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2023-07-17 12:26宋如堂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價值意蘊科學內涵啟發性

宋如堂

[摘要] “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F實教學中,素養本位和知識本位的顛倒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不佳。理解“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科學內涵、價值意蘊,針對教學中的真問題,探究解決路徑:精準分析學情,以“理”服人;深耕教材文本,以“貌”示人;厘清教學邏輯,以“引”啟人,以期為不斷探索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正確路徑提供借鑒,推動中學思政課程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灌輸性;啟發性;科學內涵;價值意蘊

道德與法治作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關鍵課程,要求教師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引領學生政治認同、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增強學生法治觀念、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強化學生責任意識。然而,應試壓力讓“知識本位”盛行,而忽略了“素養本位”?!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直面現實問題,指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做到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指明了教學改革方向。

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科學內涵

灌輸性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它不同于填鴨式灌輸,是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將系統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使他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啟發性教育則是指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有學者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灌輸性與啟發性的統一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的統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在原則層面,灌輸是學習主體被灌輸文本知識,啟發是學習主體認同文本知識,最后達到認識和踐行文本知識的統一;在方法層面,灌輸是基本的教學方法,啟發則是重要的教學方法,它們的統一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見,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要求教師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前提下,善用灌輸,巧用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水到渠成地掌握結論。如九年級上冊“追求民主價值”一課,社會主義民主意識和價值不可能在學生的頭腦中自發生成,如果沒有理論灌輸,學生也不可能形成科學的價值觀,所以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案例、情境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特征,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價值意蘊

1.凸顯學科特質,落實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凝結了精深的思想及理論,它的學科特質決定了其教學離不開理論灌輸。教師需要通過灌輸性教育幫助學生架構起知識體系。同時,還要適時進行啟發性教育,將知識內容應用于社會實踐,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此外,新課標還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起關鍵作用。換言之,要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2.培育核心素養,強化政治認同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這是因為核心素養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強調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需要關注兩個方面的統一。首先,兩者在知識獲取的目的上要統一。既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又要促進學生在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教學中自發生成核心素養。其次,要處理好兩者關系上的統一。無論是灌輸性教育還是啟發性教育,都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關鍵要看哪種方式更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

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正確的理論,同時啟發學生將所學內容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發形成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使命感。

3.貫徹課程理念,提高課堂實效

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是新課標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灌輸并不是強制向學生灌輸理論,而是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揚棄。對于需要灌輸的內容,還應堅持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采用學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促進他們理解理論知識。啟發貫穿于教學活動過程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某一問題,再予以點撥和拓展,由學生經過探索得到結論。教師在教學時,啟發的內容、切入點、形式也需要精心設計。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不僅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在正確的價值導向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主動學習的能力,充分展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

三、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路徑探索

現實教學中,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有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意識,但往往囿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個人認知和經驗等問題,在踐行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教學時還存在著多種問題,如兩者契合點不明、素材匹配度不高、教學邏輯性不清、實踐操作性不強等。筆者嘗試從教學的真問題入手,探索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路徑。

1.精準分析學情,以“理”服人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效果,到達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于理論的灌輸程度就應做到精準,而這恰恰建立在精準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認知狀態、興趣點、思維特點、個性差異等進行摸排和分析,可以合理研判理論教學的深度是否和學生的身心相匹配、是否順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否能讓學生理解并內化等,從而及時取舍和編排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難度,保證教學效果最優化。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中的生命教育思想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教育價值。課前,筆者通過“你思考過生命嗎”“說說你曾經遇到的挫折”等問題,了解到班級學生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受年齡、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生命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全面,甚至會產生偏差。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解開學生思維中的矛盾或困惑,就可能導致他們不懂得尊重、敬畏、珍愛生命,甚至會漠視生命。因此,在教學時,筆者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教學,輔以灌輸式教學,預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案例和活動任務,以深化學生對生命的思考。

2.深耕教材文本,以“貌”示人

部分教材文本深奧且抽象,容易造成學生理解困難。對此,教師需要靈活運用灌輸,認真分析教材文本,將文本知識以語言、文字、圖像、符號、信息等形式,通過學生的感官進入大腦,形成科學的道德與法治思維。

