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維歸蜀原因簡析

2023-06-29 23:49張軍勝
絲綢之路 2023年1期
關鍵詞:姜維蜀國忠義

張軍勝

[摘要]分析《三國志》和《魏略》對姜維歸蜀的不同記載,可知姜維歸蜀的思想根源是他心中深深的漢室情結,冀城民眾對諸葛亮伐魏的積極響應則是他歸蜀的現實根源,姜維歸蜀凸顯了當時冀城民眾的集體意志,是姜維一貫忠于漢室的具體體現,《魏略》對姜維歸蜀的記載比《三國志》更可信,忠義和清廉是姜維最突出的品質。

[關鍵詞]姜維;冀城;蜀國;忠義;清廉

[中圖分類號] K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3115(2023)01-0057-07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蜀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蜀建興六年(228),諸葛亮首出祁山伐魏,收取姜維,時姜維27歲,為魏中郎官,參天水郡軍事。歸蜀后,即被諸葛亮委以重任,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蔣琬等死后,主要由姜維負責蜀漢后期軍事防務,他以攻為守,撫羌戎、取隴西、多次北伐曹魏,與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爭鋒,獨撐蜀國危局。

一、姜維歷史功過述評

姜維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褒揚者有之,貶斥者亦有之,古史家陳壽、孫盛等對姜維持否定態度。孫盛說:“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茍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敵喪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盵1]1068-1069又說:“鄧艾之入江由,士眾鮮少,維進不能奮節綿竹之下,退不能總帥五將,擁衛蜀主,思后圖之計,而乃反覆于逆順之間,希違情于難冀之會,以衰弱之國,而屢觀兵于三秦,已滅之邦,冀理外之奇舉,不亦暗哉?!盵1]1068前者孫盛認為姜維不忠、不孝、不義、無節、無智、無勇,后面則對姜維投降鐘會提出了批評?!度龂尽返淖髡哧悏蹖S的評價是:“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盵1]1069認為其屢次北伐是“玩眾黷旅”,從而導致蜀國敗亡。但古史家中對姜維持褒揚態度的也很多,如郤正、裴松之、王鳴盛等。裴松之反駁孫盛說:“盛之譏維,又為不當。于時鐘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于其后,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綿竹,擁衛蜀主,非其理也?!盵1]1068元胡三省評論姜維說:“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陳壽、孫盛、干寶之議貶皆非也?!盵2]2563可見古史家圍繞姜維的爭論相當激烈。

當代的研究者多對姜維持肯定和褒揚的態度。如施光明在《姜維簡論》一文充分肯定了姜維以攻為守、主動出擊的軍事思想和戰爭藝術,并對陳壽、孫盛列舉的姜維好戰擾民、守蜀不當、有虧氣節的罪狀逐條進行了辯駁[3]。葉哲明在《重評蜀漢姜維北伐》中也認為姜維屢次北伐為的是蜀漢政權能從坐以待斃的困境中找到出路,從當時蜀漢的內外形勢分析,姜維北伐的動機和奉行的軍事路線都是正確的,認為姜維北伐勝多敗少,部分古史家所說的北伐導致民困兵疲、以致亡國是不公允的,真正葬送蜀漢政權的是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土著地主集團[4]。郭鵬在《蜀漢后期漢中軍事防務及“斂兵聚谷”芻議-兼談對姜維的評價》一文中,肯定了姜維“斂兵聚谷”的軍事策略,并對姜維為何采取此策略做了深入分析,同時對姜維在蜀36年的功績做了充分肯定[5]。黃曉陽也不贊同陳壽的評論,他在《姜維論》一文充分肯定了姜維的功績,認為姜維是三國后期杰出的人才,其歷史地位應予肯定[6]。王定璋的《論姜維的是非功過》對姜維在蜀的十次軍事行動做了歸納,分析了沒有取勝的緣由,指出能勝負各半已是驕人的業績,并對陳壽、孫盛等人對姜維的指責做了辨駁,認為姜維一生無愧于蜀漢[7]。王瀚堯《也論姜維“斂兵聚谷”的戰略得失》一文通過對姜維“斂兵聚谷”的前因后果進行細致剖析,駁斥了古今部分史家認為姜維后期調整蜀漢軍事部署,即實施“斂兵聚谷”方針以致漢中失守,蜀中門戶大開,成為蜀漢政權滅亡直接誘因的觀點,認為姜維“斂兵聚谷”不失為一種知彼知己、強調反擊效果的戰略方針[8]。

