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文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2023-07-13 23:22王超
公關世界 2023年11期
關鍵詞:徽州地區徽州文化產業

王超

摘要:在當代,文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與源泉。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代表的徽州文化,其蘊涵深厚傳承千年歷久彌新,為探尋經濟與文化內在聯系,本文通過對文化作用于經濟的影響,具體就徽州文化對經濟的影響進行闡述,研究其賦能徽州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徽州文化,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現實路徑

一、文化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與經濟一直都是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的,然而兩者從未像當今如此緊密關聯。一個國家、地域的文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經濟模式。在人類歷史中,文化與經濟一直相互影響,其根本緣由在于文化在形成之后具有相對獨立性,或領先于社會或落后于社會,從而對經濟產生影響。

以中國古代社會為例,從秦代商鞅提出的“事本緊末”的觀念開始到明朝“重農抑商”政策的強化,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以“農本商末”思想為主旋律。如儒家就一直秉承“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一論點,將道德與商業進行捆綁。此后,社會主流思想一直認為“義”和“利”不能共存。文化上對經商行為的看輕與蔑視導致了人們失去了經商的動力,從而阻礙了商業經濟的發展。

二、傳統徽州文化引領徽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發源于徽州地區的徽州文化一脈相承并推陳出新綿延千年有余,是徽州地區勞動人民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顯學”之一,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內涵豐富,積厚流光,是中國傳統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汲取養分,革故鼎新,形成獨有的“徽派”體系。

傳統徽州文化的內蘊由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組成。其物質文化方面有家喻戶曉的“筆墨紙硯”文房文化,以臭鱖魚等聞名于外而“獨樹一幟”的徽菜文化,有“技藝精湛”的雕刻文化,有“小橋流水桃源家,粉墻黛瓦馬頭墻”的建筑文化等;其精神文化方面有“誠信守約”的徽商文化,“雅俗共賞”的書畫文化,“源遠流長、兼收并蓄”的徽劇文化等。這些烙印著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文化一直在徽州大地廣為流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徽州人民的方方面面,為今人所廣為知悉徽商、徽派學者就是其直觀體現。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深層推動力,并滲透在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無論是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對經濟發展都有巨大的意義。在徽州文化的孕育下,出現了以“紅頂商人”胡雪巖、“剪刀商人”張小泉、茶商吳榮壽等為代表的著名徽商,出現了以皖學大師戴震、中國鐵路事業創始人詹天佑、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教育家陶行知、山水畫家黃賓虹等為代表的著名學者?;罩莸貐^之所以在過往能涌現出如此多著名學者及徽商人物,徽州地區經濟在過去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和成果,這與徽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徽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且吐故納新,尤其是其中的新安理學和徽州樸學自成理論體系,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徽州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徽學”研究得到進一步的深入,徽州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增添了新的內涵,煥發了新機,建構出如今體系完備的徽州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利用好徽州文化的社會價值將會使徽州文化的豐富內涵實現新的時代價值,孕育新時期的徽商和徽州學者,促進新時代徽州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徽州文化賦能徽州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一)學習掌握文化經濟學理論,構筑徽州文化經濟思維

文化經濟學是一門基于經濟學視角研究文化作為商品或文化附加于商品上的學問。文化經濟學的提出,是對現代社會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普遍的經濟事實的回應:即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服務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經濟事實。文化經濟學中的文化價值是以知識創新為前提,以文化對商品的價值塑造和服務增值為目的,著重強調了文化創意在生產消費中的重要作用,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次賦能產業發展。

1.理論意義上,文化經濟學將實現對文化產品價值的重新定位。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模式的改變與新增,如網絡直播授課模式。對此,傳統的經濟學已經不適合解答新出現的這種文化經濟行為,這種新行為以創意為支點,結合網絡市場,這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經濟模式,從而使得人們對其文化產品價值無從準確定位。這需要人們以文化經濟學來給予文化產品的精準定位。

