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音畫法在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中的運用

2023-06-28 08:54孫鈺雯
藝術評鑒 2023年11期
關鍵詞:海涅沃爾夫舒曼

孫鈺雯

摘要:音畫法是指以音樂對一個詞或一個句子進行音畫式表現的譜曲方法,由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若斯坎首創,并且這種譜曲技法被大量運用于文藝復興后期與巴洛克時期。本文將以音樂織體、和聲、曲式等作曲技法為例,基于海涅的詩歌《你好像一朵鮮花》,對三位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羅伯特·舒曼、弗朗茲·李斯特、雨果·沃爾夫的同名藝術歌曲做進一步研究分析。

關鍵詞:音畫法? 海涅? 《你好像一朵鮮花》? 舒曼? 李斯特? 沃爾夫

中圖分類號:J605

羅伯特·舒曼、弗朗茲·李斯特、雨果·沃爾夫三位作曲家所使用的詩歌《你好像一朵鮮花》都是海涅《還鄉曲(1823-1824)》的第47首,原作發表于1825年,后收錄于其1827年出版的成名作《詩歌集》(Bucher der Lieder)中。

一、詩歌創作背景

《你好像一朵鮮花》為海涅在一次失敗的感情經歷中所作,詩歌中的女主人公是海涅的表妹特蕾莎。海涅原本對自己的表妹阿瑪莉一往情深,阿瑪莉卻與別人結婚,為此海涅心灰意冷。1823年6月末,海涅又結識了阿瑪莉的妹妹特蕾莎,并一見傾心。這首詩是他送給特蕾莎鮮花時為她而寫的。然而,特蕾莎卻對海涅的愛情不以為意,年輕的海涅渴望愛情,卻失意悵惘。他在詩歌中毫不吝嗇地謳歌阿瑪莉的美好容貌與純潔品性,同時又為自己一廂情愿的愛情感到苦惱。

詩歌內容選錄:你好比一朵鮮花/你好比一朵鮮花/溫柔、純潔而美麗/我一看到你,哀傷/就鉆進我的心/我覺得,似乎應該/用手撫摸你的頭/愿上帝保持你永遠/純潔,美麗而溫柔①。

這首詩歌一共分為兩段,在第一段中,海涅把愛人比作一朵鮮花,純潔而美麗。他無數次想要撫摸她,卻又害怕驚擾到她,因而只能遠遠地凝望。這段話體現了海涅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但是他對愛人的情感卻得不到回應,這又觸發了他的憂愁和哀傷,由此海涅書寫了第二段詩歌。在第二段中,海涅表達了自己對特蕾莎的美好祝愿。盡管自己的愛情得不到回應,但他依舊希望愛人能永遠像花一樣美麗溫柔。這首詩短小精悍,并且情感變化豐富。

二、音畫法體現情緒變化

作曲家往往巧妙運用作曲技巧,使聽眾得以從音符之間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尤其當同一首樂曲中出現不同詩句時,音樂性差異尤為顯著,這是因為作曲家時常在詩歌原本的內容中融入自身想象與思考進行二次創作。下面將以三位作曲家的藝術歌曲《你好像一朵鮮花》為例,關注第一節和第二節的不同音樂技巧,深入討論音畫法在詩歌情感變化中的精準運用。

《你好像一朵鮮花》是羅伯特·舒曼歌曲集《桃金娘》中的第 24 首歌曲,創作于1840 年。這首歌曲小巧精致,但感情真摯,其中寄托了羅伯特·舒曼對其妻子克拉拉·舒曼由衷愛慕,以及對余生幸福生活的憧憬。

