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及傳播策略研究

2023-06-25 07:03楊佼旻
傳播與版權 2023年11期
關鍵詞:欄目學報數字化

楊佼旻

[摘要]自2004年教育部開展名欄建設工程以來,地方高校學報在品牌知名度、學術影響范圍等方面建設成效顯著。當下,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地方高校學報數字化轉型面臨巨大挑戰。文章分析河南省4家地方高校學報“名欄”的數字化出版與發展實踐,總結具備地域優勢與學科優勢的地方高校學報在“名欄”數字化轉型中出版內容、形式與影響力的發展現狀,并依據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最新評價數據,實證分析當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的局限性,提出打造“學報+”數字平臺、精準定位讀者、制訂傳播機制的策略,以提升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傳播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建設;數字化

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反映了高校的科學研究水平,在學術期刊中具有重要地位。地方高校指隸屬于地方政府并由地方財政支持的高等學校,也包括地方政府與國家相關部委共建的高校[1]。2004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實施方案》,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三批評選工作,最終入選65個名欄。河南省有4家地方高校學報在第二批和第三批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分別是安陽師范學院主辦的《殷都學刊》的《殷商文化研究》欄目,鄭州大學主辦的《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以下簡稱《鄭大學報》)的《美學·環境美學研究》欄目,許昌學院主辦的《許昌學院學報》的《魏晉史研究》欄目以及河南大學主辦的《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下簡稱《河大學報》)的《編輯學研究》欄目。

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創設至今,仍需要不斷根據讀者需求、學科發展進行編輯創構、選題組稿等,以創造新質文化,提升欄目影響力[2]。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媒體融合程度亟待提升,數字版面設計與欄目呈現缺乏特色,全媒體矩陣建設與內容更新頻次不足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報及“名欄”的傳播效果。地方高校學報要想探索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就需要在“名欄”建設中投入大量精力,以“名欄”建設帶動學報的整體建設與發展?;诖?,文章分析具備地域優勢和學科優勢的河南省4家地方高校學報“名欄”的數字化轉型與傳播實踐,探討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困境,并提出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及傳播的策略。

一、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建設現狀

當前,地方高校學報在“名欄”建設中不斷挖掘自身優勢。筆者對河南省4家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分析發現,一方面“名欄”建設能夠充分體現學報發展的區域性特色,提高學報及“名欄”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名欄”建設依托于高校自身學科優勢,能夠提升學報及“名欄”的學術影響力。

(一)依托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獨特的地域文化傳統,地方高校學報在創設欄目時充分考慮自身所在區域的獨特地域文化傳統,力求打造特色欄目,以提升文化知名度。例如,《許昌學院學報》《殷都學刊》在創設“名欄”時緊密依托地域文化特色。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歷史時期,為了讓這段歷史引起研究者的關注,《許昌學院學報》打造了《魏晉史研究》欄目[3],使其成為魏晉南北朝學術史傳播的園地。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甲骨文的故鄉、殷商文明的發祥地。由此,《殷都學刊》的“名欄”《殷商文化研究》充分結合安陽市的地理優勢與文化特色,近十年所刊載文獻的關鍵詞圍繞“甲骨文”“商代”“殷墟”等展開,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殷商文化的重要渠道。

(二)依靠學科理論體系

優勢學科與地方高校學報“名欄”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影響、彼此作用的。地方高校學報欄目依托學科理論體系與學校的學術資源,為學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價值。例如,《鄭大學報》的《美學·環境美學研究》欄目以哲學為主要依托,涉及文學、藝術等相關領域,重點探討審美范疇、審美意識、審美經驗以及藝術中的美的問題[4]。在20世紀80年代初,《河大學報》已形成以王振鐸、宋應離為代表的11人編輯群,并先后在河南、山東、河北、海南舉辦了編輯人員培訓班,其編輯學研究的陣容和實力已蜚聲國內,編輯學研究的特色也初露端倪[5]。在編輯學學科理論的支撐下,《河大學報》的《編輯學研究》欄目真正發揮引領學術、開拓新領域、闡述新理論、推動學科建設的作用[6]。

