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頜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支抗矯治高角開牙合1例

2023-07-11 18:10吳漢琪車鋒哲
醫學美學美容 2023年10期

吳漢琪 車鋒哲

【關鍵詞】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高角開牙合;微種植體支抗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0-0177-04

高角開牙合是臨床上矯治難度較高的錯牙合類型之一,會造成咬合異常,導致下頜關節疾病,影響咀嚼功能,增加了腸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高角開牙合還會導致面部不協調,影響面部美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交帶來嚴重困擾,甚至引發心理問題[1]。臨床糾正開頜時常拔除前磨牙,讓前牙控制性傾斜移動,同時后牙前移。而針對高角開牙合的矯治目標常需要兼顧建立前牙區正常覆牙合覆蓋關系以及改善高角面型[2,3]。為使前牙移動至目標位置,需要磨牙區有足夠的支抗控制;為避免磨牙伸長加重長臉畸形,還需要嚴格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4,5]。臨床上常使用微種植體[6]、Nance弓、橫腭桿[7]等頜內支抗增強磨牙區支抗控制。但由于微種植體存在損傷鄰牙牙根可能性,且常植入顆數較多,產生的創傷及費用均較大,會使患者產生抵觸情緒;且Nance弓、橫腭桿等舒適度較差,需通過帶環固定,有脫落及影響牙周環境風險。有研究表明[8,9],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技術結合了微種植釘與傳統橫腭桿技術的優點,無需帶環固定于磨牙上,提供了良好的垂直向支抗?;诖?,本文報道了應用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支抗矯治高角開牙合1例,以期提供一種微創、穩定、美觀舒適的高角開牙合矯治方法供臨床參考。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資料 患者,女,14歲,因上下前牙咬不上于2021年2月25日于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就診?;颊邿o家族遺傳史及正畸治療史。有口呼吸及咬指習慣。臨床及輔助檢查如下。正面觀:面部輕度不對稱,放松時頦部略偏向左側。面下1/3略長。側面觀:突面型,高角??趦葯z查:恒牙列,前牙區開牙合2 mm,前牙覆蓋4 mm;右側Spee曲線深1 mm,左側Spee曲線深1 mm;#46牙體缺損,雙側磨牙中性關系。雙側尖牙遠中關系。下頜中線左偏1 mm。顳下頜關節區檢查:雙側顳下頜關節處無壓痛及彈響,張口度、張口型正常。曲面斷層片示:#48存在且未萌,牙胚較小,牙冠發育中。其余恒牙已完全萌出,牙根發育正常。矯治前頭影測量結果顯示:骨性Ⅰ類、垂直生長型、高角,上前牙唇傾,下前牙稍直立,見圖1。診斷:安氏Ⅰ類錯牙合;毛式Ⅳ2+Ⅱ4+Ⅰ2;骨性Ⅰ類;高角;突面型;開牙合。

1.2 矯治設計 ①減數14、24、34、44;上頜3D打印橫腭桿支抗固定矯治器矯治,配合搖椅弓及垂直牽引;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包括主體和種植釘,主體為跨設于上腭的橫腭桿,橫腭桿的端頭處設置有與左右后牙相對應的牙面固定半環,并且固定半環與牙面貼合,主體的中央設有圓環狀的固定孔,固定孔內安裝有種植釘,見圖2;②指導患者破除口腔不良習慣(口呼吸及咬指習慣);③保持矯治目標:糾正開牙合,調整下頜中線不齊,重新建立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蓋關系,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維持面高,防止加重長臉畸形,改善高角面型。

1.3 矯治過程 ①根據矯治設計拔牙后,開始正畸治療;粘上下頜托槽矯治器,鎳鈦圓絲排齊、整平;采用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控制上頜磨牙高度;②治療5個月時,上下頜更換16鎳鈦絲搖椅弓配合垂直牽引,治療開牙合;③治療6個月時,開牙合已解除,但前牙區覆牙合欠佳;上下頜更換0.18 mm×0.25 mm鎳鈦絲搖椅弓配合垂直牽引;④治療7個月時,前牙區覆牙合基本正常,停止垂直牽引,觀察是否有復發傾向;⑤治療8個月時,前牙區開牙合未復發;去除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及上下頜搖椅,更換不銹鋼方絲關閉間隙。1.4 X線頭影測量 拍攝治療前及開牙合解除后X線頭顱側位片,測量MP-SN角為下頜平面與前顱底平面的交角;U1-PP為上中切牙切緣至腭平面的垂直距離;L-MP為下中切牙切緣至腭平面的垂直距離;U6-PP為上頜第一磨牙近中頰尖的最高點至腭平面的垂直距離;L6-MP為下頜第一磨牙近中頰尖的最高點至下頜平面的垂直距離;S-Go/N-Me為前下面高占全面高比;ANS-Me/N-Me為后面高占全面高比[10]。