這首樂曲始于降A大調,并以平穩優雅的旋律推進。作曲家舒曼為了向聽眾傳遞情感,他通過改變詩歌中關鍵的詞語旋律,以及強弱拍的變換為音樂增添更多色彩。通過聆聽可以發現,詩歌的第一句“你就像一朵花”由歌手演唱的旋律聲部音高連接為降B-C-降D,而伴奏部分的低聲部音高卻為降D-C-降B,這樣外聲部的旋律擴張使得整個樂句在“花”這個詞上達到情緒巔峰。為了調和音樂過渡的突兀性,舒曼在這句話即將結尾處靈巧使用了一個向下進行的三連音,在提高樂句流動性的同時使得下行音程C更好地過渡至降E,增強了音樂趣味性。這種相似的創作手法,舒曼在這首作品中多次運用。例如,緊鄰其后的詩句“溫柔、純潔而美麗”,他將三個形容詞“可愛”“美麗”“純潔”置于重拍上,并且該三個詞上的音高呈現遞進增加趨勢,這使得三個形容詞被遞進強調,并且在“純潔”這個詞上達到情感飽和,進一步觀察低音聲部也是在逐步下降,與旋律聲部進行了相反運動。舒曼巧妙運用了這種創作手法,通過外聲部向外擴張,獲得較大的音程空間,使得音樂的情緒和色彩更加飽滿。

上述旋律在整首樂曲中反復出現,在詩歌第二段的第一個詩句“我覺得,似乎應該用手撫摸你的頭”中,樂曲再次重復了開頭部分主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的情緒又回到樂曲開頭時的贊美與祝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之前詩歌開始時作曲家在降A大調的主音上發展旋律不同,他在此處改變了鋼琴伴奏和聲,讓旋律在降 A 大調的Ⅱ級上推進,并且使Ⅱ級作為主導功能持續了兩個小節。在此利用下屬功能的和弦不穩定性,可以使音樂更急切地走向V級,促進旋律流動,將情緒推向高潮。

舒曼為旋律創造伴奏模式,巧妙地構建上下兩部分的音程關系,使音樂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相比之下,李斯特的技巧大為不同。李斯特的《你好像一朵鮮花》約完成于1843年,以表達對女性由衷贊美為主題。在這部作品中,鋼琴的引子在A大調上展開,共持續四小節。當樂曲進入第五小節時,旋律聲部的走向與鋼琴在開頭部分的引子猶如“回音”一般呼應。而這段旋律作為整首樂曲中最為重要的主題,可以分成三個動機,動機a、動機b和動機c。這首樂曲的前八個小節建立在A大調主音和弦上的延伸。其中前四小節,李斯特以鋼琴獨奏的方式形成樂曲引子,而這部分也恰好呈現了整首作品的關鍵主題。將其作為音樂動機劃分,可以得到兩個動機,動機a和動機b。而這兩個動機也與緊隨其后的旋律聲部相呼應,這一點不難從樂曲中聆聽出??梢园l現,由歌手演唱的旋律聲部第一個樂句“你就像一朵花”由三種音樂動機組成。而在第二句詩句中“溫柔、純潔而美麗”音樂上轉調至 B 小調。就聽覺而言,該樂句與第一樂句的關聯甚少,但通過對旋律聲部音程連接的關系分析,它與動機b具有相同輪廓,因此不僅對動機b起到增強效果,而且成為動機 b 的延續。這個樂句包含了三個形容詞,轉調讓音樂聽起來更加夢幻,也為和聲詞匯增添色彩。

除了在音樂中使用動機外,作曲家還使用主音持續音使音樂旋律發展更加流暢。在詩歌進入第二段的前夕,鋼琴再次作為獨奏部分重現在音樂中。旋律轉入D大調,其低聲部在D大調的主音上持續繼續進行,直至第二段第一句詩歌“我覺得,似乎應該用手撫摸你的頭”結束,這也暗示了作曲家在這一部分的情感基調保持一致。而這個詩句旋律聲部被李斯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在力度發展上呈逐步漸強趨勢。直到“手”一字的出現,李斯特用音高D抑制了前樂句音高的上升趨勢,使前樂句的情緒沒有達到頂峰。同一詩句的第二個部分模仿了前一部分的音高和力度,開始再次重復旋律,這使得兩個樂句在聽覺上就如同兩股海浪,而“手”和“頭”的出現形成兩個浪朵,這種通過音高逐漸增加而形成的蓄力,伴隨著低聲部密集的伴奏織體,推動著“浪花”前進,使音樂流動更加順暢。在D大調主音踏板持續演奏的這一音樂片段中,旋律聲部的精巧設計讓情緒變得更加熱烈和飽滿,幾乎達到頂峰。

