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研究

2023-07-14 14:50阿力甫·依不拉音
計算機應用文摘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新疆大學人才經濟

摘要:高校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的發展二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因此,為更好地推動高校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文章立足于大數據環境,分析了高校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必要性,針對當前高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結合新疆大學的相關經驗提出了對策和建議,旨在切實搭建起高校與地方經濟互動和協同的平臺,更好地發揮高校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地方經濟;必要性;對策

中圖法分類號:TP18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發展是硬道理,是時代的主題,高校的發展是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中堅力量,在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 。近年來,學者的研究表明,高校的基本職能和使命就是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是高校在地方社會發展中所肩負的重要責任,更是高校實現自身發展和建設的必備條件[2] 。在相關部門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從高校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優化結構辦出特色4 個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方向。2019 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等綱領性文件,再次從“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方面強調“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由此可見,長期以來國家對高校的發展尤為重視并為高校的發展做出了中長期戰略規劃、行動計劃和施工圖。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通過闡述高校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部分高校在為地方經濟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和原因,結合新疆大學近年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以期為今后高校保持良性可持續發展態勢以及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提供參考。

2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的發展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必要性

在當今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已成為中心組成部分。

2022 年發布的《新疆平臺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022)》,由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數字經濟研究院、新疆數字證書認證中心3 家單位合作編制。

其明確指出:“當前新疆平臺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缺乏人才和投入高等發展瓶頸”。

地方高校在自身可持續發展歷程中,不斷通過培養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創造高新技術成果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各類服務。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及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大學的科技創新成果和專業知識對地方企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3] 。地方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與人才,而高校的角色就是知識、思想和人才的大型資源庫,這類資源是高校在科研成果研發、重大項目攻關等方面的基礎和優勢,更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后盾與依托。

另外,地方經濟可為高校的學科設置、課題研究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等提供正確的導向,是高校發展的動力源泉。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社會效益,高校探索科研方向并定向培養相應高素質人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地方企業和市場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高校和地方經濟的互動雙贏。

3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

地方高校的特點之一就是學生大部分來自本地,且畢業后大多會留在當地就業。這一點更加反映出高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突出地位。高校培養的各類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一般而言,高校培養一名學生的周期通常在3~4 年,因此需要高校在學科設置、培養計劃等方面緊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到適度的超前預判和方案制定。由于部分高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專業設置上沒有從地方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出發,將重點放在了大力提高辦學水平及不斷擴大辦學規模上,一味地追求創辦綜合性高校,導致各學科能力平平,缺乏學科優勢和特色,重理論輕實踐應用的現象突出,最終出現學生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就業困難等問題。同時,高校方面也出現了教師在科研工作與地方經濟有效結合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的戰略目標與相關部門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策略偏離,也導致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專業性、技術性等問題無法解決的連鎖反應。

3.2 高??蒲谐晒D化率低

相關部門在2018 年正式發布的《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暫行辦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是“完善高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體系、制度體系和服務支撐體系,加速高??萍汲晒D移轉化,促進高??萍汲晒D移轉化能力明顯提升”。

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或商品才能發揮其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但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科研方向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脫鉤的現象,科研工作更多是將職稱、晉升或發表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等作為最終目的,對地方經濟的關注度不足,最終導致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很多,但“不接地氣”,其主要表現為缺乏應用價值、實踐驗證及推廣應用,對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上意義不大。

3.3 高校與相關部門、企業缺乏互動交流

相關部門、高校、企業三方的良好互動與協作交流是實現高校和地方經濟及社會協同發展的關鍵,更是高校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的最佳途徑[4] 。相關部門擁有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規劃、部署的職責和權力,是連接企業和高校的橋梁。高校若不積極參與到相關部門對決策和規劃的討論交流中,則相關部門就無法正確認識高校的作用和功能,高校的發展將會得不到重視,相關部門的經費投入方面就會缺乏制度保障,從而無法發揮高校的實際作用;反觀企業就會受到相關部門各方面的影響,對高校的新成果、高科技及與高校建立戰略合作等缺乏敏銳性和積極性,最終影響了高校與相關部門、企業的協同發展。

4 推動高校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的措施建議

4.1 地方高校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功能意識、服務意識和效益意識

高校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要找準自身定位,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理念與意識,打破舊思想舊觀念,摒棄為辦學而辦學的陳舊思想。高校要將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創造更多的科研成果、想方設法提高成果轉化率等作為職責和使命,思想上始終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方向相契合。在原有辦學基礎上,高校要緊緊圍繞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目標,不斷創新辦學模式和發展思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用人才、創造出更多具有社會價值的研究成果。