2 矯治結果

患者反牙合解除,前牙區覆牙合覆蓋正常,面下1/3稍縮短,軟組織側貌改善,見圖3。治療前及開牙合解除后的頭顱側位片測量結果顯示,U1-PP增加了1.45 mm,表示上中切牙伸長;L1-MP減小了2.09 mm,表示下中切牙直立;U6-PP、L6-MP、MP-SN、S-Go/N-Me、ANS-Me/ N-Me均無明顯變化,表示上下頜磨牙高度、下頜平面角及前下面高控制良好,見表1。治療前及開牙合解除后頭顱側位片輪廓重疊示,上下頜后牙位置基本維持,上前牙伸長,下前牙直立,見圖4。后續關閉間隙過程尚待進一步觀察記錄。

3 討論

前牙區開牙合是臨床上常見的錯牙合類型之一,其主要表現在垂直向發育的異常。對于高角開牙合病例的矯治,其難度主要在于磨牙區支抗的保存以及垂直向控制。研究發現[7],垂直支持矯治器即為改良的橫腭桿,其對高角病例垂直向支抗控制有明顯優勢,可有效維持下頜平面角及面下高度。但開牙合病例常有唇、舌及咀嚼肌等肌功能異常等因素影響[11]。而也有研究發現[12,13],傳統橫腭桿支抗可通過舌肌對腭部的壓力來間接壓低磨牙維持垂直向高度,此項功能對于口呼吸及異常吞咽的患者效果不佳。1995年,學者Block MS等[14]提出了腭部種植體Onplant系統作為正畸支抗。此外,Takaki T等[15]學者也證實了,上頜腭部的天然解剖特征非常適合作為正畸支抗的種植區域。學者Lee J等[16]提出,腭部種植釘聯合使用橫腭桿的支抗設計可有效解決肌功能異常及不良口腔習慣造成的舌肌對腭部壓力的缺失,使得后牙區支抗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但由于需要打兩顆種植釘以及帶環對磨牙周圍牙周環境的影響,該支抗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17]。另外,也有研究[18]將腭部種植釘減數為一顆聯合傳統橫腭桿,取得了絕對支抗,但此項技術在磨牙上依靠固定,有脫落并影響腭部種植釘穩定性的風險。

本病例應用了一種新型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支抗配合搖椅弓及垂直牽引。通過矯治前后頭影測量分析結果以及輪廓重疊結果,初步證實了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在垂直向控制方面的穩定性。與傳統橫腭桿及微種植體支抗相比,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技術適用的人群更為廣泛,戴用的時間更長,發揮效用更為穩定,且具有舒適美觀、異物感小等特點,可減少椅旁操作時間,提供良好的垂直向支抗。

綜上所述,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可提供良好的垂直向支抗,可為高角開牙合病例的矯治提供更多思路和依據。

參考文獻

[1] 伍春蘭.前牙開牙合患者上下頜前牙根長及牙槽骨形態的CBCT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20.

[2] 代佳音,張苗苗,孫苗,等.3種減數方案矯治雙頜前突高角病例的臨床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9,27(3):268-271,275.

[3] 程鋒,胡麗,周鑫,等.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對成人高角開牙合患者矯治療效的探討[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5):274-278.

[4] 瞿然奕,汪席均,江凌勇.垂直向控制在矯正成人骨性Ⅱ類高角錯牙合畸形應用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21,19(3):284-288.

[5] 吳欣,劉國元,蔣勇聯,等.微種植體支抗矯治高角開牙合病例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9):923-926.

[6] Kim K,Choy K,Park YC,et al.Prediction of mandibular movement and its center of rotation for nonsurgical correction of anterior open bite via maxillary molar intrusion[J].Angle Orthod,2018,88(5):538-544.

[7] 胡煒,傅民魁.口腔正畸治療要點Ⅱ.正畸治療中的支抗與支抗控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3):188-190.

[8] 車鋒哲.一種口腔正畸用改良式3D打印橫腭桿:CN20212 1531454.3[P].2021-11-30.

[9] 肖桃,陳海鷹,黃雅珍.3D打印改良式標準咬合器在口腔內科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9):25-27.

[10] 辛志武,劉曄,陳文靜,等.垂直支持矯治器對高角病例垂直向控制效果的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6,32(05):655-658.

[11] 陳曉敏,吳莉萍.口腔肌功能與開牙合[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4):244-247.

[12] G?llner P,Bantleon HP,Ingervall B.Force delivery from a transpalatal arch for the correction of unilateral first molar cross-bite[J].Eur J Orthod,1993,15(5):411-420.

[13] Wise JB,Magness WB,Powers JM.Maxillary molar vertical control with the use of transpalatal arch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4,106(4):403-408.

[14] Block MS,Hoffman DR.A new device for absolute anchorage for orthodontic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5,107(3):251-258.

[15] Takaki T,Tamura N,Yamamoto M,et al.Clinical study of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s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stability of micro/mini-screws and mini-plates:experience with 455 cases[J].Bull Tokyo Dent Coll,2010,51(3):151-163.

[16] Lee J,Miyazawa K,Tabuchi M,et al.Effectiveness of en-masse retraction using midpalatal miniscrews and a modified transpalatal arch:treatment duration and dentoskeletal changes[J].Korean J Orthod,2014,44(2):88-95.

[17] 田忠輝.生理性支抗技術對磨牙支抗控制的有限元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9.

[18] 張梅生.腭中縫微螺釘聯合橫腭桿加強磨牙支抗的臨床研究[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2.

編輯 扶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