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鄉村振興視域下高職跨界融合人才培養的經濟學分析

2023-07-11 19:45溫菊萍
科技風 2023年17期
關鍵詞:經濟學

摘?要:全面鄉村振興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其核心在于人才振興。界定了鄉村振興視域下跨界融合人才的含義,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討此類人才培養的顯性成本和機會成本,以及產生正向外溢效應、促進就業鼓勵創業、破解鄉村人才制約等方面的收益。對成本收益進行比較,得出高職跨界融合型人才培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高且培養過程性成本低,并提出通過強化資源管理、明晰人才定位、選擇培養策略、積極對接新業態等建議,以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跨界融合人才;全面鄉村振興;經濟學;成本收益分析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最活躍的要素,其現代化發展進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地位,全面鄉村振興需要人才創造力的發揮和創新力的支撐。

一、概述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鄉村振興戰略諸多方面順利實施需要全方面發揮人才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運用與發展,促進社會不同領域更為緊密的溝通聯系,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發展也不例外。職業教育以“銜接職業與教育的視域、對接學校和企業的境域、跨越工作與學習的界域”等鮮明特點呈現出跨界教育的典型內涵。在產業發展融合趨勢和職業教育跨界屬性影響下,高職教育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跨界融合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指向。為最大化緩和人的現代化發展訴求與高職人才培養局限性的矛盾,并解決高職教育匹配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現實困境,就必須調整當前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有效的政策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而經濟學就是在資源稀缺前提下研究人們選擇決策的科學。對全面鄉村振興過程中高職跨界融合人才培養行為進行經濟學分析,有利于改變傳統教育觀念,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與農業產業需求側全方位契合,進一步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

二、跨界融合人才界定

職業教育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生力量,不僅能優化人力資本,還能提升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職業教育涉及教育領域、職業領域、技術領域以及社會領域的內容和資源,通過協同融合將外部要素轉化為內部人力資本。高等職業教育兼具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但與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有區別,也不僅僅著眼于培養學生基本職業技能和崗位知識,而是立足生產應用型職業教育,致力培養學生較高綜合素養和較優技術技能水平?,F階段高職教育基于轉型升級的產業、面向新技術、新業態下的職業、鑒于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下服務于農村發展的工作崗位,向社會輸出創新創造能力較強、易于職業遷移的高素質技能型跨界融合人才。此類人才因為高度匹配新時代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成為新發展階段社會人才培養的進階目標。結合農業生產的特點,跨界融合型人才是基于區域農村產業發展狀況,突破單一專業知識壁壘,橫跨教育與職業、企業與學校、學習與工作的邊界,融合職業教育鏈、技術技能人才鏈和鄉村生態產業鏈各環節的行業知識與職業素養,具備工作遷移能力和跨界思維方式的復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養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

跨界人才的培養有利于促進鄉村人才資源合理配置、緩解鄉村人才掣肘、充分利用鄉村發展要素。人才培養類似制造系統在全過程都會產生成本,推演到高職人才培養,在推出適需“成品”過程中也會產生階段性成本。經濟學從資源稀缺性出發,合理配置資源生產某種產品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1.顯性成本

經濟學中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要素市場上獲得生產要素所需的實際支出,是以貨幣形式給其他經濟資源所有者的總額。借鑒在生產和銷售階段產生成本均納入制造系統成本范疇,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成本不僅包括在校階段培養過程的成本,還涵蓋了就業階段產生的成本。培養過程中主要涉及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產生的教學成本,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因此,教學成本體現為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的總和。不同人才培養模式下根據招生人數不同開設教學班級數量不同,呈現理論和實踐學時統計不同,而對于教學資源配置,主要側重生均使用率、人均擁有儀器設備數等,與折舊相關的有校舍、儀器設備等,涉及的管理成本則與管理工作量有關。由此可見,影響人才培養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學生人數,以涉農類專業為例,設置專業方向越多,課時成本越多。隨著學生人數變動而發生變化的可視為可變成本,而其他教學用校舍、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工作量等基本不變的可視為在校培養固定成本。對于就業階段產生的成本因不同的培養策略也相應不同。目前,培養策略分為大規模培養、訂單式培養以及大規模定制等形式。大規模培養招生人數多,培養過程成本低、但個性化程度欠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能力低,后期工作搜尋成本較高;訂單式培養則根據客戶要求和崗位需求培養,生產成本較高,但因契合市場需求就業形勢較好;大規模定制則集兩者優勢于一體,針對跨界融合型人才,基礎知識和通識部分進行大規模培養,個性化知識技能部分可采用定制化培養。

