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繹”中成長:戲劇文學的重要打開方式

2023-06-27 04:05繆白孫嫄胡根林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演繹學習任務群單元教學

繆白?孫嫄 ?胡根林

摘 要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二單元“良知與悲憫”,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該單元旨在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中外名劇,提升文學欣賞能力。本文以教學設計為素材,評析了設計中的積極經驗,總結了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戲劇文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

關鍵詞 學習任務群 單元教學 教學設計

【任務群解讀】

課標對該任務群提出實施建議:運用專題閱讀、比較閱讀等方式,在閱讀情境中進行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以自主閱讀、討論、寫作、交流為主,結合作品的學習和寫作實踐,學會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學的文學知識結構化。

本單元選取了《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三部戲劇名作的片段,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們身上“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過程。但竇娥、魯侍萍、哈姆萊特,其家庭背景、人生經歷、當下境遇、性格、想法與選擇各有不同,其悲劇命運的內涵有多重解讀的空間。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探究這些“有價值的東西”的具體內涵,感受毀滅帶來的“恐懼和憐憫”,激發內心的良知,體會悲劇的震撼和“凈化”作用。在理解戲劇的文體特點,領略悲劇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古今中外比較中初步認識傳統戲曲、現代話劇和西方古典戲劇。

因此,“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落腳于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閱讀鑒賞理解戲劇作品、把握其悲劇意蘊,欣賞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初步認識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基本特征、欣賞戲劇組織沖突、構思情節、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和個性化;通過改編劇本、參與排演或觀看演出、寫作劇評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欣賞戲劇作品的魅力。

【核心知識與關鍵技能】

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的內容特征。戲劇塑造人物、推進情節、呈現主題,都與戲劇沖突發展緊密聯系一起。學會分析和把握戲劇沖突,體會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沖突背后的深層原因,從對情節內容的了解上升到對思想主題的探討,是戲劇文學的重要學習內容。

戲劇是特定空間發生的表演藝術,開展戲劇活動是學習戲劇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建議在本單元學習中能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將課本學習和戲劇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戲劇魅力,理解和把握戲劇語言和戲劇沖突。戲劇表演、劇本編排、劇本改寫、戲劇海報、戲劇評論寫作與交流等都是戲劇活動的不同形式,可因地制宜,相機開展。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聯系課程標準,明確所屬學習任務群,篩選學科“大概念”

1.從課程標準角度看,本單元屬于必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中的第四個學習單元,目標定位為:(1)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寫作經歷,發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2)從語言、形象、情感、意蘊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3)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2.教材分析:(1)本單元人文主題為“良知與悲憫”,三部戲劇作品都是悲劇,有著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蘊,同時又呈現出不同時代、地域的風格特點,能夠啟發學生認識悲劇作品的藝術特點,理解不同戲劇作品的共性與個性,發現中外悲劇作品的美學價值。(悲劇作品有何特點與價值?)(2)戲劇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其形式特點十分鮮明。本單元教學的核心任務基于戲劇體裁的特點展開,通過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品味欣賞戲劇語言等,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加深對戲劇體裁的認識,發展文學鑒賞的能力。(戲劇作品如何塑造人物、推進情節、呈現主題?)(3)戲劇是在特定空間中發生的表演藝術,除劇本外還可以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加以呈現。通過編寫臺本、編排演出等活動,將閱讀與表演相結合,理解認識戲劇的舞臺性,同時體會劇作家對現實、人生的關懷,激發內心的良知與悲憫。(如何補充、修改臺本,讓戲劇作品及其主題更好地在舞臺上加以呈現?)