但也有學者對姜維持否定態度,如諶志華就認同陳壽對姜維“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的評論[9]。宋杰也在《漢中對三國蜀魏戰爭的重要影響》一文中,對姜維在蜀漢后期漢中的軍事防務提出了質疑[10]。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當代的研究者,均多側重于對姜維的歷史功過或軍事戰略路線展開論述,對他棄魏歸蜀的具體緣由,則多沿襲《三國志》的記述,認為姜維是在諸葛亮大兵壓境,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投奔蜀漢的,而沒有關注到魚豢《魏略》對姜維歸蜀的不同記述,后文就此問題進行剖析,以明姜維對漢始終如一的忠義之心,同時對姜維的個人品質也作一簡單闡述。

二、姜維歸蜀原因詮釋

《三國志》和《魏略》對姜維歸蜀的詳細經過有不同的記載,《三國志·姜維傳》載:

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1]1062-1063

按陳壽《三國志》所載,建興六年(228)諸葛亮出祁山伐魏時,因天水郡及周邊各縣積極響應諸葛亮北伐,太守懷疑手下屬官姜維、梁緒等也有反叛之心,于是連夜棄城逃至上邽,姜維等追至上邽,上邽閉城不納,只有返回冀城,但冀城民眾也拒絕他們進城,姜維等不得已,只有投奔諸葛亮。

而裴松之在注《三國志·姜維傳》中所引魚豢《魏略》載:

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遵念所治冀縣界在西偏,又恐吏民樂亂,遂亦隨淮去。時維謂遵曰:“明府當還冀?!弊裰^維等曰:“卿諸人(回) 復信,皆賊也?!雹俑髯孕?。維亦無如遵何,而家在冀,遂與郡吏上官子修等還冀。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未及遣迎冀中人,會亮前鋒為張郃、費繇等所破,遂將維等卻縮。維不得還,遂入蜀。[1]1063

按《魏略》,諸葛亮首出祁山伐魏時,姜維隨天水太守馬遵陪伴雍州刺史郭淮正在外巡行,得知諸葛亮出祁山伐魏,郭淮遂東還上邽,姜維勸太守馬遵返回天水郡治所冀城,馬遵認為冀縣為魏西陲邊界,又擔心吏民叛亂,于是拒絕了姜維建議,隨郭淮奔往上邽。姜維則回到冀城,冀城民眾見到姜維歸來,非常高興,推舉他前去迎接諸葛亮大軍。這與《三國志》載姜維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歸蜀的說法不同,那么何者更接近于歷史真實?

陳壽《三國志·姜維傳》對冀城民眾拒絕姜維等進城的原因避而未載,從“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的記載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出祁山伐魏時“諸縣響應”,含冀城在內的天水及周邊各縣,紛紛欲背魏歸蜀?!段郝浴芬草d當時天水太守馬遵認為冀城民眾都是“賊”,馬遵為何對自己的治民有如此認識,說明平素他就覺察到冀城吏民存在漢室情結,覺察到當時他們準備投誠的思想動態?!度龂尽そS傳》和《魏略》的這些記載可以和《三國志·諸葛亮傳》“(建興六年春,即228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1]922的記述相互印證。蜀軍出祁山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叛魏應亮”明確記載了包括冀城在內的三郡民眾,在蜀漢軍隊到來時,自發舉義、背魏歸蜀的史實。舉義歸蜀需要能夠服眾的首領,姜維的到來使冀城民眾有了主心骨,便推舉他前去迎接諸葛亮大軍?!段郝浴份d:“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苯S歸蜀是源于冀城吏民的推戴。

冀城扼隴右通關中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馬超攻冀時,冀城是當時涼州、漢陽郡、冀縣的共同治所,由于此時曹魏還未代漢,冀城民眾以忠于漢室之心,據城固守,馬超頗費了一番周折才攻取冀城?!顿Y治通鑒》卷66載:

