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納河孕育出的秘境

2023-07-07 01:24梁庭俊
環球人文地理 2023年5期
關鍵詞:波黑盧卡堡壘

梁庭俊

左頁大圖為亞伊采城市中的瀑布,呈獨特的多層結構,瀑布上的古城曾兩次作為南斯拉夫紙幣的圖案。右頁最上圖中的小木屋是建于中世紀的水磨坊,現在被修建為公園文化景觀。

薩拉熱窩和莫斯塔爾都在波黑的南部,再往中北部探索,真正屬于波黑的精彩開始逐漸展現。

建在瀑布上的城市波斯尼亞王國最后的首都

在波黑歷史中,有一座占據重要地位的古城——亞伊采,它有一個響亮的稱號“瀑布之城”。這里讓人一見難忘,市中心巨大的瀑布奔流而下,城市仿佛是從瀑布上方騰空而起的。

事實上,亞伊采確實是歐洲唯一一座在市中心擁有天然瀑布的城市,老城區在瀑布上游,古老的中世紀堡壘就坐落在城市的最高點。而瀑布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亞伊采特殊的地理位置。亞伊采是一座建造在高地的城市,位于兩條河流普利瓦河(Pliva)和弗爾巴斯河(Vrbas)的交界。其中普利瓦河位于高地,弗爾巴斯河位于低地,兩者交匯處形成了一條落差22米的石灰華瀑布,給亞伊采畫上了最亮眼的一筆。

亞伊采歷史底蘊豐厚,目前可考證的歷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它是波斯尼亞王國最后一任首都,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是在攻陷了這里之后,宣告中世紀波斯尼亞王朝的滅亡。波斯尼亞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也是波黑歷史上唯一一個獨立政權。位于山頂的亞伊采堡壘遺址是當時的皇城,皇城在戰爭中淪陷,堡壘受到嚴重破壞,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圈城墻和幾個塔樓,以及大片郁郁蔥蔥的草地。堡壘入口處上方,可見一些經過修繕的紋飾,這是目前波黑境內尚存的為數不多的皇室紋飾之一。

除此之外,亞伊采還留存有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古建筑,號稱波黑的“露天博物館”。從堡壘的窗往外望,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石鐘樓,這是亞伊采的另一處傳奇建筑。奧斯曼帝國占領波黑的歲月里,這里幾度易手,曾經兩次作為基督教堂,又兩次成為清真寺。1832年,一場大火將它焚毀,僅剩下主體建筑的墻壁以及1459年建造的路加鐘樓,該鐘樓也是巴爾干地區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中世紀石制鐘樓。

人工湖上的人工藝術波黑西北部的大動脈上都是寶藏

波黑地形以山地為主,境內多喀斯特地貌,不適合發展農牧業,自然風光卻奇妙不可多得。

春季,萬物競發,波黑在這個時段將其動人的自然風貌一展無余。從薩拉熱窩以西100多公里的普羅佐爾—拉馬市出發,大約10分鐘的車程,便能抵達位于群山之中,號稱波黑乃至巴爾干最美湖泊之一的拉瑪湖。犬牙交錯的湖岸線,清澈碧藍的湖泊中延伸入兩個半島和一些零散的小道,湖區周圍環繞著郁郁蔥蔥的植物,人們戲稱這里為“波黑千島湖”。其實拉瑪湖是一個人工湖。1968年,當地政府在拉瑪河修建大壩,上游水位上升,加之地處起伏的山地,便形成了如今我們所見的拉瑪湖。

在拉瑪湖北岸一個名為Scit的半島上,坐落著一座方濟各會修道院。這是一座建于1863年的天主教修道院,建成初期,修道院中存放了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圣物和古代文稿,但大多都在二戰期間與建筑一起被毀,而后在1948年開始重建。值得留意的是,修道院門前有一些由雕塑家Divo Grabovcev創作的宗教主題新派雕像。最特別的當屬變形版《最后的晚餐》。雕塑將達·芬奇畫作中的長桌塑造成圓桌,出賣耶穌的門徒猶大身后多出一把劍,而耶穌左手邊的約翰,在雕塑中直接化成女性的形象依偎在耶穌身邊。