二、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出版流程及特點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的出版能夠凸顯技術影響之下的欄目特點,從欄目稿件的采編到自動化排版技術的采用,再到優先數字出版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將技術與“名欄”特色相呼應。

(一)稿件采編與內容細分

高校學科發展日益朝著交叉、滲透的方向演變,從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不斷涌現。筆者縱觀教育部三批名欄建設范疇來看,名欄設置不再單純以學科命名,而轉為“學科—學科分支—學術專題”方向細化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高校的學科建設進程[7]。

學科細分是地方高校學報欄目創設的一個途徑,目前學報讀者分眾化的演變趨勢使得學報在欄目設置上必須考慮細分市場,由此地方高校學報“名欄”的選題和研究范疇逐漸由宏觀轉向微觀。在“名欄”稿件采編系統中,在線投稿系統的應用提高了稿件處理的效率,為“名欄”稿件采編細分化提供便利,為學報及“名欄”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筆者以采用電子郵箱來稿方式的《鄭大學報》和以采用專業化采編平臺的《許昌學院學報》為例進行分析?!多嵈髮W報》的《美學·環境美學研究》“名欄”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細分出“環境美學研究”“環境史研究”類別。如表1數據,在《美學·環境美學研究》

“名欄”近十年收錄的文獻中,研究內容關鍵詞為“環境美學”的文獻共68篇,之后研究關鍵詞向“生命美學”“生態美學”等細分方面轉變。

《許昌學院學報》的“名欄”《魏晉史研究》在欄目劃分中堅持以史學研究為重心,下設“魏晉南北朝歷史研究”“學術與人生”等專題。在文章側重點上,“魏晉南北朝歷史研究”專題主要發表歷史學和專門史的論文,“學術與人生”專題主要發表魏晉南北朝研究領域權威專家的學術總結論文。

(二)自動排版與數字轉型

目前,地方高校學報在稿件排版過程中大都采用超文本標記語言技術,其操作簡單,能將文章內容進行轉換處理,也能支持讀者檢索信息或進行統計分析。上述這4家地方高校學報都采用該技術為讀者提供作者身份標識、參考文獻鏈接等增值服務。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方便讀者使用在線搜索、閱讀、下載、打印等功能。例如,讀者點擊《河大學報》任意一篇“名欄”文章,其都能夠提供跳轉、文章外部鏈接、相似文章推薦等功能,以便讀者查看閱讀。目前,地方高校學報的“名欄”數字化出版主要包括創建期刊門戶網站、依托CNKI數字平臺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以及大數據出版、域出版、增強出版等。筆者以《許昌學院學報》官網為例,首先登錄官網頁面能夠清晰看到期刊基本信息、投稿指南、聯系方式等;其次官網頁面有本期目錄、過刊瀏覽等工具欄,點擊本期目錄可以跳轉到該期閱讀界面,再選擇仿真瀏覽本期內容,可以實現翻頁、閱讀、編輯、打印等在線操作,同時每一期都會在醒目位置標注“名欄”,以供讀者直接跳轉閱讀;最后在官網頁面點擊具體某期會有本刊訂閱、廣告服務、跳轉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官網頁面二維碼的使用也能夠極大地方便手機端、PAD端用戶隨時查閱。

(三)數字出版與傳播效果

數字出版指利用互聯網或手機等移動客戶端,通過數字出版物預先出版期刊印刷的內容。地方高校學報采用數字出版的模式能夠有效地縮短學報出版的流程,提升出版效率。筆者對上述4家地方高校學報考察發現,目前《鄭大學報》與《河大學報》采用數字出版方式,另外2家學報未采用數字出版,傳播效果有待提升。筆者通過對CNKI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進行歸納整理,發現上述4家地方高校學報的影響因子排名最高的是《河大學報》,影響因子為1.477。在地方高校學報數字化傳播中,網刊閱讀次數與下載次數是考察其傳播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據統計,《鄭大學報》的“名欄”文章數量在整個學報欄目文章數量中占比最高,已超過54%。在學術傳播方面,該學報實現了官方網站、期刊數據庫的同步出版和論文的開放獲取,并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等實現各個平臺的聯動傳播。