操還,超果率羌、胡擊隴上諸郡縣,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②

超盡兼隴右之眾,張魯復遣大將楊昂助之,凡萬余人,攻冀城,自正月至八月,救兵不至。[2]2193

馬超雖然輕易攻取了隴上其它郡縣,但在冀城卻遇到了頑強抵抗,他以萬人之眾,費時八個多月才攻下城池。攻克冀城后,馬超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不久馬超領兵出城攻擊楊阜、姜敘,冀城中韋康舊部梁寬、趙衢乘機關閉大門抗據馬超,以馬超之勇,也沒能再攻入冀城。蜀建興六年(228)諸葛亮首出祁山時,距馬超攻冀僅15年時間,此時冀城還是魏郡、縣共同治所,對于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地方,陳壽《三國志》和裴注引《魏略》都載太守馬遵在蜀軍還沒到達的情況下,就棄城奔逃而不積極備戰,按《魏略》所載,這一舉動竟然獲得雍州刺史郭淮的首肯。郭淮也非平庸之輩,曾協助張郃在漢中據劉備、平叛胡、定關中,曹丕即位后,又討平安定羌人叛亂,鎮守雍州。諸葛亮出祁山伐魏,郭淮擊破蜀將高詳屯守之列柳城,又破隴西名羌唐蹏于枹罕,后屢次在關右和諸葛亮、姜維爭鋒。嘉平二年(250),郭淮因功受封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雍、涼諸軍事如故,進封陽曲侯。加封詔書曰:“昔漢川之役,幾至傾覆?;磁R危濟難,功書王府。在關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虜,內綏民夷。比歲以來,摧破廖化,禽虜句安,功績顯著,朕甚嘉之?!盵1]736《三國志·郭淮傳》贊其“方策精詳、垂問秦、雍”[1]737??梢姽春髞硪蚬Ψ夂?。而在諸葛亮首出祁山時,時任雍州刺史郭淮竟然也贊同放棄抵抗,個中緣由,除諸葛亮大軍逼近外,冀城吏民自發舉義,“叛魏應亮”從而導致其一時難以組織有效防御也是重要原因。

姜維歸蜀后,諸葛亮寫信給留守成都的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說: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于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1]1063

諸葛亮作為蜀軍主帥,言行謹慎,姜維剛剛歸蜀,諸葛亮就說姜維“心存漢室”,這是在事先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段郝浴份d當姜維勸太守馬遵返回治所冀城時,遭到馬遵拒絕。馬遵明顯表露出了對姜維等人的不信任,也即對姜維等忠于魏室的不信任,認為姜維仍然“心存漢室”。而《三國志·姜維傳》的記載更清楚:“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于是夜亡保上邽?!贝颂幟鞔_記載太守馬遵懷疑姜維等有“異心”,既有背魏歸蜀之心,所以他背著姜維等逃往上邽,這些記載和諸葛亮對姜維“心存漢室”的判斷也可以互相印證。既然姜維在魏就“心存漢室”,有背魏向漢的思想,那么他對冀城民眾“叛魏應亮”是認可的。冀縣吏民有投歸蜀漢的想法,需要能夠服眾的士人作為頭領,素稱“涼州上士”又“心存漢室”的姜維就成為首選。被推戴前去迎接蜀軍的,除姜維外,還有梁緒、尹賞、梁虔等人?!度龂尽そS傳》載:“維昔所俱至蜀,梁緒官至大鴻臚,尹賞執金吾,梁虔大長秋,皆先蜀亡沒?!盵1]1069姜維不是走投無路才被迫歸蜀的,而是在潛意識里“心存漢室”的思想主導下,順應了冀城民眾“叛魏應亮”的集體意志。

姜維心存漢室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據《三國志·姜維傳》載,姜維在小時候就喜歡讀“鄭氏學”?!班嵤蠈W”是東漢末年由儒學大師鄭玄開創的經學學派,在漢末魏初影響巨大,核心內容主要是闡述儒家經典,并特別強調“禮”的作用。在曹氏父子移漢成魏的過程中,相當部分士人對這種背離儒家忠孝思想的舉動大為不滿,乃至有冒死而挺身相抗者,如京兆金祎、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等?!顿Y治通鑒》載:“魏王操使丞相長史王必典兵督許中事。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祎睹漢祚將移,乃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謀殺必,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盵2]2229金祎、耿紀等不忍目睹“漢祚將移”,圖謀殺掉負責許昌軍事防務的丞相長史王必,挾漢獻帝投奔關羽,但沒有成功。甚至曹氏重臣荀彧,也反對曹氏代漢。荀彧因不滿董卓篡權亂政,先棄

