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對策分析

2023-07-21 04:04林池源范水生
臺灣農業探索 2023年2期
關鍵詞:竹業發展對策福建

林池源 范水生

摘 要: 【目的/意義】竹業作為福建省林業一大特色產業,可為新時代背景下福建綠色經濟發展提供新增長動力。通過分析南平建甌市竹業產業發展情況,為福建省和同類地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提供借鑒?!痉椒?過程】探究建甌竹林產業轉型現狀,分析其促進因素以及制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福建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對策?!窘Y果/結論】結果顯示:建甌作為產竹大縣,具有悠久的竹林生產與利用歷史,通過產業集聚延伸、金融合作、拓展“互聯網+”模式等方式挖掘了產業潛力;但存在經營成本配比不合理、生態價值未體現、產業化水平不高、品牌知名度欠缺等問題。建議從推進竹產業綠色轉型、提高竹產業輻射帶動力、拉動關聯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優秀資源下沉 4 個方面推動竹林產業發展,發揮山區資源優勢。

關鍵詞: 福建;竹業;復合型經濟;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 5617 (2023) 02 0064 07

黨的二十大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竹子具有生長速度快、可隔年連續采伐和永續利用、固碳能力強等特點[1],是兼具生態、經濟、文化多重屬性的重要森林資源,是滿足市場多元化綠色生態產品需求的重要原料,其種植與推廣能較好地實現多重效益的有機結合。福建省作為竹業大省,截至 2021 年福建省擁有竹林面積 8.08 萬 hm2,占全國竹林面積的 17.77%,居主要產竹?。▍^、市)的榜首[2],探索適于福建省山區竹業特點的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路徑,推動生態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變,將成為福建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趨勢。南平建甌市素有“中國竹子之鄉”之稱,毛竹面積、立竹數、竹材和鮮筍產量全國第一,擁有竹林面積 9.82 萬 hm2,年產鮮筍 30 萬 t,根據估算僅建甌一地年固碳可達 525.8 萬 t。其在實踐探索中堅持貫徹“扛著竹子奔小康”“科技興竹”“興竹強市”的戰略思想,積極推進傳統竹業經濟向現代化復合型竹林經濟的轉變,形成以竹木加工業為主體,兼具竹筍生產、竹林碳匯、竹林生態旅游服務等派生門類的復合型產業體系。本文立足建甌市對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的探索,凝練實踐經驗,對福建省推動竹林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動能轉化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

當前學界認為竹林復合經營屬于農林復合經營的派生概念,指在同意土地經營單位上,將竹類同其他動植物一起進行管理的高空間利用率經營模式[3];也包括對種植空間、種植時令、產物與資源的綜合協調利用[4];還涵括套種與間種、竹 菌、竹 草協同種植等成熟的復合經營模式。主要研究地區包括浙江安吉、浙江衢州和四川宜賓。由此可見,基于對竹林經營項目的實踐探索,竹林復合經營的概念正趨于完善,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竹產業升級的重要特征。目前,竹林經營類型主要包括竹林套種、竹林間種、竹林養殖、竹蓀栽培、竹草栽培以及竹林旅游[5]。學界對竹林復合經營的產業研究主要聚焦于提升單位面積竹林的經濟產出和竹 草、竹 菌的協同種植,其中主要針對套種作物品種[6 8]、種養殖產量提升、病蟲害防治[9 13]、生態影響[14 15] 等方面展開研究。在竹林旅游方面,相關研究主要探討了國內發展竹林生態旅游的戰略意義、可行模式、存在問題等,指出身心康養、向往自然、自我提升是竹林游憩者對竹林旅游的主要期許[16]。而竹林養生旅游資源不僅包括竹林產業本身,其周邊地區與相關產業如餐飲、住宿、交通、游覽、購物、娛樂等方面亦有開發潛力[17];提出竹林旅游資源開發應以保護為主、挖掘優勢資源、明晰市場定位[18]、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思路、統籌制定開發規劃、延伸產業鏈條等建議[19]。汪祖禮[20]、嚴勇等[21] 則聚焦地方實例,分別考察了湖北省咸寧市、江西省婺源縣發展竹林生態旅游的可行模式和存在問題。綜上所述,學界對復合型竹林經濟的關注主要集中于對某一具體經營模式(如竹下種植)的技術研究或成效分析。福建作為南方重點集體林區,竹子是福建山區重要林業資源,是山區農戶增收致富的寶貴生產要素,但由于現階段竹業經營方式較粗放、經營集約度不高、竹子利用率低、產業鏈短等問題,福建竹林經濟的巨大潛力難以釋放。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建甌市立足竹資源稟賦,積極探索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走出頗具福建特色的竹業轉型升級之路,實現了山區生態優勢向經濟動能的有效轉換。為此,本研究選取建甌市竹業為考察對象,分析了地區竹業發展現狀,歸納了驅動地方發展復合型經濟的促進因素,明確了現階段地方竹林復合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煉出適用于福建山區竹產業轉型發展的具體對策。通過對福建省發展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的可行路徑的探討,歸納了其既有實踐案例的寶貴經驗,以期為福建和同類地區發展綠色經濟、踐行“兩山”理論提供重要參考與理論依據。