3.學情分析:(1)生活經驗:偉大的作品不僅深刻反映生活的真實,同時又是對現實的提煉與升華。本單元的三部戲劇作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均存在一定距離,學生想要直接進入文本,理解人物心理、把握作品主題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需要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及閱讀體驗相結合,深入體驗,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情感。(2)語文經驗:大部分學生具有觀摩、欣賞戲劇演出的經驗,但缺少劇本的閱讀經驗,對戲劇作品設計沖突、構思情節、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和戲劇語言缺乏深入了解,鑒賞能力較弱,缺少改寫、續寫文學作品的寫作經驗。

4.單元大概念:(1)學習人文主題—— 堅守良知,心懷悲憫[回應教材分析(1)];(2)語文學科大概念:把握戲劇沖突,感受藝術形象,欣賞語言表達,理解作者創作意圖、體會作品思想主題[閱讀,回應教材問題(2)];(3)基于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對劇本進行合理的修改、增減,創作演出臺本,在演出中更好地表現人物、呈現主題[編寫臺本、編排演出,回應教材問題(3)]。

二、圍繞大概念,提取學習元素,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1.結合自己的經驗,精讀《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并選擇其中一部作品,完整閱讀全劇。劇本閱讀從置身沖突中的主要人物入手,通過梳理主要人物的身世命運,把握矛盾沖突,認識矛盾沖突在推動劇情發展上的作用;欣賞個性化的戲劇語言,分析人物對白、獨白及舞臺提示,感受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及復雜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在人物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作品的主題表達。在文學作品閱讀的審美感受中,領悟悲劇作品的深沉意蘊,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

2.借助摘錄、評點、朗讀和討論交流等方法,進行文學形象細讀,欣賞戲劇語言,初步掌握戲劇體裁的特點,形成文學閱讀的經驗。

3.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體驗,基于對原作的感受與理解,對劇本進行合理的修改、增減,創作演出臺本,在演出中更好地表現人物、呈現主題。

三、預估學習結果,確定表現性評價任務

總任務:學校藝術節期間要舉辦名為“走近戲劇作品,感受悲劇之美”的主題系列活動,你作為此項活動的負責人,需要向同學普及戲劇知識,介紹經典的悲劇作品,參與編寫臺本、組織排演,吸引更多人欣賞戲劇作品,感受悲劇之美。

子任務1:寫一份節目介紹單,向全校師生介紹藝術節上演出的戲劇作品,并從語言、形象、情節、情感等角度詳細闡釋該作品的藝術魅力,吸引更多老師和同學欣賞戲劇作品。[回應單元目標(1)]

子任務2:策劃并組織一次“戲劇知識擂臺賽”,題目包括一般的戲劇知識,如戲劇的發展歷史、戲劇類型、戲劇要素等,也包括《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三部作品及其作者的相關知識,在知識競賽中,令廣大師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經典悲劇作品,初步形成對悲劇的認識。[回應單元目標(2)]

子任務3:策劃并參與悲劇作品的演出活動,基于對原作的感受與理解,對劇本進行合理的修改、增減、補充說明,創作一份演出臺本,在藝術節的匯報演出中更好地向觀眾表現劇中的人物形象,呈現作品的思想主題。[回應單元目標(3)]

四、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

1.單元引讀課:走近悲劇故事,感受悲劇之美(1課時)

(1)創設單元學習任務情境:戲劇是舞臺藝術,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繽紛的舞臺上,多少人世間間的悲歡離合、冷暖愛恨被演繹得讓人生出無限的嘆息、歡笑、悵惘、悲涼……無論是中國傳統戲曲韻味悠長的唱詞(對應《竇娥冤(節選)》),還是現代話劇極富個性與動作性的對白(對應《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都將一個個飽滿而鮮活的人物真切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的心弦被這些人物的命運所牽動,喚起我們內心對不幸者的同情,對丑惡、不公的鄙棄,以及對正義、道德的追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偉大的悲劇作品,通過劇中人物的遭遇,感受不同時代、民族的劇作家對社會、人生的理解與關切,讓我們的心靈也在其中得到洗滌與凈化。

