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習作共同體構建策略的探索

2023-07-17 09:26張小琴
小學閱讀指南·教研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互通寫作方法共同體

張小琴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習作共同體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為核心,構建學生、教師和家長相結合的三級習作共同體,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互學及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中更好地完成習作任務,在提升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共學意識與學習習慣,以提升習作教學效果。

一、交流互通,利用共同體豐盈習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素材的選擇與觀察是習作的開端和基礎。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借助習作共同體的優勢,利用線下與線上兩種途徑進行交流與互通。學生可以交流習作素材以及自己的觀察方法與觀察體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雙向”的交流互通中,拓寬素材選擇的范圍,掌握獲取素材信息的方法,并在反復的交流與觀察中獲得更為全面、細致的習作素材,從而豐盈內容,為寫好一篇習作做好材料準備。

以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素材交流為例。教學前,教師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習作共同體,查找和搜集有關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然后結合生活實際想象二十年后的家鄉會發生哪些巨大的變化。各個習作共同體成員須獨立搜集積累,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并整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組織各學習小組利用口頭交流和網絡展示自己整理的習作素材。這樣,各習作共同體就能夠在互通中相互補充借鑒,豐盈習作素材,從而對二十年后的家鄉所發生的巨變有更為全面、細致、深入的了解,為后面的寫作備好優質的素材。

在運用習作共同體豐盈習作素材時,教師要注意交流互通的層次,以學習小組的習作共同體為基本單位,以班級共同體的交流互通為主要形式,努力形成學生自主合作、教師適時指導、家長參與輔助三位一體式交流互通學習。

二、合作探究,利用共同體積累寫作方法

交流互通豐盈習作素材,只是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要想讓學生能夠寫出優秀的習作,教師就要充分發揮習作共同體群策群力的優勢,組織學生開展以習作共同體為主要形式的合作探究性學習,探究應該用哪些寫作方法讓習作更加形象生動、結構更加嚴謹等。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之中,對其進行引導與點撥,幫助其積累優秀的寫作方法。

以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的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組織學生以如何寫好該習作為中心,在充分閱讀、思考和搜集之后,讓學生將自己探索出來的寫作方法發布到網絡班級空間的專項學習板塊中。課堂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在各習作共同體內精選出本組認為最好的寫作方法,然后教師適時引導、點撥,輔助學生從眾多的寫作方法中優選出最適合本次習作的寫作方法。這樣,通過習作共同體的協同學習,學生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在利用共同體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積累優秀寫作方法時,教師不能讓學生單純地就寫法而談寫法,而是要讓學生將寫作方法與精彩范例結合起來進行合作交流,比如聯系課文、課外閱讀等,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寫作方法的奧妙。

三、互批互改,利用共同體培養良好習慣

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這是很多作家和教育家的共識。不過,由于教師的時間與精力有限,很難做到對習作細致批注。這在一定程度上養成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扼殺了他們自主批改的能力。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共同體讓學生自批自改與互批互改,以此提升其習作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寫作習慣。

以習作“我的漫畫教師”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完成習作并進行自主修改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批互改:先批改習作中出現的錯別字和病句,保證習作的文字正確、語句通順;然后,讓學生批注習作內容,看看哪里寫得精彩,哪里還有提升的空間;最后,讓學生根據課堂中學到的寫作方法,分析習作在表達上的優點和不足,特別是針對習作中漫畫教師的形象描寫與特點表達進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同學的寫作水平提出恰當的要求,不要脫離他們的實際寫作水平。這樣,通過互批互改,教師不僅幫助學生發現了習作中的優點與不足,學生還在批改過程中得以取長補短,提升了習作批改的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組織學生利用共同體進行互批互改時,教師要以學生的課上批改為主陣地,讓其在批改中直接交流,以收到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做好課下批改、線上交流,并及時予以指導。

四、引領示范,利用共同體提升習作水平

教師利用共同體進行習作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共同體式的習作學習,其效果的優劣有兩個決定性因素:一是學生的參與廣度與深度,即學生是否全員參與,是否學習到了一定的深度,這決定了學習的底線。二是學習的引領示范,即學生在共同學習中能否得到科學而優秀的引導示范,這是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也決定了習作共同體學習所能達到的上限,教師一定要在這方面做好組織工作。

以習作“變形記”的教學為例,教學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共同體,對“變形記”的寫法進行研究。教學開始后,教師組織各小組交流自己探究出的寫作方法,如巧妙構思敘寫變形后的奇特經歷、通過形體與心理之間的矛盾將“變形記”寫得生動有趣等。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批改與互批互改,并且由各小組推選出優秀的批改范例,并分析自己批改的方法與理由。最后,教師批閱,展示優秀習作,從而起到更好的引領與示范作用。

五、多管齊下,利用共同體提升寫作效果

在組織學生利用習作共同體進行學習時,學習主體是學生,形式是共同體成員的合作探究。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習慣。不過,由于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的限制,教師又不能完全放手,而是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適時指導,利用微課促進其個性化學習,以保證其學習效果。同時,家長也要加入習作共同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督促與指導。這樣,就能夠在“多管齊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效果。

以習作“父母之愛”的教學為例,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習作要求,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表達愿望。然后,學生先以小組的形式交流自己要向父母說些什么話、回憶哪些事情、提出什么建議等,體會其對父母的情感。在小組交流結束后,每個小組挑選出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總結本次習作的寫作方法。接下來,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習作,進行修改與謄寫后,布置專項作業:學生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父母談談他們對習作的感受,提出修改建議,然后進行二次修改。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習作共同體的輔助大大提升寫作效果。

在運用“多管齊下”的策略輔助學生習作時,教師要利用好課堂、家庭和網絡班級空間三個學習陣地,既要做到“各司其職”,充分發揮每個學習環節的作用,又要以課堂為主,以家庭和網絡空間為輔,使其高效整合。

總之,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習作共同體的作用,組織學生利用課堂、家庭和網絡空間三個學習陣地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寫作水平。

猜你喜歡
互通寫作方法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把握課文特點,習得寫作方法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研究性論文摘要的寫作方法
編讀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來”
編讀互通
網絡新聞寫作方法與技巧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