1 建甌市竹產業發展現狀

1.1 地方竹類資源豐富,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建甌市是南方重點林區,竹資源豐富,年生產竹材 3935 萬根,毛竹林面積、立竹量、竹材和鮮筍產量均居全國縣市之首,享有“中國竹子之鄉”的美譽,先后獲評“國家火炬計劃筍竹科技特色產業基地” “中國竹炭產業基地”“國家級竹制品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國家有機筍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縣)”等稱號。豐富的竹資源為建甌市竹產業提供了先發優勢,經地方政府多年謀劃,竹產業已成為建甌市“富民強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021 年,建甌市有筍竹加工企業169 家,其中規上企業 55 家,占全市規上企業的36.9%;全市筍竹產業總產值達 150.3 億元,同比2020 年增加 8.3 億元,其中一產 23.2 億元、二產 103億元、三產 24.1 億元;筍竹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4.5 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 41.9%[22]。僅建甌一地竹業產值就接近福建省竹業總產值的 20%,已初步形成在國內同類市場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竹產業集群。

1.2 堅持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以科技創新釋放產業活力

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勢,引導專業人才下沉機基層,推動科技賦能竹業發展。(1)科技服務工作穩步推進。建甌市在竹業產業積極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加強筍竹產業科技研發投入,組織科技特派員前往山區開展技術培訓、政策宣講、現場指導等活動,提高地方林農開展竹業經營的技術水平,切實完善“三農”服務工作,為山區竹業發展提供多領域、全要素的綜合性服務。截至 2022 年 10 月,已有 34 名竹業領域科技特派員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服務云平臺上登記,約占建甌市科技特派員服務總數的 10%,為建甌市農民提供在線解答疑難或線下農業科技服務。 (2)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建甌市多家竹業集團積極引進領域先進科研團隊,以人才驅動科研創新,優化地區竹業生產技術水平,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2013年,基于科技特派員制度,福建圣象華宇集團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林業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齊生領銜的法人科特派團隊,建立院士工作站,建成國家級竹板材研發實驗室等系列創新平臺,完成了“高密度重組竹綜合技術開發與示范”和“改性酚醛樹脂膠黏劑”兩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共同開發 5 項新產品,申請 20 項專利;重組竹技術相較于普通竹板,提升了 30% 以上的竹利用效率,價格也超過普通竹木地板一倍多;而低醇粘劑降低了甲醇釋放量,使產出竹材符合國際 FloorScore、CARB 等認證要求,成為了建甌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通行證”[23]。

