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特征屬性的三維審視

2023-07-17 09:32楊崇磊
理論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黨內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

摘 要: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屬性,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性質與中國特殊歷史社會文化條件所共同決定的。從文化一般屬性來看,實踐性與累積性相融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從政黨性質維度分析,先進性與自覺性統一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從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圖景考察,黨性與人民性一致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茖W把握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屬性,不僅能深入認識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實質,堅定政黨自信與文化自信,更能準確把握黨內政治文化的獨特優勢,科學構建新時代發展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特征屬性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3)07-0017-06

基金項目:上海市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百年歷程與基本經驗研究”(2020EDS0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崇磊(1990—),男,四川雅安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講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史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增強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1]65。黨內政治文化是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與涵養黨內政治生態的深層力量,大力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必然之舉。準確認識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屬性,不僅是深入理解黨內政治文化內涵實質的重要基礎,更是科學構建新時代發展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有效路徑的重要前提。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屬性,是由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性質與中國特殊歷史社會文化條件所共同決定的,有著文化本質所決定的一般特征,有著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所決定的基本特征,更有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所賦予的根本特征。

一、文化維度的一般特征:實踐性與累積性相融

黨內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即黨內政治文化作為一種特殊文化所具備的普遍性特點。就其本質屬性而言,黨內政治文化首先是一種文化,屬于“一般”文化中的“特殊”一支,有著文化的一般結構與基本屬性。認識黨內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就是從文化的本質屬性切入,把握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一般性特質。這不僅是準確把握黨內政治文化內涵實質的重要基礎,更是深入認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認知前提。一般而言,文化“通常指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2]。文化既是一種人類實踐的產物,也是一種歷史累積的結果。因此,實踐性與累積性相融合是黨內政治文化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一)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與反作用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黨內政治文化的實踐性主要指黨內政治文化生成過程中所展現的特點。黨內政治文化源于政黨政治實踐并反作用于政黨政治實踐,這是黨內政治文化在生成與發揮效用過程中所體現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范疇,是人類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一旦形成就會相對獨立于社會實踐,并對人們的社會實踐有著強烈的反作用。當某種文化發展成熟具有較強穩定性時,其對社會實踐的反作用更為深刻。如列寧所言:“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保?]從文化誕生與發揮效用的一般邏輯來看,黨內政治文化作為一種在黨組織范圍內存在的特殊文化,其誕生源于特定的實踐,正是這一特定的實踐賦予了黨內政治文化的獨特性質與結構。從實踐的性質而言,黨內政治文化是政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政治實踐的產物。這里的政治實踐是一種基于獲得政權與維持政權而展開、以權力為中軸的政黨實踐。以權力為中軸的政黨實踐,必然會賦予黨內政治文化強烈的政治色彩。從實踐的主體來看,孕育黨內政治文化的政治實踐是由作為集體的政黨組織所展開、作為個體的政黨成員所參與的,具有鮮明的組織邊界與明確的政治身份的實踐活動。所以,黨內政治文化可以理解為黨組織和黨員經過長期政治實踐所積淀而成的精神產物。然而,黨組織和黨員總是在一定的組織邊界范圍內展開實踐,這就決定了作為這一實踐抽象反映的黨內政治文化具有一定邊界范圍,當超越這一邊界范圍黨內政治文化的影響與作用必然會逐漸衰減。

黨內政治文化的實踐性特征更顯著地體現在黨內政治文化對政黨政治實踐的反作用上。黨內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成為相對獨立于政黨政治實踐的文化機體,有著自身發展演進的客觀規律,從而對政黨的政治實踐產生促進或阻礙的反作用。政黨作為以實現某種政治目標而組織起來的團體,其組織構造與組織建設更有著強烈的實踐指向性。黨內政治文化作為黨組織內部一種“軟實力”比其他文化有著更加強烈的實踐性?!包h內政治文化不僅僅是對黨內政治實踐進行文化反映與文化建構,更主要的是對黨內政治實踐提供文化支持與文化導引?!保?]黨內政治文化對政黨政治實踐的反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黨組織發展取向的引導與黨員政治行為的規范上。歸根到底,黨內政治文化是通過對黨員個體理想信念、價值追求與情感操守的影響與塑造,實現對其政治行為的規范。當黨內政治文化通過影響黨員行為選擇、實現對政黨政治實踐的反作用時,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實現。黨內政治文化的反作用一般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當黨內政治文化積極健康與政黨政治目標相一致時,其反作用是積極促進的,反之則是消極遲滯的??梢?,黨內政治文化是一種具有強烈實踐指向性的政治文化,其形成源于政黨政治實踐的展開,其價值實現在于對政黨政治實踐的引導。