作為繼舒曼和李斯特之后的作曲家,雨果·沃爾夫試圖在音樂風格上進行創新,在前人的作品和詩歌詮釋基礎上進行拓展。在其作品《你好像一朵鮮花》中,音樂主要圍繞著T、PD、D這三個功能組展開,并且不同功能組的疊加使用也為沃爾夫的音樂增添樂趣??梢詮臉非囊婚_始看出,盡管伴奏聲部從T功能開始,但旋律部分則從伴奏部分的D功能進入,且其第一個音符也采用了降E大調的屬音B,這使音樂聽起來更柔和,并且沒有非常強烈調性感,從而奠定整首樂曲的色彩基調。在第五小節中,樂句“我一看到你”也從 D 功能組開始,并與前一樂句形成連接,使其情感與前一個樂句保持一致。在“我”一詞上,沃爾夫使用了 IVb7。由于這個和弦具備七和弦性質,在聽覺上如同副屬和弦。但是,假如判斷這個和弦是V7/Db,那么Db與前后音樂的調性不匹配。因此,這個和弦仍然應該基于降E大調。 Gb是和弦外音,并且急切需要解決至F,所以這個和弦在這里起主導作用。在這里使用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和弦,聽眾會有一種緊張感,也為之后的情緒轉換做鋪墊。

沃爾夫整首作品短小精悍,在樂曲進入第二段詩歌后,樂曲轉調至C小調,可以通過聆聽發現,G作為C小調的屬音在“我覺得,似乎應該用手撫摸你的頭”這一詩句上持續進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仍然也可以作為預示著即將轉入新調的提示。這種強烈的不穩定性使情緒變得激烈,直到音樂在“愿上帝保持你永遠”進入c小調的關系大調降E大調,這種調性混合的朦朧感才得以平息。這句詩句“愿上帝保持你永遠”的伴奏部分和聲進入降E大調主音時,旋律聲部接連兩個四分休止符出現,也為下一個樂句留出了情緒轉換時間。

通過申克分析法,可以在譜例1以及對第二段詩歌的分析中,認識到沃爾夫在為每一個詞組譜寫音樂時都嚴格遵循T、PD、D這三個功能組的運用規則,這可以讓音樂在改變和聲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詩歌情感傳遞流暢度。

三、文字中的“音畫法”

作曲家經常使用不同的作曲技巧表達他們對詩歌文本的理解。在德語中,“Wehmut” 一詞的意思是“哀傷”,這使得整首詩歌都以悲傷情緒作為情感基調。三位作曲家使用不同的作曲技巧來表達這種情緒以及懷舊情調。

在舒曼作品中,他首先在這個樂句上進行轉調,由原先的降A大調轉入至降E大調。這種近關系調之間的轉換,使音樂色彩聽上去更加柔和暗沉。而這句詩“我一看到你,哀傷”本就包含著詩人憂郁悲傷的情感,與詩歌前后的贊美情緒完全不同。而舒曼為了凸顯這一情感,在“哀傷”這個詞上使用了德國增六五和弦。這一和弦本身就非常不穩定,并且它的化解方式是通過V級和弦轉入I級主和弦,這使得后一詩句“就鉆進我的心”很自然地被運用于音樂中。情感表達與和聲進行高度契合,給觀眾一種緊張和苦澀的感覺。

