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入路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

2023-07-05 05:57厲彥成鄒向南劉延曉饒建偉
臨床骨科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腰背痛椎板椎管

厲彥成,鄒向南,李 磊,劉延曉,饒建偉,葉 舟,王 華

腰椎管狹窄癥是由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突內聚增生及黃韌帶增生、肥厚、骨化等原因引起椎管容積減小,主要表現為腰背痛、下肢感覺運動障礙,多采用手術治療。傳統的融合手術雖可完全摘除責任節段椎間盤、融合穩定脊柱,但軟組織剝離嚴重,術后存在并發鄰椎病、腰背痛、僵硬等情況[1-2]。近年來,經椎板間入路技術、單側雙通道技術等脊柱內鏡微創技術因具有手術切口小、損傷小、恢復快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臨床廣泛關注[3-5]。經椎板間入路脊柱內鏡系統為單通道操作系統,操作空間相對較窄,而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為雙通道操作系統,工作通道與30°成像通道分開,操作空間相對較為開闊,但對操作要求較高[6-7]。2021年1~12月,我們采用單側雙通道入路間盤切除術(UBED)與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間盤切除術(PEID)治療46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本研究比較兩種方法的療效,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本研究46例,根據入路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① UBED組:采用單側雙通道入路,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45~83(63.00±12.16)歲。病程3~24(10.92±6.34)個月。L3~4節段2例,L4~5節段15例,L5~S1節段8例。腰背痛VAS評分 2~8(3.37±1.34)分,下肢痛VAS評分 5~10(7.64±1.11)分,JOA評分7~14(10.40±1.91)分。② PEID組:采用經皮內鏡椎板間入路,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31~71(61.29±10.31)歲。病程4~24(10.67±4.87)個月。L4~5節段1例,L5~S1節段20例。腰背痛VAS 評分2~5(3.24±1.23)分,下肢痛VAS 評分6~10(7.95±1.20)分,JOA評分6~14(9.39±2.17)分。兩組術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均由同一組醫師完成。

1.2 手術方法全身麻醉?;颊吒┡P位。

1.2.1UBED組 C臂機透視定位責任節段、上下椎弓根體表投影。在責任椎間隙上、下約1.5 cm處經皮各置入1枚克氏針,透視針頭匯聚至棘突基底部與椎板下緣交界處,縱行切開2個長約1 cm切口,深達筋膜。置入逐級擴張套筒,剝離器鈍性分離少許椎板多裂肌,建立視野通道及工作通道。置入等離子射頻電刀分離椎板上軟組織,應用鏡下磨鉆及椎板鉗去除增生的黃韌帶、部分側隱窩、突出的椎間盤,必要時經棘突基底部咬除對側增生黃韌帶,潛行減壓至對側椎管,顯露并松解對側神經根。再次探查硬膜囊及神經根松弛后,退出內鏡。放置1根引流管,縫合切口,局部敷料加壓包扎。

1.2.2PEID組 C臂機透視定位責任節段椎間隙及椎板“V”點(椎板外下緣與下位上關節突的交點)。做一長約1.5 cm的縱行切口,切開筋膜,置入逐級擴張套筒、工作通道、光源系統,從工作通道進入等離子射頻刀頭,燒灼“V”點周圍軟組織,環鋸或椎板鉗咬除少許椎板,行椎板開窗,顯露黃韌帶,咬除少許黃韌帶,旋轉鴨嘴狀工作套筒進入椎管,推開硬膜囊,髓核鉗咬除突出的髓核,松解神經根。減壓側隱窩,探查硬膜囊及神經根松弛后,放置1根引流管,縫合切口,局部敷料加壓包扎。

1.3 術后處理常規予以消腫、鎮痛、臥床休息等對癥治療。術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可佩帶腰圍適度下地活動。

1.4 評價指標① 根據腰背痛VAS評分、下肢痛VAS評分、腰椎JOA評分評價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② 根據手術責任節段最窄椎管橫截面面積、椎管改善率評價椎管狹窄及減壓情況。椎管改善率=(術后椎管橫截面面積-術前椎管橫截面面積)/術前椎管橫截面面積×100%。③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2 結果

患者均獲得隨訪,UBED組隨訪3~4(3.72±1.31)個月,PEID組隨訪3~5(4.29±1.49)個月。

2.1 兩組疼痛VAS評分、JOA評分比較見表1。腰背痛VAS評分:術后1個月PEID組低于UBED組(P<0.001),術后3個月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下肢痛VAS評分、腰椎JOA評分:兩組術后1、3個月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疼痛VAS評分、JOA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手術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及改善率比較見表2。兩組手術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術后較術前均明顯增大(P<0.05)。術后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及椎管改善率UBED組均優于PEID組(P<0.05)。

表2 兩組手術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椎管改善率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UBED組1例術中出現背側硬膜囊撕裂約5 mm,蛛網膜尚完好,未修補硬膜囊,予降低進水高度,摘除髓核,盡快結束手術操作,術后放置引流管,局部縫合切口加壓包扎,切口干燥后,順利出院。PEID組1例術后出現一過性臀部及大腿局部酸痛,考慮術中鴨嘴型套筒推擠馬尾神經所致,術后予以營養神經、消腫等對癥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末次隨訪兩組患者均可完全負重下地活動。

