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救援隊伍交通安全形勢及其對策探析

2023-06-25 00:22寧晨
專用汽車 2023年6期

摘要:隨著消防救援隊伍救援任務與出警次數的不斷增加,消防車輛行車、使用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經過對部分單位交通安全隱患的跟蹤調查與分析,發現消防車輛安全問題受車輛性能、路面交通情況、駕駛人員技術、車輛安全管理制度的制約。消防車整車設計能力、底盤改裝能力、維修保養能力、消防車生產質量管理體系、車輛采購驗收體系、駕駛員培養制度和安全駕駛內部管理制度均將影響消防救援隊伍的交通安全。結合前期發展經驗與現行管理做法,建議從底盤研發、設計改裝等技術方面著手,規范消防車生產管理、合理擴寬消防車維修與保養渠道,減少車輛行駛安全隱患;規范駕駛員培訓制度,建立駕駛員考核準入和持證上崗機制;加強隊伍交通安全教育,減少行車安全隱患。

關鍵詞:消防車行駛安全隱患;消防車質量管理;安全駕駛培訓

中圖分類號:U461? 收稿日期:2023-01-15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6.005

在原公安消防部隊轉隸為國家消防救援隊伍的大背景下,隨著“大應急、全災種”任務要求的提出,消防救援隊伍除承擔原有的滅火、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外,救援任務種類與數量與日俱增。伴隨著城市建設與工業發展、救援環境復雜程度的增加以及各種高精尖車輛的不斷投入,消防救援面臨著高壓力、高要求[1-2]。轉隸改革后駕駛員培訓體系變化和戰勤保障編制崗位的取消,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駕駛員緊缺、駕駛人員疲勞、業務素質低、車輛維護保養不及時等問題,交通安全責任事故頻發[3]。

1 消防救援隊伍交通安全隱患的來源分析

根據海因里希法則,1個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存在29個輕微事故和300個無傷害事故(即安全隱患)。筆者跟蹤調查了多起消防車交通安全責任事故,分析事故背后的原因,可大體分為車輛自有安全隱患、救援出動安全隱患和操作人員不安全行為三大方面。

1.1 消防車制造技術限制造成的安全隱患

1.1.1 底盤的消防適配度不足

當前,我國消防車通常在已定型的普通商用底盤上改裝而成,在車架強度、軸荷分配、重心高度等方面未兼顧消防車輛的特殊需求。部分進口消防車專用底盤雖然結合消防任務需要設計,但缺乏對我國道路交通實際情況和滅火救援特點的考量。部分消防車底盤針對消防車使用需求對其性能進行調整,在安全行駛方面,配備簡易安全帶、倒車影像,但缺少安全氣囊、防碰撞設備、360全景攝像頭、液力緩速器、車道偏離裝置、疲勞駕駛提醒設備等安全裝置,未能很好解決駕乘人員安全問題和復雜道路行駛問題[4-5]。

1.1.2 底盤改裝技術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消防車改裝車廠與底盤廠家分離,缺乏技術交流。部分消防車廠家在上裝改造過程中,為增加后排空間和設備,未經底盤廠家許可和充分的技術論證,自行切割、焊接駕駛室,同時還修改原車電路、油路、氣路,使得原駕駛室的強度和安全防護性能被破壞。由于工藝不足,底盤甚至出現脫焊、裂紋等情況。部分消防車改裝廠因技術薄弱,在加裝取力器、改裝底盤主梁時未正確校核結構強度和軸荷,盲目開孔打洞,破壞原車結構,造成應力集中,傳動軸扭矩過大,甚至出現了斷軸的情況,導致車輛出現重大安全隱患。

1.1.3 整車布置與改裝不合理

目前,我國消防車采購方式大多數為車輛和車載器材分開購置,在新車到貨后根據任務需要和剩余空間進行器材裝配。部分車輛在整車布置與改裝過程中未充分考量消防車特有的作戰環境和使用要求,出現載荷分配不均、重心偏高、部分器材無法有效固定等問題,在行駛過程中易引發車身晃動,增加車輛側翻的危險。部分消防車制造企業為追求利潤,采用不符合改裝和使用要求的底盤,導致車輛在加裝器材、裝載滅火劑、載人后超載。部分車輛氣路、線路布置方式和位置不合理,選用材料的強度、韌度、耐磨度不足,導致車輛在投入使用后的短時間內出現老化、磨損、斷裂、漏氣,最終導致車輛控制功能失靈。部分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對配備車輛未進行充分論證,私自加裝大功率用電設備,調整器材箱內部結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隱患。

