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綏陽縣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08-01 20:58張茜馬云飛許齊楊磊趙婷婷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5期
關鍵詞:煙區發展對策

張茜 馬云飛 許齊 楊磊 趙婷婷

摘 要 煙區產業綜合體是穩定煙農煙區的有效抓手,是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促進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煙區產業綜合體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科學規劃煙區產業綜合體、推動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制定合理的種植制度、創新組織運行模式、集成以蟲為主的防控體系、推進以煙為主的產業融合、確?;A設施長效久安等發展對策。

關鍵詞 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對策;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64

我國煙葉產區70%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煙葉產業是煙區農民增收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柱產業[1]。煙區產業綜合體是“以煙為主”、多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體,是煙葉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穩定煙區與煙農,融合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及加工業等多產業,以集聚資源、配置要素為基礎,實現耕地、產業、資源的“三統一”[2]。袁劍鋒等對貴州省畢節市5個煙葉產業綜合體進行調研,在運行模式、土地流轉、產業配套等多方面提出對策,推動綜合體高質量發展[3]。吳雪慧等積極探索貴州省煙區產業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并提煉出“六位一體”的貴州模式[4]。作為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煙區產業綜合體受到了各煙葉產區的高度重視。圍繞保糧穩糧國家大計,大力推動“煙葉+大農業”融合發展,創新探索煙葉轉型升級途徑,推動煙葉產業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故筆者在開展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擬根據現有產業布局、資源現狀,提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綜合體建設發展對策。

1 綏陽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綏陽縣位于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中段,主要由盆地、丘陵、臺地、山地、山原及高原等組成,地勢西北高、中南較低且平,總面積2 566 km2。平均海拔866 m,海拔高于1 000 m的面積占總面積的44.04%;以黃壤土為主,占比為45.4%,pH值4.0~5.5,土壤養分含量豐富。

1.1 烤煙產業發展現狀

烤煙作為綏陽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年均種植規模在2 666.67 hm2,為當地農民增收、政府增稅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綏陽縣烤煙產業被列入縣農業產業發展的八大產業之一,也是安徽中煙“黃山”品牌的重要原料基地。

1.1.1 基礎設施建設

煙草行業投入資金改善2 666.67 hm2基本煙田的生產條件,建設育苗大棚、有機肥工場、編煙大棚、烤房等項目3萬項。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了綏陽縣現代煙草農業設施的設備水平,改善了煙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種植區的抗自然災害能力和提高了其綜合生產能力。

1.1.2 生產與服務主體

近3年來,烤煙規?;N植、集約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 000 hm2以上,種植主體1 000戶,戶均種煙2.0 hm2。綏陽縣建有煙葉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3個,入社農戶900戶,開展專業化育苗、機耕、烘烤和分級服務,擴展有機肥堆制服務,?;阵w系日益健全,實現了綏陽縣煙葉生產和煙農服務全覆蓋。機械化作業面積不斷擴大,使每667 m2的平均用工量減少2個,有效降低了當地煙農的勞動強度和種煙技術的復雜程度。

1.1.3 煙葉市場

近年來,隨著煙葉生產結構優化、訂單生產模式和專業化分級散葉收購等工作的逐步完善,綏陽縣煙葉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有效保障了卷煙品牌的原料需求。且隨著工商調撥數量(工商調撥計劃量)的逐年增加,煙葉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1.2 其他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2.1 兩大主導產業現狀

綏陽縣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的中草藥、蔬菜產業。截至目前,以“打造全國金銀花之鄉”為契機建成了金銀花產業帶,形成了以小關、鄭場為核心區的6 666.67 hm2金銀花種植示范基地,年產干花1 500 t,已培育金銀花企業20家,合作社9家,建成初加工廠房39家,帶動農戶3 702戶種植金銀花。建成了以金銀花為主的50 km長廊的休閑農業觀光示范園,打造了“金銀花收入+旅游休閑”增收模式。綏陽縣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6 666.67 hm2以上,年產量3萬t以上,精深加工企業20余家,系列加工制品20余種,形成了“農、工、貿”“產、加、銷”一體化的辣椒產業化發展大格局。