離開拉瑪湖,繼續往波黑少有人涉足的西北部出發,便會經過貫穿波黑西北部風景帶的大動脈——烏納河。烏納河水為喀斯特巖溶泉水,發源于克羅地亞,向北流經波黑,成為兩國的天然國界線。該河所流經的區域自然資源豐富,風光旖旎,甚至有史前時期人類在此居住的痕跡。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到達這里,因感嘆這條河流驚為天人的美,于是給它取名Una,拉丁語直譯為“一”,有“獨一無二”的意思。

烏納河南段的什特爾巴基奇瀑布(Strbacki buk),是一條巨大的多疊式瀑布,從空中俯瞰,碧藍的喀斯特巖溶泉水從高處呼嘯而來,在一層層的“平臺”中匯聚,然后繼續奔流,雪白的水花化作分界線,如同用流水鑄造的藍色階梯。穿梭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遠遠就能聽見瀑布飛流的聲音。越逼近,流水傾瀉發出的聲響震耳欲聾。氣流混合著水珠飛舞著,撲面奔襲而來,清爽、凜冽,像在雨中站著卻被剝奪了空氣,占據了聽力,奮力地睜眼,五感一齊感受著大自然的巨大沖擊。

左右頁圖皆是烏納河流域航拍視角,碧藍的河水貫穿整個波黑西北部風景帶。

繼續往波黑西北角的深處探索,便能在烏納河畔看到一處亮眼的古建筑遺跡——奧斯特洛扎茨城堡(Ostrozac Castle)。城堡建造于中世紀(公元5世紀后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這里原本是屬于波斯尼亞王朝皇室貴族的一片領地,該王朝覆滅后,此地先后被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接管。城堡的最后一任主人是奧匈帝國一名貴族,經他之手改造,城堡即今日我們所見:四方塔樓、三角尖頂,呈典型的奧匈帝國風格。

從外觀上來看,奧斯特洛扎茨城堡是波黑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建筑,整個堡壘及防御工事建造在山頂較平坦的區域,城墻立于最陡峭之處,易守難攻。最核心的城堡盤踞在山頂最高處,俯瞰山下的城鎮與烏納河,氣勢非凡。

可惜的是,一戰之后奧匈帝國解體,原本居住在城堡的貴族亦撤出波黑,城堡就此荒廢,近百年間失去維護,內部殘破不堪。20世紀90年代,波黑經歷了極為慘烈的內戰,適才恢復元氣,百廢待興,西北部的烏納河流域又鮮為人知,游人少得可憐,所以一直沒有足夠的財政投入去修繕城堡,以致于直至今日依舊保持著破敗的樣貌。我只能游走在空蕩蕩的城堡里,小心翼翼地從嘎吱作響的樓梯拾級而上,穿梭在一個又一個房間,捕捉一些細枝末節,不斷地在腦海里描繪昔日的輝煌與繁華。

比哈奇售賣土耳其咖啡巴尼亞盧卡身上有塞爾維亞的影子

在烏納河流域最大的城市比哈奇停留,原本我認為一座擁有數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無法帶給人過多的驚喜,但意外地發現比哈奇市裊裊怡然,就像人與自然渾然天成的合奏。

從空中俯瞰比哈奇,珠寶般的魅藍到澄澈的翡翠色,富含礦物質的烏納河巖溶泉水在城市深淺不一的河床中呈現的色彩,如同神話中的瓊漿玉露,河流上散落著小島嶼與星星點點的民居,兩岸的現代化建筑又呈現一種別樣的風情。

比哈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以前,但它既沒有處在波黑的交通要塞,又因周邊缺乏天險難以成為戰略要地,所以比哈奇在波黑歷史上并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戲份。如今,這里仍保留著一些奧斯曼時期的塔樓、鐘樓和清真寺,它們佇立在老城區,如同烏納河一般遺世獨立。