(2)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通過展示學生仿寫片段,引導學生縱向對比改編劇本與司馬遷《鴻門宴》的原文,進而探究敘事類文本和代言類文本的不同點,明確戲劇劇本的基本特征。

步驟1:展示原文片段和仿寫片段,請學生回答兩者的不同點,從而進一步明確戲劇劇本的基本形式特征。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分組討論,在把握戲劇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橫向對比,進一步提煉出三種改編劇本的不同風格和特征,為后續文本學習進行基本的理論鋪墊。

步驟1:分組討論,每兩組同學圍繞一個改編劇本進行細讀和研討,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單。

步驟2:分享討論成果,橫向對比,在掌握共性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三篇文本的個性化特征。

2.單元重點突破課:揣摩戲劇語言,探究悲劇意蘊(6課時)

(1)《竇娥冤(節選)》精讀課教學活動設計(2課時)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竇娥冤》是中國古代戲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觀賞中國傳統戲劇作品時我們會發現,曲詞結合說白的表演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請你觀看昆曲《竇娥冤》第三折,結合課文注釋和已有知識,梳理歸納中國古代戲劇的藝術特點,完成學習任務單1。

步驟1:課前觀摩昆曲《竇娥冤》選段,結合課文注釋,填寫學習任務單1。

步驟2:班級內交流學習成果。

步驟3:師生共同歸納整合,明確中國古代戲劇的藝術特點。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竇娥冤》講述了一個以竇娥的悲慘經歷為主線的悲劇故事,“比竇娥還冤”也成為一句民間俗語,用以表達深似大海的冤屈之情。自讀課文的節選部分,請你談談竇娥之冤,冤在何處?

步驟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相關句子或段落,進行提煉整合。

步驟2:學生分享交流學習成果。

步驟3:總結歸納竇娥的冤情,理解劇作中竇娥所表現出的性格特點及圍繞她展開的矛盾沖突。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說文解字》中對“冤”的注解為:“冤,屈也。從兔從冂。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惫湃嗽臁霸弊謺r之所以選擇兔子而不是其它動物,原因之一為:兔子性情溫順謹慎,卻遭受壓迫,這樣造字豐富了“冤屈”的內涵。其二,“兔”意為“向上跳”?!摆ⅰ迸c“兔”聯合起來表示不斷向上頂起覆蓋物,引申義為“內心不平”。在選文中,面對深似大海的冤情,善良、本分的竇娥是如何表現的?她的內心是否經歷了一些情感變化?請你研讀人物的唱詞、說白,走進竇娥的內心世界,感受竇娥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完成學習任務單。

步驟1:學生根據任務情境,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人物典型形象及內心情感變化的代表性語句,完成學習任務單。

步驟2:學生分享交流觀點,依據文本分析竇娥的性格特點、情感變化、及產生情感變化的原因,補充修正學習任務單。

學習活動四

情境與任務:第三折的高潮在于竇娥發下的三樁誓愿。在被押赴刑場的過程中,竇娥痛斥蒼天不辨忠奸,臨行前卻又指天立誓,許下三樁誓愿。你如果看待竇娥痛斥蒼天與指天立誓這一前后矛盾的行為?

步驟1:默讀課文,圈畫、分析關鍵詞句,填寫學習任務單。

竇娥痛斥蒼天是因為____________。竇娥指天立誓是因為____________。我認為前后矛盾的行為背后所反映的是____________。

步驟2:小組討論交流,整合自己的觀點,列舉相關的證據并作簡要說明,準備向全班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爭取得到同學們的認同。

步驟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步驟4:交流之后,進一步修改完善。

學習活動五

情境與任務: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地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無疑令人深感痛心、惋惜,甚至憤恨。竇娥悲催的命運令人同情,造成她悲劇的原因引人深思。請你思考,是什么導致了竇娥含冤而死的悲劇命運?