1.2.2 其他特色產業生產布局

近年來,通過政府扶持引導,基本形成了以設施果蔬、畜禽養殖、蔬菜產業、花椒種植等為主的區域性特色產業。目前,綏陽縣以蒲場鎮、旺草鎮為主的設施果蔬面積超1 333.33 hm2,主要種植葡萄、獼猴桃、草莓、麒麟西瓜等。建成蒲場鎮高坊子村千畝大棚葡萄基地、精品水果示范區2處,對設施農業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畜禽養殖產業形成了以大路槽生態土雞、芙蓉江山泉水養殖為重點的畜禽水產示范養殖基地,積極發展豬牛、蛋禽、水產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畜牧龍頭企業和經濟合作組織,并形成了以特色養殖園區建設為載體,促進養殖規?;?、集約化、生態化的發展格局。風華鎮主打“蔬菜+”產業帶動短季蔬菜種植,組建農產品加工和銷售公司,啟動綏陽港澳農業產業園項目,在綏陽縣打造“4+N”個供港蔬菜和“綠色稻+”示范基地。以黃楊鎮、寬闊鎮為代表的花椒產業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到800 hm2,建成烘烤廠1處,產業發展呈現多樣性,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擴寬。

1.2.3 產業發展環境

近年來,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優惠措施,對資金、稅收、行政審批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努力為農業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同時,深化與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合作,強化對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的指導,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技專家進行蹲點指導,培育技術能手和農業科技示范戶,形成一批有經營管理能力的生產能手和致富帶頭人。

加大對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主體的引進、扶持和培育力度。截至目前,綏陽縣已培育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4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76家、家庭農場156家、種養殖大戶2萬余戶,建成高效蔬菜示范基地2個,實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33.33 hm2以上全覆蓋。

2 存在的不足

當前,綏陽縣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生產組織模式正在變革,特色產業逐步形成,為后續的產業集群、產業融合和產業帶動奠定了較好的發展基礎。但是,對照行業煙區綜合體建設目標,當前綏陽縣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存在以下6方面不足。

2.1 土地集約化程度與生產規?;€有差距

1)土地流轉方式單一。當前,綏陽縣采取“土地出租”方式流轉耕地,因耕地質量不均、農戶意愿不同,此單一流轉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矛盾大、糾紛多、耗時長等問題,不利于耕地的統一開發和利用。2)土地經營機制不完善。目前,綏陽縣基本實行單一的租賃經營制,與出租土地農戶利益的聯結以“租金”為主,“租金+務工”為輔,小農戶難以共享綜合體建設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價格上漲,不利于穩定煙區。3)土地較為零散,難以規?;N植。零散的土地現狀制約了以煙為主的綜合體建設,且集中連片的土地流轉以煙農自主進行,缺乏統一管理。

2.2 機械化程度與現代農業標準還不匹配

1)綜合機械化水平不高。在非煙產業中,水稻種植無插秧機、收割機,青貯玉米未配套田間收割與粉碎機具。在煙葉產業中,僅在深翻、起壟、中耕培土3個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但多為中小型機具作業,其他如施肥、覆膜、殘稈清理等仍以人工為主。2)防災減災設施不配套。壩區產業抗旱、排澇、防雹等防災減災設施不配套,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3)信息化支撐不足。綜合體內未開展農機作業遠程監測、農情監測、智能育苗、智能烘烤等信息化管理,以及缺乏與田間生產操作監測等相適應的信息化設施設備,支撐煙葉全要素、全業務、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

2.3 產業融合與經營模式尚未成熟

1)部分試點利用輪作煙田在4—9月種植蔬菜,未與區域特色主導產業相結合,輪作制度不合理。同時,大季蔬菜種植存在氣候、市場、技術等方面的風險,不同品種在施肥施藥的種類與數量等方面的差異也較大,不利于煙田土壤保育。2)煙農參與非煙經營的意愿不強,合作社服務非煙產業的能力不足,產業經營的主體多為農民個體,仍采用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產銷對接、村社聯合、專業服務”的管理模式有待深化。

2.4 非煙產品質量管理標準缺乏

當前,綏陽縣尚無包括基地建設、產品質量及生產管理等在內的非煙產品質量管理標準體系,難以實現與電商、超市等產品銷售渠道的深度融合。

2.5 高標準農田建設滯后

當前,多數耕地地塊破碎,機耕道路與水利設施未配套,難以適應中大型機械作業,“有機難用”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滯后。

2.6 政策支持還不完善

當前,政府方面有關實施各項產業發展的補貼政策尚不完善,如土地流轉、廢膜回收、機械化耕作、綠色防控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支撐不足。

3 對策

目前,煙葉產業綜合體的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靈活性較高,所以各地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5]。各綜合體在實踐中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發揮地區優勢,探索出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模式[6]。本文針對遵義市綏陽縣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實際,提出以下7點對策。