(二)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與演進呈現顯著的累積性

黨內政治文化的累積性主要指黨內政治文化在賡續傳承的歷史進程中所顯現的特征,即演進過程的長期性與傳承賡續的漸進性。黨內政治文化的實踐性決定了其發展演進的累積性。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來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黨內政治文化作為政黨政治實踐的歷時性抽象反映,并不是對一切政黨政治實踐的抽象,而是對部分被歷史篩選后的政黨政治實踐的抽象反映。而這部分政治實踐則是符合政黨性質和政黨政治追求,或是被政黨成員反復踐行且行之有效的政治實踐。也就是說,并不是政黨實踐一經展開就會產生黨內政治文化,其生成與發展有一個篩選與積淀的歷史過程。只有被歷史實踐所反復驗證,且有助于政黨實現其奮斗目標與理想追求的政治實踐經驗,才會逐漸沉淀積累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構成要素。質言之,政黨的政治實踐可能是一個泥沙俱下的過程,而黨內政治文化的形成與演進則是篩選沉淀與凝練結晶的過程。雖然在黨內政治文化發展演進的歷史進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與政黨性質不符、與政治目標相悖的政治實踐經驗,因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或是滿足部分黨員的利益需求而得到認同并獲得一定生存空間,但隨著政黨政治實踐的長期篩選與積淀,這些臨時有效的實踐經驗都將在黨內政治文化較長歷史時段內的新陳代謝中被淘汰??梢?,黨內政治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實踐性同時也包含了累積性,隨著政黨政治實踐的展開與深入,黨內政治文化才逐漸積累沉淀而成。

黨內政治文化的累積性還體現在其賡續傳承的過程之中。黨內政治文化并非一成不變的靜態構成,而是會隨著政黨政治實踐的發展而逐漸發展的文化機體。政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臨不同使命任務,其政治實踐也圍繞其特定歷史階段的使命任務而展開,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實踐必然會積淀形成相對不同的黨內政治文化。因此,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樣態在歷史向度上必然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在歷史演進中呈現階段性特征的同時,黨內政治文化也涵養著某些極為穩定的內在元素,以確保文化機體的總體穩定。比如,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價值、忠誠于黨的政治態度等,始終是貫穿黨內政治文化歷史演進的主題主線。這說明在政黨政治實踐變遷過程中,黨內政治文化必然面臨一個處理好“變”與“不變”,進而實現賡續傳承的歷史過程,而這個過程必然是長期的、漸進的。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演進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很多情況下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展開全新的政治實踐,而其黨內政治文化仍舊處于相對滯后的結構狀態。通過與全新的政黨政治實踐互動,黨內政治文化必然會有一個被實踐再揚棄的過程,即不符合時代實踐的黨內政治文化將逐漸消亡,而與之相符的將會在新的政治實踐中得到加強與升華。另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的賡續傳承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累積的長期過程。從一定程度來看,黨內政治文化的賡續傳承,就是在黨員群體中實現代際傳承,是確保黨內政治文化性質不因為外部環境的變遷或領導集體變化而改變的過程。這就要求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內容,必須得到絕大多數黨員特別是新進黨員的廣泛認同。而文化認同的達成是任何強制措施所不能實現的,必須依賴于黨員群體的自愿接受與自覺體認。這既需要黨組織通過常態化黨內政治生活進行教育引導與感染熏陶,又需要老黨員的以身作則與帶頭模范,從而使新進黨員對黨內政治文化有一個真切、全面、深刻的感受與體驗,進而實現從認識到認同的躍遷??梢?,黨內政治文化的賡續傳承是一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累積性過程。

二、馬克思主義政黨維度的基本特征:先進性與自覺性統一

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指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黨內政治文化層面所呈現的特殊品質。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不僅在政黨屬性與奮斗目標上與其他政黨有著根本不同,在黨內政治文化上也與其他政黨有著顯著區別。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其區別于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主要標識,同時也是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印象與基本感知。認識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視角審視黨內政治文化所呈現的基本特點。作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其黨內政治文化鮮明體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與自覺性的高度統一。