其次,“文化產品如何實現其市場價值”等問題使得人們急需利用文化經濟學來重新定位文化產品的價值及賦予其長久的市場生命力。其中,作為現今深受人民喜愛的大眾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短視頻文化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一是網絡短視頻的估值參差不齊,有的未被發掘出本身價值,使其定位極其低下,有的卻遠超短視頻創作本身的價值,使其定位虛高浮夸。且由于這類短視頻的知識產權價值不因時間的增加或減少而增減,所以傳統經濟學理論中的勞動時間投入已無法解釋和計算這類短視頻創作的實際價值。二是網絡短視頻的附加產品和衍生效應價值差異巨大。一方面,有些網絡短視頻“火了”之后,在流量效應下,短視頻的背景音樂、視頻剪輯等不斷地被挖掘出新的價值,引起跟風;其作者跟著具有了文化價值效應,進一步的可進行網絡直播帶貨,實現文化產品衍生價值的進一步變現;甚至更進一步,有的短視頻作者從普通大眾直接搖身變為娛樂圈的明星。同時存在的是,有些未被發掘價值的好作品卻無人問津。

2.實踐意義上,其一是將賦能文化經濟迭代發展,促進創意共同體蝶變。一方面,網絡短視頻創作作者、網絡主播、場控人員、APP創作程序員和視頻剪輯人員等創意主體兼具消費和生產的屬性。另一方面,勞動力角色的定位更加復雜多樣化。在傳統經濟學中,勞動者大多從事單一的社會工種。而在文化經濟學范疇中,勞動者的角色更加多樣化。如上文所說的短視頻創作,根據不同的短視頻制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就其大致共同點而言創作需要主體的表演技能、鏡頭視角的審美力、視頻剪輯、配音等,還需要內容創作的創意、撰寫解說詞、培育團隊、賬號維護、媒體投放等多重技能。

3.實踐意義上,其二是將加速文化產業建設。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傳統故事與文化特征在幾千年的流傳發展下燦爛若星河,作為地域文化的代表,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徽州文化亦是星河中最耀眼的那顆之一。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氣息的文化產品將賦予商品與服務新的生命力,讓中國故事與產品在新時代的創新下熠熠生輝。如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通過新時代的燈光舞臺的塑造,呈現的視覺效果更勝過往,讓觀者都驚為神作,這就是古老的文化技藝與新時代的科技融合創新而碰撞出來的火花,是中國特色技藝通過創新打造出的成功例子。這就是文化與產品以文化經濟學為橋梁,將文化附加于物品與服務之上,打造出鮮明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特色產品,從而塑造出具有重大影響的中國文化品牌形象,加快文化產品的發展,加速文化產業建設。

為此,需要我們構建徽州文化經濟思維,剖析千年徽商與徽州文化發展的內在關系,探尋徽州文化經濟的發展規律,融合文化內涵、經濟模式與創意思維,賦能徽州地區文化經濟實踐。

(二)轉變陳舊觀念,落實新發展理念,培育壯大文化經濟市場主體

新時代的徽州文化需要我們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這需要我們轉變傳統陳舊觀念,拋棄其中的糟粕,吸取精華與新發展理念融合,賦予徽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以指導徽州地區的經濟發展。

首先要加快轉變古徽州遺留下來的一些陳舊觀念。一是轉變“二人合伙不如一人搭灶”的單干思想,賦予開放協作的共贏思想。二是轉變等、看、跟的一味求穩思想,賦予穩中求進的先機意識,一方面需要以開放的意識緊跟江浙滬等發達地區的步伐,另一方面更要有開闊的眼界、創新的思維,勇于迸發出明清時期的徽商大膽地走在時代前列的朝氣來引領發展。三是轉變傳統的“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思想,樹立綠色、協調發展理念;徽州自然資源豐厚,但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且易造成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轉以徽州文化產業經濟為導向,如打造徽菜產業鏈、徽菜文化旅游節等文化產業項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四是轉變“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守成思想,賦予創新理念及逆水行舟做大做強的自我革新精神。

其次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經濟運行的承載實體是市場,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重中之重。所以要高度重視支持各類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等各方面難題,為發展壯大文化經濟市場主體保駕護航;要持之以恒合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實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各項紓困惠企政策;要將徽州文化中思想精髓融入民眾的理念認識之中,讓民眾在勞動服務、生產生活之中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經濟社會價值,從而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動能與熱情。

(三)打造徽文化產業,釋放激發徽州文化生產力

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潛移默化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軌跡?;瘴幕湫头从沉酥袊鴤鹘y文化,其文化產品優勢明顯、特色鮮明且潛力巨大,但其開發程度較低。因此有必要在構建徽文化經濟思維的基礎上,將其融入各行業、各領域、各階層,制訂出徽州地區所需要的文化生產基礎設施投資政策、標志性文化產品的開發政策、城鄉公共文化產品開發政策、商業文化合作政策,以此為突破點打造特點鮮明的徽文化產業,激發出徽州文化應有的創造力。