為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高校在辦學理念上要強化學生和教師為社會服務的意識。

學生培養方面,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切實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在社會服務方面,高校要充分了解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及重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優勢選擇服務模式,樹立全方位的服務意識。

高校通過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能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青年人才,不僅提高了當地的總體人才素質水平,還通過成果轉化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效益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見,正是由于高校在創新、服務、效益等各方面所樹立的功能意識,有效加強了高校與地方經濟之間的聯系,實現了二者之間的良好互動[5] 。

4.2 積極推進高校、相關部門及企業三位一體,協同發展

相關部門可采用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和獎勵機制、提供科技項目經費等方式進行宏觀調控,以高校為科研基地、企業為成果轉化基地,大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企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技術優勢,堅持需求導向、優勢互補、平等互利原則,不斷提高校企合作質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新疆大學高度重視理論課程、實習、實訓以及社會實踐課程,著力搭建學校和企業的交流協作平臺,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專業素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疆大學還充分利用“千人計劃”和“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不斷探索不同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相關部門依據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制定了“天山學者”“天池英才”等人才培養計劃,僅2022 年新疆大學就先后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州、東北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山大學、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等進行合作交流,并與圖木舒克市、哈密市、特變電工、中泰化學等簽訂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新疆大學也建立了嚴格、高標準的師資隊伍選聘制度,引進高層次人才對口支援,不斷夯實師資隊伍,推進新疆大學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實現全方位的提檔升級,真正做到教、學、產的緊密結合。在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下,高校和企業的強強聯合、物資資源和智力資源優化整合,針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有目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建立一個能夠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機制,使相關部門、企業與新疆大學一道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服務。

4.3 高校從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出發,科學指導學科設置

高校要根據地方產業結構和經濟改革的重點不斷與時俱進,在兼顧地方經濟發展特色的同時,培養相應的應用型人才并逐步進行專業的優化調整,將突出地方特色和學科特色作為高校課題研究的出發點,著力提升學科及專業的地方特色[6~7] 。針對相應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反饋,為畢業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疆具有豐富的能源、礦產、有色金屬、水力資源以及林果業、農牧業、煤化工等一系列富有新疆特色的經濟產業。新疆大學作為一所由相關部門“部區”合建的雙一流高校,結合地方經濟產業發展實際,著力發展與其相關聯、相匹配的專業,設立相應的特色專業,培養相應的技術人才,適應社會需要。目前,新疆大學在結合新疆各類優勢資源和特色的基礎條件上,共開設95 個本科專業,其中招生專業69 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8 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 個,國家特色專業10 個,緊缺人才專業18 個,重點專業12 個。2020 年,新疆大學全面對接、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相關部門提出的“建強工科、優化理科、調整文科”的要求,結合“雙一流”建設和“部區”合建需要,不斷優化學科布局,逐步調整學院設置,相關部門在廣泛調查、深入研究、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新成立了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歷史學院、商學院、化學學院、化工學院5 個學院。通過設置與地方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所匹配的特定學科及專業,專門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這是推進新疆經濟不斷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5 結束語

隨著《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充分體現了相關部門對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高校要積極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企業的互動交流,主動了解地方經濟發展的動態、理念,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針對高校提出的各項要求和政策,找準自身定位。高校要通過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研究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各項服務意識,實現高校與地方經濟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 王鋼,曹如軍.地方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現狀深瞄與路徑優化[J].江蘇高教,2021(11):73?76.

[2] 向愛國.新時代地方高校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路徑[J].科教導刊(下旬),2019(33):3?4.

[3] FELDMAN M, DESROCHERS P.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technology transfer: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03, 10(1):5?24.

[4] 于響生. 地方高校產學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1.

[5] 劉琴.湖南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

[6] 彭愛萍.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要利用地域特色[J].中國高教研究,2006(7):58?59.

[7] 馬建會.地方高校突出區域特色和學科特色建設的幾點思考[J].大眾科技,2012,14(5):158?159.

作者簡介:阿力甫·依不拉音(1971—),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大數據技術。

猜你喜歡
新疆大學人才經濟
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攝影作品選登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人才云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新疆大學——同濟大學 “一帶一路”學術研討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