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世賽標準的創意類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與實踐

2023-07-14 01:15李曉琳
職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實踐標準

摘 要:由于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已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因此探究世賽成果轉化的技術路徑和實現世賽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是當下技工教育研究與創新的重要課題。本文介紹了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世賽平面設計賽項專項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內容,并在人才培養方面進一步研究了世賽成果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 標準 創意類人才培養 實踐

一、世賽標準對接創意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 首都經濟以增強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目標

北京作為設計先鋒城市,面臨建設京津冀的重大歷史機遇,文化創意產業在未來將成為首都支柱產業之一,設計與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元領域深度融合出現了對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此外,平面設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的區位發展優勢使得以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目標成為必然。

(二) 技工教育以世賽為引領,以培養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先導

我國廣泛積極地參與世賽,通過對接世賽打造新時代代表我國高技能水平的國際化品牌,逐步健全我國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引領和促進各省市、各行業不斷提升職業技能競賽規模和質量,積極推動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建。對標世賽創意類人才特點和培養標準,通過轉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意技能人才,有效地帶動高質量就業,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三) 以世賽標準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意類人才

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 (以下稱學院)自2012年開啟了平面賽項的世賽之路。從第43屆世賽到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平面賽項已培養出一批批具備較高技能水準的“銀領”型人才隊伍。這些畢業生擁有嫻熟精湛的技術技藝,在關鍵環節中發揮技術決策作用,能夠助力企業轉型和運營攻堅。

二、世賽標準對接創意類人才培養的價值分析

在歷年參賽過程中學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研究素材,筆者作為十年競賽親歷者,認為銀牌選手的成長之路具有可復制性,基于世賽標準的創意類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與實踐有著重要的價值。一方面,基于世賽標準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深入研究世賽標準,轉化、應用、優化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改進課程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依據世賽標準優化創意類技能人才的遴選和培養。以世賽選手選拔辦法和機制,完成對創意類技能人才的逐級遴選。以世賽選手實驗班的培訓機制,強化技能人才培養手段、借鑒世賽激勵機制的經驗,以確保用好用活創意類技能人才,并以此推進我國技工教育發展與國際水平接軌。

三、世賽標準下的創意類人才培養實施路徑

欲使世賽標準對創意類人才培養發揮最大功效,世賽成果最大程度地被轉化和應用,通過多年對世賽的研究,結合校內成果轉化實踐,總結出世賽標準下創意類人才培養的“一內涵三轉化六步驟”的實施路徑。

(一) 一內涵

平面賽項的世賽成果轉化要本著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培養新時期大國工匠、實現技能報國和高水平就業為終極目標,通過培育學生的質量意識,著眼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培育高技能、選手型的應用創意類人才,從而促進我國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

(二) 三轉化

世賽成果轉化要轉化完整的工作過程,要轉化實際崗位的工作需求,要用一體化課改的方法進行轉化。最根本的轉化是要落實到人才培養上的轉化,可以概括為人才培養的三轉化。第一,通過可遵從的教學規律即世賽理念向人才培養理念轉化。第二,通過可使用的教學資源、可推介的教學方法即世賽標準向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標準和目標過渡。第三,通過可復制的人才培養途徑即世賽選手培養路徑向高技能人才培養路徑邁進。

(三) 六步驟

1.世賽資源的收集歸檔

搜集歷年世賽、國賽、 市賽的技術規程、工作文件、比賽試題等一手數據,加以分類歸檔,建立了完整的試題庫。

2.平面賽項的研究分析

對平面賽項中四大模塊所包含的知識要點、技能要點及其考核評價體系加以劃分,與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通用職業能力要求比對,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契合行業技術標準、符合產品及項目流程、滿足技工教育教學要求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3.教學資源的再開發

對研究中獲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遵循科學方法(如雙元制、工學一體化)再次開發,形成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材、教學資源庫、集訓方案和計劃、項目任務等教學資源。

4.教學的實施

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執行轉化內容,包括逐步完善學習環境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創意類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

