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中藥材“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現狀與對策

2023-08-09 15:39康天蘭
西北園藝(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甘味三品一標種苗

甘 敏 康天蘭

甘肅是全國中藥材優勢產區, 已形成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區、 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區、 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濕區、 河西走廊溫帶荒漠干旱區4 大中藥材優勢產區。 2022年甘肅中藥材面積491 萬畝, 產值295 億元,其中標準化種植270 萬畝, 占55%。 依托省級現代寒旱農業發展資金, 支持中藥材主產縣區建立良種苗木繁育基地, 打造中藥材綠色標準化萬畝核心示范基地, 帶動全省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37 萬畝,標準化種植總面積達到307萬畝。

1 新“三品一標”內涵

隨著中藥材質量和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現代中藥材“三品一標”被賦予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等新內涵。其中,品種培優是基礎,支撐中藥材生產前端;品質提升是核心,提升中藥材生產技術水平,向綠色、安全、高營養價值發展; 品牌打造側重中藥材生產末端的品質、品牌塑造,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標準化生產是貫穿中藥材生產全程的標準化、規范化運作,屬現代中藥材產業發展重要內容,是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 增加綠色優質中藥材供給的有效途徑。 為此, 推進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推行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是推進中藥材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2 甘肅中藥材“三品一標”建設現狀

2.1 突出良繁體系建設,提升種苗統繁統供水平 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 建立優良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以道地藥材為重點,結合產學研推模式,重點開展新品種選育、引種篩選、野生資源栽培和馴化研究, 并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等質量檢驗標準;在中藥材主產區隴西、岷縣、渭源、文縣、宕昌、民樂等建成優質種子繁育基地216 個6.47 萬畝、種苗繁育基地341 個14 萬畝,種子種苗高質量和集約化繁供比例達40%以上。

2.2 突出綠色標準化基地建設,提升藥源綠色技術水平 甘肅中藥材產業堅持穩量、提質、增效原則。一是重點扶持優生區、適生區和道地產區大宗道地品種,適度發展羌活、秦艽、金銀花、肉蓯蓉等市場緊俏、資源稀缺、對生態有保護作用的品種。 二是制定大宗道地中藥材地方標準97 項, 通過扶持新型經營主體進行土地流轉、訂單生產等多種經營模式, 集成示范推廣覆地膜、有機肥替代化肥、機械化作業、病蟲草鼠害綠色防控等標準化技術, 建設一批高標準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三是重視省級抓點示范,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制定 《甘肅中藥材產業抓點示范實施方案》,在隴西、岷縣、宕昌、文縣等地指導建立黃芪、當歸、黨參、紋黨等萬畝道地藥材標準化省級抓點示范基地, 打造綠色標準化核心示范基地1 萬畝(新品種展示、全程機械化、綠色防控等集成創新核心示范片帶); 在渭源、西和、禮縣、民樂等地指導建立黨參、半夏、大黃、板藍根等道地優勢品種標準化抓點示范基地;帶動全省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434 個78.65 萬畝,標準化基地978 個226.1 萬畝。 四是農機助力中藥材適度規?;洜I,中藥材旋耕、深松、移栽、覆膜、收獲等機械得到推廣應用,山地丘陵農機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專業化植保服務隊(合作社)托管已成熱門,機械化應用率達48%。 五是依托甘肅道地藥材當歸、 黨參、黃(紅)芪、大黃、半夏區域優勢,農業農村部下達甘肅道地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 著力補齊中藥材良種繁育、 產業鏈融合和中藥材品牌營銷等環節存在的短板和弱項, 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2.3 突出質量安全追溯,推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為發展具甘肅特色的現代寒旱農業, 提升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打造“甘味”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主管部門制訂了《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評價工作總體方案》,對道地中藥材的產地環境、生產過程、質量安全、營養品質等綜合評價,保證中藥材品質和“甘味”知名品牌打造。 一是以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為支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成覆蓋省、市、縣、鄉4 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機構、 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實現中藥材信息化追溯和綜合監管。二是以保護和發展道地中醫藥產業, 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 增加農民收入為宗旨, 建成“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甘肅道地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在隴西、岷縣、渭源和宕昌等縣已建成中藥材種植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健全中藥材準入準出制度,輻射帶動全省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建設。目前,涵蓋當歸、黨參、黃芪、板藍根、甘草等10 多種中藥材和枸杞、 玫瑰花等藥食同源中藥材的追溯工作有序開展, 參與追溯生產經營主體達100余家,出具產品合格證500 多份。實現道地中藥材的生產、儲存、加工、醫療使用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三是推行中藥材合格證制度。落實中藥材質量安全責任, 增強全程生產監管意識和誠信意識, 中藥材生產企業通過登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完善主體信息、 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等相關質量安全記錄,由省級追溯平臺自動生成統一編碼、 規范、簡便、 適用的中藥材合格證, 實現產品身份可識別、可追溯。