步驟1:學生自讀課文,歸納總結出導致竇娥含冤而死的原因。

步驟2:學生交流探討觀點。

步驟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導致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分析領會作者在竇娥身上寄寓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現實意義。

(2)《雷雨(節選)》精讀課教學活動設計(2課時)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七十九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1910-1996)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就讀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一舉成名,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悲劇的結尾,一聲沉重的嘆息。今天,就讓我們在坐的每一個人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地走進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曹禺認為“寫戲主要是寫‘人”,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臺中心,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閱讀課文選段,以示意圖的形式梳理圍繞主人公展開的矛盾沖突。

步驟1:學生根據任務情境,自讀課文,以示意圖的形式梳理圍繞主人公展開的矛盾沖突。

步驟2:學生交流討論學習成果。

步驟3:修改完善示意圖。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戲劇的矛盾沖突是隨著劇情發展自然產生,而劇情的發展又是人物間的對話不斷推動的。課文是《雷雨》的第二幕中的節選部分,一共有兩場戲,劇情發展分為四個發展。在戲劇作品中,劇情的發展常常是由人物間的對話不斷推動的。請分角色朗讀劇本,關注人物動作、對白及其臺詞背后的言外之意,分析置身于復雜激烈的矛盾沖突中的周魯兩人各自的心理活動及情感變化,總結二人的形象特征。

步驟1: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細讀課文,揣摩戲劇語言,完成學習任務單。

步驟2:學生交流討論學習成果。

步驟3:修改完善表格。

步驟4:教師引導,補充矛盾沖突示意圖,明確除人物間的關系沖突外,人物的內心沖突亦是戲劇矛盾沖突的重要部分,對于塑造復雜、立體人物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活動三

情境與任務:曹禺曾有這樣一番話語留世:“周樸園也是一位有性情的人,不要認為那個時代的資本家就沒有了人性?!蹦阏J為周樸園是不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請結合文本,找到相應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步驟1:默讀課文,圈畫劇本中的關鍵詞句,填寫學習任務單。

我認為周樸園____________一位悲劇性的人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2:小組討論交流,整合自己的觀點,列舉相關的證據并作簡要說明,準備向全班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爭取得到同學們的認同。

步驟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步驟4:交流之后,進一步修改完善學習任務單。

學習活動四

情境與任務:《雷雨》劇作中,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出了三十年前的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狹小的舞臺上呈現出了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同時還有強烈而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種種劇烈的沖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句臺詞、每一個伏筆中,只是到最后時分才終于爆發出來,化作一場傾盆雷雨,無比強烈的震撼了每個人的靈魂。在這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生命的不歸路??此茻o數的巧合交織成了命運的陰差陽錯,然而悲劇的發生真的只是因為巧合嗎?請你分析并思考導致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

步驟1:根據情境任務,思考得出自己的觀點,并列舉證據作簡要說明。

步驟2:學生交流討論觀點。

步驟3:總結悲劇發生的原因,認識周、魯兩家的根本矛盾,補充完善矛盾沖突示意圖,明確除人物關系沖突和內心沖突外,戲劇沖突還包括環境沖突,表現為人同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之間的沖突。

步驟4:閱讀《雷雨·序》,讀完后師生共同討論,歸納作品的主題思想。

(3)《哈姆萊特(節選)》精讀課教學活動設計(2課時)

預習作業:自讀《哈姆萊特(節選)》,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梳理節選部分的主要故事情節。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作為戲劇藝術大師,他的戲劇作品,無論是歷史劇、喜劇,還是悲劇,都達到了世界文學的頂峰?!豆啡R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亞最高的藝術成就。劇中莎士比亞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萊特,連同羅密歐和朱麗葉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學的藝術畫廊。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請你結合選文,談談在你心目中,哈姆萊特是一位怎樣的王子?