投奔袁紹,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遂于初平二年(191)投奔曹操,成為曹操最得力的謀士,助其討呂布、破袁紹、降劉琮,因功進為侍中、守尚書令,后封萬歲亭侯。曹操認為其可比漢張良,并將其女許配荀彧長子荀惲。就是這樣一位深受曹操信任、與操一起患難與共的謀士,《三國志·荀彧傳》載:“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盵1]317“不宜如此”即認為曹操不應稱魏公、有代漢之企圖,否則就不是士人心中的君子,曹因此“心不能平”,從此和荀彧日益疏遠。荀彧最終抑郁而卒,年才五十。還有說法認為荀彧之死或源于自殺,如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盵1]317荀彧正是因為反對曹操代漢才走上了悲劇之路,荀彧的思想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作為曹操重臣的荀彧尚且如此,居于魏蜀交界、深受《鄭氏學》影響的姜維就更不例外。諸葛亮出祁山伐魏,給平素就“心存漢室”的姜維提供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三國志》沒有采取《魏略》的記載,當與陳壽所處的時代以及他的人身經歷有關系?!度龂尽烦蓵跁x朝,陳壽作為晉武帝時代的官員,自然得替魏晉說話,維護魏晉的尊嚴。從陳壽的人身經歷看,陳壽的父親是馬謖參軍,馬謖被諸葛亮所殺,其父受到牽連,被判處剃頭的侮辱性刑罰,諸葛亮子諸葛瞻又看不起陳壽,所以陳壽對諸葛亮父子有一定的成見?!稌x書》載:“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唯工書,名過其實?!盵11]2137-2138在蜀漢后期,陳壽又受到宦官黃皓的壓制,郁郁不得志。他的老師譙周,一貫反對諸葛亮“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戰略方針,著有《仇國論》,最后說動劉禪放棄抵抗,降于鄧艾。以此,譙周在晉很受禮遇。陳壽在對自己不能做出評判的不同材料的取舍上,總是優先考慮有利于魏晉的資料。今再舉一例:對于張郃之死,《三國志·張郃傳》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謚曰壯侯?!盵1]527而該處裴松之所引《魏略》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眱烧叩挠浭鲇兴煌?。而據王舒彥《張郃之死獻疑》[12]一文,《魏略》的記述更為可信,作為魏軍統帥的司馬懿對張郃之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張郃戰死木門實際上是司馬懿的一個陰謀,因為雖然當時曹氏家族自身已出現人才匱乏,但部分當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老將還在,這些人就成為司馬氏篡權的最大阻礙?!耙蚨怯码p全而又德高望重的張郃必然是曹魏軍事上牽制司馬懿的重要力量,從而對于司馬懿在朝權力產生制約。其與世族大家不錯的關系,也成為司馬懿的一塊心病?!盵12]120但從陳壽的記述看,張郃之死似乎完全是自己輕敵冒進,對司馬懿在此事中所起的主要責任只字未提。故在對待姜維歸蜀一事上,陳壽沒有選取冀城吏民集體舉義,背魏歸蜀這些不利于魏晉的材料,是可以理解的。

由上可以看出,姜維棄魏歸蜀,是有思想基礎的,是順應冀城人民的意愿而做出的選擇。劉備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他在成都建立的政權,沿用“漢”之國號,自稱是原來漢室之延續。姜維棄魏奔蜀,更符合儒家的忠義思想。時至今日,在戲曲舞臺上,姜維歸蜀這一史實仍然被冠以“姜維歸漢”之名。上文胡三省“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2]2563的評論,為姜維歸蜀的原因做了準確的詮釋。

三、姜維人品特征分析

姜維歸蜀后,在蜀漢后期成為其軍事上的主要支柱,率軍多次北伐曹魏,但姜維北伐不但得不到樂于偏安的朝臣的支持,還受到宦官黃皓的牽制陷害,他只有率軍前往沓中屯田避禍。景耀六年(263)秋,司馬氏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等幾路大軍進兵伐蜀,姜維率軍在劍閣憑險據守,抵擋鐘會率領的魏軍主力,十幾萬征蜀大軍不能進,鐘會一度想退兵?!度龂尽そS傳》載:“(姜維)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懸遠,將議還歸?!盵1]1066而鄧艾以萬人之眾,繞過劍閣,自陰平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過江油至綿竹,擊破諸葛瞻,逼近成都,劉禪開城投降,并敕令姜維投降。姜維投降后,借鐘會之手巧妙的除掉鄧艾,報了滅蜀之仇。而后又欲利用鐘會制造混亂,乘機復興蜀國?!顿Y治通鑒》載:“姜維欲使會盡殺北來諸將,已因殺會,盡坑魏兵,復立漢主?!盵2]2563惜謀事不密,姜維被亂軍所殺,連及妻子兒女。

