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的新格局、新目標

2023-06-25 12:12曹曄閆子靖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類型化職業教育

曹曄?閆子靖

摘 要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新的目標,集中表現在“十化”,即類型化、體系化、協同化、標準化、制度化、優質化、信息化、綠色化、國際化、現代化。類型化、體系化和協同化體現了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和方向,標準化、制度化、優質化體現了職業教育內涵建設,信息化、綠色化、國際化體現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現代化指出了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目標。

關鍵詞 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類型化;新發展格局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04-0006-06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中國大地,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了2億多技術技能人才,優化了教育結構和人力資源結構,有力地支持了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按照類型教育發展的新布局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更加成熟、穩健,更加規范、健壯,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研究、預測或研判職業教育發展變化趨勢是構建職業教育新發展格局、實現新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一、類型化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職業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所謂“類型化”就是通過調解個別與普通的矛盾來尋求某一類事物的共性,超越個別的局限,求同存異,追求某種普遍性?!盎斌w現的是一個過程,類型化就是將個別抽象為普遍。從上面的定義不難看出,職業教育類型化就是把實踐中職業教育創新的模式和特色在所有職業院校進行固化,使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具有職業教育屬性的東西得到大家的認可并遵循,形成共同話語體系或范式。如國家倡導的職業教育標準如何在實踐中落實到位,內化為各職業院校的辦學行為?,F實中,我國職業教育創造了許多特色,如德技雙修的育人模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辦學制度、1+X證書制度、“知識+技能”職教高考制度、“雙師型”教師、理實一體化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企業頂崗實習制度、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等[1]。這些特色有的落實到位,有的還需要通過實踐來完善,有的還需要鞏固提高。為此,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類型化就是通過不斷優化類型定位,把這些特色在職業院校中固化或同質化。所謂同質化,就是表示不同特征的個體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本質特征逐漸變化并趨于一致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為融合和替代兩種形式。融合是指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的共性,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但不是另類教育,所以要強調職普融通;替代就是辦出與普通教育不同的教育,否則就沒有單獨存在的必要。

當然,類型化中的“類型”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與時俱進。如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過去是職業教育的專利,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所有大中專教育都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體制不再是職業教育的專利??傊?,職業教育類型化的過程,與外部其他教育相比,是一個異質化的過程,而在職業教育內部是一個同質化的過程,只有把“兩化”落實到位,類型教育才能有效實現。好的類型教育不僅對自身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其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如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不僅在職業教育領域,而且在應用科學大學,甚至綜合性大學也被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

二、體系化

體系是指在一定范圍內或同類事物中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體系化包括一個中心和兩條主線。所謂一個中心是指組織的核心價值觀、使命、戰略和領導力等構成的內核,從這個中心出發,形成縱橫兩條主線——橫向體系化和縱向體系化?!皺M向體系化”是指組織同級單位之間的協同,“縱向體系化”是指組織上下層級之間的一致性和分工協作。

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我國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技術技能聯系最為緊密、最為直接,適應這些新變化、新要求、新趨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職業教育法》第二章從三個方面說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是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互通,通過學分銀行記錄學習培訓成果,建立學習成果的認證、累積和轉換,達到學分要求就可以取得學歷證書;二是橫向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學習成果可以融通、互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可以相互選擇對方的內容進行學習,普通教育學??梢栽黾勇殬I教育相關內容,進行職業啟蒙教育、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和勞動教育,職業教育也要加強科學文化教育;三是在縱向上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聘呗毥逃秊橹黧w,穩步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并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進出有彈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目前,本科職業教育成為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國家頒布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系統設計和推動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的發展,全國32所職業教育本科院開始試點。同時,我國首個應用科技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開創了我國碩士層次職業教育的先河。隨著國家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職業教育層次不斷向上延伸,本科和碩士層次職業教育必將加快發展。同時,現代職業教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要建立起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人才成長互通互融的立交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三、協同化