李斯特也非常重視“哀傷”這個詞,但是他用了與舒曼不同的手法來描繪這個詞。如上所述,李斯特在這首樂曲中大量使用“主題變形”的作曲技術。從音樂中,不難發現在“我一看到你,哀傷就鉆進我的心”這句話中,音樂主要由動機a、b、c組成,與前面的樂句密切相關。然而這一樂句中最富戲劇性之處在于“哀傷”一詞建立在極其不穩定的減七和弦之上,但是它并沒有被直接解決,而是讓音樂轉入升 F 小調。他與舒曼相似的心態在于希望“哀傷”一詞之后的“就鉆進我的心”得到一個情感上的升華。因此,他將音樂由降E大調轉入升F小調,強調了這一部分樂句時情緒上的變化,為聽眾帶來一種悲傷情緒,以及更加深入內心的惆悵感。然而,這種悲傷也僅僅止步于這一句詩的結束。在轉入新的小調后,李斯特并沒有在新調上進行更多音樂內容上的描述,而是運用終止式,讓音樂由V級進入到I級,停留成為一個不完全終止式。這個和聲進行的過程,將情感推向了悲傷高潮又戛然而止。李斯特用不同的作曲技巧帶來了多元化的聆聽體驗,并向聽眾傳達了他對“哀傷”一詞的特殊情感。

相比舒曼和李斯特直接使用不協和和弦,沃爾夫的技巧更有趣。上面提到了在“我”這個詞上,沃爾夫用了一個和聲外音bG。其實這個音符的使用并不突兀,它改變了音樂原本明亮歡快的色彩。根據對前兩位作曲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明白在音樂中上下樂句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聯系。盡管音樂自開始就在降E大調上進行,這里突兀的bG也可以被假設為作曲家沃爾夫使用調性混合的作曲技巧,使用降E小調的和聲制造出更為柔和陰郁的色彩,使音樂情感聽起來更加悲傷。

四、舒曼《愿上帝保持你永遠》中的文本繪畫

詩句“愿上帝保持你永遠”,這個“愿”意旨在詩末再次出現的“純潔,美麗而溫柔”,與詩開頭的“溫柔、純潔而美麗”相呼應。由此可見,作者海涅對這位姑娘由衷贊美和喜愛之情。而舒曼在創作時也將曲末的這句詩歌“純潔,美麗而溫柔”旋律與開頭保持一致,可以體現出海涅的這種心情與舒曼在樂曲中想要表達給觀眾的情感是相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愿上帝保持你永遠”這一句話在舒曼音樂中是被歌手以音量漸強的方式演唱的,似乎向觀眾強調了此處為音樂情感的頂峰。而“上帝”出現在該句詩的最高音F上,并且這句話的和聲被伴奏和聲部分兩個連續屬七和弦的解決所組成,這種強調性的語氣致使這句話聽起來很莊重,并且這種模進式的作曲手法,也使得這兩個屬七和弦及解決過程發生了一種音樂上的呼應。這種呼應除了在和聲上有所呼應之外,也在演唱的旋律聲部與伴奏部分的上聲部相呼應。從聽覺上,這里的鋼琴部分在這句詩的最后重現了與這個樂句節奏幾乎完全相同,但是音高不同的旋律。實際上,鋼琴部分的上聲部僅在后半拍的節奏發生了一點變化,并且最高音也從演唱旋律聲部的F變為了降A。這種音高和音符時值增加,彰顯伴奏部分的回應聽起來更加莊嚴,增強了“祈求上帝保佑你”的情緒。聯想舒曼的創作背景,1840年他與他的妻子克拉拉結婚,這首歌作為新婚禮物之一贈予她。從他的音樂中,能夠感受到他對自己的愛妻克拉拉深沉的愛意。在這里“向上帝祈禱”,他也許不僅是祈禱著自己的妻子永遠純潔美麗,更是向上帝起誓他們的愛。

同樣的詩句在李斯特的演繹下卻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當聆聽他的作品時,這句詩句前面仍然有一段鋼琴獨奏作為上下樂句的連接。這段音樂極富情趣,在鋼琴部分演奏開始,音樂就轉入升F小調,并且這一小段音樂和弦也進行復雜的連接,從屬六四和弦到三級上的半減七六五和弦,再到德國增和弦。而這些變化和弦的運用,使得音樂逐漸偏離調性,聽眾可以感受到和弦越來越不穩定,亟須解決至升F小調的主和弦。富有戲劇性的是,音樂并沒有移動到升 F小調的主和弦,而是移動升F大調上的六四和弦。這種調性混合持續了三個小節,使音樂聽起來遙遠而莊嚴。在“上帝”這個詞上,李斯特甚至沒有編寫伴奏部分的音樂,但卻更加凸顯旋律聲部的孤獨和空靈。在第三十七小節中,這句詩句一結束,李斯特就采用了同音轉調的方式,又轉入了與音樂開始時一致的A大調。這時,兩個動機再次回歸,使音樂與詩歌第一段的開頭相呼應。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在第三十九和第四十一小節的重拍上并沒有編寫伴奏,而是出現在“美麗”和“溫柔”之后,這會給觀眾一種語氣慢下來的感覺,從而對這兩個形容詞進行強調。在音樂的末尾,伴奏部分的低聲部進行高八度演奏,使音樂聽起來逐漸遙遠。

