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崎病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的研究進展*

2023-08-06 15:51沈西偉趙建美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血管炎腦血管腦脊液

沈西偉,趙建美

(1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兒內科,南通 226001;2 南通大學醫學院)

川崎?。↘awasaki disease,KD)是一種好發于5歲以下兒童的急性系統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系統及器官,尤其是皮膚、黏膜、淋巴結以及冠狀動脈[1-2]。目前KD 的病因和機制仍不明確。大量學者[3-4]認為可能是遺傳易感兒童在感染因素誘發下引起的免疫調節紊亂。隨著對KD 的不斷研究,發現KD 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會導致嚴重后果。同時由于大多數KD 相關的神經系統病變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給KD 的診斷,尤其是不典型KD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本綜述將針對KD 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治療、預后以及對KD 早期預警的表現進行總結。KD 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發生率為1%~36%[5-8]。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有易激惹、意識障礙、頭痛、行為改變、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腦脊液白細胞數增多)、顱神經麻痹等,嚴重時可引起硬膜下積液、癲癇發作、感音神經性耳聾(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急性腦病、腦血管病等。

1 AM 和腦膜腦炎

1.1 AM AM 的臨床特點為[6-13]:(1)發生率高,為5.0%~22.6%。(2)常發生于急性期,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嗜睡、納差、前囟凸起等。(3)輔助檢查:腦脊液檢查除白細胞數增多外,生化和培養正常;頭顱CT或MRI 正常。(4)抗生素治療無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后腦脊液恢復正常。(5)發生嚴重后遺癥的風險較低,預后良好。

AM 的發病機制推測是:(1)各種病原體(尤其是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經過血液循環引起的損傷作用[10-11]。(2)腦部血管發生血管炎引起的異常免疫反應[12]。(3)注射IVIG 后引起的超敏反應以及誘發炎癥因子的釋放,作用于腦膜所致[13]。

1.2 腦膜腦炎 K.TAKAGI 等[8,14]報道6 例腦膜腦炎患兒,其特點為發病率低(約3.7%);發病年齡3~15 個月;臨床表現以意識障礙和(或)癲癇發作為主,發作時間2~11 d;腦脊液檢查細胞數明顯升高,以單核細胞為主,生化及培養陰性。經過IVIG 治療后,預后良好??赡軝C制為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以及小靜脈的血管炎引起的炎癥細胞浸潤和水腫[8,14]。

2 急性腦病

急性腦病是KD 的一種罕見并發癥。臨床特點[15-17]主要為:(1)常在KD 急性期發病,發生率為0.9%~1%。(2)表現為反復發熱、激惹、頭痛、意識障礙、語言行為異常以及驚厥發作等。(3)輔助檢查:腦脊液多數正常;低鈉血癥;頭顱MRI 可見腦白質病變、胼胝體可逆性病變、腦血流低灌注等;腦電圖可見慢波。(4)IVIG、英夫利昔單抗及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5)預后一般良好,部分兒童遺留有嚴重后遺癥。

急性腦病的發病機制[15,17]可能是:(1)約75%的腦病患兒合并有低鈉血癥,而低鈉血癥可引起腦細胞水腫。(2)異常的免疫激活,炎癥因子如IL-1、IL-6、TNF-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大量釋放以及炎癥細胞的浸潤,引起腦細胞和血管損傷。(3)腦血管發生血管炎引起的局部缺血效應。

3 腦血管病

KD 相關的腦血管病,主要包括腦血管炎、腦血流低灌注、腦梗死、腦動脈瘤及其破裂出血等[18-23],發生率是普通兒童的3.19 倍。臨床上以易激惹、癲癇發作、意識障礙、偏癱、行為異常、失語等為主要表現。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頭顱CT、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有助于診斷。治療常用IVIG、阿司匹林、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

3.1 腦血管炎 以無癥狀性腦血管炎最為常見。KD兒童尸檢可見包括動脈內膜炎、動脈周圍炎、局灶性壞死性血管炎等腦血管受累表現。KD 相關的腦血管炎診斷特別困難,主要依靠腦脊液檢查、頭顱MRI和MRA[19-20]。

3.2 腦血流低灌注 T.ICHIYAMA 等[20-21]通過SPECT對無神經系統癥狀的KD 急性期患兒研究發現,分別有28.6%、72%的KD 患兒表現為局限性腦血流低灌注。同時,T.HIKITA 等[21]對4 例有神經系統癥狀者分別行SPECT 和MRI 檢查,發現均有腦血流低灌注;3 例患兒可見MRI 異常??赡艿臋C制是腦血管炎引起的局部缺血效應。