2.4 突出市場體系建設,提升“甘味”品牌知名度 實施品牌營銷戰略,著力打造“甘味”中藥材品牌。 目前,全省有國家GAP 基地8 個、農業農村部無公害基地7 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8個、“甘味”中藥材區域品牌5 個、企業商標品牌15 個。 岷縣當歸獲中國馳名商標,岷縣被評為全國當歸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 全省建有隴西文峰、首陽,渭源渭水源、會川和岷縣當歸城等5 個大型藥材專業交易市場、 全國中藥材信息發布中心。 隴西縣成為全國第二大中藥材專業批發交易市場及北方大宗中藥材價格形成中心,交易量占全國交易總量20%以上,當歸、大黃、甘草、柴胡、板藍根等交易量占全國50%以上,銷往東南沿海、臺灣省,及新加坡、歐美等國際市場,海內外享有盛名。

3 存在問題

近年來,甘肅中藥材產業規模優勢凸顯,提質增效步伐加快,但仍面臨短板和不足。一是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種苗繁育滯后, 大多產地所需種子種苗仍為自繁自育,導致品種混雜、種性退化。二是種植技術水平仍待提高,新優實用技術及新品種推廣難度大,藥材質量參差不齊。三是機械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藥材大多種植于高寒高海拔山地, 亟需加大山地丘陵應用機械研發力度, 實現降本增效。 四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承擔的農業農村部道地中藥材產業集群建設項目進展緩慢。

4 發展對策

4.1 提升中藥材優質種子種苗繁供水平 扶持中藥材集中繁種育苗, 在藥材主產區建設穩定的種子種苗繁育基地,集成技術試驗示范,擴大種子種苗選優提純、新優品種先進技術推廣、統繁統供規模, 提升種子種苗標準化生產水平和質量, 力爭3~5 年優質種子種苗供應率達到50%以上。

4.2 創建中藥材高標準示范基地 一是結合產學研推模式,開展科技研發、技術集成配套創新,圍繞中藥材種質創新、良種推廣、集約育苗、標準化生產、 生態種植等環節提高中藥材產業標準化、規?;?。二是開展中藥材生產機具研發改進,按照區域、品種、生產環節突破機械化技術瓶頸,重點攻克當歸移栽、黨參黃芪露頭栽培、半夏播種與采收、種子丸?;?、機械揉搓等機械難點技術,探索開發金銀花采摘、機械除草、覆膜直播、仿野生種植等技術和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效益。三是開展省級抓點示范, 依托寒旱農業三年倍增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高標準示范園、 農機具購置補貼等項目,重點打造隴西、渭源、岷縣、漳縣、宕昌、文縣百萬畝中藥材綠色高標準化片帶, 帶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率達到60%以上, 綠色標準化種植達到300 萬畝以上。

4.3 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水平 嚴格中藥材生產全程質量管控,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減肥減藥,限制化學肥料、低毒農藥等投入品用量和頻度,執行標準化操作管理規程(SOP),依托生產技術、產地初加工、質量安全、商品等級等中藥材標準體系,督促經營主體嚴格落實“兩證一標識”制度,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全面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水平。

4.4 提升中藥材品牌營銷水平 實施 “甘味”品牌營銷戰略,以“三品一標”為抓手,強化中藥材產區環境、加工過程技術標準,農產品營養品質及特色的質量安全監測及可追溯體系建設,積極培育隴藥大品種大品牌,構建“甘味”區域商標品牌和企業商標品牌協同發展、 互為支撐的“甘味”中藥材品牌體系。

4.5 產業集群帶動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 依托甘肅道地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做深做細延鏈、補鏈、強鏈,著重實施一批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項目, 強化上下游企業配套協作,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 培育壯大一批精深加工企業, 建設富有特色、帶動力強的中藥材特色產業集聚區。

猜你喜歡
甘味三品一標種苗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獎征文活動
鼎牌種苗有限公司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甘味”農產品 公益廣告
“甘味”農產品
“甘味”農產品 公益廣告
福州“三品一標”建設收獲理想成績單
小小種苗不簡單 一年賺回上百萬
井研縣“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
高錳酸鉀在種苗上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