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士鐸心腎相交理論探析

2023-07-10 06:08曾憲彪趙云川陳曦汪劍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23年6期
關鍵詞:證治理論

曾憲彪 趙云川 陳曦 汪劍

【摘 要】 心腎相交理論來源于《易經》,發展于宋金元時期,完善于明清時期。文章以陳士鐸著作中涉及的心腎相交理論為研究對象,提出心腎相交的原理:即以陰陽交感為內在動力,氣機升降為基本形式,水火既濟為外在證候表現。指出心腎相交包含了“經脈相連,肝膽為介”“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君相相安”四方面的理論內涵。進一步提煉陳氏交通心腎的治法并舉例加以說明,以期借鑒先賢經驗,深入研究心腎相交理論,提高臨證水平。

【關鍵詞】陳士鐸;心腎相交;理論;證治

【中圖分類號】R22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3)11-0015-03

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自號大雅堂主人,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陳氏幼習儒術,后因仕途不順,遂棄儒從醫,潛心醫學,以懸壺濟世為業,一生勤勉好學,兼收博采眾家之長,終成一代名家。其著作頗豐,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外經微言》《辨證錄》《石室秘錄》等。陳氏臨證善從五行、命門水火立論,喜用溫補,療效顯著。本文主要討論陳士鐸心腎相交理論的內涵和證治。

1 心腎相交的原理

1.1 陰陽交感為內在動力 心腎相交理論來源于《易經》,《周易·系辭傳》云:“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名吉兇,剛柔相退而生變化?!保?]中醫援易入醫,借鑒《易經》取象比類的思維方法,用易理來推演心腎之間的關系,其中,心在卦為離,一陰藏于二陽之間;腎在卦為坎,一陽陷于二陰之中??搽x二卦,同一爻上陰陽相反,性質相異,故能異性相吸而相應,產生升降交錯,演成既濟[2]。由既濟卦原理可推知心腎相交實為心腎陰陽交感,此為心腎相交理論奠定了基礎。

1.2 氣機升降為基本形式 陰陽交感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氣機的升降。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有云:“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昭,升降相因,而變作矣?!保?]169古人觀察到天地陰陽二氣升降而產生的云雨以及四季的更迭等現象,推演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是氣機升降的結果,并且氣機升降規律具有普遍性。如《素問》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無以生長壯老矣,非升降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保?]170中醫講求天人合一,人身為一小天地,也符合自然界升降的大規律。將自然的升降規律類比于人體,則心腎統領一身之陰陽,心腎陰陽的交通推動全身氣機的升降,實現人體氣血、津、精液等生理物質相互作用,從而維持正常的人體生命活動。

1.3 水火既濟為外在表現 水火既濟為心腎相交的正常表現形式,心在五行屬火,腎在五行屬水,“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水火不濟為心腎不交外在證候表現形式。水火既濟內在的動力是心腎陰陽的交感而產生的升降相因,腎屬水,水性趨下,但水中有真陽,所以水隨陽而升于心;心屬火,火性炎上,但因火中有真陰,火隨陰而降于腎。所以周慎齋說:“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陰真陽也,真陰真陽者,心腎中之真氣也?!?/p>

陳士鐸對心腎相交有獨到的認識,他從五行生克角度闡釋心與腎的關系。他認為五行生克是其常,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為其變。心和腎的關系就是克中有生,水本克火,但是通過生理聯系,可以相反相成,而成水火既濟。他在《石室秘錄》中云:“心腎雖相克,其實相須。無心之火,則成死灰。無腎之水則成冰炭,心必得腎水以滋養,腎必得心火而溫暖?!保?]250陳氏認為心腎相交的基礎,除了兩臟本身經脈之間的直接絡屬外,還間接與肝膽相關,肝膽發生病變也可引起心腎不交。此外心腎相交除了維系臟腑正常生理功能外,還包括了精與神互根互用、君火與相火的協調配合等。

2 心腎相交之內涵

2.1 經脈相連,肝膽為介 心腎在經脈上是相互聯系的,經脈是二者溝通的路徑,也是實現心腎交通的基礎?!锻饨浳⒀浴そ浢}》篇中云:“心之系又上與肺相通……又由肺曲折而后,并脊而下,與腎相串通當命門之中,此心與腎既濟之路也?!保?]10“夫腎與心實相克而相生,故其系別出而繞于心……注胸之膻中包絡而后,腎經之精上奉,化為心之液矣?!保?]11此外肝膽在心腎交通中也發揮了間接作用。腎為肝之母,心為肝之子,腎肝心三臟母子相及,腎水涵養肝木而肝木生心火;肝木居于水火之間,若肝氣調暢則心腎相交無礙。正如《辨證錄》云:“肝居于心腎之間,腎水潤而肝不燥,肝血旺而心不枯,心欲交于腎,而肝通 其氣,腎欲交于心,而肝導其津?!保?]719陳氏認為膽經為心腎交接之會,“膽屬少陽,其經在居于半表半里之間,心之氣由少陽交于腎,腎之氣亦由少陽以交于心”。少陽三焦為水火運行的通道,腎水以三焦為通路上濟于心,心火可由三焦而下降以溫腎。若膽經受邪或者膽氣虛,均可導致三焦氣機不暢,水火的運行受阻,引起心腎不交。