步驟1:默讀課文,圈畫關鍵詞句,填寫學習任務單。

我認為哈姆萊特是一位____________的王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驟2:小組內討論交流,整合觀點,列舉相關的證據并作簡要說明,準備向全班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爭取得到同學們的認同。

步驟3:小組代表在班級內進行探討交流。

步驟4:交流之后,進一步修改完善學習任務單。

學習活動二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每當說起《哈姆萊特》中的經典臺詞,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就是第三幕第一場中主人公哈姆萊特最深入人心的獨白,這個問題也引發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深刻思考。朗讀哈姆萊特的這段獨白,品析人物語言,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思考哈姆萊特究竟為何會有生存還是毀滅一問。

步驟1:自由朗讀哈姆萊特的獨白,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從人物個性、戲劇情節等角度對這段獨白的語言表達及思想內涵加以分析,生成自己的觀點。

步驟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整合后由小組代表向全班發言闡述。

步驟3:歸納小結哈姆萊特生出“生存還是毀滅”這一問的原因,理解這段獨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明確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戲劇情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活動三

戲劇的最后,哈姆萊特在自己中毒之時終于下定決心,殺死了殺父仇人克勞狄斯,完成了自己的復仇,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有同學認為作品的結局不勝人意,因此在編寫臺本時對作品的結局進行了修改—— 哈姆萊特在被毒劍刺中前就揭穿了叔父的惡行,殺死了他為父報仇,并成為了新的國王。你認為這樣的修改合適嗎?請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

步驟1:基于分析研討得出的人物性格與情節發展中的矛盾沖突,判斷對結局的這一改動是否合理,并闡述理由。

步驟2:班級交流探討觀點。

步驟3:得出共同結論,明確哈姆萊特之悲劇命運的必然性,感受作者在其中寄寓的寫實情懷與對人類生存意義的探索思考。

3.群文閱讀課:體悟悲劇價值,喚醒悲憫情懷(1課時)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本單元的三部戲劇都是經典的悲劇作品,同時亦是我國古典戲劇、現代戲劇、西方戲劇的代表作品,有著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蘊,同時又呈現出不同時代、地域的風格特點。請結合以往戲劇作品的學習經驗,從戲劇結構、人物形象、矛盾沖突、命運結局、悲劇效果等幾個方面對《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三篇課文進行梳理。

步驟1:學生自主填寫學習任務單。

步驟2: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習成果。

步驟3:小組代表交流展示。

步驟4:補充完善學習任務單。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對于中國古典戲曲的“大團圓”結尾,魯迅頗有微詞,他認為這樣的結尾顯示了不敢面對現實的“凡是總要‘團圓,正無須我們焦躁”(《論睜了眼看》)的自欺欺人的心態。王國維則從民族美學精神的角度加以闡釋:“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非是而欲饜閱者之心難矣?!保ā端卧獞蚯贰罚┮灿腥苏J為,這樣的結局合乎大眾的審美心理,并非沒有積極的意義。請你比較《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這三部作品的結局,從什么是悲劇性,人物的處境、追求與命運的關系,對觀眾的觸動程度,作品的審美價值、社會意義等角度展開思考,就“《竇娥冤》是否可以被稱之為悲劇”這一論題,發表你的看法。

步驟1:學生根據觀點分組,從什么是悲劇性,人物的處境、追求與命運的關系,對觀眾的觸動程度,作品的審美價值、社會意義等角度開展辯論準備,確定辯手。

步驟2:開展班級辯論,依照立論、質辯、總結陳詞三個環節進行。

步驟3:觀眾投票,選出勝方。

步驟4:師生進一步就對悲劇的理解及悲劇的審美價值展開交流,明確悲劇作品的共性和特性,領悟中外悲劇作品的美學價值。

4.寫作與交流課:演繹悲劇人物,呈現戲劇舞臺(2課時)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學校藝術節期間要舉辦名為“走近戲劇作品,感受悲劇之美”的主題系列活動,每個班級需要推選出一個節目參加藝術節的正式演出。你作為班級的一份子,需要和小組成員一起,在《雷雨》或《哈姆萊特》中選擇一個片段,編寫臺本并進行排演,爭取向大家呈現出優秀的演出。

