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的三維審視

2023-08-04 11:40陳曉艷
關鍵詞:突發事件福建應急

陳曉艷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與旅游學院,福建福州350003)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管理主體對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的管理”[1]。其中,突發事件包括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4大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并指出,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黨的二十大又將國家應急管理寫入報告體系[3]。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意蘊豐富、影響深遠。當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例如,高蕾研究了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實踐方向等[4]。鮮有學者關注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黨的二十大之后習近平應急管理重要理念對健全和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意義更加深遠。筆者從理論、內涵和價值“三維”的角度,探析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

一、理論之維: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的理論淵源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的理論淵源包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應急管理思想的相關闡釋、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思想基因、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應急文化的有益借鑒等。理順這些有助于深刻掌握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應急管理思想的相關闡釋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雖未明確使用“應急”“風險”等概念[5],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著里包含了對“危機”等的相關論述,早已為人類社會應對風險、化解突發事件起著重要引導作用。首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危機”的論述。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對危機產生的原因、如何應對危機等進行了深入思考。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之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主要原因是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等互相影響的結果。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6]。恩格斯告誡我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要正確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人和自然的關系,指出自然界只有通過自然界本身才能被理解[7]。在化解危機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通過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實現人和人的和諧、人和自然的和諧以及人和社會的和諧,從而能有效應對各類危機、促進社會全面發展、人類社會穩定有序。其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民”的論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人民主體的思想進行了深刻論述,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政黨以“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作為根本使命[8]。在馬克思關于人民的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列寧提出,“共產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強調人民的重要性”[9]。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應急管理思想的相關闡釋,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期強調應急管理應該重視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等理念,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的論述一脈相承。因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應急管理思想的相關闡釋為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中國共產黨應急管理的思想基因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面臨著各種挑戰,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應對了各類挑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化解突發事件以實現社會穩定的卓越本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不斷調整和完善,應對自然災害和生產事故災害能力不斷提高,成功應對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發事件[2],為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夯實了理論根基。首先,毛澤東的應急管理思想。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圍繞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的化解進行了充分探討。毛澤東提出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重視輿論宣傳工作、鼓勵群眾參與、重視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10]、強調防災重要性、遏制應急突發事件中的權力腐敗等觀點。這一時期我國成立了中央救災委員會、中央防汛總指揮部、衛生部、中央及各級地方防疫委員會、中央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等負責自然災害、公共衛生防治的應急機構,頒布了《中央救災委員會組織簡則》等制度。其次,鄧小平的應急管理思想。面對改革開放出現的新情況,鄧小平在理論研究和實踐調研等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應急管理思想。例如,鄧小平從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制度建設、注重防范突發事件、重視群眾路線、加快民主建設等方面闡述了應急管理思想。這些思想回答了改革開放時期,如何防范化解突發事件、如何實現應急管理以及如何發揮應急管理的依靠力量等。這一時期,我國將原來的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改為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再次,江澤民的應急管理思想。江澤民從黨代表先進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防范化解風險和建立現代化的信息網絡等方面論述了應急管理思想[11]。這為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奠定了理念基調。最后,這些思想對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有重要影響,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逐漸形成了脈絡明晰、體系相通的應急管理理念。

(三)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應急文化的有益借鑒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悠久的傳統應急文化。首先,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防范化解突發事件的思想。在防災救災方面,我國古代形成了一套比較豐富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例如,養恤思想、備荒思想、節約思想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重視預防災情,及時防范應對危機的思想。在救災措施方面,我國古人有發放救災糧、實地勘災、以工代恤、官紳賑災、調粟賑災和軍隊賑災等措施,這對當今的賑災工作仍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其次,中華民族重視世間和諧、以人為本等理念。例如,《正蒙·乾稱》中“天人合一”、《論語·學而》中“使民以時”、《尚書·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均節賦稅恤百姓第一條》中“以人為本,以財為末”等思想,都對人和環境、人和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以及重視民眾利益等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當突發事件暴發時,如何妥善處理涉及民生利益的事件、如何實現社會秩序穩定等都成為古代執政者和社會大眾比較關注的議題??v觀歷史,政府對災情等突發事情處理妥當時,民眾生活相對穩定,社會相對安定和諧;政府對突發事件處理失當時,民眾往往顛沛流離,社會秩序較為混亂。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重視災情應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理涉及民眾利益的突發事件。這不僅是習近平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重要體現,也是習近平應急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因此,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重視吸收和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應急文化,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應急智慧繼承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獨特的應急管理理念。

二、內涵之維: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具體分為習近平在廈門、寧德和福州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通過細致梳理,筆者更深入領會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的內涵維度等。

