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導向藝術工坊的區域探索與實踐

2023-07-21 07:34李啟云
中國教師 2023年7期

李啟云

【摘 要】建構素養本位的新型美術學習空間是核心素養時代的要求,探索學生藝術實踐工坊的培育與發展是現實必然。在區域探索中,可以通過架構“三維六環四步”工坊路徑,營造“五室一廳”工坊空間,多向度整合工坊課程,有效鏈接美術學習與學生生活、學校特色、地方文化的融合通道,從而變革美術教學,增強學生藝術創造力、藝術觀念和理解力,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關鍵詞】素養導向 藝術工坊 特色培育 區域聯動

核心素養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在育人理念、課程實施、學習場域等方面迎來深度變革。如何讓美術教育走向融合,連接學生生活、學校特色與地方文化?幾年來,我們注重培育典型樣本,以點帶面推進區域美術教育的轉型,實踐證明,打造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是一條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明確指出,“工作坊”是著重強調創新素質、注重過程和體驗、推進由“教”向“學”轉變的美術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式和載體。

一、藝術工坊的內涵價值和實施路徑

藝術工坊是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的簡稱,是師生進行藝術對話交流、共同探討、體驗藝術創作的開放式平臺,是核心素養時代學校藝術社團活動空間的新樣態,集群體性、體驗性、互動性、實踐性于一體。它強調文化傳承與技藝創新,依托教師專長或藝術巧匠等,跨界整合課程,協同項目式深度學習。它倡導“做中學”,基于興趣,在實踐情境下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動手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依照《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我們確立藝術工坊的價值取向是:依承當地的歷史文脈,以素養培育為導向,以“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為旨歸,以“時空重構”課程為特色,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那么,如何實施藝術工坊呢?經實踐,我們探索出了從頂層設計入手,有目標、有環節、有步驟等的藝術工坊“三維六環四步”系統框架(見圖1)。

三維,是指藝術工坊發展目標的三維度—“長”知識,自覺人文和審美基因、增長現代審美意識;“寬”技藝,經典技藝傳承和現代科技拓新;“高”素養,提高審美素養,促進文化擔當、藝術成長。

六環,是指藝術工坊構建的六環節—特色探索、課程整合、空間營造、創意實踐、過程評價、未來發展。特色探索指向時代特征、地域特性、學校特質、師生特長等文化底色的梳理;課程整合指向工坊與文化、生活、科技的多向度、多樣態課程的跨界統整;空間營造指向靈活性、復合型的工坊空間組合;創意實踐指向真實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思維進階及自主創造;過程評價指向運用圖文、音視、大數據,全人、全員、全程素養評估;未來發展關聯工坊與未來社會、職業選擇。

四步,指由素養導向頂層設計、典型體樣本培育、系統進階模型建構、共同體區域聯動構成工坊閉環發展路徑。

“三維六環四步”系統框架從頂層設計,目標明確,堅持素養導向,促進文化和技藝相融合;結構明晰,面向未來,創建“六環”操作范式;路徑清晰,區域聯動,形成“四步”推進機制,為藝術工坊借力教科研,從“常規”特色開發走向“品牌”特色發展之路繪制了實施藍圖。

二、藝術工坊的整體建構

1. 管理運行

三級管理。建立教研員、工坊領導小組、工坊負責人(可外請)三級管理制度。教研員總體協調工坊建設;工坊領導小組負責制訂課程計劃,負責聘請藝術工匠及非遺傳承人定期來校講學指導、開設藝術展覽等;工坊負責人(坊主)研究制訂工坊特色活動方案、工坊使用安排,負責材料的借存擺放、值日整理等。

雙向選學。藝術工坊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為小班制、集中式、玩學互動。每個工坊15~30人,設立一位坊主。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讓教師與學生互選,每學期開學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最后由坊主篩選組合達成互選。