步驟1:全班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研讀劇本,在《雷雨》或《哈姆萊特》中尋找最能體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的情節,在比較、交流的基礎上確定演出內容。(所選片段應是相對完整的經典片段,如“周樸園逼繁漪吃藥”“哈姆萊特比劍決斗”等,可以不局限于課文內容。)

步驟2:將劇本分成若干小片段,小組分工合作,對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刪減;揣摩意蘊豐富、充分表現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關鍵臺詞及動作,挖掘隱藏的含義與動機,把潛臺詞轉化為明確的語言在臺本中進行補充,以幫助演員更好地演繹角色。

步驟3:組內成員明確分工,導演負責進一步整合、細化臺本,演員分角色研讀臺本,體驗、分析人物感情。導演與演員共同探討表演時不同角色的說話方式、神情姿態、舞臺走位等,對臺本進行補充。

步驟4: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初排與復排,調整、確定角色的臺詞對白、舞臺行動及情緒表現等,對配合表演的道具、布景等適當地加以完善。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戲劇是在特定空間發生的表演藝術。光有劇本的文學性不能構成完整的戲劇。戲劇需要演員在特定的空間,用形體動作以及對白等表演手段,把劇本的內容通過演出者的感受和理解具體地表現出來。通過觀看戲劇表演、參加戲劇演出,可以獲得對戲劇表演性的直接體驗。請你參與本小組的演出并觀摩其他小組的演出,選出你心中的最佳戲劇節目。

步驟1:參與本小組的展演。

步驟2:觀摩其它小組的展演。

步驟3:依據表演評價表,師生共同對演出進行評價總結,評選出最佳節目。

步驟4:導演、演員和觀眾各自形成一篇導演手記、演員手記或觀演心得,記錄自己在這一學習任務中的的思考和發現。

5.單元梳理課(1課時)

學習活動一

情境與任務:文學作品的閱讀的目的是“為獲得文學體驗而閱讀”,本單元我們圍繞“良知與悲憫”這一話題,閱讀欣賞了古今中外的三部著名悲劇作品,并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創作,排演了課本劇。請借助表格,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過程加以梳理和反思,完成單元學習收獲清單。

步驟1:梳理并反思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填寫單元學習收獲單。

步驟2:學生分組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向全班進行展示交流。

步驟3:修改完善自己的收獲小結。

學習活動二

情境與任務:戲劇藝術,是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欣賞戲劇作品可以豐富我們對生活的藝術感受,激發我們內心追求正義、道德的高尚情懷。除了本單元我們所學習的三部經典著作外,戲劇藝術的殿堂中還有許多優秀作品值得品味欣賞。請根據你本單元的學習體驗和收獲,制作一部戲劇欣賞入門指南,幫助更多的人走近戲劇作品,感受戲劇之美。

步驟1:自由思考欣賞戲劇作品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起草設計自己的戲劇欣賞入門指南。

步驟2:小組內進行交流,在草案基礎上進行修改,完成一份小組戲劇欣賞入門指南。

步驟3:各小組在班級內進行展示交流。

步驟4:全班共同修改完善戲劇欣賞入門指南,確定終稿。

【專家視點】

對于戲劇教學,歷來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把劇本當做戲劇文學本身,采取的是觀眾的視角,往往體現為閱讀鑒賞課;一種是把劇本當做戲劇文學的底本,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變劇本為臺本進行排演,采取的是演員(包括導演、布景、場記等)的視角,往往體現為活動課。