1.2 消防車輛出警行駛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1.2.1 交通工具混雜與私家車搶道行駛增加安全隱患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私家車保有量持續增多,城市道路路況復雜、車輛密集,機動車、自行車、行人混雜,給本該爭分奪秒的出警行車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加之個別機動車忽視《道路交通法規》,與正在出警途中的消防車搶道行駛,不僅耽誤滅火救援的最佳時機,也人為增添事故隱患。

1.2.2 復雜的地形路況給駕駛員的駕駛能力帶來挑戰

惡劣的氣象環境如城市洪澇、雨雪冰凍、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會增加搶險救援任務的難度。能見度差、光線昏暗、結冰打滑、路面積水等因素也為出警行車帶來巨大阻礙,考驗著駕駛員的視線、聽覺以及反應能力。山體滑坡、水位上漲等次生危害以及部分火災處置中的爆炸危險,也對停車位置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車輛使用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隱患

1.3.1 駕駛員培訓方式難以滿足工作實際要求

改制后,駕駛員培訓方式由原來的部隊內部集中培訓改為各單位分散組織,并委托地方駕校完成。地方駕校培訓時間短,就學習道路交通法規和基本駕駛技能而言,駕校采用普通貨車進行培訓,所學所考車型與實際駕駛車型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響培訓效果。經過地方駕校培訓且考試通過的新訓駕駛員,對所駕駛消防車熟悉度低,缺乏車輛日常維護保養常識和上裝設備操作能力,部分新訓駕駛員因為害怕承擔責任,主動放棄駕駛車輛。部分單位為培養合格駕駛員,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開展消防車新訓駕駛員復訓工作,然而復訓缺乏消防車輛理論、專業的火場停車、緊急避險等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6-7]。另外,復訓效果受人員能力素質和設施、設備條件等因素影響較大,導致消防車駕駛員遇到突發事件時難以快速、正確地進行操作。

1.3.2 車輛日常維護保養不及時影響車輛安全

隨著部隊轉隸,原有戰勤保障編制被取消或合并,停止有償服務,維修保障人員大幅減少,原有戰勤保障基地或戰勤保障大隊裁撤,削弱了消防救援隊伍車輛維護保養能力。同時,因為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備件招標采購耗時長、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消防車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不及時,部分偏遠地區的消防車出現跨年維修、擱置不修等現象。

隨著行車電腦、CAN總成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在消防車上的運用,維修保養人員需要具備更高專業水平。部分進口車輛缺乏專業合格的國內維保人才,需邀請國外專業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從而導致車輛無法按照要求及時維護保養,出現帶病作業現象。

另外,受到場地、儀器、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消防救援隊伍日檢查、周保養制度落實不到位,每日早檢查、晚交接以及每周車場日,多為外觀檢查、清洗擦拭、加注油料,未按照要求進行必要的功能測試,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維修,為救援現場正常使用埋下隱患。

1.3.3 消防救援人員交通安全意識淡薄

部分單位不能結合自身轄區交通安全形勢和任務特點,分析安全隱患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管控措施,交通安全相關制度形同虛設,最終釀成事故。此類事故主要由于消防車涉水熄火、因右轉盲區過大導致剮蹭、車速過快導致無法控制發生側翻、救援現場停車位置選擇不當、現場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導致車輛受損。

根據對中西部主要城市消防站的跟蹤調查,目前消防救援人員行車過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隱患問題:a.在行駛過程中除駕駛員外,其他大部分人員未按要求系好安全帶;b.滅火救援時間長,駕駛員體力消耗大,歸建途中易出現疲勞駕駛,反應能力低;c.部分干部和駕駛員存在嚴重的特權思想,不按照交通安全要求行駛,比如駕駛中接打電話、隨意走應急車道、橫跨多車道行駛等方面;d.部分帶車干部責任心不足,未履行提醒職責,特別是在道路較為擁堵、人車混流、路面積水、冰雪路面等惡劣環境下,未及時輔助駕駛員做好人流提醒引導、路面情況探測、輔助指揮等工作。

2 減少消防救援隊伍交通安全隱患的對策建議

消防救援隊伍現有交通安全隱患主要集中在消防車安全性能、制度建設及人員使用與管理三個方面。因此,為提升消防救援隊伍車輛行車與用車安全,消除安全隱患,應規范消防車輛設計與改裝,提升整車安全性能,加強對消防車輛生產、使用、驗收的質量管理,建立消防救援隊伍駕駛員培訓體系,加強消防人員操作培訓與安全教育。

