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腔鼻竇竇組織細胞增生癥伴巨大淋巴結病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07-08 04:32周雪筠袁虎陳雷王榮光劉穹陳薇袁靜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組織細胞鼻竇腫物

周雪筠,袁虎,陳雷,王榮光,劉穹,陳薇,袁靜

(1.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部 聽覺與平衡覺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聾病防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853;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病理科,北京 100853)

竇組織細胞增生癥伴巨大淋巴結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hy,SHML)1961年由Lennert最先報道,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1969年Rosai和Dorfman詳細描述了該病,將其命名為SHML[1]。該病通常發生于淋巴結內,其他部位,如皮膚、呼吸系統、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和乳腺等也可發生[2-3]。由于發生在鼻腔鼻竇的SHML非常少見,缺乏特異的臨床特征,現將收治的3例鼻腔鼻竇SHML進行總結,并結合文獻復習,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報告

病例1,男,76歲。因間斷性鼻塞2年,聲音嘶啞3年就診?;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聲音嘶啞、咳嗽、咳黃膿痰,未治療。2年前春季發生變應性鼻炎,雙側鼻塞、鼻癢及打噴嚏伴水樣涕,鼻塞漸進加重,左側重,期間鼻出血2次,均可自行止血。前鼻鏡檢查見鼻腔充滿淡紅色結節樣腫物,喉鏡檢查提示喉腫物。外院病理我院會診結果:(左鼻底)呼吸道黏膜慢性炎癥伴息肉形成,固有膜內較多漿細胞、組織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局灶見中性粒細胞?;颊呒韧p眼白內障4個月;右眼動脈梗死1年;高血壓病、高血脂病、高膽固醇血癥30年。初步診斷:①鼻腔腫物(雙);②喉腫物。??撇轶w:外鼻無畸形,鼻面部無壓痛,雙側鼻腔充滿淡紅色結節狀腫物,僅窺及右側下鼻甲前端。喉部檢查示聲門下腫物。完善術前常規檢查無禁忌后行全麻鼻內鏡下鼻腔腫物活檢術。術中見鼻中隔雙側及鼻底全長結節樣腫物充滿。術中冷凍病理:(左側鼻底中隔)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黏膜慢性炎癥,上皮下纖維組織增生,其內見較多淋巴細胞、漿細胞及組織細胞浸潤,局部可見固有腺體增生。因腫物面積廣泛,以等離子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及雙側鼻腔鼻底腫物,膨脹海綿填塞。術后第1天,鼻腔輕微疼痛,無滲血。術后第2天撤除鼻腔填塞物,術區無滲血。術后常規病理:(左側鼻底中隔、左側鼻底)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黏膜慢性炎癥,上皮下纖維組織增生,其內見較多淋巴細胞、漿細胞及較多泡沫細胞聚集,偶見組織細胞吞噬炎細胞的“封入”現象。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泡沫樣細胞S-100(+,圖5)、CD68(+,圖6)、CD1a(-)、Ki-67(+10%),特殊染色PAS未見陽性病原體,符合SHML。該病治療方法和預后尚無統一認識,主要方法包括外科治療、類固醇激素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等,手術只能解決鼻腔阻塞壓迫等癥狀,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病情后,患者決定放棄治療,回家休養?;颊哂谛g后半年因聲嘶加重并呼吸困難第2次入院。MRI檢查:鼻腔、鼻咽部、右側淚腺及頸部淋巴結多發病變,多組鼻竇炎,聲門下病變。??撇轶w:①鼻腔內充滿結節樣腫物;②聲門下結節狀腫物。完善術前常規檢查無禁忌后先行氣管切開術,經支撐喉鏡顯微鏡下低溫冷切刀聲門下腫物切除術,術中見白色質韌腫物位于聲門下,來源于氣管左側后壁,向管腔內突出,低溫等離子刀切除,深達軟骨內骨膜,腎上腺素棉球壓迫止血。標本送病理檢查,結果提示SHML。術后患者及家屬拒絕進一步治療。該患者于2021年9月去世,具體死因不詳。

