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社會價值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家國情懷素養探析

2023-07-22 22:31胡穩輝陶雅萌余抒晗陳俞境
地理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

胡穩輝 陶雅萌 余抒晗 陳俞境

摘 要:家國情懷是中學生必備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家國情懷素養,是中學地理教學應有之意。立足于地理學科的社會價值,將地理知識服務對象和應用領域作為知識鏈條,梳理高中地理學科知識與家國情懷培養的契合點,并從發揮地理學科育人價值視角出發,提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教學實施路徑。

關鍵詞:家國情懷素養;高中地理;學科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3)06-0003-05

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該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強思想引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力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社會擔當”。[1]家國情懷的培養逐漸成為各個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育穗期”,如何培養新一代中國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復興夢的責任擔當,乃是當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命題?!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版 2020修訂版)》(以下簡稱《地理課標》)強調,要用家國情懷與世界眼光去審視地理問題[2]。地理課堂是學生認識家鄉、國家,乃至世界的天然窗口,高中地理學科諸多知識內容皆蘊含著家國情懷的教育元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家國認同感和責任感。

本文立足于地理學科的社會價值,將地理知識的服務對象與應用領域作為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的知識鏈條,梳理出地理學科的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知識邏輯,探索提升地理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家國情懷的有效落實、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學科語境下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的價值澄清

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乃是發揮中學育人價值的必然要求。盡管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明確的核心素養,政治、語文等學科也對家國情懷培養起著重要作用,但依托地理學科進行家國情懷素養培養,有其獨特作用并具有天然優勢。

1.時空尺度的綜合性

尺度思想是地理學的重要思想,家國情懷含有地理學的“區域性”寓意,在空間上可分為大尺度、中尺度與小尺度。小尺度對應家庭、家鄉;中尺度對應民族與國家;大尺度則對應全球性問題。因此,教師可在不同尺度層級下,帶領學生認識家鄉、祖國以及世界,使學生從小處著手、根植鄉土到放眼世界,從而引導學生承擔起服務“美麗家鄉”的重任,肩負起作為社會成員,建設強大祖國的責任,履行作為世界公民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義務。以時空綜合的視角培養家國情懷也是地理學科的獨特優勢,從時間尺度來看,地理視角下的家國情懷涉及歷史上的文化與傳統、當今的鄉情與國情、未來的家國命運與人類共同體責任,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勿忘昨日、無愧今日、不負未來。

2.國家邊界性與地方性

地理空間中存在“邊界”的概念,地理學中的領土(領陸、領海、領空)邊界是有形的物理邊界,它勾勒出區域之間明顯且清晰的地理輪廓,構建起邊界性對現代國家的意義。生活在不同邊界內部的群體,會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衍生出更多“我有他無”的地方特質,這些特質將會催生地方依戀和地方歸屬,進而加深地方認同、民族認同,最終進階為國家認同。這一屬性貫穿于地理教學全過程,如“海洋權益與戰略”“南海諸島和釣魚島主權”等內容,能夠對學生起到很好的版圖意識教育、國家安全教育作用,從而幫助其樹立身份認同與國家認同。

3.地緣關系分析與全球視野觀

地緣政治學源于政治地理學,其本質是重視地理對政治的影響、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分析政治關系及其發展變化。以此為指導,在全球戰略大格局的背景下引導學生認識中國乃至各國的地緣政治環境,亦能進一步養成其關心關注全球熱點、國際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開放胸懷的新時代青年。

4.區域之間的差異性與聯系性

地理學中的區域關聯主要表現在生產活動中通過物質流、能量流與信息流以實現區域之間的聯系。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各個區域之間的普遍關聯性,可使其認識不同區域之間在自然資源、生態、經濟、人口、社會文化、國防等領域所存在的客觀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所衍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方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尊重這些差異,有助于培養其世界眼光與兼容并包的心態。

二、學科社會價值視角下家國情懷知識內容挖掘

1.分析依據

地理學經世致用,除了科學價值、教育價值之外,它還具備強大的社會價值,即社會服務功能。地理學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生相伴,學科前沿研究始終以解決社會重大需求、服務社會為導向,對于解決人類的資源、人口、環境、生態等重大問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區位論是地理學的重要理論與學科思想之一,區位論視域下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城市以及鄉村,不僅是重要的經濟部門或經濟活動承載體,同時也是地理學知識的重要服務對象。

基于地理的知識結構與知識邏輯,已有的研究普遍從地理學的空間尺度思想出發,將家國情懷的內涵體系界定為微觀——家鄉、中觀——國家、宏觀——全球這三個層次,本文立足區位論,基于地理知識的社會價值,即社會服務功能,依托教材,尋找其中蘊含家國情懷元素的內容并加以挖掘、提取、歸類,對“農業”“工業”“服務業”“交通”“城鄉”這五大主題視角下的高中地理家國情懷培養內容進行分析。這五類主題對應的地理知識涵蓋了大量關于鄉情、國情、國策的內容,教師可選用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課程載體。因上述內容基本隸屬于高中地理必修2,因此,本文選取人教版高中地理2教材2019版的內容作為研究對象。

2.高中地理知識內容與家國情懷的契合點

采用內容分析法,將選用教材中有關家國情懷素養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同時對家國情懷的“基因”進行“解碼”,將其拆分和解構成區域認知、國情認知、區域認同、國家認同、鄉土情懷、空間決策、國家發展成就、國際理解、人地協調、家國建設擔當。將上述五大主題章節下的相關內容及其與“家國情懷”的契合點進行歸納整理,詳見表1。