1.3 竹業品牌建設持續深入,實現高質量發展

(1)竹業龍頭企業梯隊初具雛形。目前建甌市共有國家級龍頭企業 15 家、省級龍頭企業 8 家、市級龍頭企業 6 家。(2)筍竹產品認證、商標注冊等工作有序推進中。經專業評定,已有 6 項竹筍產品獲國家 A 級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8 家筍食品企業獲日本農林水產省有機食品認證,11 個產品獲評“福建名牌產品”,13 個竹產品通過“福建省著名商標”認定。 (3)竹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中。建甌市已是全國最大的水煮筍和竹地板生產加工基地,并正著力推進“中國筍竹城”項目建設,致力打造集筍竹加工、信息交流、竹林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新興產業城,通過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形成綜合發展的經濟走廊。

2 建甌市竹產業發展的促進因素

2.1 構建政銀企跨部門協作機制,推動金融產品與服務下沉基層

2022 年,建甌市立足“一根竹”戰略部署,創建“筍竹專班貸”信貸工作品牌,由地方政府向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擔保,探索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系列信貸產品。具體包括:根據經營主體的竹山面積、筍竹加工廠規模進行授信,推出“綠金甌 筍竹寶”產品;針對省級林業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創設“福竹貸”產品;針對雷筍等特色筍竹產業,創設“筍竹貸”產品。截至 2022 年 6 月,建甌市依托“綠金甌 筍竹寶”,已完成授信142 戶,發放貸款累計達 1283 萬元;依托“福竹貸”為福建雙羿竹木、丸美竹業、百豐竹業等竹制品龍頭企業獲得貸款 6228 萬元;充分利用“筍竹貸”,為筍竹企業明良有限公司等獲貸 3671 萬元,切實提高筍竹業產能。此外,地方政府積極開展“信用示范”等信用激勵機制的創建,為信用企業、客戶打開綠色通道,以金融產品創新為抓手,以金融創新驅動地方筍竹業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切實推進山區竹林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

2.2 構建竹業產業集聚區,壯大延伸竹業產業鏈

為解決當地對全產業鏈體系與配套設施的迫切需要,建甌市加大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水平,著手成立福建萬竹聯盟竹業科技有限公司,深化政企、校企間合作,與國家林業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聯合成立產業研學一體化的國家級竹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為建甌市筍竹產業提供科學規劃、市場咨詢、種質資源培育與保護、加工利用技術、品質檢測等服務。同時,認真落實招引補鏈工作,計劃首批招引來自建甌、政和、武夷山、建陽、福州、廈門等地的 17 家竹工藝品生產和銷售企業落地建甌,以項目為載體,促成行業龍頭企業與本地企業的多方位合作,提升竹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切實提升本地筍竹產品競爭力,加快推進“筍竹產業發展先行區”和“中國筍竹城”建設。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建甌市已初步建成包括筍竹產品交易專業市場、筍竹物流園等在內的竹產業發展“五大支撐平臺”,完成了從單一產業發展向生產、加工、檢測、流通、銷售等全鏈條、全要素服務的轉變,產業鏈得到延長,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同時投入竹筍速凍加工、竹粉復合塑料、竹材智能識別分類等橫向技術研究,推進產業核心技術更新換代,實現了千萬級別產值增收。