所謂協同,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和能力。也就是說,只要有兩個及以上的人共同生產、生活,就存在協同的問題。協同泛指組織中多人完成一個或多個事務的行為方式、過程和呈現的結果。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跨越教育與產業、學校和企業、工作和學習,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培養制度,新《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多主體治理體系。當前以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現代企業生產表現為設備大型化、智能化、復雜化,生產過程綜合化,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操作程序自動化,崗位能力綜合化,現代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職業教育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從松散走向緊密,形成命運共同體。

職業教育做大做強必須走協同化發展道路。要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加快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行業和城市,為校企合作搭建更多平臺;職業學校也要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提升重點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行業是生產同類產品或具有相同工藝過程或提供同類勞動服務的,具有相同競爭性的企業群體,行業在職業教育協同化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應加強職業教育的指導作用,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

四、標準化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時期,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需要依據標準進行評判,所以質量是有標準的。標準是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并經一個公認的機構批準?!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完善國家教學標準,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明確了當下加強標準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即完善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范職業院校設置;實施職業院校教師和校長專業標準,規范教師教學行為,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制訂高等職業學校專業認證標準,規范專業辦學行為,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更新并推進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儀器設備配備規范)等標準建設。

總體來看,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許多標準建設滯后,有的甚至還沒有建立,如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2001年國家制定了普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而新世紀以來中等職業學校還沒有制定新的標準;還有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國家為中小學制定了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但目前還沒有為中等職業學校制定相關標準。即使出臺的職業教育有關標準,其制定時間也比較晚,目前很多標準還處于試行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有些教育教學環節還缺乏相關標準,如專業教師標準;有些在實施過程中還缺乏配套性標準或制度進行保障等?,F實中,一些職業院校習慣于抓招生、擴規模,爭項目、搞競賽,對具有基礎性作用的標準化建設重視不夠,致使許多標準并沒有落實落地,迫切需要職業院校領導認識到標準化建設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重要性。標準是一種最低要求,往往是依據大多數人或單位能達到的水平而制定的,各職業院校在遵循國家或省級標準的基礎上,應在實踐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制訂符合學校自身辦學條件的標準??傊?,要建立健全教師、課程、教材、教學、實習實訓、信息化、安全等各方面的標準,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五、制度化

簡單地說,制度是一種行為準則,是某個團體或單位的所有成員共同遵守某些辦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從而為完成任務或目標提供保證。制度作為社會規范的一種重要而有力手段,對于社會秩序是至關重要的。職業教育發展時間短,且長期依附于普通教育,許多制度也依附于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依附于普通高中,??聘叩嚷殬I教育依附于普通本科教育。如國家建立了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但還沒有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在實踐中參考普通中學標準執行;2010年教育部頒發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也主要是針對普通師范教育的,難以適應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由于職業教育制度的依附性,致使在實踐中許多制度難以直接應用,即使應用了也難以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正如原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經指出的,職業教育不缺理念缺制度。進入新時代以來,尤其是類型教育的提出,國家在出臺教育政策時,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單獨進行表述,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都對職業教育進行了單獨表述。一些專門化的職業教育制度不斷增多,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

由于職業教育的跨界性,我國職業教育制度不僅不完善,而且執行難度也較大,如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規定教師每兩年到企業實踐兩個月,2006年教育部專門出臺文件進行指導,但企業認可度低,許多院校沒有落實到位。制度是以執行力為保障的?!爸贫取敝跃哂屑s束作用,是以有效的執行力為前提的,否則制度的約束力將無從實現。當前,職業教育制度建設包括三方面:一是落實好新《職業教育法》,使職業教育依法辦學;二是制定和完善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職業教育良性發展;三是加強對制度執行的檢查力度,推動職業教育有效發展。

