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陶瓷語境下敦煌絲路佛像瓷畫的民族性書寫

2023-07-12 13:33西北師范大學副教授孫立豐
國畫家 2023年3期
關鍵詞:瓷畫民族性佛像

西北師范大學副教授/孫立豐

新時代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入推進,“文化新絲路”戰略逐步成為國家間文化藝術交流融合、塑造國家形象、弘揚國家精神的重要品牌工程。新時代新的形勢條件下,如何抓住機遇,用現代陶瓷語言重新進行敦煌絲路民族文化故事講述,是擺在今天的陶瓷藝術家面前的一個深刻的文化命題。強調敦煌新絲路故事的民族性書寫,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新文化品牌,推進先進文化藝術交流與傳播,表達中國新文化精神,促進全球化文化多元與共生等,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敦煌絲路佛像瓷畫藝術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支。

一、敦煌絲路佛像瓷畫的發展簡況

敦煌絲路佛像瓷畫藝術是瓷畫藝術中傳統而典型的類型之一,主要以綜合藝術或純瓷繪的藝術手法,進行敦煌題材佛像人物和場景的主題表現。它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企盼與祝福,因而深受現代人的關注和喜愛,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改革開放以前,此題材曾一度衰微。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現代陶瓷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敦煌絲路佛像瓷畫藝術異軍突起,發展駛入快車道。敦煌絲路佛像瓷畫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純瓷繪表現、高溫顏色釉藝術表現、現代文創瓷藝術表現、現代陶藝造型綜合表現等。新時代敦煌絲路佛像瓷畫藝術創作要堅持民族化藝術創作語言,強化民族文化認同和國家意識的藝術表達,重塑民族化文化發展的藝術價值體系和新評價標準。

二、民族性的書寫是新時代敦煌絲路佛像瓷畫創作的必然和重點

中國的敦煌絲路佛像瓷畫創作與中國其他當代藝術創作一樣,其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全球化的發展,對中國現代敦煌絲路佛像瓷畫創作產生了一定的文化沖擊和文化趨同的誘導。一部分現代陶瓷家面對西方藝術的多元文化沖擊,失去了對藝術瓷創獨立的文化思考和藝術立場,他們套用近乎西方的思維、審美和價值評判標準,踐行著一條反傳統的現代陶瓷創作之路。這種非民族性的藝術創作,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中國的敦煌絲路文化藝術博大精深,現代敦煌絲路文化故事的陶瓷講述必須深挖“絲綢之路”文化品牌優勢,堅持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站在國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的高度上,對陶瓷藝術和敦煌絲路藝術的融合發展與創新進行現代美學再整合、新評估,堅持民族性文化創作坐標,書寫民族文化故事,反映中華文化精神,促進全球文明互惠。這是現代敦煌絲路佛像瓷畫藝術創作必須堅守的重點,也是時代文化交融發展、創新的必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命題和現實任務。

三、敦煌絲路陶瓷故事的民族性講述與書寫

1.在材料與形式技法上

敦煌絲路佛像瓷畫充分利用同樣具有民族特性的現代陶瓷材料語言,在用筆和用色等諸方面,充分發揮陶瓷材料語言運用和敦煌佛像壁畫藝術的共通之處,極盡民族性藝術表達。作品通過繪畫性釉繪本體語言實踐,對敦煌絲路壁畫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故事等進行了現代陶瓷新型材料語言主體民族精神與自然神秘客觀性完美融合的藝術新表達。新創作充分展現了東方繪畫民族性的線與色的自然暗合、破壞與重生、有形有變、交融共生的藝術魅力。新瓷畫以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探索出傳統敦煌絲路藝術以陶瓷為介的藝術現實轉化。如部分佛像瓷繪家通過借鑒中國畫工筆和寫意筆法,采取排筆、點染、噴灑等傳統用筆自由手法進行率性藝術嘗試,他們或進行單一的用筆體現,或進行多種筆法的綜合技法開拓,表達與敦煌壁畫相類似的或重彩華麗或水墨清新的陶瓷材料語言藝術形式的新探索,渲染出變幻莫測、如夢如幻的絲路佛像畫面藝術效果。用色上也堅持敦煌壁畫的本土化民族性體現。通過諸如高溫顏色釉的陶瓷彩繪藝術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窯變釉富麗華美的奇幻神秘畫面氛圍效果。這些創作實踐表現的是新時代瓷本語言上敦煌絲路的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

陶瓷高溫顏色釉色彩豐富,變幻無窮,能夠充分滿足敦煌石窟藝術多樣色彩、色性再現的表現需要,二者在色彩表現方面具有廣泛的融合性。當代陶藝家通過色釉表現媒介,借助創新造型實踐,重新思考和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敦煌藝術創作元素東方式民族瓷語化的藝尚新表達,以及現代藝術家對敦煌藝術和自我的文化新思索。陶藝家葉文怡的藝術作品《萬念一聲佛》(圖1)以萬佛圖和香爐為設計元素,用顏色釉立體雕塑的形式,表達了現代陶藝家對歷史、對文化、對自我、對佛的獨立文化理解。作品色彩表現豐富,色釉肌理效果厚重,符合現代人的藝術審美,觀者在觀看作品時,能夠通過這個暗含佛教題材元素的陶藝顏色釉香爐,感化心靈,內心產生喜悅感和恭敬心。