2.3 拓展“互聯網+”模式,賦能竹業產業發展

強化政企、校企間合作,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2018 年 3 月,建甌市政府與哈爾濱研石科技有限公司、慧眼食珍(建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互聯網+筍竹產業”區域化鏈條化試點項目簽訂了三方協議,成功打造涵括“一個中心、五個子平臺”的筍竹產業鏈互聯網平臺。其中,筍竹質量追溯平臺可實現對建甌全市筍竹種植戶、種植基地、加工企業、科研單位、經銷商信息的動態化管理,有效把控筍竹產品質量的源頭關,以數字化管控切實推進地方筍竹全產業鏈產品品質提升工作。該平臺主要由筍竹特色農產品的產品溯源系統與筍竹特色農產品監管系統構成,通過對系統內入駐的種植企業、種植戶的登記檔案信息,根據農作物的特點、歷史經驗數據,系統建立計算模型,估算每個種植園收貨季初級農作物的產量,并在實際交易時記錄每一筆實物的交易時間、地點、去向、數量。若實際銷售量大于預計的產量,則存在假冒偽劣產品混入的可能,系統自動預警相關部門,由行業協會、監管部門進行核查。對平臺內登記的產品、產商、生產人員實現“一戶一檔” “一人一檔”“一品一檔”管理,把各層級數據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建立起各業務系統之間的關聯,成為所有應用系統的核心數據庫。一方面,通過建立電子檔案可以有效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將業務數據綜合加工整理成有價值的信息,能提高應用系統的高可用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該平臺協助政府快速實現“行政監管”向“監管服務”轉變,通過此監管平臺,從頂端的農資農具到農民的生產加工種植,再到加工完的儲運、營銷等全鏈條,能在具有政府公信力背書的可監管溯源環境的監管下運營和運行,實現了信息化、透明化的流轉過程。

3 建甌市竹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竹業產業經營成本配比不合理

一方面,由于建甌市竹林主要分布是在中、高層山區,交通網線密度小、路況差,運輸成本普遍較高。另一方面,現階段建甌市竹加工業仍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大量中青年勞動力外溢,勞動力成本提高,竹產業存在難以吸引年輕勞動力,60 歲以上高齡低效勞動力仍然有一定占比,用人企業為此還需額外投入費用用于承擔生產經營安全風險,產品凈利潤降低,極大地抑制了農民與企業參與竹產業經營的積極性。由于總體經濟水平較差,建甌能夠給各類人才提供的待遇不高,這些地區大多自然條件較差,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突出;又受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缺乏區位優勢,對外引進人才的劣勢被放大。缺少本地竹產業人才培育機制、人才總量不足、精英人才匱乏等問題成為了產業轉型與增長的桎梏。

3.2 竹業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消費分級的趨勢下,市場對竹木產品需求趨于多元化,但建甌市對竹業市場的開發仍較有限。在第一產業方面,部分地區仍采取家庭作坊的經營模式,依靠傳統落后的工藝技術生產筍竹產品,多數企業研發工作滯后于生產經營,甚至出現“高新技術企業”沒有專門研發機構的現象;產品以鮮筍、水煮筍、筍干為主,筍竹產品種類單一、附加值不高,未能形成特色品牌。在第二產業方面,竹加工業普遍沿用傳統竹木加工技藝,通過鋸、刨等加工工序將毛竹材制成矩形竹片,竹材利用率甚至不過半,竹產品科技附加值不足,竹產品加工自動化、連續化水平不高。在第三產業方面,建甌市山區竹林景觀類型多樣,但對竹林文化的開發不足,竹林旅游項目形式單一;竹林的林下經濟發展缺位,2022 年,全市林下套種中草藥面積 200.67 hm2,僅為竹林總面積的 0.204%[24],產業潛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總體來看,建甌市竹資源利用方式單一,產業鏈延伸不夠,加工鏈條短,對關聯產業的帶動力不足;上下游關聯企業偏小,缺少區域內自我配套能力,集聚效應難顯現;筍竹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尚未形成有效互動機制,存在較高的交易費用;地區尚未建成現代化物流園區,與物流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不夠,物流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物流產業管理水平不高,現代物流從業人員稀缺,導致筍竹企業需為物流支付高昂費用。

