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教學實踐

2023-07-06 23:00宋桂芬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語文思維實踐方法

宋桂芬

摘 要 四川師范大學李華平教授提出的“語文思維”是怎樣一種概念,“替換法”何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一線語文教師該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有哪些實踐方法措施,探討并解決這些問題極有必要,極有價值。

關鍵詞 語文思維? 概念內涵? 替換法? 實踐方法

四川師范大學李華平教授在《中學語文》2021年第10期發表了《什么樣的思維不是“語文思維”?》。李教授在文中指出:“文本內容中蘊含的‘一般思維不是‘語文思維、脫離文本形式的‘創新與‘批判不是‘語文思維、作為工作思維的語文教學設計思維不是語文思維?!薄罢Z文思維”有怎樣的概念內涵,“替換法”何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措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這些都是值得探討、解決的問題。

一、“語文思維”概念的內涵

李華平教授認為,文本表現形式與一般思維的交集就是語文思維。他說:“文本表現形式中蘊含的‘一般思維,是作者‘語言文字運用的思維,也就轉化為‘語文思維了?!闭憬瓗煷笸跎形慕淌谡J為言語形式就是“怎么說”,是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徐德湖老師徐老師認為:“言語和思維相交重合的部分就是言語思維?!笨梢哉f,三位老師從不同角度揭示出“語文思維”的相同內涵,那就是研究和運用語言形式,更好地收到語言表達的效果。正因為如此,李華平教授認為文本表現形式是語言文字運用,文本表現形式與一般思維的交集就是語文思維。

二、“替換法”有助于培養語文思維

李華平教授認為:“可以用‘換一換,比一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到文本多角度思考?!逼鋵嵗罱淌谒f的回到文本的“換一換,比一比”,就是“替換法”?!疤鎿Q法”是福建師范大學孫紹振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學法。從宏觀角度看,可以替換文章的表現手法、敘述視角等;從微觀角度看,可以替換標點符號、字、詞語、句子、修辭手法等。孫紹振先生用替換法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金色花》一文中有一個句子:“你這壞孩子?!睂O教授分別用“好”“可愛”“調皮”“心肝寶貝”“乖”“傻”去替換對比“壞”字。孫教授得出結論,“壞”字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特殊默契。

“替換法”有助于培養語文思維,是因為通過語言文字的替換,學生在比較辨別中能明白換一種表述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也就懂得了怎樣寫才更好,在這種語言文字運用方式與技巧的替換比較中能增強語文思維能力。

三、培養語文思維的方法措施

如何在品味言語形式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可以大膽探索,總結經驗。引導學生品味字詞、標點符號、關鍵句、敘述視角、修辭等都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有效方法措施。

1.品味字詞培養語文思維

在品味字詞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時間詞、動詞、稱呼詞。

一是在品味時間名詞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比如,筆者引導學生品味《狼》中的“少時”?!吧贂r”就是“一會兒”,但在狼尾隨屠夫試圖吃屠夫的語境中,就可以看出狼的狡猾和貪婪,因為它在短時間內產生了詭計,準備夾擊屠夫。

二是在品味動詞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例如,筆者引導學生品味《老王》中的“抱著冰佝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中的“抱”,暗示冰塊沉重,形象表現出老王的老實、厚道,對“我”非常關心,非常體貼。

三是在品味稱呼詞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比如,筆者引導學生品味《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法國”“祖國”。稱呼通常蘊含著說話人對描述對象的感情。船長稱于勒是法國老流氓,說“法國”,是對于勒所在國籍的通常稱法。后來說把于勒帶回法國,稱的卻是“祖國”。其中蘊含著船長對于勒的憐憫之情。

2.品味標點符號培養語文思維

安徽銅陵市童志國老師非常善于引導學生品味標點符號。童老師認為“標點符號負載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一點都不比文字遜色”。筆者教學《老王》時引導學生品味標點符號,如:“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痹凇八f”之后,還有一個逗號表示停頓,這句話本來可以表達為“他說住那兒多年了”。筆者引導學生還原當時的談話情境,老王當時的情況想必是有所猶豫,有所停頓,所以作者才會在這里用上一個逗號表示停頓。那個地方,從實用價值來看,確實是老王的家??墒?,從情感的價值來看,一個家要有親人,可是那個地方已經沒有親人了,所以老王在回答的時候有所猶豫,有所停頓。從中可以看出老王的孤獨和不幸。

3.品味關鍵句培養語文思維

“關鍵詞分析法”是孫紹振教授提出的。孫教授認為,文學類文本可以利用關鍵詞句進行解讀。關鍵詞句可以是一小組詞語,甚至句子。筆者在教學中也嘗試過引導學生品味關鍵句。比如,教學《愛蓮說》,引導學生品味關鍵句“予獨愛蓮”。先讓學生品味“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藩”,理解作者以“藩”襯“獨”,暗含獨鐘于蓮,不失本心;再讓學生品味陶淵明“獨愛菊”,理解作者以“獨”襯“獨”,暗含作者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不愿像陶淵明那樣隱居避世,暗含作者要獨立于世,積極入世;最后引導學生品味“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學生會感悟到作者的獨異于眾,不隨俗流。

4.品味敘述視角培養語文思維

視角是繪畫術語,后被文學敘事借鑒,成為敘事學術語。敘述視角是敘述時觀察故事的角度。筆者曾采用這種策略教授《孔乙己》。給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學習課文,讓學生以孔乙己的身份講《孔乙己》。學生的身份與角色發生了變化,其敘述視角也隨之而變,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介紹了孔乙己。這樣,學生體會到了孔乙己的孤獨和悲哀:孔乙己是孤獨的一類人,既不被長衫客接受和理解,也不被短衣幫接受和理解;孔乙己的內心是悲哀的,可是周圍的人卻在嘲笑他,笑的都是周圍的看客,包括涉世未深的小伙計,而孔乙己本身是覺得一點都不好笑。通過轉換敘述視角,學生認識到了本文主要不是批判孔乙己的迂腐,而是批判周圍看客的“丑”,批判周圍看客的情感冷漠。在轉換以及品味敘述視角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思維。

5.品味修辭培養語文思維

筆者引導學生在品味修辭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比如,教學《詠雪》時,引導學生從顏色、質地、形狀、重量、味道、語境等角度去鑒賞其中的比喻句。顏色上,柳絮更接近“白雪”;形狀上,柳絮更接近雪花的形狀;質地上,柳絮更接近雪的柔軟;重量上,柳絮更能展現雪的輕盈靈動;氣味上,柳絮更清新;空間上,由柳絮可以聯想漫天飛雪的景象,更為浪漫詩意。這樣一比較,用“柳絮”與“鹽”的意象導致的不同表達效果就分明了,學生自然知道該如何取舍了。

綜上,一線語文教師要在把握“語文思維”概念內涵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替換法”進行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品味字詞、標點符號、關鍵句、敘述視角、修辭中切實培養語文思維。

[作者通聯:上海華東模范中學]

猜你喜歡
語文思維實踐方法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踐
初中歷史翻轉課堂實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方法
淺談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理論與實踐
“法律診所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方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