(一)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識

先進性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所呈現的總體特征,更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區別于其他政黨文化的顯著標識。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初就對自身先進性提出了強烈的要求。這不僅是其生存與發展的惡劣環境所決定的,更是其追求的崇高奮斗目標所決定的。在共產黨誕生之初,馬克思恩格斯就向全世界公開宣告:“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保?]66這就是要用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消滅私有制、消除剝削,建立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5]53的共產主義社會。推翻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宏偉目標一經公開,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成為一切資本主義政權所極力壓制、打擊的對象,這決定了共產黨的生存與發展總是面臨一個充滿強大反對勢力的嚴峻環境。因此,實現與保持自身先進性,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眾多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的核心元素,更是其獲得生存與發展空間的基本前提。只有確保自身的先進性,才能在嚴峻環境條件下成功領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革命。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是全方位的先進性,涉及指導理論、組織結構、制度機制、政黨成員等。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在文化維度的集中體現,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思想與解放全人類的崇高政治追求所決定的。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彰顯著馬克思主義政黨所具備的鮮明先進性。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質所賦予的,更是被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所取得的歷史成就所有力證明的。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始終以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引發展方向。自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來指導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這確保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始終貫穿于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進程,同時也確保了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始終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追求同軌同向。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反復證明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付出艱辛努力、作出巨大犧牲,創造了一個個彪炳史冊的歷史性成就,實現了一個個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極大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從挫折中奮起、從苦難中成長的艱辛歷程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在經歷“左”傾、右傾錯誤思想影響與“文化大革命”等嚴重挫折之后,還能成功地重回正軌、獲得人民信任與支持,就是因為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有著極強的堅韌性與穩定性,能引領黨內政治文化機體實現自我調適,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覺性是保持先進性的重要前提

黨內政治文化先進性的實現與保持,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內在的強烈的自覺性,自覺性是實現先進性的重要保證?!叭速F有自知之明,一個文化也不能沒有實事求是的自覺意識?!保?]這種自覺意識就是文化自覺性的體現,而沒有自覺性的文化難以成其為具有先進性的文化。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覺性就是黨內政治文化中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重要特質,主要指黨內政治文化能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條件與黨的使命任務,及時主動地調整自身結構狀態,以引導黨的政治實踐并推進使命任務的實現。一般而言,社會政治文化總是隨著經濟基礎與政治實踐的變化而變化,且往往處于被動與滯后的狀態。與社會政治文化不同的是,黨內政治文化必須時刻保持先進性,一旦落后于現實政治發展的需要,就有可能導致政黨自身的政治失敗或者衰亡。況且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并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也不等于永遠先進,需要不斷結合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使命任務與自身建設情況,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而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覺性,就是對黨在各個歷史階段的使命任務和自身建設的實際情況有清醒而正確的認知,從而科學審視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身結構狀況,及時清除不合時宜的成分,主動催生并完善有助于黨的政治實踐展開的、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黨內政治文化??梢?,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覺性,是其先進性得以實現與保持的重要前提。

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自覺性,充分彰顯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節點與重大歷史轉折之中?;厮葜袊伯a黨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每當黨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使命任務,總是能自覺地審視黨內政治文化機體,及時發現并糾治內部滋長的不良傾向,進而實現黨內政治文化機體的新陳代謝,以先進性黨內政治文化引領黨的政治實踐展開。在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重要歷史轉折點,我們黨召開八七會議,及時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批判和糾正了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錯誤,有效破除了其對黨內政治文化的侵蝕與損害,為我們黨徹底扭轉革命事業的前途命運提供了堅強保證。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即將由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領導人民掌握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長期執政的黨,我們黨敏銳察覺到黨內政治文化潛在的問題與不良成分。為此,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明確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保?]1438-1439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啟之前,我們黨及時察覺到“文化大革命”對黨內政治文化機體的損害,以及不良文化成分的滋長,于是在全黨上下掀起真理標準大討論,打開了解放思想的總閥門,及時恢復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為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黨的百年奮斗維度上的根本特征:黨性與人民性一致

黨內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中國獨特的歷史社會文化條件下經過百年奮斗所獲得的獨特屬性。這一獨特屬性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不斷深入的結果,又是中國共產黨賴以發展壯大、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個歷史性成就的根本依賴。它不僅從根本上決定了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結構,更深刻影響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基本軌跡。就其本質而言,黨內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是黨的百年奮斗賦予黨內政治文化的獨特屬性,決定著黨內政治文化的根本性質與基本狀態,既是黨內政治文化不同于其他政黨文化的根本標識,又是其得以發展完善、保持積極健康的關鍵所在。從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圖景觀察,黨性與人民性一致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最為突出的根本特征。