3.3 竹業的生態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

目前,國內林業碳匯市場尚不完善,碳匯交易的市場活躍度不高,碳匯產品交易價格偏低[25],存在供需失衡問題[26]。在此大背景下,竹林碳匯市場的構建需依賴政府公共財政的支持,政府對市場大環境的營造及竹林碳匯市場發展走向具有重要影響。當前,建甌市尚未對竹林碳匯項目進行合理開發,竹林碳匯產品認定工作尚不充分,相關產品仍難進入國內碳匯交易市場,竹林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不足,未能較好地實現對竹資源的生態化、高價值化利用,竹產業綠色轉型仍有較長路要走。隨著國家“限塑令”的頒布和“以竹代塑”倡議的實施,“以竹代塑”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日用品中,2021 年中國一次性竹筷和其他竹制餐具等出口總額分別達到 2.92 億美元和 2.89 億美元[27]。但竹制日用品的生產制作成本依然偏高,如全國塑料吸管約需 460 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 30 根[28], “防燙耐用不易軟”的竹吸管的銷售價格約為 0.30 元/支,高于紙吸管(0.08 元/支)與 PLA 可降解吸管(0.12 元/支)[29],導致推廣不易,難以實現生態價值。

3.4 品牌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建甌市作為福建產竹大市,地區種植竹子已有悠久歷史,竹文化內涵多樣,大量以竹為題材的民間故事、諺語、文學詩詞,竹船、竹筏、竹排等傳統交通工具在域內也得到一定保留。目前,建甌市已開發多個竹林景點,包括萬木林自然保護區竹類園、黃華山公園百竹園、東游翠竹山莊等。然而,由于本土對傳統竹文化的開發利用尚不充分,導致建甌市竹業品牌的市場定位不明、缺少鮮明特點、知名度不高,制約了竹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竹產業三產融合受到一定限制。

4 福建發展復合型竹林經濟的建議

竹子作為福建山區的重要林業資源,是山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扶貧的關鍵要素,而建甌正是福建具有典型代表的竹林產地。通過對建甌竹林復合型經濟運營進行研究,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可為福建乃至全國的林業生產提供典型示范與參考。

4.1 以綠色理念為指引,推動竹產業綠色化轉型

建甌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的發展模式,充分論證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現階段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綠色經濟崛起、業內競爭態勢嚴峻背景下竹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因此,針對當前省內竹業產業鏈發展不完善情況,應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的重要指示,按照“提升一產、主攻二產、培育三產、三產聯動”的發展思路,全面落實福建省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工作,以竹為媒,充分釋放竹林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擦亮福建“綠色”生態名牌。具體地,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論,高效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成立示范小組和示范車間,出臺因地制宜的管理政策,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范圍,以竹為媒,凝聚綠色經濟發展合力;抓牢“以竹代塑”新風尚,積極探索竹產業綠色低碳可行路徑,培養低碳生態竹林,有序推進省內竹林FSC 森林認證,推動竹資源利用技術與交通、材料、衛生等行業的集約融合;同時依托省內“森林生態銀行”平臺,主動對接國內林業碳匯交易市場,充分釋放竹林經營增匯巨大潛力。

4.2 以延鏈強鏈為抓手,提高竹產業輻射帶動力

首先,應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網,持續完善竹業全產業鏈。福建省的地形特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地、丘陵地形為主,丘陵山地面積約占福建省總面積的 80%,山區交通網密集程度不高,眾多的河流也成為了交通障礙,對竹業發展形成了一定制約。針對福建山區地理特征造成的高運輸成本,應加快完善省內物流集散中心建設,引導南平、三明等省內主要產竹地區利用好政策風向,與物流業龍頭企業形成更多項目合作,以優質物流資源助推筍竹類輔助性產業入駐地方產業園,完善山區竹業生產作業配套設施,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其次,優化竹產業結構,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在一產方面,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林地流轉市場,鼓勵地方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托管、成立竹業合作社等方式,規?;_展竹林營造工作,精準提升竹林質量,緊抓“以竹代塑”的消費趨勢,著力開展竹林FSC 森林認證,積極拓展歐美消費市場,持續提升福建竹產品國際競爭力;在二產方面,切實把握供給側改革和綠色低碳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探索成立專項產業扶持基金,對產業鏈中關鍵環節的技術、設備進行研發,加快竹產品開發與制備工藝研發進度,強化基礎研究和基礎應用研究,重點在全竹加工自動化設備研發、竹材高效延展接長技術、竹筍保鮮技術等方面做突破,構建竹材分解點、初級加工小微園區、成品精深加工專業園(企業)三級產業加工體系,推動產業集約集聚發展[30 31];在三產方面,立足省內特色竹文化資源,挖掘山區鄉村特色資源稟賦,建設以竹林風光為主的休閑觀光園區、生態旅游園區、生態文化教育基地,以新興業態帶動山區農戶就業增收。最后,構建多重利益聯結機制,穩步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優化外部營商環境,激勵外部資本與本地產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鼓勵農民投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紐帶關系,增強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內在激勵。

