[J].體育學刊,2019,26(6):63-68.

[24] 艾麗斯·M.楊.正義與差異政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210.

[25] 張文亮,楊金田,張英建,等.“體醫融合”背景下體育健康綜合體的建設[J].體育學刊,2018,25(6):60-67.

[26] 陳叢刊,陳寧.論我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的歷史方位[J].體育科學,2018,38(9):78-87.

[27] 陳長洲,王紅英,項賢林,等.美國體育素養戰略計劃的特點及啟示[J].體育學刊,2019,26(2):96-104.

[28] 劉海平,汪洪波.“大健康”視域下中國城市社區“體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構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6):492-498.

[29] 賈三剛,喬玉成.體醫融合:操作層面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學研究,2021,35(1):29-35.

猜你喜歡
協同治理衛生體育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衛生與健康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協同治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參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衛生歌
辦好衛生 讓人民滿意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