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邏輯與路徑

2023-07-20 16:30周勁松張曉湘
職業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協同治理邏輯

周勁松 張曉湘

摘要:科技教育人才一體統籌、觸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是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價值邏輯。效率與公平兼顧的治理基點、多元主體共融的權益平衡焦點、多源異構的資源統籌要點以及創新融合的協同機制支點,構成了協同治理的行動邏輯。實施協同治理,要著力于健全結構系統、重塑層級形態、構建共生機制、創新院校專業治理體系。

關鍵詞:專業集群;協同治理;區域職業教育;邏輯;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7-0067-06

專業集群建設是職業教育政策關注的重點和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國產業集群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要求建設與之適應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從而推動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的良性匹配和共生發展。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對外呈現顯著的資源積聚性和空間積聚性特征,以及隨之而來的“區域依存性”特點[1],決定了其必須加強省域統籌,以推動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促進教育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機融合。通過省域協同治理,可以將職業教育專業集群這種“新型專業組織形態”納入省域產教融合“區域組織系統”,促進集群內組織及要素的自我強化和自我衍變,形成對省域技術技能人才、技術創新服務的協調性供給結構和高質量服務產品。因此,探究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價值內涵、實踐邏輯和實施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一、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價值邏輯

(一)“科技教育人才一體統籌”的有力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蛾P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推動“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的改革,在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打造以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方面進行重點發力。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組件,專業集群是職業教育聚焦對接并服務區域優勢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可以為職業教育發展、應用技術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提供“三位一體”平臺。從教育服務產業的職能來看,圍繞提質技術、知識、人才與創新等資源要素的核心目標,推動形成組織高效、優勢互補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治理樣態,最大程度促進區域內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協同發展,是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金標準”。在教育與科技融合方面,職業教育是技術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專業集群的協同治理有助于推進區域內跨院校、跨專業、跨領域的校際、校企之間技術技能創新的鏈接及協同攻關,有助于整體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及發展能力。在教育自身高質量發展方面,針對專業集群發展中部分企業單純解決短期用工荒的短視以及部分院校一味盯著企業資源的單方索取問題,通過實施協同治理強化專業集群“集成資源、降低成本、優勢互補”的“集約發展”平臺效能,激發集群內不同專業資源的關聯效應和協作效應,可以促進不同專業之間、不同院校之間及產業集群不同企業之間協同發展。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通過實施專業集群各主體協商決策“共治”機制,可以將區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育轉化為“政、行、企、?!惫餐姑?,促進專業人才層次結構、專業結構、規模結構適配產業發展需求,并從本質上保障學習者的人格獨立、全面發展和專業成長的利益訴求在培養和就業中得到尊重。所以,基于政府具有對所在區域職業教育錨定方向、設定地位、收獲產出的“確定性”地位,通過其主導區域內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的全面治理,打破校校之間、校企之間人才培養、技術技能創新及人才資源的壁壘,可以促進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和全面共享,實現區域內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建設和創新性發展。

(二)觸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針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同質化、無序化以及與產業對接不緊密的困境,必須強力推進省域統籌的“一盤棋”專業集群協同治理,才能促進職業教育及其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博弈平衡,促進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有效對接并全域服務優勢產業集群,增強職業教育合作發展活力。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構建及發展是產業、政府、院校等多元主體的多維互動的過程,除了職業院校主體內部價值追求的努力,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企業協同無疑是重要的外部支撐。省域政府在機制、政策、標準等“軟監管”和“硬評價”的推動下,才能突破職業教育內部的藩籬,破除產教主體之間、教育主體之間的“壁壘”及惡性競爭,才能提升職業教育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的耦合品質。同時,省域統籌構建“本科、???、中職一體化”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并實施協同治理,可以推動具有技術領域、工程對象、基礎技能、職業素養一致性方向的中高職專業及院校共同發展,促使職業教育建立更有效的專業體系及管理機制。

(三)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可靠保障

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基點是適應區域經濟,特別是產業發展需求的能力,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技能操作高端化、生產方式集約化、服務生產一體化,區域職業教育需要積極回應這種變革。聚焦產業鏈動態調整,研究專業集群中專業(群)要素及其空間組態與崗位群的映射關系,增強“技術+人才”打包供給能力,助推區域發展貢獻度,是區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首要任務[2]。通過構建緊密型、友好型政校關系、校校關系、校企關系,推動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對接產業集群并融入區域發展,增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技術技能創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的匹配性。通過將專業集群建設與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相適配,可以拓延職業教育辦學服務功能,從而增強職業教育在技能社會建設中的貢獻度。開展省域內特色專業集群建設的統籌布局,可以宏觀調控職業院校功能結構布局,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形成梯度差異的專業結構體系,提高省域內專業集聚發展能力。實施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統籌各院校、各專業(群)分工合作,建立基于專業(群)相關性和相容性的“基礎平臺相同、專業領域相通、崗位面向錯位”的培養體系,才能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上突出各自優勢與特色。除此之外,還可以推動職業院校破除外部驅動、資源核心的“項目式治教”模式,樹立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自適應專業建設發展模式,推動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跨界融合。

