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原因及對策

2023-08-05 03:45孫軍倉燕鵬王敬昌陳三樂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關中地區冬小麥對策

孫軍倉 燕鵬 王敬昌 陳三樂

摘要 本文分析了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有效防止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2.1 ? 文獻標識號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1-0021-03

冬小麥是陜西省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93.3 萬hm2左右,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關中地區冬小麥種植面積86.1 萬hm2,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90.0%左右。關中地區冬小麥品質好,除主要滿足陜西本地需求外,還大量供應甘肅、寧夏、青海等地。關中地區冬小麥生產每年因品種混雜退化造成的產量損失達5.0%以上,損失巨大。當前,在全國上下普遍重視糧食生產、努力保障糧食供給的形勢下,針對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大力提高糧食產量很有必要。

1 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

1.1 機械混雜

機械混雜是關中地區冬小麥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在冬小麥種子繁殖全過程如種子拌種、包衣、施肥、播種、收割脫粒、干燥、貯藏、加工、運輸等作業中,繁殖的小麥品種混入了其他小麥品種或其他作物或雜草的種子,這種混雜現象稱為機械混雜。關中地區農村人均耕地面積約0.067 hm2,平均每個家庭0.199~0.333 hm2,青壯勞力多外出務工,留下年齡大的在家務農,這些人年老體衰,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種糧效益低,一些農戶不重視小麥生產,不愿花錢購買種子,多為自繁自留,不能按照種子生產技術規程操作,容易混雜,特別是播種和收獲時不清理機器,這是關中地區小麥機械混雜的主要原因[1]。

1.2 生物學混雜

生物學混雜又稱為天然異交或自然異交,也是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小麥屬自花授粉作物,除少數品種閉穎授粉外,大多數品種具有開穎授粉的特點,花粉傳播距離可達200 m以上,因此不同小麥品種相鄰種植時,很容易發生自然異交。冬小麥的自然異交率遠比大麥、水稻等其他典型自花授粉作物高得多。有些冬小麥品種由于穎殼開張角度大,且持續時間長(10 d以上),自然雜交機會大大增加,異交率大大提高,成為該類品種混雜與退化的主要原因。

1.3 剩余變異

一般來說,生物育種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大多數冬小麥新品種審定并開始推廣時,群體并不是絕對的純系,育種者只對很少的、主要的目標性狀進行選擇,而忽略了其他性狀。植株個體在遺傳性狀上仍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性狀是純合的,有些是雜合的。單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較易純合,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不易純合[2]。性狀要純合穩定下來需要多次種植,一個品種有很多性狀,都要純合穩定下來很難。人們有選擇性關注幾個主要性狀,對一些非主要性狀忽略,導致有些品種出臺過早,分離純化世代較低,選擇純合時間短,不夠穩定,在以后的繁殖過程中會逐漸分離。如果不繼續加以選擇純化,任其自然分離,經過不斷的積累和疊加,則會出現更多、更明顯的變異[3],從而引起生物學混雜。

1.4 選擇不當,去雜不徹底

在冬小麥種子繁殖工作中,特別是原種繁殖過程中,如果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對冬小麥新品種的特征特性了解不夠,不能按照品種的典型性狀進行正確的選擇,或因責任心不強,遺漏較多的雜、劣株(穗),有些只拔除高穗,不拔除矮穗,不整株去雜,都會造成品種混雜退化[4]。有些種子企業不能嚴格按照種子生產規程去雜去劣,或對新品種了解不夠,或不重視小麥苗期、返青期、拔節期的去雜去劣,而只重視后期的選擇工作。部分去雜工作人員為臨時工,缺乏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往往去雜不徹底。有些雜株被遺留在地里,收獲作種子使得來年種植田間雜株較多,影響了小麥產量,加速了種子的退化。農戶自留種子很少去雜去劣,種子質量差,更易引起小麥種子混雜退化[4]。

1.5 栽培管理不科學

栽培環境對選擇鑒定效果有重大影響,優良的栽培技術有利于小麥品種性狀的充分表現,是進行準確選擇的客觀要求。不良的栽培條件如高溫、低溫、大風、干旱、播種過早、播量過大、不重視中后期施肥等,不僅不利于準確選擇鑒定,而且會加速小麥種性的退化[5]。近年來,關中地區農民種小麥時普遍播種過早,原本在國慶節以后才能種植的小麥,提早到9月下旬,有些提早到9月22—23日播種。播種量由150.0~165.0 kg/hm2提高到187.5~210.0 kg/hm2,甚至有些達到225.0 kg/hm2以上,導致冬前苗稠苗旺,冬季凍害嚴重,春季容易倒伏。關中地區冬季干旱少雨,大部分農民不愿對麥田進行冬灌,導致麥田墑情不足,嚴重影響冬小麥的正常生長。施肥時“一炮轟”,播前將化肥一次性施入,之后不再施肥,導致小麥中后期脫肥早衰,影響產量。

1.6 病蟲危害

冬小麥病蟲害較多,如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黃矮病、蚜蟲、紅蜘蛛等對小麥生產的影響很大。小麥病害生理小種經常變異,每年都有新的生理小種出現,導致冬小麥品種喪失抗病性(特別是垂直抗性品種)。小麥生理性狀因病害的不斷侵染和蔓延而迅速退化,加速了冬小麥品種的退化、性狀變劣,產量大大降低。小麥蟲害每年都有發生,蟲口基數過大時嚴重危害小麥生長,使小麥生物學性狀和經濟性狀變劣,也加劇了冬小麥品種的退化[6]。