2.2 水火既濟 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腎在五行屬水,為陰中之陰。心腎猶如人身南北兩極,水火既濟推動全身氣機的升降運動和生理物質的相互作用。心在上,上者宜降,心火下溫,溫煦推動臟腑的生理功能,總領一身之陽氣;腎在下,下者宜升,腎水上潮,滋潤濡養臟腑肌肉,以保障充沛的陰血津液,內潤臟腑,外滋軀體,總領一身之陰精[5]。另一方面,對于心腎兩臟本身而言,腎水上濟于心,與心陰涵養心陽,則心神得養,血脈通暢,心火不亢。陳氏認為心中之液即腎內真水,腎之真水旺,則心火安,腎之真水衰則心火沸。同時心火下溫,與腎陽共同溫煦腎陰則腎水不獨寒于下,腎得閉藏。是以心須腎水以滋潤,腎須心火以溫暖,心腎交而水火既濟,故丹溪云:“人之有生,心為之火,居上;腎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保?]52

2.3 精神互用 心腎相交的一方面是精與神相互作用。腎藏精,舍志,心藏神,主宰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二者密切相關。精為神之體可化神,為人體精神活動提供物質基礎,神是精之用可馭精,為精之主,故《王九峰醫案》中云:“精神生于坎府,運用出乎離宮?!绷硪环矫媸巧衽c志的關系?!端貑枴吩啤八珵橹?,火之精為神”,心藏神,以火為用,腎藏精,以水為用。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腎精是化生神志的物質基礎;志為五志之一,由心神主宰,同時也有賴于腎的封藏作用。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則陰精上承以安神,陽氣下藏以定志,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綜上可知人體精、神、志的相互作用也是在心腎的交通升降中完成的。

2.4 君相相安 心為君主之官,統領全局;腎為作強之官,為一身元氣之根。心之火為君火,腎之火為相火,君火和相火作用各不相同,《內經》中概括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陳氏認為心為君,藏神,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如離照當空,使臟腑功能井然有序,故曰君火以明;“位”者,《說文解字》云:“列中廷之左右謂之位?!敝型フ邽橹?,立于君旁者為之相。于人身而言君火居上而相火在下,相火出于下焦命門并通過三焦運行全身,溫煦人體并推動臟腑的氣化,為生命活動提供原動力,故曰相火以位。君火為一身之主宰,神明則氣化有序,相火為氣化之根基,在位則臟腑可溫,兩者相互扶持,各司其職,則機體身心功能如常[6]。此為心腎相交的又一內涵。

3 心腎不交之證治舉隅

3.1 舒肝和膽 肝血虧虛,肝氣郁結,膽氣虛均可導致心腎不交。肝為腎之子,肝血不足,子病犯母而累及腎陰。肝為心之母,肝血不足母病及子可使心失所養。肝體陰而用陽,肝陰不足可致肝火偏亢而耗傷心血。肝主疏泄,梳理全身氣機,肝氣郁可使心氣郁,最終導致心肝氣郁。膽氣虛則心腎交會之路閉塞,陳氏在《辨證錄·不寐門》中云:“夫擔心則怯,怯則外邪易入矣,外邪乘膽氣之虛,既入于膽之中,則氣無生,一聽邪之所為。膽欲通于心,而邪不許;膽欲交于腎,而邪又不許……心腎因膽氣之不通,亦各退守本宮,而不敢交接?!保?]602所以肝膽病變均可引起心腎不交。

陳氏治療肝膽引起心腎不交常用潤燥交心湯、攝魂湯、通郁湯、忘憂散、引交湯等。如陳氏治療心肝氣郁導致陽痿者,用忘憂散以舒肝理氣,宣志通郁。肝主疏泄,足厥陰肝經繞陰器,肝氣郁結可致陽痿;心主神志,意志不遂則陽氣不舒,陽氣者,腎中之真火也,腎中真火奉令于心,心動而腎火應之,心氣郁而不舒,則腎火雖旺而不能應。方中用柴胡、白芍、當歸、郁金疏肝解郁;丹皮清肝之郁熱,暢達肝木而不引動心火亢盛;茯神、遠志、麥冬寧心安神,心火不亢而心氣自降于腎;白術、陳皮、神曲、白芥子健脾理氣,取交通上下必調其中之意;佐以巴戟天益精增志,鼓舞陽氣。全方合用,舒心氣,順肝氣,木火相通,心腎相合,疏郁起痿。

3.2 補水濟火 心腎在卦為坎離,坎離交而人身泰,若腎水虧虛不能上濟心火,可致心火亢而無制,同時過旺的心火又可以反傷腎陰,從而導致心煩、不寐、心悸等癥。心火過旺則炎上,不能下交腎水,腎水無心火之溫煦,水過寒而沉下可致腎氣化不利。陳士鐸在《外經微言·膀胱水》篇中說:“倘若心腎不交,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私通于腎。膀胱者可寒而不可過寒,可熱而不可過熱,過寒則遺,過熱則閉皆心腎不交之故也?!保?]20心腎不交,陳氏分為心不交腎、腎不交心、心腎兩不相交三種類型。心不交腎者常用止驚補心湯、宣志湯;腎不交心者常用六味地黃湯、定驚補腎湯、心腎兩交湯、啟竅湯;心腎兩不相交者常用心腎同補丹、兩靜湯、護舌丹、上下兩濟湯、兩益止遺湯、引火湯等。

