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漢字學習、語言積累實踐策略

2023-07-21 07:34梁曉芳
中國教師 2023年7期
關鍵詞:語言積累實踐策略

梁曉芳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非常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教師在落實新課標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漢字學習、語言積累時,應明確漢字的重要地位,堅定不移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教學中利用圖畫識字激發興趣,直觀形象突破難點;利用形聲特點認識漢字,了解字源精準識字;通過多樣誦讀感受特點,輕松識字巧妙積累;開展綜合性實踐合作探究,項目式學習集中“追字”,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了解漢字,認識漢字,書寫漢字,熱愛漢字,將中華漢字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漢字學習 語言積累 重要地位 實踐策略

魯迅先生認為,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作為中國人,一定要學好漢字?!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把漢字學習、語言積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漢字學習、語言積累是學生閱讀書籍、積累知識、提高認知能力、創作優秀文章、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的基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結合漢字學習和語言積累的規律,利用巧妙、有趣的方法,采取多元策略進行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漢字學習、語言積累的重要地位

新課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理念,明確提出了語文四大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1]4-5,從三個層面提出了學習任務群,提出用學習任務群來組織和呈現課程內容[1]19-20。由原來的碎片化到任務群,在課程內容結構化方面邁出了新的改革步伐,讓一線教師對學習任務群的背景、內涵、結構關系以及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重在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漢字、積累語言、發現構字組詞規律、感受漢字文化內涵、培養良好語感、樹立文化自信。例如,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是識字單元,從內容和目標來看,屬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這個單元要落實的理解性目標是“漢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那么,單元核心學習任務的設計,就要以新課標“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第一學段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為導向。對于本單元學習的識字方法,學生要能在生活中運用,既能主動識字,樹立在生活中識字的理念,又能嘗試分類整理課內外認識的字。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識字與寫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是連接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漢字學習無比重要,但識字寫字教學卻常常是教師講得聲情并茂、滔滔不絕,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檢測時則錯別字連篇、閱讀讀不懂、寫話有障礙。溫儒敏教授在題為《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的新課標解讀講座中強調,新課標站位高,視野開闊,建議要學習和利用好新課標,使用好統編教材。他還就教材變化問題進行了說明,現在的統編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受到了課改影響,滲透了新課標的思想,之后也會按照新課標精神對相關內容進行保留或修訂,即使有一些調整也會穩步推進,不會全盤否定。我教學統編新教材五年,溫儒敏先生的點撥引發我心里極大的共鳴。新教材的確已經先行體現新課標精神,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探索中已經在進行任務群的設計,教學探索和新課標要求是相應和的。如何有效落實“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課程內容,切實達成相關的課程目標呢?經過五年實踐、探索、反思、調整,我認為,新課標、新教材下的識字寫字教學,教師站位要高,站在育人高度,把熱愛漢字、樹立文化自信融進語文學習的全過程;身段要低,蹲下身子,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學習難點;研究要深,深入鉆研教材、漢字字源、識字方法;教學要透,該教的內容教透徹,授之以漁,舉一反三。教師要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近漢字,了解漢字,認識漢字,書寫漢字,熱愛漢字,將漢字文化發揚光大。

二、漢字學習、語言積累的實踐策略

1. 圖畫識字激興趣,直觀形象是良方

新課標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識字、寫字、誦讀、積累、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激發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盵1]22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引導學生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能開拓學生識字、寫字的思維,激發其學習漢字的興趣。

漢字形美如畫,具有圖畫感。在入學之初,教師可以利用“圖畫識字,直觀形象”的方法激趣,播撒熱愛漢字的種子,培養兒童主動識字的能力。認識“日”這個漢字時,教材呈現了一個太陽的圖案和一個古文字。如此簡單的一個字,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難道只是想讓學生認識事物嗎?深入研讀教師用書和相關漢字書籍會發現,原來圖文結合是為了拉近兒童與漢字的距離,在兒童心中構建漢字具有圖畫感的印象。認識“目”時,對照圖案進行觀察,發現“目”就是一只豎著的眼睛,里面的兩豎就是眼珠,這比教“日加一橫就是目”生動有趣多了,學生也不容易出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簡化,有一些漢字的圖畫感不再那么強烈,教師教學時可以借助古文字來幫忙。一幅圖,一個古文字,一個現代漢字,抓住象形性最強的筆畫對照,就可以還原漢字的圖畫感。如大象的“象”字,上面的斜刀頭就是“象”的長鼻子,口就是象的大腦袋,一撇就是從嘴里長出的象牙,這樣就不會把一撇寫成兩筆了(見圖1)。直觀形象的圖畫識字,“理解漢字的表意特征和構形特點”[2],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還讓漢字變得像精靈一樣生動可愛,把一顆顆熱愛漢字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兒童心中。

2. 形聲特點識漢字,理解字源意遠長

漢字意美如詩,由各具意義的獨體字和部件組合而成。占漢字家族80%以上的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形聲識字,源遠流長。