在姜維身上,至少有兩點,千百年來,一直在熠熠閃光,值得人們敬仰學習。

一是忠義。雖然如孫盛說“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但我們從前文分析可知,姜維棄魏歸蜀,正是在潛意識里不滿曹魏篡漢而做出的選擇,姜維歸蜀后,本可以和其他官僚一樣,偏安一隅,享受生活。但他為蜀漢前途命運著想,時刻枕戈待旦,采取積極地防御策略,率軍多次北伐,以地狹民寡之蜀漢,對抗強大之曹魏,基本上處于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后主劉禪投降后,敕令姜維投降。將士得知劉禪敕令后,群情激奮,“將士咸怒、拔刀斫石”[1]1067,皆不愿投降受辱。姜維當時可以憑軍中高昂士氣,或率軍南入南中,借機東山再起;或東入東吳,也會受到重用。但他為后主劉禪安??紤],不得已,只好投戈放甲,降于鐘會。鐘會視姜維為具有文韜武略的人中俊杰,為拉攏姜維為己用,和姜維同出同入,給予其很高的待遇,并視為知己?!皶翊S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輦,坐則同席”。[1]1067若姜維安于逸樂,只需盡心幫助鐘會,仍然有望拜爵封侯。但姜維始終以復興漢室為己任,他秘密寫信給劉禪曰:“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盵2]2563可惜沒有成功,姜維也被殺身死?!顿Y治通鑒》胡注引《世說新語》曰:“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盵2]2564《世說新語》的這一記載,反映了時人對姜維的肯定和敬佩??v觀姜維一生,“心存漢室”的夙志至死不渝,忠心為漢是他最突出最主要的品質,為蜀漢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他的一生無愧于蜀漢。

二是廉潔。郤正評論姜維說:“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余,側室無妾媵之褻,后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盵1]1068

《三國志·姜維傳》主要記述姜維入蜀后的軍政活動,對其個人的生活細節,沒有記載,郤正的這段評論,為我們保留了姜維生活情況的珍貴史料。郤正《三國志》有傳,他和宦官黃皓十分熟悉,在黃皓顯貴之前,就已一起共事30多年,黃皓顯貴后,郤正對其敬而遠之?!度龂尽むS正傳》載:“正既不為皓所愛,亦不為皓所憎,是以官不過六百石,而免于憂患?!盵1]1034劉禪降魏后,被遷往洛陽,原蜀大臣中只有郤正和張通相隨?!昂笾鳀|遷洛陽,時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舍妻子單身隨侍?!盵1]1041,從《三國志》看,郤正為人正直,他在黃皓顯貴后,不憑借前期的關系阿諛逢迎,在劉禪落難后,他又不離不棄。他和姜維同朝為官,對其非常熟悉,從他的人品和經歷看,他的記述應該是可信的。由郤正的評論可以看出,姜維雖位高權重,但他律己嚴格,不貪圖享樂?!皞仁覠o妾媵之褻,后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他節儉自持,不貪富貴,不為子孫后代謀取財富,“宅舍弊薄,資財無余”,“官給費用,隨手消盡”。更為可貴的是,姜維的廉潔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不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而做給世人看,不是作秀,而是本性使然?!安炱渌匀徽?,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彼账家瓜?、孜孜追求的,就是如何復興蜀漢,其操行之清白,在封建士大夫中是不多見的。弘揚他一心為國、不謀私利、清廉自持的高貴品質,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注釋]

①此處斷句似應為“卿諸人(回)復,信皆賊也”較為恰當。

②此處胡注:“冀縣,屬漢陽郡,郡及涼州刺史治焉?!?/p>

[參考文獻]

[1]陳壽,裴松之.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司馬光.資治通鑒(精裝典藏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施光明.姜維簡論[J].河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02-03):61-66.

[4]葉哲明.重評蜀漢姜維北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01):64-69.

[5]郭鵬.蜀漢后期漢中軍事防務及“斂兵聚谷”芻議——兼談對姜維的評價[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3):61-64.

[6]黃曉陽.姜維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1):80-81.

[7]王定璋.論姜維的是非功過[J].天府新論,2005,123(03):128-131.

[8]王瀚堯.也論姜維“斂兵聚谷”的戰略得失[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6,37(09):11-14.

[9]諶志華.“立志功名而玩眾黷旅”——論姜維的九伐中原[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1998,(04):21-23.

[10]宋杰.漢中對三國蜀魏戰爭的重要影響[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56(01):5-13.

[11]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王舒彥.張郃之死獻疑[J].安徽史學,2008,(06):119-120.

猜你喜歡
姜維蜀國忠義
綠水青山 朗朗乾坤
夢回蜀國
從遠古走來的神秘古蜀國
酒窩
姜維國畫作品選
古蜀國的宗教崇拜
這條忠義街
朋友的情誼
樂不思蜀
張飛柏、姜維豆腐及其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