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2023-07-14 01:15黃榮美
職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融媒體思政課教學改革

黃榮美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本文結合教學實際,主要探索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教學理念更新、手段創新、話語革新”等改革問題,總結提煉出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凸顯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職教底色,以期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時代適應性,突出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地位。

關鍵詞:融媒體 思政課 教學改革

課 題: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專項項目“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思政課特質和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9VSZ120)、2021年度廣州市技工教育科研課題“融媒體背景下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課題編號:GZHRK2021A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及新興媒體平臺發展速度驚人,媒體的融合發展是當前信息傳播的突出特征。思政課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傳播行為,傳播載體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主體,也是思政課教學直面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的重要環節。在融媒體的背景下,思政課如何化解社會傳播產生的負面影響,如何及時占領學生思想上的信息傳播制高點,是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學實際,以現狀調研為基礎,總結融媒體背景下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問題,探索思政課教學新問題,提出教學改革應對策略。

一、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應然背景

傳播媒體的多樣性及其融合性為思政課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學生獲取信息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課堂教學,手機等媒體端成為學生了解資訊、拓展見聞渠道的日常途徑,只要“一機在手”,便可做到“人在屋中坐,知曉天下事”。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融媒體成為需要我們深入探索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新時代,媒體傳播手段空前多樣,思政課教師要自覺提升媒介融合的素養,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思政課是技工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本質也是一種傳播行為。在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面臨“教學理念更新跟不上、手段創新追不上、話語革新對不上”等現實問題。思政課教師要勇于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積極探索教學新路徑以適應新形勢,自覺加強思政課教學供給側的優化,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開展“教學理念守正創新、教學手段融合推進、教學話語氛圍變革”三方面的探索。

二、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問題分析

(一)教學理念更新跟不上,傳統教學理念仍顯霸屏之勢

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中“教學理念更新跟不上”,主要表現為“守正有余而創新不足”。融媒體傳播要求思政課的教學過程適應數字化新媒體技術的要求,同時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能夠及時互動、溝通和交流。

通過對教師的調研訪談,筆者發現,超過90%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上課按照教學要求呈現教材知識點,教學方法則以講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為主。既無全流程分析,也無全過程互動,未能在教學中體現多元化媒體融合手段的創新使用。

思政課教學理念需要守正,守住思政課的本質及要求,但也需要創新,融入融媒體的時代要求,創新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體現時代性、技術性、互動性、效能性。

(二)手段創新追不上,思政課教學凸顯傳播技術本領缺位

在融媒體背景下,課堂教學要求思政課教師“一專多能”,同時具備文字、攝影、攝像視頻制作、網絡、主持等多種知識和技能?,F在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思政教師不能被邊緣化,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教師面對的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常駐網絡世界的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及操作能力足以讓教師始料不及,但是以筆者所在部門的教師同行為調查樣本,調查結果表明能夠“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的思政課教師比例不足10%,傳播技術本領缺位是思政課教師群體性問題,不少教師在傳播媒體方面是“小學生”。

融媒體操作的物質保障條件缺乏是實施媒體融合教學的另一個難題。融媒體中的新媒體是信息技術的產物,融媒體運作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和依賴性都是很強的。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校在教學設施方面尚未有成熟的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能夠實現圖文聲像仿真一體的融媒體教學操作系統,如智慧課堂、VR體驗室等。思政課仍是在傳統的多媒體教室開展教學活動,所能用的多媒體設備也僅限于“投影+電腦”,由于學校學生管理的特殊要求,手機的媒體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三)話語革新不到位,思政課教學話語氛圍陷入對話真空

“學生不愿意來,來了也不愿意聽,聽了也不易認同”,思政課教學話語氛圍出現了“對話真空”,這是思政課教學實踐中的老大難問題。教師講的學生不愛聽,學生愛聽的教師講不出。這種“講不出、聽不進”的矛盾對立,主要是教學雙邊互動的話語氛圍的脫節與沖突造成的。