2.機會成本

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人們利用資源生產某種產品時,資源被放棄掉的其他用途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就成了該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經濟學視域里研究成本,不僅考慮顯性成本,還應關注機會成本。為實現全面鄉村振興,高職培養跨界融合型人才機會成本體現為傳統人才培養帶來的收益。傳統人才培養重點關注學科和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傾向于培養掌握一技之長或有專長的學生,對顯性技能的重視更甚于職業素養和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理解能力等隱性技能。其人才培養收益可概括為經濟效益和人力資源價值增值兩方面。經濟效益主要產生于按傳統模式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社會創造一定的價值。人力資源價值增值是由于人力資源可以通過自我更新、持續挖掘等方式實現自身增值??缃缛诤闲腿瞬诺呐囵B能使得機會成本最小,這是因為此類人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多元化,充分發揮個體優勢順利找到匹配崗位,在工作中又能繼續鍛煉提升現代化要求的各項素質和能力,同時引導鼓勵人才到農村工作,實現農業農村建設人才的價值,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布局,降低機會成本。

(二)收益分析

(1)產生正向外溢效應。從經濟學視角看,外溢效應由于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做出的決策或行動對其他主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最終結果是他方利益受益或受損,此時受益者獲利不需要付出成本,而如果利益受損也無法得到補償。教育是一種具有正外部性的行為,培養鄉村振興推進中需要的跨界融合人才,不僅有利于受教育者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同時能夠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建設者的整體素質,對推進社會進步有顯著作用。由此可見,受教育者和鄉村社會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都可受益,具體而言可以使企業無需支付培訓成本獲得收益,最大化利用人力資本,且其他經濟主體在未進行貨幣性補償情況下可獲得收益。

(2)促進就業、鼓勵創業。鄉村產業生態化發展與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類型辦學對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衍生出新業態,創造出更多工作崗位。數字技術的發展對學生數字素養提出新要求,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成為高職人才的必備素質??缃缛诤吓囵B意義在于強化專業基礎學習融合性,打造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養過硬、創新視野開闊的高階應用型人才;與鄉村振興實踐需求相適應,動態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借助產教融合、校企聯合等手段培養跨界融合型人才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對招聘單位而言,能改善人力資本結構,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為社會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3)破解鄉村人才制約。產業升級已呈現融合發展態勢,一方面,三次產業邊界交叉趨勢明顯,信息技術革命驅動新產業、新業態出現。另一方面,崗位職能分工邊界趨于模糊,行業企業分工細化,結構多元,但工作內容逐漸綜合化。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新生鄉村旅游業態,從旅游業來看需要大量適應新經濟的旅游人才(如經營民宿、旅游主播等);從現代農業看,鄉村旅游必須契合農業生產規律,將現代技術手段與鄉村生態生活相結合,通曉鄉土人情和文化習俗。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所需人才必須具有跨學科界的人文素養、跨思維界的家國情懷及跨組織界的創新精神的跨界融合型人才,而高職人才培養且一定程度上破解人才供需非均衡的困境。

(三)人才培養的成本與收益比較分析

經濟主體進行決策選擇時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從自身出發考慮內部成本和收益,當由于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其他主體形成的影響,即存在外部性時,政府需要通過干預進行調節。人才培養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人才鏈形成的各環節產生的成本和收益是不相同的,尤其跨界培養人才是在傳統人才培養基礎上升級了教育教學全過程,產生的成本和收益內涵都有相應的延伸。從收益看,人才培養產生的效益可集中體現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社會效益中大部分屬于外部效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綜合素養創造的經濟收益則屬于內部收益。從成本分析,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政府投入的設施設備等屬于外部成本,學校自行解決的是內部成本。