具體到本單元,第一種思路是打通三篇課文,以戲劇語言為突破口,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戲劇沖突,探究悲劇意蘊,在閱讀鑒賞中理解戲劇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形成這樣四個任務:任務一,細讀角色個性化語言,分析三個劇本劇中角色的性格特點;任務二,揣摩三個劇本角色語言的潛臺詞以及富有動作性特征,進一步理解角色;任務三,分析三位主人公所處的矛盾漩渦,從戲劇沖突角度探究悲劇產生的原因;任務四,比較分析,在古今中外比較中感受東西方戲劇不同的特質,體會不同的悲劇意蘊,認識悲劇的美學價值。第二種思路則以戲劇演出為核心任務,通過演出者的演繹來體現其對劇本的理解。演出的規??纱罂尚?,內容可長可短,可以是這三篇課文中一篇,也可以是某一篇某一個幕(折)或某一場。大致可以形成這樣五個任務:批注閱讀三個劇本,進行演出分組;任務二,揣摩人物性格,進行角色PK,完成演出分工,確定演出名單;任務三,觀看戲劇演出,進一步理解劇本,進行臺本創作;任務四,班級演出;任務五,活動反思與總結,撰寫排演手記、人物理解或劇評。

上述兩種思路,各有優勢,也各有短板。前者能兼顧三篇課文,細讀文本,將探討戲劇知識和單元人文主題貫通,深入探究,還有關鍵的一點——教學時間可控,不足是學生缺乏實踐,感觸不深;后者重點聚焦,具身實踐,能充分領略戲劇藝術的魅力,不足是學生容易顧此失彼,參與了排演,忽視了單元綜合貫通,投入精力也多。立足于現實和操作性,將這兩種思路進行綜合處理,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也就是把劇本閱讀賞析作為臺本創作、舞臺排演的基礎,主要放在課內,而把舞臺排演作為作業或綜合性學習活動主要安排在課外??姲桌蠋熀蛯O嫄老師上述的單元整體設計和教學現場,體現的就是這種各取所長的綜合策略。從她們的單元任務設計的角度看,前兩個任務側重于劇本閱讀與賞析,如寫一份節目介紹單,介紹藝術節上演出的戲劇作品,從語言、形象、情節、情感等角度詳細闡釋該作品的藝術魅力,如策劃并組織一次“戲劇知識擂臺賽”,后一任務側重于臺本創作和舞臺演出;從課時安排上看,課內的11個課時中9個課時偏劇本閱讀與賞析,2課時偏臺本創作和演出準備;從課型角度看,重點突破課、群文閱讀課,在閱讀賞析層面既有點上的突破,也有單元整體的貫通,單元起始課、表達交流課和梳理探究課,都是包含讀寫思演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活動??梢哉f,這種綜合策略很好實現了優勢互補,一方面學生賞析了劇本,學到了豐富的戲劇知識,另一方面深入揣摩人物,思考作品細節,團隊協作,經歷了難得的舞臺表演,獲得了精神的成長。

總之,戲劇作為舞臺藝術,讀劇本,固然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其感染力,而創作臺本,參與排演,登上舞臺,親身體驗,則更能讓學生卷入其中,感受其無窮的魅力。以教材中的戲劇作品選段為基礎的班級話劇表演、舉辦全校規模的戲劇節等活動,在很多學校已經開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成果,也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能幫助學生感受戲劇、了解戲劇,激發興趣、促進成長的重要學習方式。只要我們注意處理演出準備環節“讀”和“演”的關系,演出排練環節規?!按蟆迸c“小”、“部分主創”和“全體參與”的關系,演出結束環節“觀”和“評”、“演”和“得”的關系等,一定可以捕捉到學生戲劇活動中的閃光點,并充分感受他們心靈上的啟迪和成長。

[作者通聯:胡根林,上海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

繆 白,上海進才中學;

孫 嫄,上海浦東復旦附中分校]

猜你喜歡
演繹學習任務群單元教學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作文教學初探
表述與實現:從“語文課程目標”到“語文課堂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數學思想”在教學中的演繹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豐富教學角度演繹德育課堂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誤讀為“演繹”的“同人”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