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背景下徐州漢畫舞蹈的當代呈現研究

2023-06-22 13:00劉雅瓊相寧
藝術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融媒體

劉雅瓊 相寧

摘要:徐州地區出土的兩漢文物異常豐富,彰顯了徐州獨特的地方文化。漢文化是徐州地區的核心文化,漢畫舞蹈是徐州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畫舞蹈圖像歷經歲月洗禮保存至今,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寶貴史料。目前,徐州對漢畫舞蹈的當代呈現以科普文章與展覽為主,內容較為枯燥乏味。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舞蹈藝術的創作空間及途徑得到拓展,為徐州漢畫舞蹈的當代呈現提供了新的契機。如何深度融合現代媒體技術,使徐州漢畫舞蹈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是其面臨的時代命題。文章基于融媒體的發展態勢,首先總結徐州漢畫舞蹈的發展現狀,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徐州漢畫舞蹈可行的當代呈現方式,具體從靜態呈現與動態呈現兩個方面闡述;再次,探討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的傳播路徑;最后,歸納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的原則??傊?,文化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融媒體為徐州漢畫舞蹈的當代呈現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關鍵詞:融媒體;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

中圖分類號:J722.4;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5-00-03

0 前言

融媒體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形成的以發展為前提的新型媒體。在舞蹈藝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媒體技術成為內在動力,如《唐宮夜宴》《只此青綠》《舞千年》等節目,將舞蹈與媒體技術融合,拓展了舞蹈藝術的創作空間及途徑,極大地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漢文化是徐州地區的核心文化,漢畫舞蹈是徐州地區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融媒體時代,集漢代藝術之大成的徐州漢畫舞蹈藝術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1 融媒體背景下徐州漢畫舞蹈的發展現狀

1.1 發展現狀

漢畫舞蹈主要是指漢畫石上刻畫的各種舞姿,具體涉及漢畫石、漢畫磚、漢代俑、漢代漆器、漢代絲帛、漢代銅鏡等[1]。在蘊含深厚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徐州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兩漢文物異常豐富。截至目前,徐州出土的2200多件漢畫像石(磚)中,以“樂舞百戲”為題材的就有120余件[2]。當前已知的徐州漢畫舞蹈傳播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通過公眾號發布徐州漢畫舞蹈相關推文;其二,通過徐州地區高校舉辦漢畫舞蹈相關學術論壇;其三,通過徐州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傳播;其四,建設漢畫像石(磚)資源數據庫[3]。

1.2 存在的問題

1.2.1 未充分運用數字技術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加強文化建設注入了內在動力。目前,在徐州漢畫舞蹈發展過程中,沒有對數字技術實現創新性運用。徐州博物館雖然嘗試過應用VR技術和3D技術,但仍以文物展示為主,應用靈活度較低,難以實現徐州漢畫舞蹈的現代化轉型。數字技術是賦能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促進徐州漢畫舞蹈發展的重要手段,須推動數字技術與徐州漢畫舞蹈文化深度融合。

1.2.2 未充分進行復現與元素作品創作

缺乏優質的活化復現舞蹈作品,導致徐州漢畫舞蹈難以“出圈”。中國古代史料舞蹈的當代復現是增強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構建中國舞蹈話語體系的重要一環。通過挖掘與整理漢代舞蹈遺存資料,在傳承與保護其歷史原貌的基礎上,活態復原開發能夠呈現具有兩漢文化特征和漢風漢韻的舞蹈,讓大眾體會到漢代樂舞的內在精神意蘊與文化內涵,更能在無形之中展現中華民族藝術自立的求真過程。

1.2.3 未充分進行文創產品開發

文創產品是連接歷史與當下的紐帶,傳播文創產品能夠激發大眾探索歷史文化的積極性,增進大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與了解。徐州漢畫舞蹈傳播缺乏文創產品開發意識,因而在價值變現和產業延伸等層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創產品是形成傳播力量、打造傳播網絡的重要動力,開發漢畫舞蹈文創產品,能夠加強徐州的城市文旅品牌建設,增強游客黏性。

1.2.4 未充分運用便捷的宣傳平臺

目前,徐州漢畫舞蹈傳播主要依賴公眾號文章推送與館藏展覽,內容以淺嘗輒止的科普為主。由于傳播渠道與受眾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徐州漢畫舞蹈文化被限制在展廳之中。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平臺能夠以便捷的方式擴大信息傳播范圍,突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提高了大眾接收信息的效率。運用便捷的網絡宣傳平臺,能擴大徐州漢畫舞蹈的傳播范圍,體現更深刻的價值。