二、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行動邏輯

(一)效率性與公平性兼顧的治理基點

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治理,既要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目標的達成,又要保證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目標的實現,必須以高效、公平和整體協調的綜合價值實現作為基本宗旨。首先,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聚焦區域職業教育專業資源質量、專業辦學過程質量和專業辦學成果質量等關鍵要素,把人才培養質量與技術技能創新質量作為核心指標,對省域內專業集群發展進行整體審視與系統設計,建立符合區域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和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部結構體系、質量標準體系、增值賦能體系等。其次,要堅持公平性的應然取向。優化配置區域內職業教育專業資源,重點在盤活存量資源、縮小院校間資源差距以及引導增強弱勢院校發展能力上下功夫。突出引導各專業、各院校的協同發展,彌合市(州)際、縣(區)際、校際的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級差和代差。最后,要堅持系統性的治理向度。重點關注專業集群多維要素這個起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協同治理結構,保障各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破除區域內職業教育專業資源優化重組的障礙,搭建規?;目绲赜?、跨院校信息交換支撐平臺,構建促進專業人才自由流動、技術成果暢通轉化、辦學資源充分共享的政策制度體系[3]。

(二)多元主體共融的權益平衡焦點

區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是基于職業分工的專業(群)之間橫向聯結和基于層次溝通的中職、???、本科專業(群)縱向銜接的體系,通過各自角色及功能發揮,才能實現整體效益的增加和彼此競爭優勢的擴大。無論對接全省強勢產業集群的“跨區域”專業集群、區域經濟板塊的“大區域”專業集群,還是對接中心城市的“局域性”專業集群的發展,均是政府、產業(行業及企業)、院校等直接主體之間“競合”的過程及結果[4]。協同治理是多元主體之間差異性競爭與互補性合作為主線的協調行為,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的治理要聚焦多元主體的權益平衡問題。從各主體之間的關系來看,院校主體和行業企業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在平衡專業集群各主體權益中應發揮關鍵作用,是專業集群治理理性化的前提。政府主體在專業集群發展中擔任組織者角色,具有“促進教育、產業及社會協調發展”的當然權益要求,要促進政府主體與其他主體之間的權益平衡,以確保院校主體、行業企業主體的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院校與院校之間、不同區域及不同院校的專業(群)與專業(群)之間,通過締約方式形成各自的權利邊界以及共同權益的分配方式,如專業集群建設應有利于維護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方向差異化錯位發展的自主權等。要確保專業集群政策、制度貫徹落實,促進多元主體權益平衡,避免認知偏差。在各主體協同治理素質和能力方面,既有各治理主體協同意識、責任意識的自我塑造問題,更有政策制度及決策規范向各主體賦予合理地位、授予合理權限、規定合理程序等“實然性”要求。

(三)多源異構的資源統籌要點

專業集群化是現代經濟發展下產業集群化的“孿生”產物,專業集群以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生成、升級和創新發展為目標,以適應并滿足區域產業集群需求為存在形態。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是區域專業資源要素與產業創新要素的結合體,是各類結構性資源、功能性資源、管理性資源等各類資源共享及相互作用的系統,協同治理就要解決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問題?;谑∮騼雀鞯貐^、各院校、各行業企業的資源初始條件和現實狀態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多源異構治理資源的統籌成為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重要節點。協同治理要解決好資源的科學分布和合理利用問題,以達成各類異構資源形成協調一致的服務效果,由此提出對協商共治的內部運行機制、績效評價機制、質量監控機制和缺陷反饋機制的必然要求。在專業集群價值鏈目標引領下,以創新要素為核心,統籌并推動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優化重組,才能匯聚成支撐專業集群發展的優質資源體系。如何發揮各主體協同作用和互補功能,提高存量資源共享和增量資源配給的合理性,從而確保省域內專業集群資源的均衡性供給和有序性流動,增強專業集群的協同創新能力和產學研一體化功能放大效應,是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統籌多源異構資源的關鍵環節。為此,需要政府部門在宏觀調控和間接督導方面主動作為,院校及行業企業增強協商共治意識,社會組織進行監督評估和指導,才能促進資源在各主體之間的流動和共享。