病例2,女,44歲。因鼻腔通氣不暢10年就診?;颊?0年前無明顯誘因開始鼻腔通氣不暢,曾于當地醫院就診,以鼻炎對癥治療,癥狀有所改善。近來鼻塞加重而就診。門診鼻腔活檢:(鼻中隔)增生的纖維及血管組織,伴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結合免疫組化,考慮炎癥。既往史及個人史無特殊。??撇轶w:外鼻無畸形,鼻中隔右側“C”形偏曲,鼻腔黏膜充血,雙側鼻中隔下端黏膜隆起,觸之柔軟,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術前CT:鼻腔黏膜肥厚,鼻道內條片狀軟組織密度影。影像診斷:息肉。入院診斷:鼻腔腫物(雙)。入院后完善術前常規檢查無禁忌后行鼻腔腫物活檢術,術中見左側鼻底-鼻中隔下部膨隆,向后至鼻腔中部,表面黏膜光滑。切開鼻底黏膜,見腫物為灰白色,魚肉樣,占據鼻中隔下部及鼻底,臨床考慮“腺樣囊腺癌”,因無法完整切除,故取部分組織送病理活檢。術區填入膨脹海綿壓迫止血。術后第1天術區無滲血,術后第2天撤除鼻腔填塞物,創面無滲血。病理檢查示呼吸道上皮黏膜組織內見較多泡沫樣細胞,呈不規則片狀、巢狀聚集,泡沫樣細胞周圍見以漿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并混有中心粒細胞和少數嗜酸性粒細胞,泡沫樣細胞似組織細胞,胞漿豐富,部分細胞具有一定異型性,胞漿內見“封入”現象(圖3、4)。結合免疫組化結果同病例1,符合SHML。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病情后,患者要求出院。目前失訪。

病例3,女,35歲。主因勞累后出現左側眼突2個月入院?;颊邿o明顯誘因開始出現左側眼突,無鼻塞流涕及頭痛。1周前眼突漸進加重并面頰麻木及疼痛。既往史及個人史無特殊。入院??茩z查:鼻腔黏膜淡紅色,紅潤,鼻中隔居中;左側中鼻道向內膨隆,黏膜表面光滑,向內擠壓中鼻甲。影像學檢查:鼻MRI(圖1a)結合鼻竇CT(圖1b)提示左側眼眶、上頜竇、鼻腔病變,傾向良性或者低度惡性。骨掃描:左側眼眶及上頜竇放射性濃聚,考慮骨受累。頸部淋巴結超聲:無異常。眼科檢查:左眼球明顯突出,上轉受限;雙眼矯正視力均為0.6。實驗室檢查陽性指標:EB病毒核抗原IgG陽性(121);EB病毒衣殼抗原IgG抗體陽性(479);IgE 112 IU/mL;血沉15 mmol/h。完善術前檢查無禁忌后于2020年3月2日鼻內鏡下行鼻竇病變清除、眶內容物減壓術。術中見左側上頜竇腔、篩竇內腫物呈白色,質韌,不易出血;眶紙板骨質增厚,眶筋膜明顯增厚,眶脂肪灰白色改變,質韌;內直肌及下直肌正常;切除直視可見腫瘤。手術過程順利,出血約100 mL。術區填入納吸棉2根。術后第1天訴左眼脹感減輕,術腔無滲血;術后第2天左眼脹感繼續較前減輕,術腔無滲血;術后第3天清理納吸棉,術區無活動性出血,少量黏血性分泌物。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同病例2,符合SHML?;颊哌M行分子檢測,未見明確基因異常。術后2周復查鼻竇CT(圖2a)提示:病變殘留。遂于2020年3月16日行第2次手術,擴大切除眶紙樣板向后達眶尖,向上開放額竇,并去除眶底大部分骨板,清除腫瘤組織;術區填入納吸棉2根,出血約50 mL。術后患者訴左眼視力如前,眼球活動恢復正常。術后病理示SHML?;颊吒鶕陨砬闆r,經慎重考慮后選擇隨診觀察。術后3個月復查CT未見復發(圖2b)。術后2年MRI顯示左側上頜竇竇壁黏膜增厚,呈長T2信號,可見明顯對比強化,考慮左側上頜竇炎,眶周未見腫瘤復發(圖2c)。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2 討論