5.標準的統一和確立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育教學標準、學生評價標準、實訓室建設標準與世賽標準對接,確立適應現代新型職教思想理念、注重職業技能培養的規范管理體系。

6.轉化成果的有效推廣

通過搭建世賽資源平臺,有效傳播、推介世賽研究成果;通過國際交流互鑒,將成果運用于備賽培訓、日常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方面面。

四、世賽標準下的創意類人才培養的實踐

(一) 平面賽項成果轉化的具體內容

平面賽項世賽題目每個模塊都體現了完整的工作過程,經過對世賽題目中各模塊任務的分解,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課程,并根據真實工作情境列舉出代表性工作任務。此外,將平面賽項世賽技術規程中的評分標準、安全操作標準對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闡明代表性工作任務中的職業能力目標,轉化形成課程目標,對接課程標準。

經過對轉化流程的梳理分析,筆者發現世賽平面賽項的賽事體系與一體化課程體系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所以兩者間存在著轉化基礎,經拆解梳理出教學理念的轉化、資源的轉化和方法的轉化。內容包括:競賽項目介紹與考核目的內容對標培養目標;競賽項目模塊與課程任務設定對標課程設置;競賽規范對標課程標準;競賽賽題任務轉化為課程任務;世賽教練團隊對標師資隊伍建設;世賽場地建設對標教學環境建設;培訓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世賽選手的培養路徑與方法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依據;世賽平面項目評分系統轉化為教學考核和評價。由于平面賽項的局限性,學院定位以前 2、3、4點內容為核心的轉化工作,從而實現世賽選手和創意類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

1.根據賽項模塊和任務設置開發了專業課程

世賽平面賽項對應的平面設計專業已在發達國家服務經濟發展上百年的歷史,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大多院校貼合區域需要廣泛開設該專業。由于在每屆世賽結束后,世界各國技術專家都將組織本國平面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研討本賽項技術發展現狀、趨勢及工作任務等,所以通過研究世賽平面賽項技術文件中對于比賽模塊的設置和各模塊任務的設定,為設計類課程體系的設置提供了最直接且重要的參考價值。

平面賽項四大模塊分別代表獨立的領域和工種,所以轉化工作更為復雜。2018年學院組織平面賽項世賽技術專家、京津冀地區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和教練團隊共同研討,拆分整合四大模塊十六個任務,對接更新了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

2.根據賽項題目構建設計了參考性學習任務

對參考性學習任務設計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世賽樣題和正式賽題中模塊任務的選擇。由于世賽題目任務大多源自平面設計領域實際工作任務和過程,所以世賽命題關注技能操作的標準化和規范性,題目的取材也兼顧了工作任務的典型性、技術的前沿性和工藝的創新性,反映了國內外領先水平。如此,通過對世賽題目的轉化,就可產生具有積極意義的參考性學習任務。學習者通過實施學習任務,進而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從而主動地確立了因學習價值帶來的職業活動中的社會角色。

縱析世賽題庫,由筆者帶領團隊成員設計的22個學習任務均已編纂入專業課程方案,如海報設計課程的3個參考性學習任務遵循6大工作流程,對于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要求與世賽題目任務要求吻合,真正實現了世賽題目向參考性學習任務的轉化。

3.根據賽項的知識與技能要求總結提煉了課程標準

世賽技術文件中詳盡說明了知識點、技能點、通用職業能力等,可以轉化為學習內容,對標學習目標,對課程標準的編制也有不少可參考之處。

以2018年第45屆世賽為例,一項新興的技術即動效處理技術出現,為圖像可視化增添了動畫的視覺效果。由于該技術國內并未廣泛應用,但我們將該技術要求納入到了《信息設計》課標中,該項技術在2021年成熟并得到了普及,因此學院培養出來的一百余名學生在就業中體現了優勢,也把握了機遇。

(二) 創意類人才培養的試點

1.塑造平面項目的能力模型進行人才的選拔

專業根據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學習任務等成果的輸出,綜合構建了可實施人才選拔的能力模型,這對于實踐階段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方便對成果進行量化和對比。

