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教室更新策略探究
——以“佳和杯”競賽為例

2023-08-05 06:16楊杰王璇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常州213146
安徽建筑 2023年7期
關鍵詞:教學樓常州市設計方案

楊杰,王璇 (常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州 213146)

0 引言

雖然未來型教室是高校教學樓發展的主流趨勢,但對于老舊教室來說,教學樓功能的提升、教學環境的改善才是工作重點。為此,常州市科教城創新園區以及江蘇省常州市佳和影音技術有限公司組織學生在江蘇省常州市C 校開展設計競賽。常州科教城創新創業園區作為常州典型的創業園區,其主辦的“佳和杯”設計大賽吸引了常州及周邊城市大量的設計師。據官方統計,共89 組團隊踴躍報名,收到參賽作品上百幅,由常州高校老師以及業界知名人士擇優評選出獲獎作品并辦頒發獎金。本文從舊建筑有機更新理論基礎出發,探究高校教學樓教室更新設計策略。

1 常州市C校老舊教室現存問題

經過對常州市C 校的現場調研以及對學生發放的各類問卷調查、走訪等,在高校老師及業內專業人士的引領之下,對常州市C 校教學樓的教室現狀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剖析,最終提出以下三點問題。

1.1 教學樓整體風格亟待完善

隨著時間的推移,常州市C 校的教學樓建筑修繕不足,加上建設的年代與建筑水平的原因,老舊教學樓與新教學樓在建筑風格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1.2 教學樓空間安排不合理

如圖1 所示,教學樓內部空間只有教室以及物業辦公室,空間類型單調,學生沒有單獨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空間層次不夠分明。

圖1 教學樓空間安排(作者自攝)

1.3 教學設施老化,不符合現代化教學需求

現有教學設備(桌椅組合、投影儀設備、音箱等)是教學樓建立時所配備的,大部分已經超過使用年限。桌椅松動作響、投影儀燈泡老化、音響聲音模糊等問題十分突出;學生在上課時距離講臺稍遠就會聽不清老師講話;投影幕布上遍布污漬,嚴重影響學生觀感等。

2 老舊教室更新策略嘗試

此次競賽以教師授課教室為改造對象,教室空間在教學樓內部占比最大,其設計手法、設計風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整棟建筑的風格。在總結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對于老舊的教室空間的提升主要以重塑手法為主。以重塑手法開始對空間進行改造就意味它與原有空間設計相異,也就意味著空間不會是從零開始。

3 參賽實踐策略探究

此次“佳和杯”競賽獲獎者的設計方案均是針對常州市C 校教室現狀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及方案。筆者從舊建筑有機更新理論的基礎出發,結合自身改造感受以及競賽獲獎的優秀方案,按照“接受原有空間(保留)”“轉變空間形式(改造)”“否認空間現狀(拆除)”三種類別進行梳理,從多個角度來探究教室的更新方法與策略。

3.1 接受現狀,保留原有形式

從“接受”的角度出發,設計師對于空間布局不進行過分干預,而是注重空間裝飾,改善教學設備,提升教室的科技感。環境心理學研究顯示,通過形式改變而非功能布局變動的教室空間能夠幫助學生盡快的建立環境熟悉感與安全感。

一等獎《從CCIT 到教學樓提升設計》的設計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了學生的選票,對問卷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后,擬定設計方案為更新大型教室的投影設備,即舍棄教室原有的老舊黑板以及投影幕布,采用具有觸屏功能的大型電視,既美觀又實用。其次,對于教師所在的講臺以及講臺地面材質也進行了更新,即用木材代替金屬和水磨石,減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同時木制講臺也更加精致。最后,更新空間內部的裝飾形式,即教室西側用白色板材、黑色木條組成裝飾,可以粘貼告示以及通知,功能性與裝飾性并行;教室后方同樣是黑色木條裝飾,木條有燈帶內嵌,對空間內進行補光;教室頂部以固定間距在白色石膏板吊頂中留出光源位置。設計是由C 高校?;昭葑兌鴣?,取了?;罩械囊饩?,由白色板材進行表達。

三等獎的《未來智慧教室》方案對以大型教室為范例的教學空間進行研究,設計保留了原有空間安排以及裝飾特色,但是用了更加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例如手繪板的投入使用、教室墻壁兩側安裝的小型電視。三等獎方案主要聚焦于小型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既沒有打破原有教學樓的空間形式,又可以避免施工帶來的局限性,并對教學樓功能有實質性的提升。