以失眠為例:陳氏認為凡人日夜之間,必心腎兩交,水火兩分則心腎不交,他在《辨證錄·不寐門》中說:“晝夜不能寐,心甚躁煩,此心腎不交也,日不能寐者,乃腎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腎。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腎兩不相交耳。夫心腎之所以不交者,心過于熱,腎過于寒也?!保?]601治療此種不寐屬心熱腎寒者,用上下兩濟湯:肉桂、黃連、熟地、棗皮、人參、白術。方中肉桂辛溫,溫腎以助氣化,腎陽足則氣化行水津升,亦可引火歸源;黃連苦寒直折以瀉心火,心火挫則陽不亢而陰陽濟,心腎交通;陳氏認為配以熟地、棗皮大補腎水可消肉桂過熱之弊;人參安神定志;白術健脾補中。是方清心熱,溫腎水,心腎兩相引,兩相合而能入寐。

3.3 養精安神 腎精上交于心而養神,精足則神旺而才思敏捷;志乃心神的一部分藏于腎中,精盛則志強,技巧出焉。若腎精虧虛,心神失養,心腎不交可致健忘、癡呆等證,如陳氏在《辨證錄·健忘門》中說:“心腎交而智慧生,心腎離而智慧失。人之聰明非生于腎,而生于心腎之交也?!保?]604陳氏治年老腎精虧虛之健忘證常用填精養神,心腎兩補之法。常用神交湯、生慧湯。如治療老年健忘屬精血虧虛證用生慧湯,方中用熟地、棗皮補腎益精血;人參、遠志、茯神、生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心安則心氣自通于腎;人參、熟地、棗皮相伍陰中有陽,陽得陰助精血易于化生;人參、菖蒲、白芥子合用益氣化痰開竅。此方上下相資、精血兩益故可治昏昧善忘。

3.4 協調君相 心者君火也,相火寄于腎,若心君安泰,相火奉令,則陰陽平和,水火既濟。若君火不安其位可引起相火妄動而致遺精、早泄等癥。相火妄動又可使心神不寧,故丹溪云:“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藏有相火,為物所感則易于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隨?!保?]2-3若人不得志,心氣抑郁,心火閉塞,相火不能隨心而動可致陽痿;若心氣虛不能引動相火亦可導致陽痿。

陳氏治療陽痿不一味地溫補腎陽,而是注重交通心腎,暢達中焦,調暢氣機,使升降有序,常用濟火延嗣丹、交濟湯、起陰湯等方。如治療陽痿屬心氣虛不能引動相火者,用起陰湯,方中人參、黃芪補益心氣;遠志、柏子仁、五味子寧心安神;交通上下必補其中,用白術健脾補中;巴戟天、肉桂溫補命門之火,然命門居水火之中,水火相濟則取之無窮,故用熟地、山茱萸滋補腎陰,水中補火。是方大補心腎,而不專溫命門之火,火氣自旺,若一味補腎陽,則火旺損腎,又焚心矣。

4 總結

心腎相交不僅是心腎氣血陰陽的相互作用,更能夠推動全身氣機的升降運動,實現氣血津精液等生理物質的相互作用,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陳氏從五行生克角度深入闡釋心腎相交理論。他認為心腎除了兩臟的直接相交外,還通過肝膽間接相交,故臨證除了直接調節心腎氣血陰陽外,也注重健脾補中調暢中焦,疏肝解郁調達氣機,恢復升降的正常秩序。陳氏運用心腎相交理論治療的病種范圍較為廣泛,拓展了心腎相交理論的臨床運用范圍。他的臨證經驗為日益增多的身心疾病和疑難雜病如陽痿、早泄、不寐、郁證、老年癡呆等疾病的診治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至今仍為眾多醫家所珍視,故應加以學習總結。

參考文獻

[1]楊天才,張善文.周易[M].北京:中華書局,2011:565.

[2]劉永鳳,張如賓.從《易經》八卦論中醫心與腎的關系[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1(4):6-7.

[3]張仲景,吳鞠通.中醫四部經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69,170.

[4]陳士鐸.陳士鐸醫學全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0,10,11,719,602,20,601,604.

[5]燕飛如.《辨證錄》交通心腎法的方藥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4.

[6]肖璐. 基于君火相火論探討中藥對CAPD患者血清PTH及鈣磷代謝的影響[D].南昌:江西中醫藥大學,2021.

[7]朱正亨.格致余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2,2-3.

(收稿日期:2022-09-27 編輯:劉 斌)

猜你喜歡
證治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中醫古籍 “乳癰”證治探析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理虛元鑒》勞嗽證治芻議
《傷寒論》暑病證治規律研究
慢性泄瀉證治體會
從傷寒六經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