三、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困境

地方高校學報除了具有一般學術期刊的特點,還具有專業性、學術性強等特點。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學報(社科類)大多僅通過網絡數據庫傳播,傳播方式較單一,與讀者、作者缺乏互動交流,其數字化轉型還未完成,實際出版仍以線下模式為主、線上模式為輔。這不利于提高地方高校學報及“名欄”的社會效益和傳播效果,易影響學報及“名欄”的品牌建設[8]。筆者對這4家地方高校學報“名欄”進行考察發現:《殷都學刊》至今未建設獨立的官方網站,讀者獲取文章內容還需要到網絡數據庫進行檢索,由此其論文的引用頻次和刊物的影響因子都會受到影響;已建立官網及注冊微信公眾號的另外3家地方高校學報在“名欄”傳播上發力不足,缺少與讀者的積極溝通與互動,并未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

(一)媒介融合程度亟待提升

地方高校學報的媒介融合不是簡單地設立期刊官網,開通微信公眾號,以發布信息,而是要將數字出版技術真正融入傳統期刊和網絡期刊。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學報以紙質內容為依托,僅將數字出版作為傳統期刊出版的一種延伸,并沒有根據數字出版的特點對已有紙質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創作。另外,部分地方高校學報官網在欄目設置方面涵蓋了本期欄目、過刊瀏覽、高級檢索等,但是欄目設置中“名欄”并不突出,無法發揮“名欄”的優勢傳播作用,且有些欄目功能不全,不能為讀者提供有效的內容信息或檢索功能。

(二)數字版面設計與欄目呈現缺乏特色

地方高校學報為了凸顯個性化優勢,在版面設計上通常將欄目與內容進行別出心裁的設計,極富個性化和特色的版面設計往往能夠吸引讀者注意。筆者通過對這4家地方高校學報的紙質版與電子版進行比較發現,各學報在期刊版式設計上并未突出自身的品牌特色與特色欄目。在“名欄”位置與內容編排上,各學報往往將其排在整期內容的最后,沒有根據在線閱讀的需要調整版面,使在線期刊只是印刷出版物的“副本”。在網站形象設計上,各學報的網站形象設計同質化較嚴重,缺乏個性化色彩[9],如《許昌學院學報》“名欄”的電子版設計界面仍與普通紙質版的版面相同,并沒有突出文本內容與特色。

(三)全媒體矩陣建設與內容更新頻次不足

傳統期刊主要依靠期刊訂購或贈閱方式傳播學術內容,一般具有明確、穩定的讀者群體。在上述4家學報中,目前《殷都學刊》沒有設置微信公眾號,筆者對另外3家設有微信公眾號的學報的開發、建設和利用情況調查發現:從賬號更新情況來看,這3家學報內容推送頻率不高,內容更新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及時性,導致平臺建設形式大于內容,缺乏針對性;從功能設置來看,這3家學報普遍存在菜單功能欄開發不足,推送內容較單一,同類型內容獲取與檢索困難等問題;從用戶服務與效果來看,這3家學報的推送原創內容較少,文章閱讀量和關注人數不多,推廣和傳播效果有待提升。

四、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及傳播策略

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及傳播,應在整合平臺內容、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和制訂傳播機制方面進行創新。首先,地方高校學報要明確平臺功能,打造“學報+”數字平臺,挖掘學報“名欄”的數字化合作者。其次,地方高校學報要精準定位“名欄”的讀者群體,為其提供知識服務。最后,地方高校學報對“名欄”發展要制訂適應不同平臺的傳播機制,以提升“名欄”傳播力。