3.2 轉變空間,新舊和諧共生

對于老舊教學樓來說,僅更換原有教學設備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并不足夠。在此種情況下的教學樓提升設計,除了保留與拆除之外,適應性的改造是使教學樓空間可持續性最大化的方式,此時設計重點就在于處理新舊空間之間的關系。

3.2.1 采用新的空間形式彌補教學樓空間類型單調的問題

一等獎設計方案《從CCIT 到教學樓提升設計》選擇對教學樓內部的小型教室空間功能進行轉變。如圖2 所示,設計者設計時舍棄了原有的鋸齒狀座椅排列,在靠窗以及南側墻周圍做了以木材為原料的階梯式座椅,并鋪設木地板,伴有矩形草地間雜在木地板之中。墻面上有木條鋪設,木條縫隙里同樣是補光用的燈帶。設備方面采用了觸屏電視,且墻壁上也有黑板,可以滿足學生需要。該方案沒有局限于原有教室的空間安排,而是靈活處理空間形式,補足建筑功能缺陷。經過設計后,小型教室轉變成學生研討室,解決了原有建筑空間類型單調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公共學習空間。

圖2 轉換之后的研討室圖片(作者自繪)

3.2.2 利用零碎空間,補齊教學樓空間功能

二等獎設計方案《推倒墻壁》嘗試從教學樓之中的零碎空間改造入手,比如樓梯附近的空地、空曠的走廊盡頭等,嘗試在這些零碎空間中布置沙發、書桌、液晶顯示器、自動販賣機等設備,另辟蹊徑地增加非正式學習空間(指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如寢室、圖書館,甚至食堂也可考慮在內,但不包含教室)。該設計方案從新的角度出發,重新定義教學樓之中的灰色空間,將其轉化成學習空間,既可以滿足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空間的實質性需求,又可以提升建筑功能的多樣性,也可以節省改造設計所需要的資金。

3.2.3 分割空間,重新定義空間使用方式

一等獎設計方案《從CCIT 到教學樓提升設計》對中型教室進行空間劃分,將其分為展示空間及學習空間。其中展示空間用于學生日常的課程匯報、作品展示,學習空間則考慮到大學生日常學習形式以團隊合作居多,劃出個人學習空間以及團隊的交流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主及團隊合作能力。

部分落選設計方案也從此角度做出設計,嘗試在教室空間的設計之中做出變化,希望通過設計使得教室能夠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使用需求。但在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舍本逐末的問題,例如試圖通過教室空間的高差變化使得空間使用方式多樣化,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使用感受,因而落選。

3.3 否定原有教學樓空間安排,推陳出新

在數字經濟大背景下,科學技術能夠滿足新興設計形式的諸多技術要求,所以教學樓空間的發展更加多樣化,教師以及學生對于未來型教室也更加向往?;诖嗽O計趨勢,部分設計者認為常州市C 校的老舊教學樓從空間布局、空間功能以及空間形式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考慮,均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因此需要構思出新型的建筑設計方案。

未參評的設計方案《重生》的設計者在對常州市C 校進行深入調研后提出一個全新的建筑設計方案,即以最能代表常州的“龍”形象為設計出發點,演變設計元素,完成設計方案。但因其并沒有依照賽事組委會給出的設計要求進行教室空間的升級改造,而是設計建筑,偏離賽事主旨,因此并未參評。

4 結語

教學樓教室更新設計是文化性建筑新陳代謝的一個特定部分,對于特定學校的教學樓,有其本身所存在的特定教學環境、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方式以及多樣化的空間安排。教學樓建筑以及教室空間的理論、實踐層出不窮,諸多高校做出各種嘗試,一些高科技的教學設備以及更加合理的教學空間安排承載了教師以及家長對于學生更大的期望。常州市C 校教學樓建筑的更新,是校領導對于教學樓展現校園文化的期望,和對于學生所需求的教室功能、形式等細微處的考量。設計師們所展現出的“接受”(保留)、“轉變”(改造)、“否認”(拆除)三種方法,一方面代表了設計師對于教學樓更新的態度,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設計師在進行教學樓更新方式的平衡嘗試,即在滿足學生功能需求的同時保證設計的經濟性。

猜你喜歡
教學樓常州市設計方案
基于可持續理念舊建筑改造設計方案探討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
常州市安全宣傳教育出“新”更入“心”
數據中心ECC設計方案研究
教學樓,作文本里的方格 組詩
基于遺傳算法的教學樓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計
教學樓自動門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
高壓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方案探討
白城市新區學校教學樓結構設計
某輕卡線束設計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