相較于集政治性、歷史性于一體的思政課教學話語,學生更傾向于以網絡語言為代表的虛無主義話語。虛無主義是集懷疑主義、自由主義、歷史主義、解構主義等思想文化于一身的西方社會思潮。在針對300名高級班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筆者發現“佛系”“咸魚”“睡覺不香嗎”“精神小伙”等是學生話語體系的高頻用詞。此類話語最大危害是使得學生認為理想、信仰在多變現實中是可有可無的。精神的空虛必然會帶來行為的空虛,思政課的“正能量”激勵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學生在思政課上表現為“不樂學”。

三、融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

(一)教學理念守正創新,適應時代與守住底線并重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但教學理念并非一成不變?;谒颊n育人的特殊性,融媒體背景下教學理念的變革必須堅持變與不變的雙向原則,要堅守思政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底線要求,同時又要適應時代要求,貼近學生實際,強化育人成效。

首先,思政課教學理念要守正,堅持政治底線,深刻把握三個“不變”。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三個“沒有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始終是思政課教學的本源沒有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思政課教學的根本問題沒有變;思政課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地位沒有變。思政課教學改革不能單純為了提高課堂“抬頭率”,為了迎合學生喜好過度采用媒體融合技術,而忽略思政課本身的嚴肅性和政治性;更不能為了打造“熱熱鬧鬧”的思政課堂,只講學生“想聽的”“愛聽的”,忽略了思政課本身的思想性和科學性。

其次,思政課教學理念要創新,堅持與時俱進,深刻把握三個“變”。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認識三個“變”:時代變了,條件變了,學生變了。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要求思政課教學改革要體現教學的空間性、技術性、互動性和高效性,把思政課構建成一個能夠實現全程互動、立體呈現、多元參與、效能最大化的育人平臺。

(二)教學手段融合推進,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搭建融媒體平臺

2023年3月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返南嚓P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 54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這一數據說明,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數字化技術越來越深入人心,逐漸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融媒體傳播格局。在這種新傳播趨勢下,以文字、圖片、視頻、網絡、手機App等多媒體或融媒體來展示教學內容比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手段更加立體化、全方位。

思政課教學改革實現與新媒體教學融合推進,關鍵在教師,重點在保障。首先,要加大思政課教師媒體技術的培訓力度,通過集體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增強思政課教師運用媒體技術的能力,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師必須同時具備集合文字、攝影、視頻、主持四方面甚至更多的綜合能力。其次,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共同體優勢,搭建融媒體平臺,保障融媒體教學實踐,用數字化手段優化原有的教學設計生產流程,增強教學設計的直觀性和互動性,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習慣與信息接收傾向。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開發“虛擬畫廊”“動態歷史解說”,利用融媒體平臺,完成信息采集篩選、圖文比配等,通過視頻短片講述中國故事、世界故事,以小故事承接大道理,避免落入枯燥死板的思政課教學怪圈。

(三)凸顯思政課教學話語的職教底色

在融媒體傳播語境下,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需要變革,教師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要注意“用學生之矛攻學生之盾”,解決“學生不愿意來,來了也不愿意聽,聽了也不易認同”的“對話真空”的問題。

思政課教學對象來自各專業系,學生具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對未來職業素質的標準要求,思政課教師需針對學生職業角色定位的特殊性,凝練具有職業角色特點的課堂教學話語,營造“接地氣”的思政課話語氛圍,凸顯思政課教學話語的職教底色,解決好教學雙邊話語對不上的難題。

“高大上”思政課話語并不抽象,恰恰相反,它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基礎上,是一種兼具實踐性與現實性的話語。因此,思政課教師的思政課教學語言應該注重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挖掘學生在職業素養訓練中的現實話語,并對一些有益于其進行自我教育的話語進行分類與提煉,將此類話語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讓思政課變得“親”起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俗”語,鮮活呈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發展的歷史現實。

四、小結

媒體融合運用對于思政課教學改革是利弊并存的一把雙刃劍,它在對思政課教學提出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創新指引。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教師,保障在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如何乘勢而上,化弊為利,是需要思政課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力進行實踐探索的新課題。

技工院校和思政課教師要圍繞融媒體傳播的理念變化、手段創新、話語革新,運用時代利器解決思政課教與學的雙邊矛盾,增強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以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陳先達.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2]白潔.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的守正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20(4).

(作者單位: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融媒體思政課教學改革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