家國情懷從個體心理角度可分為家國認知、家國情感與家國行為三個要素[3]。通過梳理可知,在認知層面的理性知識方面,教材通過正文舉例、圖片、活動探究等形式,有機融入家鄉、區域、國家的相關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構建起鄉情與國情認知。在情感層面,教材展示了較多國家所取得的重大發展成就與世界影響力、政府所做的空間決策、歷史和文化元素等,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國家認同、鄉土情懷、文化自信等情感。在行為層面,教材主要通過設置活動系統,尤其是學生所在地的鄉土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探析并解決身邊地理問題的機會,培養其服務并建設國家與社會的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路徑

情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伴隨著理性認知而發生的,不能做到“知之深”,就很難做到“愛之切”,只有對家國有了一定知識基礎和理性認識,才可能產生堅定的熱愛之情。布盧姆情感目標分類學指出“教育目標之結果的價值觀”包括態度、信念和價值觀,“持有信念或態度,也是證實‘價值接受的依據”[4],因此,評判一個人是否具備家國情懷,需要以其外化行為進行判斷。因此,本文將“知而感”“感化情”“情轉行”作為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路徑,引導學生按照“知國”“愛國”“報國”的層級使家國情懷素養得以進階和升華,如圖1所示。

[ 圖1 高中地理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路徑 ]

1.知識層面:情境切入,溶“鹽”于“湯”

對家國的知識基礎和理性認識,是家國情感和家國行為的前提條件。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具有情境性、真實性等特征,情境是學習發生的必要條件[5]。家國情懷教育是一種價值觀教育,屬于主觀精神層面,而學生接收到的地理知識屬于客觀理論層面,因此,通過地理知識傳授,進行家國情懷培養應當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溶鹽于湯式的,必須采用適當的地理表達方式,而非教師“一廂情愿”地灌輸與說教。以情境切入,學生與情境發生交互并達到“共情”“共鳴”,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和體會、觸發內心情感、增強情感體驗。因此,地理教師可借助日常生活觀察、新聞資訊、影視、文獻、地圖集、地圖網站等資源并挖掘、創設合適的地理情境,進而開展關于鄉情國情的知識教學。

如在講解地理2工業區位因素時,可選取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案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政府人員、工廠負責人、工人、工廠附近的居民,探討在某處建設工廠時各自考慮的因素;或者通過開展辯論賽的方式,探討是否適合在某地建設工廠,并通過文字、圖表、視頻等資料包創設情境,向學生滲透改革開放的必然性、開放至今的發展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意義,使學生能夠從過去、現在、未來的完整時間尺度上始終堅定地走“中國道路”。這樣的真實情境之下的教學,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對地理事物可見可評,不僅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深刻體會社會中不同角色所關注的不同社會問題,有助于培養其關注區域發展的主人翁意識。

2.情感層面:時空綜合,尺度切換

依托地理學的尺度思想,地理教師可將家鄉、國家、世界的空間尺度和歷史、當下、未來的時間尺度進行結合、切換、對比,當學生感知到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過去與當前的巨大差異時,內心則會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與沖擊,繼而迸發出依戀感、自豪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等情感,最終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空間視域和時間背景下,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與責任擔當。

如在講授地理2“交通”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提供“我國青藏鐵路的修建所攻克的三大世界難題”這一小尺度案例,接著再展示全國尺度下我國鐵路的客運、貨運的運營里程的相關數據,繼續展示“我國高鐵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世界領先”以及我國“高鐵外交”的相關新聞報道;除此之外,教師可聯系“唐宋京杭大運河的鼎盛”“近代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條鐵路由列強修建”的歷史知識、“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這一歷史人物、當前中國“高鐵飛馳、公路成網、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等內容。如此,學生能強烈地感知到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巨大成就和世界舞臺上的中國作為。

3.行動層面:回歸鄉土,外化于行

培養家國情懷素養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出學生“報家國”乃至“報世界”之行為。為了將家國情懷外化于行,除了依靠課堂這一主陣地,也不可忽視實踐這一實訓場,依據杜威“在做中學”這一理論基礎[6],需要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經歷、體驗、感悟,提升學生的涉身性,以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立足鄉土,因為鄉土是學生“生根發芽”的地方,是學生最熟悉的空間尺度,也是家國情懷素養的萌生起點。因此,可發揮地理學科明顯的實踐性優勢,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課外活動和地理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服務于家鄉、實踐于社會、解決實際的地理問題,發揮實踐育人的效果。

如在學習地理2“地域文化和城鄉景觀”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設計主題為“調查當地文化景觀及其保護”的實踐活動,選取當地有特色的文化景觀,并組織學生分組調查該文化景觀在此地分布的淵源歷史并設計問卷,調查游客及周邊居民對待該景觀開發與保護的看法、走訪當地城鄉規劃等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深入訪談和調研。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了解該文化景觀的開發與保護現狀,最后鼓勵學生合作完成建議性報告并提交至相關部門,并在班級內做展示匯報、分享收獲感受。以鄉土案例啟發思考、引導探究,使學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空間尺度的地理問題的探究和解決過程中,“建家鄉之志”的熱情與積極性被激發,“報家國”之能力也得到極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04-08)[2023-0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趙志毅.家國情懷的結構及其教育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12):96-10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D. R.克拉斯沃爾,B.S.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第二分冊:情感領域)[M].施良方,張云高,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 王文靜.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對建構主義的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4):56-59,33.

[6] 劉廣利,湯慧麗.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及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8(5):84-86.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
家鄉山河亦教材
淺論高中地理“雙動兩案”的教學模式構建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
人文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地理的創新教學研究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