(1)抓住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識字

《“貝”的故事》一課中,貝殼作為實物貨幣流通,所以很多與財富有關的字如“財、賺、賠、購”都是貝字旁。那“錢”字同樣指財富,為什么又是金字旁呢?因為后來出現了金屬鑄幣,所以“錢”是金字旁,而金字旁的一系列漢字“錢、鋼、鐵、銅”都和金屬有關?!俺琛钡摹案琛弊?,右邊的偏旁是很容易寫錯的部件,探尋漢字的意義,知道偏旁“欠”是吹一口氣的意思,“唱歌”中間需要換氣,所以是“欠”字旁。這樣把部首的意義學扎實,形義相連,輕松習得形聲字規律。

(2)根據形聲字規律,借助字族文識字

“青”是一個派生能力很強的母體字。認識“青”家族漢字時,教師可繪制一張放射結構的思維導圖,由“青”字衍生開來,線條逐漸變細,加上不同偏旁派生出子體字,集成字族,結合意義拓展組詞,圖文并茂,提高學生識字能力(見圖2)。

3. 誦讀識字感聲像,頓挫抑揚積累忙

漢字音美如歌,人們讀到“笑”,嘴角自然上揚;讀到“哭”,嘴角下彎;讀到“樂”,表情立刻快樂;讀到“怒”,表情立刻嚴肅。學生可以開展多種朗讀,如朗誦:“秋季里,稻上場,谷像黃金粒粒香,身體雖辛苦,心里喜洋洋?!崩收b:“漫卷詩書喜欲狂……青春作伴好還鄉……便下襄陽向洛陽?!遍_口呼后鼻韻母,朗讀時嘴巴張大,聲音響亮,精神昂揚。如配樂演唱《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吟唱《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押韻的語言,婉轉的誦讀,平仄起伏,頓挫抑揚,在誦讀中打開文化傳承的大門。低段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幾乎都適合兒童誦讀,這是新課標“誦讀材料要選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內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1]22的極好印證。兒童在誦讀中能自然輕松識字、積累語言。

4. 綜合實踐“追”漢字,中華文化再發揚

教師心懷熱愛,還可以帶領兒童在實踐中“追”漢字,讓漢字學習更趣味盎然。如玩卡片游戲識字;認真書寫漢字,讓橫平豎直展風骨,撇捺飛揚作文章;從課內走向課外,在校共讀分享,在家靜思閱讀,在閱讀中識字,在分享中成長;辦識字小報,做書簽繪本;讓學生參加書法考級,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五年級下冊“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實踐活動是一次激發兒童熱愛漢字之情的好機會。此次綜合性活動可以以項目式任務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合作探究,以自主學習為主,小組一起制訂綜合性學習研究計劃,一起實施計劃、匯報分享。

(1)了解漢字之源

仔細閱讀教材上的“閱讀材料”,了解蒼頡造字的故事。還可以補充《淮南子·本經訓》中的漢字故事—“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傳說漢字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天,老天爺感動得用粟米下了一場雨,魑魅魍魎因為無所遁形而嚇得夜晚大哭)。漢字自從出現,就以它獨特的魅力,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漢字的演變、漢字字源文化故事,可以讓兒童體會到小小的方塊字里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根基,傳揚著中華民族的靈魂。

(2)感受漢字之趣

放學、周末,教室、小區、書店、大街,都可以開展漢字分組研究活動。教師根據準備情況組織分享會。分享會上,可以介紹腦洞大開的字謎、 妙趣橫生的歇后語、幽默搞笑的諧音故事,開展漢字知識競答,展示漢字小品,制作漢字小報,書寫漢字對聯……用多元的展示讓兒童深刻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和含義豐富。根據這兩年的熱點,教師還可以進行年度漢字的展示。如2020年的“疫”,戰“疫”、苦“疫”;2021年的“治”,治理……年度漢字言簡意賅、概括性強。精心選擇一個漢字來代表一年的世態百相,體現了民眾對漢字文化的日益認同,推動了漢語的傳播,擴大了漢字文化的影響。這些潤物無聲的活動能巧妙點燃兒童對漢字的熱愛,激發他們傳承漢字文化的熱情。

(3)欣賞漢字之美

漢字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賞析書法家或班級同學的軟筆、硬筆作品,感受書法的魅力。如果從三年級起就帶領學生開啟每周一節的翰墨之旅,認真書寫毛筆字,在舞文弄墨中把漢字寫端正、寫美觀,循序漸進傳承中華書法文化,真乃國家之幸。

(4)撰寫漢字研究報告

每個學習研究小組根據所學的收集資料的方法,將資料編成姓氏、書法、諧音、錯別字等方面的研究報告,形成研究成果。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深刻感悟漢字如精靈般獨特的魅力,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漢字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新課標順應課改潮流,凸顯漢字學習和語言積累的規律和特點,立足生活識字,抓住漢字特點識字,強調識字對閱讀、寫作的重要作用,凸顯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對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價值。教師在落實新課標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漢字學習、語言積累時,應把漢字的重要地位記在心中,堅定不移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育人學漢字,同愛漢字美;語言傳文明,共揚民族魂。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劉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解讀[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10):17-22.

(作者系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育才路小學校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語言積累實踐策略
詞語導入課堂,有“形”有“效”
讓學生真正采到“語言的花蜜”
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實踐教學研究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探究
探討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踐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幼兒園藝術整合活動的實踐策略研究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