2. 空間營造

依據文化特色、師資、活動場地、材料等資源的具體情況,以學習者為中心,規劃設計、論證,營造個性突出、獨具魅力的藝術生態空間。

理想的藝術工坊教學空間可按“五室一廳”架構(見表1),是物理空間、知識空間、體驗空間、交往空間、思想空間的集合體,可靈活組合,融通共享。藝術工坊教學空間可以是單一綜合體,也可以是多個空間的組合。一般建于校內,也可以連接校外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非遺館等專業場所,甚至擴展到社會、生活、自然大空間中。

營造“一坊一品”,特別注重藝術工坊的情境創設。巧妙選擇剪紙、木雕、編織、刺繡、面塑(泥塑)、年畫、版畫、扎染(蠟染)、民間手工藝制作、創意制作等獨特的工具材料、藝術作品、文化符號布置空間,為師生創造文化氣息濃厚、賞心悅目,能夠身入其境、心入其情的輕松學習環境。

3. 課程整合

對接素養目標,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整合知識、情境與任務,從工坊與文化、生活、科技等多向度創建多樣態藝術工坊課程體系。

工坊與文化。從文化關照、非遺傳承、鄉情體味等角度發掘主題課程,發現家鄉的美好、傳統文化的良善、革命歷史的光榮和改革創新的偉大等,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工坊課程,并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等理念。注重藝術巨匠、民間藝人等人格力量的汲取、匠作精神的繼承、審美情操的挖掘,助力學生懷抱遠大的藝術志向。如品竹坊“獨留清氣在人間”的高潔之志;尚石坊“以石比德,誠‘實之品”的石文化價值,養“踏實做事,清白做人”的內涵之妙,助益學生品讀材質之美、修身養性。

工坊與生活。聯結美好生活,側重開發審美鑒賞、創意實踐、人際交往、國際視野等方面培育的課程,滲透“人地協調”的發展觀等。如“活力非洲”藝術工坊,讓學生換個角度看世界,領悟奇特、熱烈、狂野、奔放的非洲藝術之美。

工坊與科技。展望未來無限可能,包括人工智能、數字設計、3D打印等主題課程。如“動漫坊”“影視坊”“AI藝術坊”等工坊課程,讓學生充分領略科技參與藝術創造的魅力。

多樣態藝術工坊課程建設,凸顯成長性、主體性、個性化以及開放性,且富有彈性、弱控制性,是真正屬于學生的、發展的、生活的、幸福的,體現“五育并舉”,把美術與不同學科及課堂外的世界以有意義的方式聯系起來。

4. 學習進階

主題探究?;诖笄榫?、大主題、大任務、大項目等,讓學生設計實施藝術工坊主題活動,經歷有趣、有意義的真實性學習,促進藝術知識建構和能力遷移,提升藝術整體思維意識。如“紅軍草鞋”編織坊,由學生合作完成工坊的設計、決策、執行和交流,以問題為核心,學生經歷“編、創、跨、展”深度浸潤全過程。圍繞“如何編”,現場調研草編要素,拍攝與繪制草編步驟圖,并收集草編機具、材料等;通過草鞋師傅手把手教,掌握草鞋經緯編織技藝。產品導向“如何創”,從材料、式樣、色彩、制作工藝等方面進行頭腦風暴、改良實驗,研發草鞋文創產品,并拓展至草編彩帶、斗笠、筐、席、屋等。在“如何跨”的學科融合中,講演畫紅軍故事、唱響紅軍歌曲、拍攝紅軍劇、毅行紅軍路……結合紅色基因開發紅色編織綜合課程。在“如何展”的項目成果展示中,學生負責展臺設計,完成工坊簡介、課程、產品、服飾等特色陳設,燈光、音樂等配置,以及現場解說、編織等任務,最終在展示與宣講中煥發出生命創造的鮮活色彩。

