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理念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為例

2023-07-16 06:58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貿易電商

陳 希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132101)

伴隨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國際貿易格局與方式正在重新構建,貿易企業的勞動力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一方面我國每年500多所本科高校的國貿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一職難求,另一方面,企業缺少高技能、高素質的貿易人才。這種供需偏差的背后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與市場脫軌。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注重以社會需求為依據進行人才培養,反向設立培養標準、課程體系以及課程設計,進而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基于OBE理念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迫在眉睫[1]。

1 國內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 培養目標模糊,專業知識固化

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大部分院校以培養應用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為目標,缺乏院校的人才培養特色,不符合經濟發展趨勢[2]。

國貿專業知識固化,課程體系不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要求。傳統的國際貿易課程體系,以貨物貿易相關課程為主,包括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實務、報關實務等主干課程,缺少服務外包、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數字貿易課程。國際貿易模式的變化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即不但要熟悉傳統業態,還能夠從事跨境電商、運營線上平臺、擁有適應數字化經濟的能力和廣泛融合跨界的知識儲備。

1.2 教學方法陳舊,評價形式單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數量較多,以合班上課為主,教師主要采用單一的課堂講授,缺少任務驅動、課堂討論等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設計,理論知識過多,學生學習效果較差。教學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運用線上教學輔助的教師較少,學生的積極性未得到激發,不利于能力的培養。

評價方式籠統且單一。大部分院校以平時成績加期末試卷成績構成的總成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水平,卻不能對核心能力予以衡量,也不能在學習過程中起到督促的作用。

1.3 實踐教學受限,應用能力不足

在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與考核,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導致學生與社會崗位脫節的主要原因。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中理論課的課時比例明顯大于實踐課;實踐環節培養目標不明確,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不夠細致;實踐環節形式單一,缺乏“走出去”的教學內容;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電商操作模擬基地建設不完善;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缺少“雙師型”教師[3]。

2 職業崗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質量的要求

數字經濟的發展引發全球貿易產業的變革,進而影響就業結構。與傳統貿易相比,如今市場對從業者提出了新的需求。學校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現有課程設計存在的專業知識固化、核心技能不清等問題,向企業及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收集有關專業培養方向、畢業生應具備的社會素質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的建議。

2.1 高技能需求

與傳統貿易相比,數字貿易要求從業者能夠在互聯網平臺進行數字交易。這就要求從業者要熟悉各相關平臺的操作規則,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具有網站開發與運營的能力,能夠進行信息發布與推廣,完成國際貿易的售前、售后環節。同時還要求從業者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能利用大數據分析和發現企業潛在的商機和發展空間[4]。

2.2 針對性強的專業能力

跨境電商作為對外貿易的新模式已經被企業所接受,調查顯示56%的企業在招聘中要求從業者能夠熟練運用跨境貿易平臺進行交易。同時,外貿行業受政策法規以及不同的宗教、民族風俗影響,還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礎,熟悉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5]。

2.3 綜合的國際事務管理能力

我國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歐洲、非洲等地區,因此要求從業者要具備較高的英語表達能力。伴隨貿易市場的發展、“一帶一路”的推進,傳統的語言能力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調查表明98.3%的貿易企業要求從業者能夠掌握多門語言。隨著企業海外業務的拓展,企業要求從業者具有較強的溝通談判能力,面臨多國錯綜復雜的業務關系時,更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國際視野、維護關系的能力以及對市場行情、政策法規的認知等綜合能力[6]。

3 基于OBE理念進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改革

基于OBE教學理念的內涵,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根據學校辦學理念、社會及企業崗位的需求,重新修訂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教學大綱,并在202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首輪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總結改進。

3.1 以產出導向為專業培養目標,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以OBE理念為指導,確定了國貿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包括國際商務溝通能力、國際商務運營能力、國際貿易操作能力、跨境電子商務操作能力。具體包含國際商務口語溝通技巧、國際商務法律法規應用、國際商務分析、國際商務決策、國際結算與單證的繕制、國際貨物通關、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跨境電商平臺圖像處理與數據分析、跨境電商平臺交易實操等9個核心能力。

按培養目標制定學生學習成果目標,從專業素養、人文素養、創新實踐、思維辨析、團隊合作、身心健康、國際視野和學習意識等方面進行定義與分析,形成了對培養目標的完整支撐和覆蓋。學生在掌握基礎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專業性知識和拓展性知識的基礎上,具有良好的外語聽、說、寫、譯能力;運用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自主獲取、更新相關知識的能力;具有國際商務溝通、運營能力,能夠結合國際商務環境與形勢,進行國際商務活動的分析和決策,使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進出口貿易,解決外貿流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利用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外貿分析與策劃的能力;初步具備融合多學科知識的創意、創新和創業的能力;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會公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和吃苦耐勞精神,遵守職業道德與職業規范,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掌握商務經營活動中的操作技巧的能力;具備從事經濟貿易或商務活動的專業素質,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較高的人文素養以及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能使學生畢業后成為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跨境電商企業、外貿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3.2 構建課程體系

學院為適應國際貿易市場對從業者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操作以及跨文化溝通能力,重新構建了課程體系,厘清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的支撐結構,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間的邏輯對應關系,實現課程對學習成果目標的全覆蓋,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國貿專業核心能力與課程對應

新的課程體系在專業核心課程中增加了國際商務談判、跨境電子商務等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同時通過增加金融產品數字化營銷、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網店運營推廣、智能物流供應鏈生態、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等選修課強化學生的電子商務操作能力;通過增加國際經貿英語、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事務管理能力。

3.3 搭建實習實訓平臺

OBE理念強調人才培養以產出為導向,因此,學院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中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崗位核心能力構建實踐性教學環節,調整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程的比例,適當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主要實踐環節學分占比達到23%以上,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依托校企協作、協同育人,建立實習、實訓、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北京京東物流、上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大連凱迪海運集團、深圳俄速通公司、吉林聚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和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3.4 反向設計教學內容

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的“三位一體”總體原則,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對應關系,重新制定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大綱。

教學中要以課程目標為引領,制定教學內容,根據具體目標設定教學與考核方法;以問題教學為引領,深化教學改革,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項目化教學、案例式教學,增加師生互動環節比例;以線上教學工具為媒介,更新教學手段,增加教學材料的儲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勵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使教師在教學中避免了能力與素質教育的缺失,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對課程的重難點掌握得更好,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強。

3.5 設計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方式

評價內容從單一轉向多元,改變以往僅通過期末測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方式,依據培養方案和畢業要求,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設置合理的、可測量的考核評價標準。在理論課程和實踐環節的評價標準制定中做到可銜接、能互補、有針對性。對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考核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7]。

考核標準從靜態轉向持續改進,對學生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具備改進人才培養方法的功能,在考評中監督檢查課程教學,發現問題后改進教學和考評體系,持續改進直至考評標準與人才培養目標無限接近。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貿易電商
電商助力“種得好”也“賣得火”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電商贏了,經濟輸了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電商鄙視鏈中的拼多多
貿易統計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貿易統計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