六、優質化

質量是指事物、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如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教學質量。優質化,顧名思義就是好質量、高質量或質量優良。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能夠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大批技術技能人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科技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另一方面,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進入了普及化階段,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教育從“有學上”進入“上好學”的新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十一五”期間的規模擴張、“十二五”以來以示范校建設、教學診斷和改進為抓手的深化教學改革階段,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近些年來,國家實施高職“雙高計劃”,培育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深化“三教”改革,實施1+X證書制度,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評價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建設,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使更多的職業學校舉辦優質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層次和水平。

職業教育優質化既涉及內因也涉及外因。從外部條件看,主要是辦學條件和校企合作。國際經驗表明,職業教育辦學成本高、投入比較大,且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實習實訓設備不僅涉及校內的,也涉及校外頂崗實習企業的。目前,我國部分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還沒有達標,地方政府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有的省份沒有達到教育部的規定,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還難以支撐職業院校優質化發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培育一批優質中職學校。實施中職、高職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唯物辯證法表明,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可以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七、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反映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所謂職業教育信息化就是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來推動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過程[2]。201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加大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體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等職業教育特色”?!吨笇б庖姟愤€對數字校園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師生和管理者信息素養提升以及增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控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指導,明確了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發展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創新”四個階段,我國教育信息化已從1.0邁向2.0,職業教育信息化進入融合創新階段,要加速實現職業教育的三大融合:一是在教育層面上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深層次改革創新,體現為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與協作性;二是在技術層面上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兩重世界的融合,體現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三是借助信息化力量,真正實現現代化意義上的校企融合,體現為網絡化、遠程化、虛擬化[3]。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校園奠定了基礎。教育信息化將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改造傳統職業教育模式;開展智慧課堂建設,改造傳統教學模式。依托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依托虛擬現實技術(VR)產生了體驗式、沉浸式學習的新型教育與學習模式,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解決一些大型設備或難以直觀化的問題,如動物的血液循環、心臟跳動等,如果不用虛擬仿真,很難看出其是如何在體內循環和跳動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對于改善職業院校實習實訓條件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空中課堂、云平臺等先進手段,全方位改革職業教育教與學,推動教育的數字化,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的要求。

八、綠色化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綠色化”概念,并將其與新“四化”并列?!熬G色化”既是一種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也是一種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與此同時,“綠色化”也是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理念,還將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范疇,崇尚綠色、培植綠色、享受綠色,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由于經濟,尤其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全球碳排放量不斷增加,帶來溫室效應,致使全球變暖等重大環境問題。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國,承諾到2030年達到碳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經濟的“綠色化”發展和向循環經濟的轉變形成了全面的“綠色”技能需求。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綠色技能或技術。簡單地說,綠色技術是指人們能充分節約地利用自然資源,而且在生產和使用資源時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技術,也指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態的技術技能體系。綠色技能教育已成為世界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2009年12月,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批準《綠色技能協議》;2010年6月,澳大利亞公布了《2010-2011年綠色技能執行計劃》。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于2020年底發布了《提升全民綠色技能和能力的歐盟戰略》,呼吁以歐洲理事會建議等形式制訂歐盟層面的全面戰略,改善綠色技能和能力的教育和培訓,發展綠色學校戰略,并為工作場所內外的成年人提供保護環境以及促進社會和綠色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能提升和技能再培訓[4]。職業教育每年培養近千萬勞動者,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的70%是職業院校畢業生,他們的職業素養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工人的素養,也直接決定了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隨著國家對企業碳排放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選擇綠色戰略,促進綠色技術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提高員工綠色生產意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職業教育作為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應積極開設綠色技能專業或課程[5]。

九、國際化

簡單來說,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和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各國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教育內容的選擇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僅要滿足來自本國、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適應國際間產業分工協作、國際貿易互補等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形勢。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不斷提升,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和培養具有國際適應能力的職業人才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加快,除了招收國際留學生外,走出去到國外辦學的實踐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天津的海外魯班工坊,已在亞非歐三大洲19個國家建成20個,成為除孔子學院外對外交流的另一重要窗口、“一帶一路”國家本土化人才培養的新動能、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新典范。魯班工坊的國際化與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同,是與企業一起走出去主動服務沿線國家、培養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的國際化,是按照“五共”原則,發展中國家援建發展中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與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經濟和職業教育改革開放 40 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化[6]。