4.3 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拉動關聯產業轉型升級

首先,應立足基層實踐,以山區竹業經營主體的生產實踐需求為導向,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增加資金投入數額、深化人才引進項目、推動先進經驗交流互鑒等方式,引導福建省內各地竹農、竹業企業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經營模式,持續提高竹類產品市場競爭力。其次,應積極探索適于福建地區竹林林下種植的具體品種與經營模式,充分重視地方特色資源,如珍惜藥材等,鼓勵地方探索實踐,定期總結并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福建竹下經濟模式。最后,應利用好“科技特派員”“院士工作室”等科技幫扶形式深入基層,通過“基層提出需求、市縣主動認領、省里統籌安排”的科技特派員“訂單式”需求對接機制,引導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更好地投入基層竹業生產實踐,通過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提高竹業從業者的專業化水平,推動高端科技智慧融入產業發展,切實提高省內筍竹產品、竹加工產品、竹林旅游項目等的產品品質。

4.4 以特色產業為本,引導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助農興林

首先,針對山區竹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科技滯后、人才缺位、資本匱乏等痛點、難點、堵點,應以項目合作為抓手,引進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經營理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克服過分保守傾向,堅持適應基層、適應時代、按需改革的市場化導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其次,落實綠色金融改革,構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加快信用創建工作,盡快實現征信系統全覆蓋,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制定適于山區竹業產業發展特點的普惠金融政策,推動金融服務下沉基層,切實服務竹農、竹業企業生產實踐。最后,積極溝通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相關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金融的信貸支持力度,并根據竹業三產特點創新開發信貸產品,降低竹農、小微企業借貸門檻,持續拓寬竹業融資渠道,為福建山區復合型竹林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參考文獻:

[1]中國竹產業協會. 關于印發《全國竹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年)》的通知[EB/OL]. (2022 09 01) [2022 11 26]. http://www.cbiachina.com/Service/view/id/662.html. [ 1 ]

[2]劉強. 不同經營取向毛竹林成本收益及其固碳能力研究[D]. 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

[3] 樊艷榮,陳雙林. 商品竹林植物型復合經營理論與實踐及其研究進展[J]. 竹子研究匯刊,2012,31(1):57 62.

[4]蔡春菊,范少輝,劉廣路,等. 竹林復合經營研究和發展現狀[J].世界竹藤通訊,2018,16(5):47 52.

[5]林葳,朱芷賢,陳其兵. 竹林復合經營研究現狀與發展建議[J].世界竹藤通訊,2018,16(1):21 25.

[6]吳光華. 雷竹引種與豐產培育試驗初報[J]. 湖北林業科技,2007(4):31 34.

[7]王芳. 保護竹林植物多樣性的營林技術措施研究[D]. 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1.

[8]彭志. 毛竹林復合經營植物選擇與生態效應研究[D]. 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2.

[9] 謝巧根,楊延東. 林下如何養雞[J]. 家禽科學,2015(1):30.