3.1 科學規劃煙區產業綜合體

1)結合綏陽縣集中連片的土地條件,堅持“集中布局、效率優先,質量第一、高效供給,產業互補、多業融合,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原則,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產業綜合體規劃建設。2)規劃高標準農田、煙區道路、煙田水利、育苗、烘烤、防災減災及田間良好農業規范(GoodAgriculturePractice,GAP)管理等設施,完善煙區各項基礎設施。3)對照生態、氣候、土壤、煙葉質量、配套設施等要求,按照“整體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合、嚴格保護”的方針,高標準規劃基本煙地,并統一編號、建立管理檔案。

3.2 推動土地規范有序流轉

根據自愿有償原則,構建“合作社為主、鎮村參與、農民自愿、市場定價”的土地流轉模式,采取鎮村統一流轉,合作社轉包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合作社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加大土地流轉主體的支持力度,確保優質土地資源長期穩定、高效利用。

3.3 制訂合理的種植制度

結合綏陽縣農業產業發展,綜合體內堅持以煙穩糧、以糧促煙,充分利用稻、菜等作物套種,確保綜合體內的土地滿茬滿種。實施“煙+稻”“煙+蔬”

“煙+藥”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實現煙葉產業、特色水稻、蔬菜、食用菌等產品加工包裝設備的整合利用。每年對種植主體進行評價,合格者優先選擇下年種植及計劃分配量。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種植模式,保護生態環境。

3.4 創新組織運行模式

加大對龍頭企業、村委會、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組建一支全程全產鏈服務的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優化新型生產組織模式。加強產業選擇與規劃布局,整合使用相關涉農項目和涉農資金,引進發展農業經營主體。村委會作為產業綜合體的實施主體,負責土地流轉、產業實施、資源整合、資源資產管理等。

3.5 集成以蟲為主的防控體系

全面推廣“煙蚜繭蜂防治蚜蟲”“蠋蝽防治天敵害蟲”等生物防治技術,構建“保健栽培+天敵昆蟲+性誘+生物農藥統防統治”新型煙草主要病蟲害綠色立體防控技術體系。借鑒煙葉綠色生產技術理念,將綠色生產技術應用到非煙產業,確保非煙產品綠色、安全、無公害。

3.6 推進以煙為主的產業融合

1)圍繞品牌導向型基地單元建設要求,全面推行定制化生產、精益化管理,主攻煙葉生產技術落實到位,專業化服務全覆蓋,強力推進綠色生產,打造優質特色煙葉。2)堅持市場導向,做好產業配套。由村集體合作社銜接訂單,結合煙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抓好煙地輪作、套作、接茬種植及設施綜合利用等工作。其中,烤煙輪作區種植優質水稻、水果玉米等作物,套種中藥材,接茬種植特色蔬菜。持續推動農戶收入由種煙收入單一渠道向產業經營、專業服務、土地流轉、股份分紅等綜合收入渠道轉變。

3.7 確?;A設施長效久安

按照“明確權屬、落實責任、配套資金”的要求,政府提取縣級專項管護資金,用于生產基礎設施管護,做到嚴格保護、按時維護、及時維修,確保綜合體內的設施設備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 韓非,劉建利,蔣詩棟.煙葉產業扶貧的實踐與實效[J].中國煙草學報,2018,24(2):111-116.

[2] 張鐵懷.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2(22):102-104.

[3] 袁劍鋒,顧懷勝,趙玉.煙區煙葉綜合體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基于貴州畢節試驗區五個煙葉綜合體的調研[J].農村科學實驗,2021(34):193-195.

[4] 吳雪慧,呂若辰,王克敏,等.貴州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17):166-171.

[5] 紀浩杰,金祥,伽紅凱,等.煙葉產業綜合體的研究進展綜述[J].天津農業科學,2021,27(9):29-35.

[6] 龐瑋,白凱.田園綜合體的內涵與建設模式[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6):20-27.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23

基金項目: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科技項目“煙葉產業供應鏈現狀與資源優化配置對策研究”(GZYKY2022-06)。

作者簡介:張茜(1986—),男,貴州遵義人,碩士,助理農藝師,從事煙草栽培及調制。

*為通信作者:E-mail:029linyuan@163.com。

猜你喜歡
煙區發展對策
新余蜜桔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基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的LED照明系統研究
南陽煙區濃香型特色烤煙品種的篩選
貴煙2號在黔西南煙區的適應性
會理煙區植煙土壤主要理化性狀評價
湘西州植煙氣候與國內外主要煙區比較及相似性分析
山東煙區煙草農機專業合作社現狀分析
粵北始興煙區植煙土壤養分狀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