(一)平臺:打造“學報+”數字平臺,尋求對話交流空間

地方高校學報所創建的數字出版平臺應不同于第三方平臺的集群出版模式,強調特色“名欄”與優勢學科,將平臺拓展成學術交流的陣地,打造集留言、論壇與分享等于一體的虛擬學術社區。此外,地方高校學報應按照“學術+”的思路,與學校的網絡中心合作,提高自身的硬件設施建設水平;與學校計算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合作,完善自身的軟件配備和人才儲備;與學校的圖書館合作,發揮學報編輯的學術規范、論文指導作用;與學校的科研處合作,凸顯科研育人、學術引領的功能[10]。對特色“名欄”的建設,地方高校學報要積極尋求學術交流的對話空間,為“名欄”的發展贏得更多的學術支持。一方面,地方高校學報應注重總結“名欄”建設所形成的學術成果,以論文集的形式匯集欄目成果。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學報應以欄目品牌為依托,召開專題研究論壇與學術會議,凝聚作者力量,匯集多方意見,助力“名欄”及后續特色欄目建設。

(二)服務:精準定位讀者,提供知識服務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地方高校學報應對讀者的網絡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建立讀者畫像,為每位讀者貼上相應標簽,并分專題、分領域,以郵件、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讀者推送“名欄”文章,實現學報及“名欄”讀者的精準定位。地方高校學報的數字化轉型也應包括服務意識的轉變。唐·舒爾茨提出5R營銷理論,即關聯(Relevance)、感受(Receptivity)、響應

(Responsive)、回報(Recognition)、關系(Relation-

ship)。對地方高校學報數字化轉型而言,其應強調以讀者為中心,從上述五個維度分析讀者行為,挖掘這些維度對“名欄”閱讀、檢索、訂閱、轉載、索引、咨詢、指導等方面的傳播價值,從而提供深入而準確的知識服務,滿足讀者對知識資源的需求。

(三)機制:制訂傳播機制,提升傳播力

隨著微博、微信、短視頻的出現,新媒體的功能越來越多,讀者對不同的媒體也有不同的閱讀要求。地方高校學報在“名欄”內容資源整合與拓展方面,應主動調整適合不同媒介傳播平臺的傳播策略。為適應可視化語境下的讀者碎片化閱讀習慣,地方高校學報應尋求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可以利用視頻、圖像與聲音等方式提供服務,以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此外,地方高校學報要根據“名欄”的傳播特點,建立專門的信息網絡,形成集作者、編輯、讀者、科研人員于一體的傳播鏈,通過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與大眾傳播等方式提升“名欄”傳播力,擴大學報影響力。

五、結語

文章通過對地方高校學報進行研究發現,其“名欄”建設依托獨特的地域文化或學科理論體系,提升了知名度與影響力。當下,無論是地方高校學報的傳統出版發行,還是數字化轉型,如何以“名欄”建設帶動學報的整體建設與發展都是其在未來數字化轉型及傳播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地方高校學報關注技術變革對自身所帶來的便利性影響,還需要開辟新的版圖,建立起屬于學報本身與學報以外的關系架構。而“名欄”的學術傳播力與影響力仍需要考察欄目編輯對欄目整體設置思路、編校原則等深層次的出版元素,以及需要配合期刊整體發展規劃,這是地方高校學報“名欄”數字化轉型及傳播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賽平.地方高校學報特色欄目建設調查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06):596-600.

[2]姬建敏.期刊特色欄目的發展之路:以《河南大學學報》“編輯學研究”欄目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09(02):63-67.

[3]陶愛新,郝素貞.高校社科學報創設名欄例析[J].科技與出版,2008(05):22-24.

[4]王之宗.《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出版特色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1.

[5]王建平.河南大學編輯學研究20年綜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177-184.

[6]史洪智.筆墨春秋:我與《河南大學學報》[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

[7]倪貝貝.特色欄目的成長性與教育部名欄工程的再建設[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151-156.

[8]譚曉萍.新時代高校社科學報的四個轉向[J].中國出版,2021(02):27-30.

[9]陳艷艷.媒介融合時代高校文科學報數字化建設研究[J].科技與出版,2021(07):149-154.

[10]孫永泰.高校社科學報數字出版與網絡傳播:困境與破解[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08):1007-1015.

猜你喜歡
欄目學報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關于欄目的要求
致敬學報40年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欄目主持人語
“大師問答Ask the Guru!”欄目問答精選(二)
欄目制,為什么這樣紅
數字化制勝
學報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