[10]張喜,文弢,張佐玉,等. 赤水河流域毛竹林下植被生物量變化及烏骨雞養殖技術研究[J]. 世界竹藤通訊,2015,13(5): 1 7.

[11]應國華,呂明亮,何林,等. 毛竹林下栽培棘托竹蓀對筍竹及土壤的影響[J]. 浙江林業科技,2014,34(6):65 67.

[12]吳應齊,吳大瑜,王明月,等. 毛竹覆蓋—套種竹蓀輪作模式經濟效益和生態修復評價[J]. 南方林業科學,2016,44(3):40 43,48.

[13]王波,沈泉,朱煒,等. 套種棘托竹蓀對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質、磷脂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響[J]. 林業與環境科學,2016,32(4):28 32.

[14]張學權. 華西雨屏區林(竹)+草植被恢復生態功能及冠層適宜郁閉度研究[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5.

[15]鄧云飛. 苦竹+牛鞭草模式中草地斑塊的土壤養分動態及牧草的生長特性[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1.

[16]曾真,鄭俊鳴,江登輝,等. 竹林游憩動機及模式構建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21,41(4):432 441.

[17]張玲玲,曹輝,黃杰龍,等. 感官視角下的竹林養生旅游資源開發探討[J]. 林業經濟問題,2016,36(1):46 51.

[18]尚曉娜,何雨,方萍. 中國竹林資源旅游價值及景區開發探討[J].世界林業研究,2013,26(5):69 74.

[19]陳麗軍,蘇金豹,黃勇奇,等. 基于遙感影像的竹林生態旅游開發研究 以竹鄉咸寧為例[J]. 林業經濟問題,2017,37(1):50 55,105.

[20]汪祖禮. 咸寧竹林生態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3):8 9.

[21]嚴勇,郭文晉,黃雪龍,等. 婺源縣竹林生態養生旅游發展模式探究[J]. 南方農業,2021,15(26):205 206.

[22]嚴章俊. 南平市竹產業加工示范鏈現場會在我市召開[EB/OL]. (2022 05 23)[2022 11 26]. https://mp.weixin.qq.com/s __biz=MzA4Mzg0NTQwMw==&mid=2650644065&idx=1&sn=fd22d8577ca150a105ea21cc9575c386&chksm=87f97615b08eff037455bddbe33af177b6268f3df6e4bd5a43c962f91f28f11161749afabe9a&scene=27.

[23]東南網. 福建華宇:“吃”竹子長成“大象”[EB/OL]. (2018 10 30)[2022 11 26]. http://fjnews.fjsen.com/2018-10/30/content_21620957_all.htm.

[24]建甌市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林下栽培藥用植物. (2022 05 09) [2022 11 26].https://lyt.fj.gov.cn/zxzx/lydt/sxdt/202205/t20220509_5905942.htm.

[25]陳建成,關海玲. 碳匯市場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S1):445 448.

[26]李茂林,吳顯春. 國內外森林碳匯市場現狀及比較[J]. 世界農業,2015(7):98 102.

[27]INBAR發布全球及中國竹藤商品國際貿易報告[J]. 世界竹藤通訊,2021,19(3):95-96.

[28]中國報告大廳.塑料吸管行業現狀分析 . ( 2021 04 09) [2022 11 26]. https://www.chinabgao.com/k/suliaoxiguan/61065.html.

[29]張宏亮. 正確認識高質量發展 保障竹產業行穩致遠[J]. 世界竹藤通訊,2022,20(2):12 16.

[30]周松珍. 關于竹產業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的思考[J]. 世界竹藤通訊,2017,15(5):56 59.

[31]余進. 福建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 國際木業,2020,50(1):40 42.

猜你喜歡
竹業發展對策福建
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舉辦多方利益相關者研討會推動竹業發展
那個夢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中小竹業企業財務風險原因和對策
福建醫改新在哪?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來吧,福建求賢若渴
順昌縣嵐下鄉竹業現狀與發展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