圖1 葉文怡 萬念一聲佛

同樣是借助高溫色釉進行現代表現的敦煌主題作品,《敦煌說法圖》(圖2)以高溫顏色釉的藝術處理手法表達了現代陶藝家周志兵的個人信仰。作者充分發揮高溫顏色釉絢爛多變的特質和不可控的肌理效果,藝術地再現了敦煌說法古樸滄桑的石窟壁畫本色效果,這種色釉色彩肌理的現代呈現既能體現敦煌說法壁畫藝術歲月風化的歷史久遠感,又能完美詮釋陶瓷新材料融合下敦煌壁畫藝術獨特的現代審美表現力,給人以安靜復古、時尚新穎的藝術新感覺,這樣的藝術實踐必將推動現代敦煌瓷畫藝術獲得更大的國際藝術影響力及更高的人文價值。

圖2 周志兵 敦煌說法圖

2.在表現主題內容上

敦煌絲路佛像瓷畫主要選取敦煌絲路故事代表性主題符號,如敦煌石窟、敦煌飛天、千手觀音、供養菩薩、敦煌壁畫主題故事畫等,充分展現敦煌絲路主題元素的中華藝術文化精髓,作品以瓷為媒,展現現代陶瓷“特定對話場域”下陶瓷藝術與敦煌絲路故事之間的融合對話:同樣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兩大中國文化名片,面臨全球化的文化多元,共融是必然趨勢。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緊隨新時代潮流進行承續與轉換,是時代要求我們給予的現實回答。

講好中國敦煌絲路陶瓷故事,應在表現主題上進行民族化融合傳承與創新的深入探索。事實證明,現代陶瓷藝術介入敦煌絲路故事的時代新語講述與藝術踐行不僅可行,而且陶瓷藝術的表現種類與技法豐富,堅持民族化藝術傳承效果明顯,有利于中國陶瓷文化和敦煌絲路文化兩大文化體系的活態傳承。2014年巴黎盧浮宮“視覺中國·瓷上敦煌”中國陶瓷藝術展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展覽以敦煌絲路文化為表現主題,“傳承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以瓷為媒,綜合現代表現技法,以當代視角、現代制瓷工藝、獨特的藝術精神和國際化視野藝術性地集中再現了敦煌文化、佛教文化與陶瓷文化的完美融合,促進了新時代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溝通與交融傳播,也為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做出了時代詮釋。事實再一次充分證明,現代陶瓷語境下以瓷為媒承載敦煌絲路故事,讓敦煌絲路表現主題文化故事創新傳承和發揚的陶瓷新路徑,不僅可行,而且必要。

3.在藝術審美與民族精神的表達上

藝術創作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在現實藝術創作中的當下展示,亦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文化藝術的獨創性藝術審美與民族精神展現。敦煌絲路佛像瓷畫的民族性不僅體現在上述所談的作品形式和內容等視覺圖式上,更應上升到其背后隱含的民族特征及其表現的獨特民族文化精神層面,是更深層的本質意義上的探索與創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敦煌絲路故事的文化講述需要我們立足本土國情,樹立國際思維,構建新話語體系,用現代陶瓷材料語言闡釋經典敦煌絲路民族文化,并通過“講故事”開拓跨文化的交流實踐,以展示中國敦煌絲路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和文化魅力。敦煌絲路文化藝術品中國家意識的文化傳播是中國文化的自我建構工程戰略。寧鋼教授的《觀音系列》(圖3)通過充分融入現代設計表現語言和藝術審美,講述了一個新時代觀音陶瓷故事。作品在視覺圖式表現上采取“半刀泥”的獨特民族表現技法雕刻觀音形態,背景運用陶瓷高溫顏色釉進行藝術個性化處理,主體則進行佛教題材荷花、曼陀羅花和觀音頭飾、服飾、法器本金描繪。畫面效果自然靈動,展示了一個金碧輝煌的佛世界。李明珂的《心隨夢遠到敦煌》(圖4)通過大面積濃墨重彩斑駁的陶瓷釉面處理,再現敦煌斑駁殘缺美,表現現代陶藝家個性化藝術表現能力和對敦煌民族文化的獨到理解。在斑駁的顏色釉釉上彩肌理表現中,菩薩雙手合十的端莊若隱若現,體現出菩薩柔美的東方神性美。許多中國新文人畫通過對傳統“氣韻生動”“以形寫神”的中國美學文化進行現代民族性詮釋,深化了作品的主旨精神和作者主題精神境界塑造,受到觀者歡迎。

圖3 寧鋼 觀音系列

結語

時代在發展,民族精神不應只停滯在傳統原位,也應適應全球化發展和新時代的審美需求,用發展和辯證的眼光重新審視新民族精神的當代藝術表達。中國敦煌絲路故事的瓷語傳承,應始終堅持民族化的核心指導坐標,確立民族藝術精神的當代藝術主體地位,以對話和開放的現代文化自信姿態,重塑兩大優秀民族文化共融共生的敦煌絲路文化藝術新風范,站在國家文化戰略的藝術高度,重塑國家民族意識和國家品牌文化形象,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新時代陶瓷語境下敦煌絲路主題佛像瓷畫的民族性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猜你喜歡
瓷畫民族性佛像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當代瓷畫作品選登
佛像面前的 菩薩
瓷畫貓系列作品
劉紅衛
花開富貴 瓷畫
王清麗瓷畫
尼瑪澤仁佛像畫欣賞
佛像面前的菩薩
論工筆重彩畫的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