2 融媒體背景下徐州漢畫舞蹈的當代呈現方式

2.1 靜態呈現

2.1.1 圖畫

圖像是較為直觀的靜態呈現方式,徐州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等地都有徐州漢畫舞蹈圖像的展覽。此外,近期關注度較高的人工智能繪畫技術,讓繪畫藝術受到更廣泛的討論,將人工智能繪畫技術與徐州漢畫舞蹈圖像結合,可以賦予徐州漢畫舞蹈圖像更鮮艷的色彩與細致的刻畫,以更生動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舞蹈圖像,讓觀賞者獲得更深刻的視覺感受。

2.1.2 文字

漢字擁有巨大的力量,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傳播徐州漢畫舞蹈,有利于向更多的人傳遞漢畫舞蹈的思想情感。撰寫徐州漢畫舞蹈專著,或在報紙上開辟徐州漢畫舞蹈專欄連載相關內容等,都能讓人們進一步了解徐州漢畫舞蹈文化。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閱讀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電子化閱讀受到追捧,將文字轉化成數字化的形式,可以打破信息傳播的地域限制,人們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字體、字號等,傳播速度快且效率高。

2.1.3 廣播電臺

廣播電臺以聲音和語言為媒介,覆蓋面大,傳播對象廣泛,傳播迅速,感染力強,能夠滿足不同文化程度的受眾需求。通過廣播電臺傳遞徐州漢畫舞蹈文化,能夠為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輕松獲取徐州漢畫舞蹈的相關信息提供便利。

2.1.4 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重在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挖掘與創新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通過開發運用知識產權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挖掘徐州漢畫舞蹈中可用的設計元素,將文化與設計有機結合,制作服飾、雪糕、書簽、帆布袋、明信片、玩偶、手機殼、鼠標墊、冰箱貼等徐州漢畫舞蹈文創產品,有利于樹立徐州地區漢文化品牌形象,讓徐州漢畫舞蹈文化煥發新的活力,提高徐州漢畫舞蹈的知名度。

2.2 動態呈現

2.2.1 數字媒體技術的融合

河南衛視春晚的《唐宮夜宴》之所以能夠“出圈”,除了演員精湛的表演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巧妙運用了AR、5G技術,融合了博物館、繪畫等媒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媒體技術有機結合,打破了文化傳播的時空限制[4]。融媒體時代,數字媒體技術蓬勃發展,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浮空投影制作技術、紅外線互動感應技術等,可以生動地呈現古拙優雅的徐州漢畫舞蹈,令觀眾穿越千年時空,感受漢畫舞蹈之美。

2.2.2 舞臺劇場的創作

徐州漢畫舞蹈所依附的漢畫像石是靜態的,但其表現內容——舞蹈是動態的,因此復現徐州漢畫舞蹈是最直接的內容創作途徑。徐州漢畫舞蹈作品的呈現,離不開專業劇團的創作與專業人才的支持。通過舞臺劇場的創作,能夠呈現徐州漢畫舞蹈肢體的動態美,傳遞出徐州漢畫舞蹈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

2.2.3 文旅結合

文旅結合這一模式在加快文化傳播、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找到能與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融合發展的地域文化符號,結合探索合適的產品類別是實現徐州漢畫舞蹈文化與旅游有機融合的關鍵[5]。應以徐州歷史故事為主線,以舞蹈形象為表現內容,創作相關文旅視頻、動漫、游戲。同時,以徐州漢畫舞蹈元素為出發點,開發漢畫舞蹈服飾自拍館、漢畫舞蹈主題密室等項目,能夠進一步擴大徐州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范圍,激發徐州漢畫舞蹈的發展活力,提升徐州地區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2.2.4 場域構建與互動

將徐州漢畫舞蹈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通過AR技術可以實現虛擬環境與真實的博物館環境的疊加,完成二維影像展覽到三維體驗的轉變。觀者通過穿戴VR設備可以獲得仿若置身宮廷宴饗欣賞樂舞的沉浸式體驗,實現靜態觀賞到動態體驗的飛躍。利用媒體技術進行徐州漢畫舞蹈的場域構建與互動,將漢代舞蹈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有助于觀者身臨其境般了解漢代的舞蹈文化。

3 融媒體背景下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的傳播路徑

3.1 政府扶持

在徐州漢畫舞蹈的發展過程中,僅依靠文化魅力進行傳播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徐州政府為徐州漢畫舞蹈的傳承與發展保駕護航。政府可以加大在徐州漢畫舞蹈文化產業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強資金及財政支持;制定徐州漢畫舞蹈保護與發展的相關制度,建立綜合的保護發展政策體系;做好徐州漢畫舞蹈文化價值的宣傳工作,增強徐州漢畫舞蹈的影響力。