2.1 自主研發消防車專用底盤,嚴格落實質量管理

一方面,針對消防車行駛、作業的特殊需求,從結構設計、功能定位、安全裝置等方面研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消防車專用底盤。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標準,建立消防車質量管理體系[8]。

具體來講:a.對GB7956中涉及安全的相關條款加以修改,將消防車駕駛室碰撞測試等整車安全性能測試納入相關體系,制定安全設施配備標準及其要求,將液力緩速器、疲勞駕駛提醒、并線輔助、360全景攝像頭納入消防車強制配備要求中。b.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訂立消防車安全測試行業標準,做好部件測試和整車測試工作。c.建立消防車質量抽查評估機制,聯合市場監督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對投入執勤的消防車進行質量抽檢,對存在問題的生產企業做出處罰。d.消防車生產驗收使用嚴格施行質量管理體系,管控生產、驗收、交付環節。比如,車輛生產過程中,強制要求實施部件外觀檢測、力學測試、功能測試、整車測試;在車輛交付時,組織三方檢測,專業技術人員嚴格對照相關標準進行安全裝置的實地性能測試,特別是針對線路布置、氣管連接等易損位置進行逐一檢查,確保安全裝置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e.落實消防車每年上線檢測工作,對其安全性能進行全面評估,嚴禁在未經過廠家同意和技術論證情況下私自改裝車輛,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

2.2 加快制定鑒定標準,完善駕駛員培訓就職體系

a.完善消防車駕駛員培養、使用、晉升體系,建議針對消防車駕駛員職業技能出臺相關鑒定標準,結合消防車駕駛、操作要求,細化各級別人員能力素質標準和考核評估方法,實行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b.針對消防車的特殊要求,制定并落實駕駛員內部培訓制度。消防車駕駛員在取得地方準駕執照后,需參加其所駕車型的安全行車、救援現場停車、現場警戒、消防功能操作、車輛日常維護保養和常見故障排除以及車場日制度等培訓,完成駕駛能力精準評估,具備整車安全操作能力后,取得內部準駕證,方可駕駛對應的車型。c.落實好“傳、幫、帶”和定人、定崗制度,加強駕駛員日常管理,定期對消防車駕駛員進行輪訓、復訓,學習及訓練惡劣環境特種駕駛技術,推動消防車駕駛培訓階梯式發展。

2.3 加強人員教育,完善車輛維修、維護保養制度

a.落實內部安全分析點評制度,定期分析駕駛員駕駛能力及習慣、車輛安全隱患、轄區道路交通等安全形勢;定期組織消防救援人員開展交通安全專項教育,消除特權思想,提高消防救援人員的交通安全意識。b.落實跟車提醒制度,在車輛行駛途中做好觀察與駕車引導,在救援現場要設置專門的警戒區和安全員,協助駕駛員做好交通引導、停車、提醒等工作,防止出現安全事故。c.結合應急救援行業特殊的任務特點,出臺符合當地實際的車輛維修、維護保養制度和財經保障機制,在編制上重新組建戰勤保障隊伍,施行三級保障機制。d.總隊級單位設立維修保障中心、支隊建立維修站、消防站設立維修點。e.組織相關廠家簽訂保障協議,建立全國消防車輛備件聯網保障系統,對相關備件實行集中招標,定期更新制度,推動消防車輛的自主研發與維修。f.針對進口消防車輛,積極引導車輛生產企業在國內設立維修站、建立備件儲備庫,同時鼓勵社會維修單位進入消防車維護保障領域,拓寬維修渠道,提高維修保養的及時性。

3 結語

針對當前消防救援隊伍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過跟蹤調查多起消防車交通安全責任事故,并參考相關制度、標準文件與文獻資料,對消防救援隊伍交通安全的主要隱患來源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減少交通安全隱患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為相關部門開展消防救援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或參考,以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輝消防特種車輛維護保養及駕駛員安全行車教育研究[J]今日消防,2020,5(5):24-25

[2]陳林林,孟紅興對基層消防部隊車輛安全事故預防對策的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18,4(5):114

[3]王文輝對基層消防部隊車輛安全事故預防對策的粗淺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7(5):7+54

[4]張義財消防車輛裝備在寒冷季節使用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17(1):29+44

[5]余廣仁消防車輛維修問題及日常保養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7):289

[6]陳蘇曼加強公安消防部隊車輛安全管理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2):250.

[7]張德文消防部隊車輛駕駛員的基本素質與行車安全[J]甘肅消防,2000(11):40.

[8]吳丹,趙知消防部隊車輛安全事故特點與對策研究[J]道路交通管理,2011(10):48-49.

作者簡介:

寧晨,男,1987年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消防車輛裝備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