2.創新分層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人才的培養

學院從2019年起步世賽創意類人才培養的試點,大賽班擔負兩項任務:一是通過日常教學和集訓培養備戰各類競賽的梯隊選手;二是把傳統教學作為世賽研究成果檢驗的試驗田,為世賽成果全面推廣提供實證資料。根據基于世賽標準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建立模型,開展試點工作。

制訂培訓計劃,確定重點選手訓練模式。一是能力突出型種子選手,二是具備一定專業基礎技能和競賽潛質的技能高階班選手,三是以第二課堂為主的重點選手。將能力模型作為培訓的核心,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培訓目標和方式,整體的訓練規劃包含三方面。

1.種子選手培訓計劃

根據選手特點,制訂針對性培訓計劃。

2.技能高階班培訓計劃

按照重點競賽的能力要求和成長周期,制訂培訓計劃。

3.校內第二課堂培訓計劃

對校內平面設計專業有興趣的學生的培訓目標對應能力模型中技能高階班選手所需具備的專業基礎技能。

3.創意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

經過一屆的試點,學院已將成果在平行班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培養目標從單一技能提升到綜合職業能力的全面培養,實現了深耕。學院目前在著力開展相關賽項世賽研究的試點工作,已經在新專業開發、課程標準編制、學習任務設計、師資隊伍建設、場地和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實施與評價等方面,逐步落實了成果轉化應用。

此外,多年來“雙元制、工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世賽選手培養路徑吻合度極高,為孕育種子選手鋪墊了沃土。一方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共育,實現了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引入企業人員參與選手培訓和教學,培養出綜合職業能力水平與世賽考核標準緊密對接的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培養過程中引入第三方評價,聘請企業專家共同參與評定,使得培訓學生更加適應企業需求,體現了世界技能大賽中的評分系統與教學評價的轉化 。

(三) 創意類人才培養的特色成果

1.廣泛參賽,屢獲殊榮

學院學生除了在世賽中獲獎,也廣泛參加各類技能競賽,憑借世賽的競賽思維、過硬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獲得國家級比賽金銀銅獎6人次,市級比賽一等獎5人次,市級比賽二等獎8人次,三等獎和優勝獎若干;行業級比賽一等獎10人次,二等獎12人次,三等獎若干。通過比賽,打造了學院的競賽品牌。同時,師資隊伍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緊密與產業對接、為產業服務,創新設計教學模式

三年來,學院培養的選手精準地與北京文創產業、平面設計產業、時尚產業對接,為北京市、大興區提供設計服務,助推京津冀地區優勢產業的發展轉型和產業升級。在中國國際時裝周、創意設計周、北京冬奧會中,學生帶著項目融入日常教學的“一體化”學習中,學生的實時操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項目的成功應用得到企業專家和社會的認可。同時,創新了技能訓練及評價手段。

3.高質量就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學院世賽班培養出的創意類技能人才已成為“香餑餑”,如2014級競賽班學生100%對口就業,已被騰訊、4A廣告公司錄用,最高月薪達到2萬元。目前,企業已等不到招聘季就提前預訂 2017 級學生,華為、中影等企業以訂單班的形式進行校企合作,提前“鎖定”世賽標準下培養的人才。

五、小結

世賽成果轉化應該是全面的、多層次的,本研究探索了創意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從總體工作著眼,深入探明轉化的范疇和局限性。展望未來,除堅持重點賽項研究、人才培養對接世賽標準、全方位提高技能人才水平之外,還將把實際應用世賽成果技術路徑共享共鑒,更有效地開展成果的交換交流,全面持續地完善我國技工教育的專業建設、工學一體化改革、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湯偉群.世界技能大賽研究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上) [J].中國培訓,2016(1).

[2]江連鳳,李曉琳,劉雯方.世賽選手思維能力研究與實踐[J].職業,2019(9).

(作者單位: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世界技能大賽實踐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大賽引領下的職業院校技能人才職業素質提升策略研究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世界技能大賽職業健康與安全規范及其認證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