以八年級下冊“公民基本權利”為例,憲法中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表述不易理解,且種類繁多。重視憲法文本的價值是八年級下冊教材的特點,要求學生熟悉憲法文本,能夠背誦部分重要的憲法條文。因此,教師要善于深耕文本,選取合適的案例或話題,利用灌輸的形式,將憲法精神和內容傳達給學生。公民監督權類知識可以選取“2022揚州立法大事,市政府邀請你,想聽聽你的建議”案例;政治權利和自由類知識可以選取“公民是否有權利成立‘抗擊疫情志愿者聯合會”話題;國家機構類知識可以選取“交通大隊釣魚執法”案例等。這些具體案例呈現形式各異,雖然以教師灌輸為主,但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中分析、討論,實現了思維的縱深發展。

3.厘清教學邏輯,以“引”啟人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啟發性是不可或缺的,善用啟發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要真正實現對學生“啟而有發”,就應當厘清教學邏輯,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來引導,確保每個啟發環節的有效性,落實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

其一,以議題為支架。議題式教學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白h”體現了啟發主導性和思考主體性相統一。知識通過教師啟發的方式,學生經探究、思考、碰撞等過程,實現智慧的啟迪和思維的提升?!邦}”則要求議題的邏輯與學科邏輯、認知邏輯相匹配,使“灌輸”在結構化的議題線中潛移默化地達成。例如,在八年級上冊“服務社會我思考”教學中,筆者選取了與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契合的切入點,分解設計了4個子議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對我們的成長有何幫助?志愿服務只是體驗一下嗎?怎樣提高志愿服務能力?除了參加社會志愿服務,我們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服務社會?這樣具有思辨性和開放性的議題設計能夠讓學生面對服務社會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在真實情境中促使學生質疑、批判、辨析、聯想、發散。這樣,學生就能在探尋議題解決策略的過程中掌握其背后蘊含的學科知識,培育核心素養。

其二,以情境為載體。理論的灌輸離不開真實情境,只有在真實情境中才能發現理論和現實生活的關聯;問題的解決也必須借助真實情境,學生只有在啟發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解決各種生活情境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創設多元學習情境,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嵌入真實且鮮活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探究做好情感鋪墊。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追求民主價值”時,筆者精選了“鄰避現象”情境,即對于一些承擔城市必要功能的公共設施(如殯儀館等),一些居民或單位會強烈抵制將這些設施建設在自己的社區附近。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為解決“鄰避困局”建言獻策。首先,學生要從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公民缺乏參與意識、存在過度維權,為個人利益讓公共設施建設陷入困境。其次,學生積極調動所學知識:積極參與民主生活、依法行使權利、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等,綜合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教學理念,設計情境化學習任務及活動,讓“灌輸性”和“啟發性”完美融合。

其三,以故事為依托。生活充滿了故事,很多故事本身也具有很強的啟發性。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隱含在學科中的理論要素,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在這之中,用什么內容的故事,用什么類型的故事,給予學生真實、有情感的學習體驗,從而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教師細致打磨。以九年級下冊“攜手促發展”教學為例,筆者選擇中老鐵路通車、亞投行投入運營五周年、“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等時政新聞導入,再重點分析云南企業緊緊抓住中老鐵路的契機促進發展的報道,啟發學生思考中國積極謀求發展的相關措施,增強關心國家發展大事的意識,培養開拓進取的精神。通過講述亞投行運營、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在積極謀求發展的同時,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培養學生開放的態度和全球意識,激發學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懷與擔當。

綜上所述,只有抓住教育規律,抓住教育根本,抓住教育靈魂,才能領會好、貫徹好、執行好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真正要義和內涵?!皥猿止噍斝院蛦l性相統一”是時代課題,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必將走深走實,也必將見行見效。

[參考文獻]

[1]陳思然,葛永林.“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理路闡釋與實踐路徑——以思政課政治認同培育為例[J].中小學德育,2022(09).

[2]李顏言.建構聚焦生命教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1(06).

猜你喜歡
價值意蘊科學內涵啟發性
談舞蹈教學中啟發性語言的運用
準確理解組織路線的科學內涵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價值意蘊與模式建構
當前我國民歌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價值意蘊析論
摭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巧創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讀懂名師
『四個全面』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及其啟示
長征時期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