(一)中國共產黨黨性是黨內政治文化外顯的根本特征

中國共產黨黨性既是黨內政治文化外顯的根本特征,又是黨內政治文化內在的發展規約。習近平曾明確指出,黨內政治文化是“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8]。這既闡釋了黨內政治文化對黨性原則的彰顯,又揭示了黨內政治文化被感知與認同的最為根本、深刻的特征,即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黨區別于任何一個政黨的根本標識。黨性一直以來都是被無產階級政黨所強調的原則性議題,不僅為無產階級政黨奪取階級斗爭勝利提供了根本保障,更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孜孜以求的奮斗方向。列寧曾指出:“嚴格的黨性是階級斗爭高度發展的伴隨現象和產物。反過來說,為了進行公開而廣泛的階級斗爭,必須發展嚴格的黨性?!保?]這表明黨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歷史產物,更是其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引領。毛澤東更是直接指出:“黨性是共同的性質、普遍的性質,全黨每一個人都有的性質?!保?0]這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不僅是在政黨實踐中形成的,更是在全黨范圍內具有普遍性的真實存在;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從來都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對每個黨員行為選擇的切實規范。從這一視角來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就是黨內政治文化精華的集中呈現。只有保證黨性在全黨范圍內真實存在,才能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歷盡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不變,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一個個歷史性成就,最終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性不僅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中,更充分彰顯在黨內政治文化上。實質上,黨性在黨內政治文化之中的體現更為突出。劉少奇曾將共產黨員黨性概括為“三個最高表現”,即“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者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就是無產者本質的最高表現,就是無產階級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現”[11]。從一般政黨理論來看,黨性可以理解為政黨組織的階級性,即政黨一定是特定利益集團的忠實代表者與維護者,而特定利益集團則屬于社會的少數。中國共產黨黨性在黨內政治文化層面,則表現為黨內政治文化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意志與利益,以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鮮明的發展方向和政治信仰,這也可以理解為黨內政治文化的政治性。與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更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不僅代表著中國無產階級的利益,還代表著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因此,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梢哉f,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中國共產黨黨性最突出的體現。而經過百年風雨洗禮與百年奮斗淬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更積淀成為黨內政治文化最為核心的價值追求,并以此為基礎孕育衍生出一系列政治觀念,進而深刻影響著廣大黨員的行為選擇??梢?,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其黨內政治文化區別于其他政黨文化最為突出、最為獨特的根本性特征屬性。

(二)黨內政治文化的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一

黨內政治文化在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同時,也彰顯了強烈的人民性。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黨性與人民性從來都是相互一致、高度統一的,這是黨內政治文化根本特征的“一體兩面”。從一般政黨發展的邏輯來看,“政黨代表一定的階級。但政黨以取得公共權力為首要目標,而公共權力則具有為全體公民服務的公共屬性。這樣政黨和公共權力各自角色就存在一個矛盾:政黨代表部分,而公共權力至少在名義上要求代表全體”[12]。特別是對于獲得執政地位的政黨來說,這種角色沖突與矛盾表現得更為顯著。而沖突的根源在于政黨的階級性與人民性之間的差異,二者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必然會導致執政根基的瓦解或是政黨的政治衰敗。西方國家政黨在這方面的沖突與矛盾更為突出,這是由其政黨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始終代表一定階級或利益集團利益的西方國家政黨,難以實現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最多只能維持暫時的平衡與表面的統一。而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在百年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從未出現過執政地位上的角色沖突與自我矛盾,這是由我們黨的根本性質與宗旨所決定的。正如習近平所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保?3]15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的根本性質,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4]。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是黨內政治文化由內而外彰顯的根本特質。經過革命戰爭實踐的反復驗證,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7]1162。人民群眾之中蘊藏著偉大的實踐力量與豐富的政治智慧,要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就必須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因此,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治國理政的價值取向,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開展工作的有效方法。這些在中國共產黨政治實踐中所彰顯的人民立場與人民情懷,隨著實踐的展開逐漸積淀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結構中最為突出、最為穩定的構成元素。以人民為中心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政治價值元素,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成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旨歸之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則成為黨內政治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觀念?!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褪俏覀兊膴^斗目標”[13]4,“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6,“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15]等被全體黨員所熟知且努力踐行的政治誓言,既是對中國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高度一致與統一的有力說明,又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根本特質的充分展現。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一致與統一,既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文化的根本標識,又是其得以不斷實現發展完善、創新飛躍的根本動力。

結語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特殊屬性是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中國歷史傳承、文化積淀、社會現實所共同決定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實踐,既是黨內政治文化逐漸獲得自身特征屬性的內化過程,又是不斷向外界展現黨內政治文化鮮明特征的外顯過程。黨內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展示了文化一般屬性在黨組織范圍內的集中性存在;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屬性對黨內政治文化的深刻規約性;黨內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賦予黨內政治文化的獨特品質,又詮釋了其獲得廣泛認同與強大生命力的深層緣由。對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分析不僅有助于把握其獨特屬性,還有助于深化認識其內涵實質,為找準新時代發展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的實踐抓手奠定認知前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辭海[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628.

[3]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2.

[4]辛鳴.論黨內政治文化[N] .北京日報,2017-01-16(13).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費孝通.中國文化的重建[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4.

[7]毛澤東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何毅亭.堅定黨內政治文化自信的底氣來自哪里[N].學習時報,2017-04-17(01).

[9]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2.

[10]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0.

[11]劉少奇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225.

[12]王長江.政黨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中國共產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

[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65.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黨內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培育黨內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強黨的思想建設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路徑創新
用黨內政治文化涵養良好政治生態
重構政治生態的著力點: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