2 關中地區冬小麥品種防雜保純的對策建議

2.1 提供優良小麥品種

為冬小麥生產提供優良的小麥品種,是保證品種純度的前提條件。培育冬小麥品種時,除了要研究產量、抗病性、抗逆性、適應性等幾個主要性狀外,還應關注穗層整齊度、穗子均勻度、籽粒大小均勻度、品質、粒色等其他性狀。選擇育種品系代數不能過低,以避免性狀不穩定、種植過程中出現分離的情況,可采用加代等方式,1年種植2次或多次加大選擇力度,還應注重商品性狀的選擇,使綜合性狀突出。

2.2 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

各級種子管理站要承擔起為本地試驗篩選優良冬小麥品種的重任,每年征集本年度國審和省審適宜在本生態區種植的冬小麥新品種及往年在本地種植表現好的品種。在本地設立多個品種比較試驗,以當地主推骨干品種為對照,每個品種的種植面積至少在667 m2以上。按要求時間播種、施肥,控制好播量。整個生育期仔細觀察記錄,及時防治病蟲害,收獲前組織各級種子管理部門、農技中心、農技站、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于田間觀摩,現場評定各品種的優劣。初步篩選出表現好且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最后按品種單獨實收計產,根據產量、抗病性、抗倒性、適應性、品質等方面綜合評價,最終選出幾個適宜在本地小麥生產上推廣種植的品種。每年秋播前及時提出并發布小麥品種布局推薦品種意見,確定本地小麥生產主推品種、搭配品種及示范品種。要克服”多、亂、雜”現象,一般以每個縣5~6個品種,每個鄉鎮2~3個品種為宜,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指引,避免農戶因選種不當造成的損失,有效防止冬小麥品種的混雜退化。

2.3 采用科學良繁體系

冬小麥種子繁殖可以采用4級種子生產程序,由育種家或育種單位負責繁殖提供育種家種子和原原種(表1)。種子公司用育種家或育種單位提供的原原種進一步繁殖原種及良種,為冬小麥生產提供優良種子。

從育種家種子到生產用種的各級繁殖過程中,都有嚴格的防雜保純措施和種子檢驗制度,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冬小麥品種混雜退化的機會,確保種子的純度和質量。

2.4 嚴防機械混雜

防止品種機械混雜是保持品種種性和種子質量的重要措施。在播種、收獲、脫粒、晾曬、加工、儲藏等環節上,采用統一播種、收獲、曬種、貯藏和加工,堅持分收、分運、分打、分曬,分藏,對所用工具、用品、庫房都清掃干凈,種子插排標號。在各個環節注意防雜,按要求操作,特別是播種和收獲環節要清理干凈機械,防止引起機械混雜。積極培育種植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擴大優良冬小麥品種的種植面積,推廣骨干品種,1個品種集中連片種植,防止因1家1戶種植規模過小、種植品種過多而導致的混雜。要養成年年購種的良好習慣,購買高質量的種子種植,堅決杜絕用收獲的糧食做種子,減少混雜退化幾率。

2.5 嚴格去雜去劣

嚴格去雜去劣是防止生物學混雜的主要措施。在認真觀察和掌握冬小麥品種典型特征特性的基礎上,分清雜株、劣株。特別是種子田內的大麥、燕麥、節節麥、野生小麥、異品種株、異交株、退化株、畸變株、病株等,要能夠準確快速作出鑒定,然后徹底拔除。在冬小麥幼苗、拔節、抽穗和成熟等關鍵時期進行多次去雜去劣,拔除時間越早越好,最好在開花前全部完成。從根部整株拔除,帶到田外,不留后患,禁止只抽穗子,不拔植株,避免不良雜株、劣株在田間散粉,與正常植株發生雜交,更能避免冬小麥生長后期萬一發生倒伏無法進行去雜去劣而導致的生物學混雜,尤其是旱地小麥中高稈品種要提前完成。

2.6 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創造良好的栽培環境,加強種子田管理,是防止品種退化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種子繁殖田選擇上,要求排灌方便、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播期、播量、施肥、灌水、防治病蟲害等管理環節應按照品種種性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開展。堅決防止發生早播、晚播、隨意加大播量等現象,加強冬灌及春季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確保種子田品種生長健康,籽粒飽滿,延長小麥品種的生命期。

參考文獻

[1] 蘆靜,溫曉榮.淺析陜西省小麥種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 種子科技,2020,38(21):129-130.

[2] 王有偉,張曉霞,叢穎,等. 玉米親本種子混雜退化及提純復壯措施[J].種子世界,2015(11):38-40.

[3] 王妍卿,裴忠有,陳玉春,等. 利用SSR技術對小麥田間混雜株的初步鑒別[J]. 天津農林科技,2019(4):9-11.

[4] 李劍英. 大田小麥品種混雜的調查方法、問題原因及建議[J]. 種子世界,2016(2):11-13.

[5] 陳剛,王靜,張士燦,等.小麥良種混雜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72-74.

[6] 相陽.當前市場小麥種子質量的影響因素和提高途徑探析[J].新農業,2019(7):14-15.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關中地區冬小麥對策
羽翼與轉化:朱子學在關中地區的接受和傳播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甘肅冬小麥田
冬小麥和春小麥
淺談漢代關中地區主要水利工程
冬小麥——新冬18號
冬小麥—新冬41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