具體比較成本收益的大小可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來探討。經濟效益側重于將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硬件設備利用情況和配備程度進行量化,同時還可參考師生數量比和教育經費利用率等指標考核,這些指標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才培養的績效。社會效益則重點考察高職院校輸出的人才及成果與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人才培養是邊際收益遞增的工程,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跨界融合型人才培養呈現明顯的收益較高、成本較低趨勢,且適需人才輸出數量穩定增長,學生平均就業率緩步提高。

四、構建跨界融合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議

(一)強化資源管理,提升資產投入產出效率

資源是院校建設和發展的保障和基礎,規范資源管理是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高職辦學以公辦為主,其設施設備多為政府投入,隨著教育信息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得大量高科技設備引入教學中,極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習效果。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投資效率與資源利用的不平衡,導致資源嚴重浪費,人才培養固定成本較高。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必須進行需求分析,根據學生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堅持經濟適用原則避免盲目過度采購;設備使用過程中注重精細化管理,提升設備平均利用率;為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可以采用校際、校企或學校與研究機構聯合,在開放合作中有效減少學校間設備重復購置造成的浪費。

(二)明晰人才定位,重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據核心地位。傳統人才培養與產業轉型導致人才需求多樣性存在矛盾,其課程體系已成為制約高職發展的主要障礙。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降低人才培養成本擴大收益,高職教育必須緊密跟蹤行業發展趨勢,剖析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新型人才標準,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構建集素質基礎、技能要求、能力拓展于一體的遞進式跨界融通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多元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素質基礎類課程著重影響學生觀念意識、道德修養及專業基礎;技能訓練類課程根據崗位實際,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項目模塊學習;能力拓展類課程側重于職業遷移的自組織學習習慣的培養,并結合新技術發展、創新創業等方面開設選修課程。

(三)選擇培養策略,降低人才培養成本

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是基于單位實際及發展考慮,對人才需求不盡相同。在人才培養實踐中,高職院校要不斷調整優化策略才能使畢業生綜合素養更好地契合社會需求,還能降低人才培養成本。對于需求量較大、技術技能水平同質程度高的人才一般采用大規模培養。需求量大說明工作搜尋成本低且就業過程的單位變動成本也較低,只需要重點關注在校期間變動成本,而大規模培養由于資源類別占用較少,進一步降低總成本,但由于受限于個性化程度,一旦需求發生變動將產生較高的就業成本。個性化培養充分考慮培養目標,就業階段單位變動成本低但不具備在校學習階段成本優勢。鄉村振興推進需要大量根植于農業農村的人才,基于此背景跨界融合型人才培養適用大規模定制培養策略,大規模培養實現行業共性要求、個性化培養滿足用人單位特殊要求。這種融合型培養既可以有效降低在校學習培養階段的單位變動成本,又可以最大化滿足社會對人才知識技能的需求,同時相對較短的個性化培養時間里人才需求發生變化的概率和風險都較小,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

(四)對接新業態,培育優化涉農專業

受傳統理念和行業弱勢影響,鄉村振興人才無論數量或結構都與需求相脫節。規模生產能降低成本,人才培養又能帶來明顯外溢效應,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劇,高職院??蛇m度擴大涉農方向招生規模。高職內生于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專業設置必須與產業結構緊密相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催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農業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領域,大數據基礎設施的改進加速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步伐,智慧物流、農產品電商、智慧倉儲等新業態、新模式已全面滲透到鄉村生產生活領域,亟須人才為農村建設服務。高職教育應對增設現代農產品營銷、農村電商、鄉村振興職業經理人、鄉村康養產業、休閑觀光農業、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等相關專業進行論證,積極構建產教融合、多元參與的大規模定制跨界融合人才培育體系,并不斷調整優化,切實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朱成晨,閆廣芬.精神與邏輯:職業教育的技術理性與跨界思維[J].教育研究,2020,41(7):109122.

[2]顧建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現代意蘊與職業教育調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2025+32.

[3]王方,蔣炯坪,楊驍瑾.高等職業教育跨界融合型人才培養:內涵特征與培養路徑——以旅游類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2):6571.

作者簡介:溫菊萍(1978—?),女,漢族,江蘇揚中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職業教育。

猜你喜歡
經濟學
《元宇宙經濟學》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經濟學科學
比較法律經濟學:法社會學研究下的經濟學回歸
簡明經濟學
論經濟學數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法律與經濟學系簡介
經濟學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