舒曼將“上帝”作為這一樂句的最高音譜寫,使這句話如同莊重的誓言。在李斯特的作品中,也許作曲家希望用這句話表現出莊嚴,但他卻與舒曼不同,他完全放棄了鋼琴部分,只留下了旋律部分,并且這條旋律也僅由升F大調中的屬音C這一個音所組成,似乎表達了一種疏遠和陌生的感覺,使整首樂曲保持著濃郁的神秘色彩。

五、結語

本文以海因里?!ずD脑娮鳌赌愫孟褚欢漉r花》為例,分析了羅伯特·舒曼、弗朗茲·李斯特和雨果·沃爾夫對同一作品的解讀。從調性、和聲、曲式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究了音畫法在這三位作曲家同名歌曲《你好像一朵鮮花》中的運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紹了音畫法對詩歌情感變化的描寫,通過比較三位作曲家在詩歌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不同的音樂技巧,深入研究了作曲家和詩人在詮釋作品時情感的微妙變化。第二部分著眼于詩歌中詩詞的深層含義與音樂之間的直接聯系,并從兩個方面對該問題加以詮釋。第一,歌詞的分析。本文引用“哀傷”一詞,深入分析三位作曲家不同的作曲技巧,以說明他們對這個詞的理解。第二,詩句“祈求上帝保佑你”的分析。根據他們不同的生活背景,可以推斷出他們對同一句詩詞的看法是不同的。

關于創作時間,舒曼最先完成這首聲樂作品,李斯特其次,最后是沃爾夫。按照時間順序,或許李斯特和沃爾夫曾聆聽過舒曼的作品,但他們也選擇了這首詩,說明海涅的詩可以為作曲家提供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這部作品短小精悍,卻有著豐富的情感變化,這為作曲家的不同詮釋提供了平臺。盡管海涅的這首詩有多種解讀方式,但每一首作品生動而精致,并傳遞給聽眾多樣且深刻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楊青.海涅的早期思想及其詩歌創作[J].寫作,2009(21):5-7.

[2]劉敏.海涅詩歌與浪漫主義民歌風格[J].國外文學,2005(02):105-110.

[3]馬家駿.海涅早期詩歌的浪漫主義[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04):49-53.

[4]楊麗娜.音樂與詩歌的完美融合[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5]海涅的詩[J].政工學刊,1985(04):65.

[6]海因里?!ずD鵞J].學苑教育,2018(22).

[7]劉曉玉.舒曼音樂創作中“克拉拉動機”詮釋——以三部作品為例[D].沈陽:沈陽音樂學院,2022年.

[8]李婉秋.舒伯特、舒曼、李斯特同詞藝術歌曲《迷娘之歌》的分析與比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9]于善英.三首同詞藝術歌曲《你好像一朵鮮花》演唱探析[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王詞,李偉.舒伯特和沃爾夫藝術歌曲創作初探與反思[J].中國民族博覽,2022(14):180-183.

猜你喜歡
海涅沃爾夫舒曼
我的媽媽是狼王
吉恩·沃爾夫是科幻小說界的普魯斯特
舒曼奢華系列AL1新品推介
海涅寄石頭
海涅助人讓人心安
海涅寄石頭
成長感言/ 來自一支紅玫瑰的自信
2014德國法蘭克福展看舒曼鋼琴華麗蛻變
海涅:杰出的抒情詩人
音樂與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