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的食物隱喻

2023-07-06 10:54趙勁松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5期
關鍵詞:糖葫蘆火熱一節課

如果把課堂比作一種食物,您希望自己的課堂像什么?

我希望我的數學課堂像一串糖葫蘆。

首先,我希望它有糖葫蘆的“形”。

將山楂用竹簽串起,便是糖葫蘆的外形,這種形狀契合我們對板塊化教學的追求。對課堂外在“形”的需求,源于對學習內在“神”的理解。

當我們把目光由知識教學轉向人的發展,便需要反思我們的課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怎樣的幫助與支持。獨立、自主在我看來是學生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必備品格。

試想,如果教學像一條“線”,學生的一切都在我們的牽引(控制)之中,我們可以預設到第幾分鐘做什么、說什么,甚至能將學生的回答也設計得分毫不差,那么,“教”將變得特別“輕松”;而“學”也會特別“輕松”,因為盡管學生的心里是混沌的,但“飯來張口”就可以。

而獨立、自主必然需要完整的屬于學生個人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需要明確的問題導向,需要經歷完整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我們所倡導的“看見學習的全貌,全員經歷學習的全過程”。

基于這樣的需求,我們必須舍棄線性的細膩與精致,將課堂劃分為幾個粗放的板塊,讓學生在每個板塊中都經歷自主的學習過程。每個板塊就是一顆糖葫蘆,而串起幾顆糖葫蘆的竹簽,便是這節課的核心問題。

那么,糖葫蘆是如何串成的?

第一步,分析教材,我們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段”,即明確有哪幾個主要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幾個教學段落。

第二步,分析學情,進行問題預設和能力預估,以明確課堂中邁多大的步子是學生可以接受的。

第三步,在教材與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學習活動板塊。明確有幾個板塊,每個板塊以什么問題為引領、以什么學習素材為支持,明晰學習路徑,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學習素材的研究,獨立解決問題。

落實到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梳理出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即學習目標),并盡可能給學生自主規劃研究方案的機會,明確初步的學習路徑;然后,以子問題為引領,依次進入幾個學習板塊,學生依據相關學習素材(學習單、教材、學具等)經歷探索嘗試與對話釋疑的過程,解決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最后,以新的問題延伸至下一課時。

以“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這節課可以設計為兩顆糖葫蘆,分別承載什么是角和角的大小的學習。引領的問題分別為:角長什么樣?你能擺一個比我的角更大的角嗎?“第一顆糖葫蘆”以學習單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路徑,請學生分別“畫一畫(心中的角)、學一學(書上的角)、做一做(選擇材料制作一個角)、數一數(圖形中有多少個角)”,在學生完整地做完之后,開展小組對話和全班交流?!暗诙w糖葫蘆”以操作和說理作為學習活動,教師在黑板上擺出一個直角,為學生提供長短不同的小棒,讓學生選擇材料擺一個更大的角,并說明理由。

如此,教師把自己想要引導的、啟發的、分若干次完成的任務,揉到一顆糖葫蘆中,變為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一次完整的研究。教師犧牲了一些表現的機會(比如華麗的、富有哲理的、啟發性的語言,課堂顯得不那么好看),承擔了一定的風險(比如可能會出現預設之外的情況,課堂變得不那么順利),但學生卻擁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每一顆糖葫蘆里,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較長的時間獨立思考、嘗試、交流,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知道接下來的十幾分鐘里他們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學習才有可能深度發生。

那么,一節課串幾顆糖葫蘆比較合適呢?這個不固定,取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盡量不要超過3個,多了之后每個板塊所分配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難以進行深入地學習。

其次,我希望它有著糖葫蘆的“色”。

山楂紅而不艷,看上去火熱而內斂,蘸上糖稀后又多了一層晶瑩剔透。課堂的色調也應如此。

課堂應是火熱而內斂的。

火熱是情緒的高漲和思維的活躍。調動學生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幽默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有研究機構做過學生最喜愛的教師調查,在不同地域、不同學段,調查的結果驚人地相似,排第一位的總是“幽默的老師”。試想,誰不想和能讓自己開心的老師一起學習呢?心情的放松和愉悅,加上教師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才有可能迸發出火熱的思維。在我看來,火熱的思維一定是充滿好奇與問題的,好奇“為什么”“還可以怎樣”,追問“有什么聯系”……

思維的火熱與冷靜是矛盾的統一,沒有冷靜的審視與思考,就不可能有火熱的思維。因而,在任何時候,都無須單純追求課堂的熱鬧。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

課堂應是晶瑩剔透的。

晶瑩剔透是“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結構細巧”。光亮通明,即學生的學習是通透的,能看見全貌,能直擊本質;而幾個學習活動的層層設計,則在看似粗獷的結構中,呈現出內在邏輯的精致。

再次,我希望它有著糖葫蘆的“味”。

糖葫蘆入口,正如歌中所唱: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里面它透著那酸。酸”甜相融正是糖葫蘆的味美所在,若只是一味地甜,或一味地酸,想必都不是我們所喜愛的。

理想中的課堂,它帶給學生的要既有酣暢快樂的甜,也有百轉千回的酸。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就一節課而言,什么是學生的自我實現?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解決一個在他看來有難度的問題,這應該是表現之一。

因此,課堂上除了有對答如流的酣暢,更要有冥思苦想的酸爽,只有歷經千百度的思索,方有驀然回首的欣喜。

最后,我希望它有著糖葫蘆的“用”。

“冰糖葫蘆富含維生素C、果膠和綠原酸、咖啡酸、山楂酸、齊菊果酸、槲皮素、熊果酸、齊墩果酸、金絲桃甙、表兒茶精等多種有機酸和營養元素?!币活w糖葫蘆吃下去,是否就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這些營養元素,我不得而知。但在我看來,糖葫蘆的功用最起碼有兩條,一是好吃,好吃讓人心生愉悅,這本身就是享受;二是消食開胃。理想中的課堂也是如此。

當下,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成為課改的核心,把握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成為分析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且不說關聯能否準確把握,即便找準了、實施了,一節課下來是否真的能向發展核心素養又邁進一小步呢?我們相信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一節課的功用可能沒有那么明顯,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我認為一節課最直接的功用有兩條:一是好吃,二是消食開胃。

吳正憲老師一直主張“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教育。是否好吃,取決于教師“烹飪”的方法是否符合兒童的口味。從學生的視角———關注他們的心理特征、情感態度、思維方式———去設計教學,讓學習、探索成為有意思的、讓人享受的事情,這樣的課定是“好吃”的。

“消食開胃”,消食是要確保學生能“學會”,助“消化”,能厘清已學知識的本質;開胃是要培養學生“會學”,能用“整體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同時對這門學科、對學習有更多的熱情。

以上,“形、色、味、用”是彼此關聯的,“形”是核心,當學生得以自主之后,課堂才能自然呈現出我們想要的色、味、用來。

那么,如果把課堂比作一種食物,您又希望自己的課堂像什么呢?

(趙勁松,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特級教師。)

猜你喜歡
糖葫蘆火熱一節課
糖葫蘆
請注意,這些新規8月“火熱上線”
糖葫蘆真好吃
我最喜歡的一節課
糖葫蘆
托馬斯的一節課
膽戰心驚的一節課
Tang' Roulou,la marque chinoise d’un duo de designers fran?ais
“火熱”的水世界
心中那顆火熱的足球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