(四)創新融合的協同機制支點

專業集群協同治理以賦能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為動力,以促進創新要素流動匯聚并增強知識溢出為基本方位[5],必須建立實施創新融合的協同機制,才能推動省域職業教育融入區域發展生態鏈。專業集群治理需要體現一定的治理彈性和多方協同的內在需求,調動多元利益主體參與治理過程,通過治理主體的多維交互與行動策略組合的多樣性來提升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的協同性。高效的協同機制首先應明確協同發展的范疇,引導治理主體形成穩定的關系結構與協同組群,實現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相協調。教育行政部門主動消解傳統治理模式的弊端,推動區域職業教育要素融合和行為協同,形成區域的多中心教育治理結構。省域協同治理應構建多維聯動的結構體系,政府、企業、社會、院校各主體在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治理權力的互動中,必須貫徹多元化和差異性的協同思維,鼓勵眾多非政府組織、非直接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以稀釋或消解直接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糾結和焦慮。院校和企業是區域專業集群的“核心主體”,對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長效互動協商機制建設有著最迫切的期待,當然可以有最直接的作為。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作為區域層面專業集群的重要參與者,必然在意其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是否受到第三方的侵害或者剝奪;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可以通過締結合約的方式,就彼此之間的權利義務及合作發展運行制度予以明確。在區域層面的專業集群和院校層面的專業(群)之間,在專業集群所屬的專業(群)之間,以及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坡殬I教育專業、中等職業教育專業這些專業集群“組元”之間,也存在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協調問題;省域內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匹配,市州及縣區職業教育與當地產業適配,以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必然存在局部與整體、理念及行為、價值與利益的沖突,需要協同機制來治理。

三、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路徑選擇

(一)健全協同治理的結構系統

1.完善協同治理的動力體系

職業教育專業集群以構建人才培養及技術創新共同體為核心追求。從教育角度看,專業集群的原始動力基于區域內辦學質量的提升和關聯成本的下降;從區域發展看,專業集群的外部動力在于對產業集群發展所需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的高質量集中供給。調動各方主體協同治理積極性,有必要建立基于利益共同體的專業集群發展效能評價體系,將資源均衡性、供需匹配性、運行高效性、要素流動性作為核心評價指標,開展對各主體貢獻度和正向作用的評估。

2.健全協同治理的責任體系

著力突出政府服務引導、院校聯合參與、社會監督評價的聚合效應。政府提供協同發展政策依據和保障,規劃和制定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發展戰略,對協同發展過程進行評估和監督。院校依據自身行業定位、區域定位,合理建構專業體系,協同推進專業集群架構優化及專業分工、專業資源共享、成果推廣及轉化。行業企業主動提供人才需求、技術資源并參與到區域專業集群系統規劃當中,在對應專業集群發展中開展信息服務、資源支持和協同科研。其他社會性組織通過評估、咨詢、協調與監督等方式參與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從而形成多中心、多層次的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共治結構。

3.厘清協同治理的權力結構

為優化治理秩序,應強化專業集群多元主體參與決策的平等性,制定關于成果歸屬、利益分配的權力制度體系,明確各治理主體的職能關系定位和職權幅度,細化基于全納式治理的調適與協商程序。打破省域職業教育行政化的治理慣性,紓解政府、院校、企業等治理主體的矛盾,制定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治理政策。

(二)理順協同治理的層級形態

1.發揮宏觀治理層的統籌作用

處在協同治理生態下的省級政府部門,是架構“跨區域”“大區域”以及“局域性”專業集群的統籌者,是合理劃分中高職院校角色任務的組織者,應該為推動全省及市州經濟板塊布局,建設“適配性”專業集群并進行謀篇布局和政策引導。省級政府及組成部門要主動調適教育政策,制定準則和規范,打破省域內職業院校的屬性藩籬,構建具有實質性、多元化的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共同體,激發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發展的聚合效應。

2.強化中觀治理層的引導作用

專業集群結構及其功能發揮的效度,有賴于區域統籌的能動作用,市州的區位、產業、資源等異質是架構專業集群系統的基礎依據,也是擾動因素,市州層面需要根據“組織協同”要求,依據專業集群類型結構、層次結構及布局,構建各主體協調統一治理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履行建立各層級專業集群準入、評價、激勵性支持、重組資源等保障機制的主責主業,推動各治理主體“互補互惠共生”。

3.釋放微觀治理層的能動作用

對于職業院校而言,在不同類別和層級的專業集群治理中分別擔負主導者、參與者、融入者等多重角色,因而其在協同治理中分別位于不同的層級。職業院校在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治理中,要依據自身實際,研究如何構架所在學校專業集群譜系及支撐服務體系,制定實施專業集群建設標準、資源融合等配套制度,促進自身向資產“賦能”、資源“整合”以及合作發展轉型。