(一)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

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基本要義主要包括領導干部主動應對災害的理念、以整體思維處置災情的理念。一是領導干部主動作為是應急管理重要保證的理念。1986年夏天,廈門出現了30多年未見的百日大旱,習近平第一時間奔赴災情現場,指揮災情應對工作。經過認真調查、細心研究,習近平當機立斷,指出“不能等,拖拉機、電灌抽水機、柴油、化肥,都趕緊調配”[12]。最終,在習近平的統籌下,相關部門及時參與救災工作,災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以整體思維提升應急管理實效的理念。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蘊含著豐富的整體思維、辯證思維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整體思維彰顯出總體性、共同性、長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習近平重視整體思維在應急管理中的運用,最大程度地提升突發事件的應對效果。例如,20世紀70年代由于工業廢水排放等導致筼筜湖水質惡化,湖中生物瀕臨絕跡,如何應對筼筜湖的災害問題以及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湖泊災害關系成為當時廈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開展基層調研、全方位進行思考,習近平成功處理了筼筜湖的災害問題。1988年3月30日,在“綜合治理筼筜湖”專題會議上,習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的方針。如今,廈門市的筼筜湖已經成為一張絢麗的廈門名片。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時期關于應急管理的理念與黨的十八之后習近平倡導“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13]。

(二)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

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結合寧德突發事件踐行了應急管理的理念,這些重要理念主要記載于《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在福建》等專著中。一是預防突發事件的理念。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專門指導古田縣庫區建設工作,踐行了“三防”理念,即“防洪澇、防崩塌、防事故”[14]。這表明了習近平注重加強日常防范,倡導防范化解突發事件的理念。這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15]的理念一以貫之。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急管理理念。應急管理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揮人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989年7月21日,寧德下黨鄉發生了百年未見的洪水災害。習近平帶領干部冒雨步行了3公里才到下屏峰村[16]。習近平走訪受災群眾,鼓勵受災群眾勇于面對災情,積極應對災情。三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理念。應急管理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保持憂患意識,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當時在寧德沿海有些漁民“在陸地上沒有房子,平時就生活在船上,條件非常艱苦……遇到臺風的時候,這些漁民要趕快把漁網拉上岸,把漁船駛到避風港里面,綁在一起抵御臺風,漁民還要趕快撤離到岸上”[17]。習近平意識到這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潛在危險,經過全面調研和協調,習近平最終成功解決了“疍民”上岸問題,從而使當地漁民過上了安全、穩定和幸福的新生活。

(三)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

一是軍地共同應對突發事件的理念。習近平注重軍地之間的密切聯系,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駐地部隊在應對突發事件中起著積極作用。例如,1992年7月7日,面對福州50年難遇的特大洪水災害,習近平及時與駐福州部隊取得聯系,從而成功應對了福州中洲島、東南水廠等洪水險情。二是健全應急保障體系的理念。主要包括應急法制建設、應急物資保障建設等。福州是臺風、暴雨等發生相對頻繁的地區,臺風時期經常出現福州市民“吃菜難”的問題。為了防范化解災情,解決民眾吃菜難的問題,習近平指出,要把瑯岐島和閩侯的南通、南嶼列為福州市最大的“菜籃子”基地[18]。三是健全應急管理制度的理念。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重視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設,他親自調研農業部門,在認真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推動施行防治蔬菜農藥殘留的制度、瘦肉精檢查制度等,在不斷完善應急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解決了老百姓比較關心的民生問題。四是主動承擔應急管理職責的理念。習近平每次應對突發事件都鎮定自若、有條不紊。例如,1992年當特大洪水襲擊福州市區時,習近平親自到解放大橋、閩江二橋的橋頭實地察看具體情況[18]。得益于習近平踐行主動承擔應急管理職責的理念,福州成功應對了當年的洪水災害。這一理念與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提出承擔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的理念一脈相承[19]。