培養國際通用的職業人才,關鍵在職業技能的評估標準與資格認證上與國際接軌。我國從2006年開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6年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有力提升了我國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國際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也是我國職教國際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断つ釁f議》于2001年成立,是對工程技術師及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認證的協議,其認證的規則程序與《華盛頓協議》基本相同,但認證的適用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它是側重于技術人員與技術專業[7]。我國應盡快加入這一協議,并在高職院校開展認證工作??傊?,作為政府,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質量標準,逐步實行評估標準國際化。這樣可促使職業院校學生培養與國際接軌,從而獲得在國際化企業中的就業資格?!督逃康任宀块T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中指出,到2025年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這將進一步加快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作為職業院校,應從辦學理念的國際化、管理模式的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國際化、課程內容的國際化等方面著手。當然,我國職業教育已走過了70多年的歷程,在國際職業教育中越來越具有話語權,如我國建立職業院校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依托這些專業標準和高精尖實習實訓設備在海外建立魯班工坊,魯班工坊的建立成為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舉辦魯班工坊高職院校的許多專業培養方案被國外采納,在國際化進程中為世界職業教育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中國模式、中國標準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十、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就是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使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以及辦學條件,逐步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培養能夠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的過程,具體包括教育觀念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裝備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等。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當前,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必將推動教育現代化加速實現?!吨袊逃F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為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適應國家現代化的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尤其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體制機制方面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綜合性和歷史性的概念,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

職業教育現代化包括辦學條件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偟膩砜?,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職業院校仍需進一步加強,尤其是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民族地區,國家要加大投入力度,使職業院校辦學條件能夠達標。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中職實施“雙優計劃”,高職實施好“雙高計劃”。教師的現代化是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問題。長期以來,教師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加快以“雙師型”教師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按照新《職業教育法》的要求,應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培養培訓體系,鼓勵行業組織、企業共同參與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教師隊伍建設也要從上好一節課向育好一個人轉變,從個體能力的提升邁向教學團隊能力建設,從外聘兼職教師、教師企業實踐到校企人員雙向流動、雙向互聘,從單一培養到結構化培育,建立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專業領軍人才梯隊等。

上述十個方面,從四個維度對現代職業教育的新發展格局進行了描述,類型化定位、體系化建設和協同化推進指明了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標準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優質化發展明確了職業教育內涵建設,信息化支持、綠色化技能、國際化人才明確了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現代化指出了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

參 考 文 獻

[1]曹曄,等.學習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的幾點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21(5):4-9.

[2]范如涌,項曉樂.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3]陳琳,王鈞銘,陳松.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8(12):70-74.

[4]張寧珊,闞閱.歐洲經社委員會呼吁將綠色技能融入教育[J].上海教育,2021(11):46-47.

[5]劉育鋒.高職院校應關注和開發“綠色技能”[J].中國高教研究,2014(1):35-37.

[6]曹曄.“魯班工坊”,共享中國職教改革成就[N].中國教育報,2019-01-29(4).

[7]劉文華,徐國慶.《悉尼協議》框架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策略探析——論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1):16-19.

On the New Pattern and New Objec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Cao Ye, Yan Zijing

Abstract? In 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t is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hich is concentrated in the“ten trends”, that is, type, system, synergy,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quality, informatization, gree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ype, system and synerg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way and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quality reflect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green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reflect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points out the new go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ype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uthor? Cao Ye, professo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 Yan Zijing, master candida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歡
新發展格局類型化職業教育
新發展格局下對現代流通體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牽動人心
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我國警察盤查行為類型化分析
行政訴訟類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為視角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