(三)構建協同治理的共生機制

1.完善權益平衡機制

重構集群內外不同主體權力和利益關系,厘清政、行、企、校各方主體單方利益及共同價值,在此基礎上協調各主體之間的“競合”關系。將社會組織以及第三方組織納入協同治理組織架構,與專業集群各直接主體一道,成為平衡各方利益的治理機制執行者,及時解決異質性主體之間的“共生”沖突。專業集群發展作為教育治理結構創新的重點領域,要將對接當下產業和賦能產業鏈發展定位為自身的核心目標,形成與區域職業教育特色發展、協調發展相適應的院校分工體系,有效發揮“競合”組織的專業重組調節功能。要將適應產業發展的能力確定為專業集群協同治理的最高優先級等級,建立健全區域共建共享機制,消除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協同的制度障礙。

2.深化產教融合機制

產教融合是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發展必由之路,但產教雙方在聯合配置資源和跨界資源共享中的“產權壁壘”深刻影響其合作發展。為此,政府需要在營造產權讓渡、產權保護及收益的激勵性環境方面主動作為,要建立應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將職業教育專業集群打造成為產學研共同體。

3.健全動態優化機制

建立隨動新技術、新業態變化的專業結構調整機制,形成與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伙伴關系,及時響應產業發展新需求和技術技能升級新動向。要對標產業發展對人才質量、專業實力和科研服務的最高水準要求,健全專業(群)準入及退出機制、專業(群)競爭機制,提高專業集群各專業(群)節點質量均值,防止專業集群“木桶效應”,引導專業結構、層次與布局的動態調整,促進院校專業體系汰劣存優。

(四)創新職業院校專業治理體系

1.構建“激勵相容”共治框架

將行業、企業、第三方組織、基層社區、校內部門及跨專業虛擬團隊均納入專業治理主體的范圍,明晰各方角色,劃分各自責任,完備協作機制,促進“正和博弈”。通過行業企業等外部組織的參與,沖淡內部科層制職權分層分級的強度,促進市場機制驅動的橫向聯系與職權機制牽引的垂直管理的結合[6],擴大市場在配置專業資源方面的權限。建立校企合作部門、招生就業部門、教學管理部門與專業二級學院、課程教學部“流程型”對應運行機制,依據專業建設與發展需求,在專業集群、專業群的資源重組中形成“循序服從”工作格局。將跨專業組織納入專業建設執行組織體系,鼓勵組建具有專業領域資源優勢的虛擬運作組織,開展專業建設的大跨度合作。實施教育家型、企業家型“領軍人”技術負責制,賦予其協調集群內專業(群)資源并組織開展協作平臺建設、外部資源引入、共建共享等外部合作的權力。

2.打造多樣化異質專業生態系統

職業院校要營造基于矩陣式和立體式思維的內部專業生態系統,將治理結構優化、特色專業強化以及專業資源共享作為專業體系建設的指引。發揮優勢專業資源在區域專業集群中的核心作用,特色專業資源在區域專業集群中的重要參與主體作用,推動支撐性專業資源在區域專業集群中“伴隨性”發展。自覺與省域專業集群發展保持同向同行,加強專業資源交叉滲透及融和配置,開發高水平的復合型專業,擴充優化區域專業集群的組元結構。

3.構筑多元主體協同創新機制

為促進利益相關方收益平衡,使學校專業治理資源在生態位上各安其位與互惠共生,有必要通過建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以及引入產教融合型企業等組織形態,促進行業企業資源及其知識積累在專業建設中的傳遞,及時傳導行業企業的人才結構、層次和規格需求以及技術技能創新熱點,從而倒逼專業系統構架及內涵的整體提升,使產業發展的需求能夠在專業治理中得到充分響應和“隨動式”適配。

參考文獻:

[1]張曉湘,周勁松.省域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發展的邏輯起點、布局規劃與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22(20):17-21.

[2]魏明.服務產業集群的職業教育專業集群建設邏輯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6):13-19.

[3]彭澤平,鄒南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等教育協同治理:價值定位、邏輯架構與戰略選擇[J].高校教育管理,2022(6):1-12.

[4]聶勁松,劉春艷,聶挺.專業集群的內生性成長及其治理專業化[J].現代教育管理,2021(9):106-113.

[5]劉春艷,趙森.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的內生性成長路徑[J].大視野,2022(3):23-28.

[6]雷世平,樂樂,李盡暉.職業院校治理現代化轉型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推進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0(31):6-10.

(責任編輯:劉東菊)

The Logic and Path of Provi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lust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ZHOU Jin-song ZHANG Xiao-xiang

( 1.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afety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China; 2.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value logic of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clust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ovinces to coordinate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rigger the vit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governance base point of 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 focus of equity balance of multi-subject integration, the key points of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the fulcrum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onstitute the action logic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system, reshaping the hierarchical form, building the symbiotic mechanism, and innovating the professional governanc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lust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ogic; path

猜你喜歡
協同治理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創新的邏輯
民事推定適用的邏輯及其展開
父母的神邏輯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協同治理視域下政社合作機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協同治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參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