3.2 培養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能夠為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是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目前,徐州漢畫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尚不成熟,須不斷完善相關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利用徐州地區的高校教學資源,全方位規劃徐州漢畫舞蹈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人才培養規模,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布局,培養出一批素質高、能力強、適應面廣的復合型徐州漢畫舞蹈人才。

3.3 舞臺傳播

舞臺是最直觀、最有效地傳播舞蹈藝術的途徑。在舞臺上呈現徐州漢畫舞蹈,能讓觀眾直觀地體會到漢代舞蹈的魅力。舞臺的現場感是任何影視作品都無法替代的。通過舞臺來傳遞、表達徐州漢畫舞蹈的文化內涵,并最終灌輸給觀眾,有利于徐州漢畫舞蹈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再現舞蹈藝術精神。

3.4 課堂傳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舉措,將徐州漢畫舞蹈融入舞蹈課堂,或開設徐州漢畫舞蹈特色專業課,能夠提升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身體素質,還能夠增強受教育者對漢代傳統舞蹈的熟知度與掌握度,更有利于傳承和保護徐州漢畫舞蹈文化。我們不僅要掌握徐州漢畫舞蹈的內涵,更應傳承其歷經千年延續下來的社會責任與道德規范。

3.5 電視傳播

電視節目是融媒體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舞蹈綜藝節目《舞千年》,在節目制作、敘事模式、互動方式等方面大膽突破,打造出新形式、新內涵、新表達形式的舞蹈類綜藝。因此,基于中國舞蹈文化打造徐州漢畫舞蹈電視節目,創新節目形態,打破傳統舞臺空間的局限,呈現多元化的徐州漢畫舞蹈節目形態,是增強文化傳播實效、加大傳播力度的有效方式。

3.6 流量平臺傳播

近年來,互聯網平臺為廣大網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契機,當前用戶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平臺有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等。這些平臺覆蓋范圍廣、用戶體量大,極大地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人們從單一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評論、彈幕、發帖等功能實現了多主體交互傳播[6]?;ヂ摼W平臺是傳播徐州漢畫舞蹈的重要載體,在各平臺上創建徐州漢畫舞蹈官方賬號,制作相關的短視頻進行發布傳播,對徐州漢畫舞蹈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4 融媒體背景下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的原則

4.1 漢畫舞蹈文化呈現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徐州漢畫舞蹈當代呈現的首要原則,是徐州漢畫舞蹈傳播與發展的重要前提。隨著融媒體技術的發展,具有趣味性和風格獨特的傳播內容更受大眾青睞。但在呈現徐州漢畫舞蹈時,不能一味迎合大眾喜好,盲目篡改或摻雜虛假內容,使徐州漢畫舞蹈喪失文化內涵,而應將徐州漢畫舞蹈文化真實、完整地傳承下去。

4.2 適度適量的漢畫舞蹈文化開發

媒體技術賦予徐州漢畫舞蹈新的發展動力,但在此背景下,傳統舞蹈的價值取向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傳統舞蹈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部分傳統文化被現代審美過度解讀與開發,導致其喪失了特性。因此,在開發徐州漢畫舞蹈文化時,要避免媒體技術對漢畫舞蹈文化的過度消耗。只有選擇合適的開發方式、適宜的開發程度、較高的開發質量,才能立穩根基,實現長遠發展。

5 結語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徐州漢畫舞蹈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為其當代呈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還原漢代的自然景象與生活場景,能夠有效傳達漢代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使其擁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加鮮活。文化藝術經歷了十分漫長的發展過程,未來需要深入挖掘徐州漢畫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用徐州漢畫舞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關冠.場域視野下的漢畫舞蹈藝術[J].文藝爭鳴,2021(4):201-208.

[2] 相寧,孫漢明.現代遺存的漢代樂舞特性研究:以徐州地區為例[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105-112.

[3] 包藝,相寧.新媒體視閾下徐州漢畫樂舞的數字化傳播策略[J].藝術教育,2022(9):128-131.

[4] 王斌.身體與姿態:舞蹈《唐宮夜宴》的跨媒介表演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2(3):13-19.

[5] 郭繼業.地域文化視域下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3,44(2):339-342.

[6] 黃楚新,陳智睿.全景呈現 技術躍升 內容融通: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融媒體傳播特色[J].電視研究,2021(2):25-27.

作者簡介:劉雅瓊(2000—),女,湖南株洲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相寧(1971—),女,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舞蹈編創與教學。

猜你喜歡
融媒體
融媒體時代傳媒人才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轉型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