3.3 腦梗死、大腦動脈瘤及其破裂出血 腦梗死是KD 患者罕見的嚴重并發癥,發病較晚,甚至在KD發病后1 年以上發病。好發于大腦中動脈區域,導致腦動脈出現狹窄、閉塞。常伴有更長時間的發熱或嚴重的KD。頭顱CT、MRI 及MRA 有助于診斷??赡艿臋C制[22-23]是:(1)腦血管炎引起的局部缺血效應。(2)血栓形成,如輸注IVIG 后經常發生IVIG 相關的血栓、血小板增多以及血管炎癥反應引起的血栓。J.H.AHN 等[22]在2010 年報道了1 例KD 合并大腦中動脈動脈瘤破裂出血,揭示了KD 的血管炎病變可累及腦動脈,形成動脈瘤。

4 顱神經麻痹

KD 可累及眾多顱神經,但以面神經麻痹(facial nerve palsy,FNP)為主。J.MURAYAMA 于1974 年首次報道KD 相關的FNP,此后報道逐漸增多,1984 年日本將FNP 作為神經癥狀寫進指南[24]中。FNP 的臨床特點[25-29]:(1)發生率為0.9%~1.3%。(2)發病年齡一般為3~25 個月,多≤20 個月。(3)男女比例約為1∶1.4。(4)左側多見,偶見雙側。(5)表現為口角歪斜、眼瞼不能閉合、面部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等。(6)少數在KD 初期出現,多數在恢復期出現,平均發病時間為16 d。持續時間為2 d~3 個月,平均12 d。(7)腦脊液檢查60%以上出現白細胞數增高,生化正常,培養陰性。(8)一半以上的患兒可伴有心血管系統損害,以冠狀動脈擴張及冠狀動脈瘤為主。(9)一般經過IVIG 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后,FNP 大多可自行恢復,極少數患兒可長期存在。

FNP 的發病機制可能為:(1)由于供應周圍神經的動脈發生血管炎而引起的缺血效應[7,27]。(2)腦部血管炎累及面神經核以外的面神經所導致的神經節炎、顱神經和周圍神經的神經炎[28]。(3)免疫功能調節異常[29]。

5 SNHL

在傳統認知中,SNHL 不是KD 的常見并發癥,也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并未引起兒科醫師的重視。然而,自從1988 年第1 例KD 相關的SNHL被報道出來,許多學者[30-31]對SNHL 進行研究發現:(1)發生率高,為30%~36%,尤其是在血沉快、貧血、血小板計數高、延遲使用IVIG 治療等的患兒中明顯。(2)發病年齡多<2 歲。(3)常在KD 的急性期或亞急性期發病,亦可在恢復期發病。(4)常累及雙側。(5)聽力損害大多為一過性的,嚴重者出現認知能力下降、語言發育延遲及永久性耳聾。(6)聽力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7)大部分患兒對IVIG 及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8)一般預后良好,約有14%的患兒有持續性的不可逆的SNHL。

SNHL 的發病機制[30]可能是:(1)大劑量阿司匹林的耳毒性。短時間內大量阿司匹林破壞血-迷路屏障,引起的細胞、血管、神經損害。(2)內耳的血管發生血管炎,引起炎癥反應以及缺血效應,導致內耳毛細胞、聽神經及前庭神經受損。(3)感染損傷機制。微生物及其毒素,可通過血液循環,直接侵犯內耳引起的損傷。(4)免疫功能紊亂。異常的免疫激活引起的內耳毛細胞、血管、神經損傷。

6 結 語

KD 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是KD 的另一個嚴重并發癥,不僅發病率高,且會遺留永久后遺癥,同時增加冠狀動脈受累的風險,尤其是作為首發癥狀出現在KD 早期時,常導致漏診或誤診,嚴重危害兒童的健康,但未引起兒科醫師的重視,主要原因有:(1)兒科醫師及家長對KD 相關的神經系統損害認識不足,未能早期診斷,導致治療延遲。(2)KD 的高發人群為5 歲以下的兒童,不會或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訴求以及配合檢查。因此,對于長期發熱的患兒,特別是合并神經系統損害,如易激惹、AM、行為異常、FNP、SNHL 等,要高度懷疑KD 可能。及時行腦脊液檢查、頭顱影像學檢查以及聽力檢查等有助于KD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同時,鑒于SNHL 的高發病率及其導致的嚴重后果,應將聽力檢查作為常規檢查,并進行長期隨訪。

猜你喜歡
血管炎腦血管腦脊液
血管炎的分類及ICD-10編碼探討
全腦血管造影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
腦血管造影中實施改良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臨床意義
一項單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種流行病學資料分析
高齡老年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血管炎性腎衰竭患者1例報道
腰椎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
腦脊液引流在早期顱內破裂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兼結核潛伏感染者一例
PC-MRI對腦脊液循環的研究價值
納洛酮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