進階發展。持續挖掘和發揮工坊的內在特質和潛力,升級工坊結構。從低階向高階,從形式到內涵,追求藝術工坊的品相、品質、品位的統一協調高質量、高階化發展。如“蝶·變”藝術工坊,基于非遺,從傳統到現代,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工藝制作到課程開發及學術研究;從個人到團隊,從一坊到全校,從學校到家庭、社會、高校,走過了“文化溯源—式樣創新—主題創作—多元表現”進階式發展歷程,走過了內涵式發展的成長之路?!暗笔菈艟?,是記憶深處的美的因子。輕盈透明的蝴蝶和充滿生命活力的純凈孩童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的世界色彩斑斕,自由靈動。以夢化蝶,表達的是學生向美而生的唯美理想。

5. 全程評價

全面與全程的評價,及時分析、定位不同層次學生優勢和不足,有助于動態鎖定學生最近發展區,為學生學習選用適配的學習方式和整合合適的學習資源。同時,能適時調整和優化工坊實踐方案,增進工坊活動效益。

把工坊活動、文獻、報告、反思與他人評價等以文本、圖像、視頻等形式存入檔案袋,以資評價。在工坊實施不同階段,師生一同針對計劃和目標進行辨別、歸因,并羅列出評判等級,對素養發展、目標達成、整體效益等作出價值判斷或甄別優劣,評定等級(見表2)。不斷改善評判標準,努力促成評價主體多元化、內容全面性和手段多樣化。

三、藝術工坊的區域推進成效

構建區域內市、縣、校、師等“多級聯動”增效機制,實行多批次、螺旋式推進策略,“普及—提高—創造”三階段持續完善工坊建設。在“普及”階段,為自愿參與者組織通識培訓,普及工坊系統知識,學習工坊設計及實地參觀借鑒。在“提高”階段,組織專家深入在建工坊進行座談問診,從空間、課程、特色、協同育人等研發要素提煉工坊實踐經驗,讓工坊在“實踐—反思—再實踐”中螺旋升級。在“創造”階段,共同體交流展示成熟批次工坊的物化成果,專家團隊點撥、凝練特色,開發特色產品,未來走向產教融合創業之路。

組建藝術工坊實踐共同體,以“專業保障、活動導航、展評結合”等舉措,逐步升級藝術工坊。一是集聚區域內一線美術教師、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藝術力量,形成專業指導合力。二是以區域內的藝術工坊理論研修、實踐指導、現場推進等專題活動為主線,做好導航引領。三是結合藝術工坊方案、空間、課程、案例等特色展評,縮小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差距,推動工坊特色創新與迭代升級。

1. 效應彰顯

發現、培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工坊典型樣本,由點及面,引領輻射周邊學校,由一及百形成區域工坊項目群。依托共同的藝術追求,借助高端學術的引領與支撐,彰顯工坊群體效應。如某山區縣“美在山間·田野·溪邊”山鄉兒童藝術工坊項目群的組建與推進,與高等院校、博物館等連接,開啟山鄉美學之路。

2. 價值外延

由教室小空間到學校中空間,再到社會大空間,不斷進行工坊特色、創新成果的展示與推廣,延展工坊輻射圈,實現工坊的外延價值。如某市“當成長遇見藝術”工坊成果展,參展學生作品達2萬余件,展廳擴容3次,展期一延再延,線上線下數百萬人次觀展,盛況空前?;顒右晕褰鹛厣珵檩d體,展現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藝術自由創想”的成效。同時,市民通過觀展,加強了對藝術的感知、對美的欣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養成良好的藝術素養,進而整體推動城市文化品位發展。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藝術工坊成了多姿多彩的綜合教育場,豐富了學校美育活動體系,提升了教師課程開發能力,厚植了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助推了區域藝術教育的優質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3-02-2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 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 [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226-231.

[4] 湯姆·安德森.為生活而藝術[M].馬菁汝,劉楠,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5:2-19.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員、浙江省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胡玉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