文化產業是在文化與經濟融合為一體化的潮流下逐漸發展衍生而來的,是以文化作為獨立商品或附加于傳統商品之上進行市場流通的經濟行為,主要特點是以文化融入產品,以文化服務市場來獲取經濟收益的一種新型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文化消費需求也隨之提高,此外,文化產業的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趨勢,其對自然資源的浪費幾乎可以省略不計,這點也正符合工業相對落后的徽州揚長避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充分利用自身璀璨的傳統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徽文化產業。同時,有著14億多人口的中國擁有廣闊的文化產品市場,有著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潛力,且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費需求也在同步增長。對于這個中國新興的朝陽產業,《“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推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從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和應用、構建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四個方面做出了部署和安排,為我們走好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之路指明了路徑、規劃了舉措。這需要我們按其要求遵照實施,對文化產品市場進行深度調研,激發企業的文化產品創新水平,利用徽文化的先天優勢積極搶占市場高地,以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著力讓徽州文化產業化、文化產業科技化、產業集聚股份化、產業結構鏈條化、文化產品數字化、產品營銷網絡化、市場營銷分眾化、國際化,學會深度應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將徽州文化的知識精華進行跨時空的時代化、信息化創新,賦予建筑、雕刻、書畫、徽墨、徽菜、工藝、表演、游樂等文化產品以現代科技元素,實現徽州文化創意的數字化、版權化、跨界化、集約化、全球化,增進績溪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徽州文化與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在線新經濟的緊密結合,熟練運用流量轉化、體驗付費、服務運營等文化經濟新模式,加快線上演播、數字創意、數字藝術、數字娛樂、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發展;著力不斷完善“云、網、端”通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文化事業部門與文化企業單位合力打造集徽州文化知識理論、產業產品、景區景點、旅游電子地圖查詢、電子商務、行政管理等學、研、產、商、管一體化的線上線下展示交易綜合服務智慧平臺,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激發文化消費需求,讓徽州文化產品適應現代人的消費感知與消費需求,構建起徽州文化產品產、供、銷產業鏈條,從而為徽州文化產業帶來現代活力、廣闊市場和穩定收益。

(四)加快徽州文化人才的培養,走好文化創新發展之路

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隨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人們更多的財富轉向非物質的精神消費,而精神消費的文化產品需要專業人才的創新與創造,為此要加快徽州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壯大,及時獲取和運用文化產業領域的科技研發成果,走好文化科技創新之路。

在徽州文化人才的培養和壯大上,一要制訂專門的人才政策與培養規劃,設立人才自主培養成長資金。二要建立健全徽州文化人才的發現、吸納、使用、成才的全鏈條健康成長機制,在識別選拔、教育培訓、引導服務和管理評價等重要環節,營建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環境土壤以造就徽州文化人才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三要充分利用高校高職、科研院所、專業機構以及民間組織在徽州文化人才培養壯大中的中堅作用,及時可持續地為徽州文化事業的興盛和文化產業的繁榮輸送合格的專業人才。

經濟發展史表明,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因素?;罩菸幕鳛榛罩莸貐^土生土長的地域文化,徽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深受徽州文化的影響,徽州文化應當成為徽州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源。做大做強徽州文化經濟是一項內含政策導向、產業規劃、人才資本、運行機制、市場監管、績效評價等眾多生產要素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我們統籌兼顧、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我相信,在徽州人民的團結奮斗中,徽州文化必將在譜寫徽州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篇章中溢彩生輝!

PR

參考文獻:

[1] 解析文化經濟學的賦能路徑[J].桑子文.中國國情國力. 2020(08)

[2] 論文化對經濟的影響[N]. 齊麗斯. 現代經濟信息. 2013-03-08(05)

[3] 淺議徽州文化的傳統內涵與當代價值[J].吳帆.漢字文化. 2022-08-25(16)

[4] 加快建設“民族文化強區”[N].賓陽.中國文化報. 2015-11-05(001)

(責任編輯:李雪威)

猜你喜歡
徽州地區徽州文化產業
鄉村振興背景下徽州地區鄉村全域旅游發展思考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國畫山水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設計策略研究
近代徽州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概論
徽州春雪
徽州綠蔭
明清徽州德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研究
溪邊橋下,春里徽州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