SHML最典型的表現為雙頸部無痛性巨大淋巴結腫大,可伴發熱、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和多克隆性高丙種球蛋白血癥[3]。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大多數病例發生于1~20歲,甚至出現一個家庭有2位成員受累的情況[4]。該病地域分布廣泛,多數報道來源于美國和西歐[3]。頸部淋巴結是最常見的受累部位,大于25%的患者可出現結外累及,有時甚至是同時伴發,當結外表現非常突出、甚至是唯一表現時,容易誤診漏診。根據文獻報道,結外受累部位可見于眼及附屬器(尤其是眼眶)、頭頸部、上呼吸道、皮膚、胃腸道、胰腺、泌尿生殖道、甲狀腺、乳腺和宮頸等[5-10];少數患者可見廣泛結內和結外的播散[11]。本文報道的第1例根據影像學檢查提示具有頸部淋巴結以及鼻腔、淚腺、聲門下等多處病變,符合該病的發病特點,也提醒我們日后工作中如發現鼻腔鼻竇、眼及附屬器以及頸部淋巴結多處病變時,要考慮到SHML的可能。病灶切除時不易出血,病理診斷是確診依據。

SHML的病因尚不明確,其中有2個原因被認為可能性較大,其一是某種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其二是隱匿的、不確定的機體免疫缺陷[2]。而一些經典學說認為該病是一種慢性淋巴樣增生,由急性淋巴結炎和惡性腫瘤等抗原反復刺激引起的淋巴結炎癥反應[12]。該病發病率不高,特別是發生在鼻腔鼻竇部位更為少見,臨床表現不特異,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最終的確診需依靠病理組織學診斷,主要特征為腫瘤性組織細胞,胞漿豐富,形成淡染區(明區)和暗區交錯分布,當淋巴結受累時常無這種明暗相間的病變模式。還可見不同程度的纖維化,纖維化明顯時可成結節樣。背景見較多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組織細胞胞漿內吞噬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甚至是紅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稱為“封入”現象,在結內和結外病變均可以見到,但累及結外時明顯少于結內病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提示腫瘤性組織細胞S-100、CD68及溶菌酶等組織細胞標記物陽性,但CD1a、CD21、CD35陰性。組織化學染色PAS、W-S和六胺銀提示未見特殊病原菌。

臨床上SHML需與以下幾種疾病鑒別:①慢性感染性疾病,比如鼻硬結病、真菌感染、梅毒、結核、Wegener肉芽腫和結節病等。診斷時需要首先詢問病史,如感染史,免疫疾病病史;再完善實驗室檢查,如梅毒血清學檢查,血清學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檢測等;最后通過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鼻硬結病在病理學上可見典型的Russell小體和Mikulicz細胞,但無“封入”現象。Wegener肉芽腫常伴有骨或軟組織的破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提示S-l00陰性。組織化學染色(PAS、W-S、六氨銀和抗酸染色)可檢查是否存在鼻硬結桿菌、真菌菌絲、梅毒螺旋體和結核桿菌等特殊病原體。②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如Langerhans組織細胞增生癥,該病以有核溝的組織細胞與多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提示S-100、CD-1a陽性。③淋巴瘤,鼻腔鼻竇常見的淋巴瘤類型為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以及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等,霍奇金淋巴瘤相對少見。其特征為異型性明顯的淋巴樣細胞浸潤,前者可見壞死、血管炎及EBV感染。通過特異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可對其進行鑒別。

總體來說,SHML的治療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可能對化療有效,甚至出現部分或完全消退。但另一部分患者則持續數年或數十年病程,特別是結外受累的患者。有些患者可能在消退數年后在其他部位復發。部分患者死于該病,或由于重要臟器廣泛受累,或并發相關的免疫異常。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和激素等,但效果欠佳。伴有免疫異常(抗紅細胞抗體、關節炎)、多組淋巴結腫大和多器官受累時預后不良[13]。病變早期,手術完整切除可能是最好的治療手段。

猜你喜歡
組織細胞鼻竇腫物
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分析
乳腺腫物的超聲自動容積成像與增強磁共振診斷對比分析
帶你了解卵巢腫物
鼻腔、鼻竇神經鞘瘤1例
花青素對非小細胞肺癌組織細胞GST-π表達的影響
微波在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中的應用
高齡患者結腸癌伴右肝腫物的診治探討
鼻內鏡下手術結合咪康唑鼻竇內灌注治療NIFRS療效觀察
宮頸癌組織細胞中Numb基因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兒童富于T/組織細胞的B細胞淋巴瘤一例伴文獻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