穿行在比哈奇,最具特色的莫過于河邊的咖啡廳售賣著土耳其咖啡。由于波黑曾被奧斯曼帝國占領數百年,所以土耳其咖啡作為當地的一種傳統保留到了現在,成為波黑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溫煦的河風拂面,濃郁的咖啡滑過舌喉,三三兩兩的小木船在清澈的烏納河中穿行,古鐘樓、清真寺與現代建筑共同構筑起遠處的天際線,恬淡又愜意。偶然停留獲得意外之喜,讓“最好的風景在路上”這句話在比哈奇得到完美印證。

寧靜的弗爾巴斯河穿城而過,流向瀑布之城亞伊采。巴尼亞盧卡是波黑之旅的終點。

左頁圖攝于拉瑪湖北岸的天主教修道院。右頁圖為烏納河畔奧斯特洛扎茨城堡,是波黑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城堡遺跡。

作為波黑境內第二大城市,巴尼亞盧卡同時也是波黑兩個政治實體之一的波黑塞族共和國的首都,其歷史可以追溯至羅馬時期,市中心顯眼的卡斯特爾堡壘(Kastel Fortress)遺址便是羅馬帝國時期的遺物。斯拉夫人(操斯拉夫語的各民族統稱)來到這里之后,于中世紀時期在巴尼亞盧卡周邊建造了至少5處防御性堡壘,而Banja Luka(巴尼亞盧卡)這個名字首次在古籍中提及,是在1494年匈牙利國王的一份文件中,Ban源自于克羅地亞語,是地區首長的稱謂,luka指山谷間的草地,意為山谷間草地上的都城,事實上,巴尼亞盧卡名副其實,是波黑一片較為難得的開闊的平原地帶。

南斯拉夫時期(1929~2003年),巴尼亞盧卡是波黑境內最大的塞爾維亞人聚居地,2000年,南斯拉夫內戰結束后這里就成了塞族共和國的首府。相似的建筑風格,相似的生活情調,漫步在巴尼亞盧卡的街頭,感覺這里就像小型的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共和國首都)。不同的是,相較于繁忙的貝爾格萊德,這里的生活節奏要更加悠然自得。

位于巴尼亞盧卡市中心的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是巴尼亞盧卡最重要的東正教堂。該教堂建造于1929年,整體建筑為典型的塞爾維亞莫拉瓦風格,帶著強烈的民族氣息。教堂的略顯粗獷的裸磚外墻,則是借鑒了科索沃地區的世界遺產——格拉查尼察修道院的建筑風格,內部基本都是東正教堂一貫精美的圣幛畫像。這個教堂同時也是巴尼亞盧卡教會所在地,統領著整個波黑西北部東正教區。一場彌撒將人帶進神秘的宗教氛圍中,為波黑之旅畫上句號。

比哈奇是連接波黑與克羅地亞的十六湖國家公園必經之路上,唯一一座較大的城市,整座城市宛如一座巨型的水上游樂園。左頁小圖二攝于比哈奇,其余圖及右頁則展示了巴尼亞盧卡的城市景觀。

波黑,遠比想象中更加豐富精彩,米里雅茨河流經多元融合的“歐洲耶路撒冷”薩拉熱窩,雷內特瓦河連通了莫斯塔爾、波切蒂等一眾中世紀古鎮,烏納河孕育出波黑西北部不為人知的秘境,弗爾巴斯河則從巴尼亞盧卡一路南行到亞伊采,締造了瀑布之城。

美景之外,波黑可能有著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人文政治。三個主體民族,三種主要信仰,兩個政治實體的糾葛,眾多不容忽視的因素交織纏繞,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編輯 胡倩)

猜你喜歡
波黑盧卡堡壘
輪椅上的“大明星”
波黑肉類進口遠超出口
歐盟駐波黑維和部隊舉行軍演
開心堡壘2
開心堡壘
開心堡壘
最后的堡壘T-8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