(四)習近平任福建省領導時期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基本要義

習近平任福建省領導時期立足于全省應急管理實際,積極進行應急管理理念的實踐探索。一是推動應急管理數字化的理念。習近平在任省領導時期,以戰略眼光啟動“數字福建”工程,要求相關部門抓住“數字福建”建設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如今,數字技術在應急管理各環節中起著積極作用。例如,習近平指出,福建省環保系統要結合“數字福建”建設,在全國率先建立重點企業和主要河流交界斷面的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站),為實時在線監測監控重點排污單位和流域環境污染提供科學依據[20]。這對環保部門等做好監測工作,及時應對突發事件有積極意義。二是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的理念。2001年習近平指出,“餐桌污染”是一個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安全的大問題[16]。由于農副產品有害物超標,食品制作過程中濫用添加劑、加工、運輸等環節不夠規范等導致“餐桌污染”問題。習近平強調,問題就出在體制機制上[16]。為此,福建省成立了治理“餐桌污染”聯席會議,由23個部門以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思維合力治理污染。在農產品生產中,農業部門應以生產綠色食品為標準,環保部門確保農產品生產的安全環境;在食品流入環節,工商、衛生等部門以完善的檢測標準確保食品安全。經過努力,福建省成為全國第一個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17]。三是多方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理念。針對福建毛竹螨災情對省生態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造成的威脅,1997年農工黨黨員張艷璇提出了治理毛竹螨害的方案。習近平立即批示,成立了毛竹螨害綜合防治項目組,最終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等共同努力下福建毛竹螨害得以成功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民眾損失,使生產生活恢復正常。這些理念與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提出的“公共安全事件易發多發,維護公共安全任務繁重……堅持多方參與、合作共享”的理念一以貫之[2]。

三、價值之維: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關于應急管理的諸多理念伊始于福建,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來源于習近平對福建應急管理的艱辛探索和奮斗實踐,分析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理念的價值之維,對深刻理解習近平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了福建社會的長期和諧穩定

成功應對突發事件,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實現社會長期和諧穩定的關鍵所在。福建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突發事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人民謀平安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習近平憑借著自己扎實的調研工作和深厚的理論知識,著力預防和化解各類突發事件,堅定地謀求福建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實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精神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習近平始終將人民的切身利益、民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的優勢轉化為應對突發事件的積極效能,構建了維護社會穩定、實現民眾安全的“萬里長城”。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堅持應急管理服務人民、方便人民和依靠人民的基本原則,在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應急管理理念指導下,福建省能夠成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有效化解各類潛在的風險。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強調應急管理應“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21],這與他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一致。習近平在福建的領導實踐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回顧他當年的一些思想觀點和實踐過程,對更好地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重要意義[17]。

(二)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思想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重視防災減災工作,例如,毛澤東強調“認真地進行對于災民的救濟工作”[2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基于全國實際,逐漸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思想。這些思想構成了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重要理念的厚重基石。針對福建應急管理出現的一些新情況,習近平立足于福建,提出了符合福建實際狀況的應急管理理念,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思想。首先,拓展了黨的應急管理理論內涵。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福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非凡成就,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一些新挑戰:如何協調各方力量成功應對突發事件、如何防范化解突發事件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當時福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議題。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從軍地合力應對突發事件、增強憂患意識、加快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對福建應急管理理念進行了諸多闡述。其次,突出應急管理理念與時俱進的特性。在福建應急管理理念建設中,習近平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吸取了理論精華,并在大量的實踐調研中創新現有理論,從而使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的應急管理理念具有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系統性和務實性等特征。這些理念體現了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承繼和創新了中國共產黨的應急管理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二十大之后,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與時俱進的應急管理理念。這些理念的發展脈絡無疑福建是習近平應急管理理念的重要孕育地,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生成的重要來源。

(三)提供了應急管理建設的福建方案

隨著科學技術與科技革命迅速發展,我國區域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更加密切,但是各級政府或多或少面臨著一些新挑戰。實現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仍然是各級政府的重大事宜。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符合福建應急管理建設的省情,在習近平應急管理重要理念的指導下,福建人民成功抵御了各類潛在風險,化解了各類突發事件,實現了經濟建設穩步前行,奠定了福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基礎,為新階段加快應急管理建設提供了典型經驗和福建方案。首先,樹立了勇于探索實踐應急管理的重要標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加快應急管理的建設步伐。例如,應急管理部的成立是中國應急管理領域的一件大事[23]。黨的二十大之后,各級政府如何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推動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議題。各級政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導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借鑒當時福建應急管理建設的典型經驗,深入調查本地應急管理的情況,勇于開創符合本地應急管理建設的典型道路,邁出符合本地實情的應急管理步伐。其次,給予了應急管理建設的方向指引。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探索歷程,成為我國應急管理不可或缺的篇章。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不斷探索符合福建地區區情的應急管理建設之道,為各級政府結合地方實際,從心系人民、預防突發事件等角度加快應急管理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理念為我國各級政府防范突發事件,成功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了福建經驗與福建方案。

四、小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伊始于福建,在黨的二十大之后,認真領會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應急管理理念,不但有利于理解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階段,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不斷健全和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猜你喜歡
突發事件福建應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應急青年的使命
那個夢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福建醫改新在哪?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清朝三起突發事件的處置
來吧,福建求賢若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