2.4 兩組典型病例見圖1~7。

圖1 患者,女,45歲,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UBE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退變明顯;B.術前MRI,顯示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圖2 患者,男,55歲,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UBE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退變明顯;B.術前MRI,顯示 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圖3 患者,男,71歲,L5~S1右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UBE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生理曲度變直,腰椎退變明顯;B.術前MRI,顯示L5~S1右側旁中央型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圖4 患者,男,73歲,L5~S1雙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UBED治療 A.術前MRI,顯示L5~S1雙側黃韌帶增生肥厚,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B.術后MRI,顯示L5~S1雙側黃韌帶已去除,摘除部分突出椎間盤,雙側椎管減壓良好

圖5 患者,男,33歲,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PEI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退變明顯,S1椎板脊柱裂;B.術前MRI,顯示L5~S1左側巨大型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巨大型椎間盤已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圖6 患者,男,71歲,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PEI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退變明顯,骨質增生;B.術前MRI,顯示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椎間盤已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圖7 患者,女,51歲,L5~S1左側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采用PEID治療 A.術前X線片,顯示腰椎退變明顯;B.術前MRI,顯示L5~S1左側巨大型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S1神經根受壓明顯;C.術后MRI,顯示L5~S1巨大型椎間盤已摘除,椎管減壓良好

3 討論

自2017年單側雙通道技術理念被提出,關節鏡應用于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以來,UBED技術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8-12]。但是UBED存在雙切口軟組織損傷較大、剝離肌肉較廣泛、學習曲線陡峭等弊端,初學者容易損傷硬膜囊或神經根。PEID臨床應用已較為成熟,常應用于L5~S1椎板間隙大的節段進行椎管減壓,但存在單通道視野小、操作不便、不能有效減壓對側椎管、不能進一步行鏡下融合手術等局限性。本研究對兩種方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的療效進行比較。

3.1 腰背痛改善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腰背痛VAS評分PEID組低于UBED組(P<0.05)??赡茉蛉缦?① UBED為雙通道技術,腰背部需2個皮膚通道切口直達多裂肌骨面止點,剝離肌肉破壞性較大,術后肌肉去神經萎縮;而PEID僅需1個通道皮膚切口直達椎板“V”點,對皮膚及多裂肌軟組織破壞小,愈合修復時間短。② UBED術中水壓較PEID要求更大,軟組織水腫更為明顯。③ UBED軟組織“造腔”暴露椎板過程中,等離子電極灼燒軟組織過多。④ UBED減壓椎管范圍大,磨鉆磨除椎板骨質及下關節突過多。而術后3個月兩組腰背痛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腰背部軟組織水腫消退、瘢痕愈合、機體自我修復、重建脊柱穩定性有關。

3.2 下肢痛、腰椎功能及椎管改善情況本研究術后1個月及3個月下肢痛VAS評分、腰椎JOA評分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UBED與PEID在減壓椎管、松解硬膜囊神經根方面具有同等效果。兩組手術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術后均較術前明顯增大(P<0.05),但術后手術責任節段椎管橫截面面積及椎管改善率UBED組優于PEID組(P<0.05),這與UBED減壓范圍廣有關,UBED需磨除患側部分椎板,顯露出上下椎板黃韌帶止點,進而完全咬除黃韌帶,必要時可行對側椎管潛行咬除黃韌帶減壓,暴露與減壓椎管范圍更廣,而PEID受制于單通道視野小,僅可對患側部分椎板骨質、黃韌帶減壓,減壓范圍有限[7]。

3.3 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種術式常見的并發癥是硬膜囊破裂、神經損傷,一旦發生硬膜囊破裂,如破口小,需立即降低水壓,調整頭高腳底位置,盡可能快地結束手術或轉開放手術,術后放置引流管,但存在術后顱內壓一過性增高、四肢強直、下肢疼痛、腦脊液漏等可能,腦脊液漏發生率在3%~15%[13-14],因此術后需密切觀察。本研究UBED組術中出現1例硬膜囊撕裂,但蛛網膜尚完好,術后無明顯腦脊液漏發生。PEID組出現1例一過性臀部及大腿局部酸痛,考慮套管推擠馬尾神經所致,提示術者術前應仔細評估椎板間隙的寬度,術中輕柔旋轉操作套管,避免暴力操作。

綜上所述,相較于PEID,UBED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具有減壓范圍廣、椎管改善好的優點。

猜你喜歡
腰背痛椎板椎管
椎板間隙入路PTED治療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及對其術后疼痛的影響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發展現狀
椎管內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研究進展
實習前護生腰背痛認知現狀及知識需求調查
頸前路椎間盤切除融合術與頸后路椎板切除減壓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對比研究
腘窩坐骨神經阻滯與椎管內麻醉在足部手術中的應用
椎管內原發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現(附4例報告)
椎板間入路經皮內鏡技術微創治療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某部戰士非特異性腰背痛的分級治療與療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