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及其穩定性研究

2023-08-11 05:26王紫琳
商場現代化 2023年14期
關鍵詞:競爭力一帶一帶一路

摘 要:“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耙粠б宦贰背h促進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顯著改變了農業產業環境,成了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關鍵環節。本文基于年農產品出口貿易數據,結合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模型實證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和穩定性。研究發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相比,農產品出口競爭力不足,有一定的穩定性。面對現有問題提出提高競爭力和保持穩定性兩方面的政策建議。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由“競爭力不足、穩定性有待提高”向“高質量、可持續”轉變。

一、引言

2013年,我國提出與沿線64個國家共同建設“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耙粠б宦贰苯ㄔO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中國具有優越的農業資源稟賦,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龐大,202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843.5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額總額為308.34億美元,在中國對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36.56%。那么中國對沿線國家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如何?在當今動蕩的世界大局中穩定性如何?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有助于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構建互聯互通網絡。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1.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基本情況

從圖1中可以看出,2014—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雙邊合作機制下積極開展農業領域產業對接、貿易往來和技術交流,中國沿線國家的雙邊農產品貿易呈穩步上升的態勢。農產品出口額、進口額和進出口總額在這8年間基本處于不斷增加狀態,但是增幅并非完全一致。雙邊農產品貿易額,從2014年的438.71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800.0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8.96%。其中,農產品出口額由2014年的210.3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294.3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4.92%。進口額從2014年的228.3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505.6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2.02%。中國與沿線國家僅在2016年和2017年為貿易順差,其余6年都為貿易逆差,并且增幅不斷逐漸增加,在2021年貿易逆差已達到歷史最高值,為211.32億美元??傮w而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規模越來越大,但是貿易逆差也在增加,當前巨額的貿易逆差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2.中國農產品出口產品結構分析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農產品標準分類方法,可以將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分成5個產品類別:谷物、油菜和植物油,園藝產品,動物產品,加工產品和紡織原料農產品。雖然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2014—2021年8年中我國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呈現出逆差的態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農產品品類都表現為逆差,如園藝產品和加工產品。

園藝產品是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最主要的農產品,階段變化特征明顯。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園藝產品出口額在2018年增長到74.46億美元,年均增速為16.06%,始終保持順差狀態。這表明中國園藝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中的優勢相對明顯。

加工產品在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中占有明顯的份額。中國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加工農產品進口額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48.2億美元開始持續迅速增長,在2018年達到56.92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14.43%。加工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第三大細分農產品。

三、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性分析

為了分析中國與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競爭性,運用對國際競爭力分析時比較常用的測度指標之一——貿易競爭力指數,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數,它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

TC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TCit表示i國t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Xit表示i國t產品的出口額,Mit表示i國t產品的進口額。

該指標作為一個與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剔除了經濟膨脹、通貨膨脹等宏觀因素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量是多少,該指標在-1~1之間。TC>0時,i國t產品為凈出口,表明一個國家該種產品生產率高于國際水平,其中TC指數在0~0.3之間,表示國際競爭力較弱,TC指數在0.3~0.6之間,表示國際競爭力較強,指數大于0.6表示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TC<0時,i國t產品為凈進口,表明一個國家該種產品生產率低于國際水平,國際競爭力較弱;TC=0 時,i國t產品的生產率與國際水平相當,其進出口只是為了國際間產品品種交換。

據圖2所知,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逐年降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也呈現下降態勢。由圖可知,“一帶一路”推動了中國農產品更好地“走出去”,2014—2016年中國農產品TC指數呈現增長態勢,在2016年“一帶一路”農產品TC指數達到最高峰為0.049,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雙邊貿易形成順差。自2016年起,“一帶一路”農產品TC指數逐年下降,在2021年達到最低值-0.264。這表明中國農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競爭力呈現劣勢,競爭力不足。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穩定性研究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對世界的居民生活、企業生產都有了極大的影響,農產品出口企業遇到諸多困難,也導致世界經濟急速下滑。據圖3所知,2020年2月疫情暴發初期,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客觀上限制了人員和物資流動,給農產品出口企業生產造成困難,出口量和利潤急劇下降,2月份農產品出口額僅有10.75億美元。3—6月份在中國政府和人民萬眾一心的防控之下,中國疫情緩和,而國外疫情則愈演愈烈,并且面對疫情恐慌,許多國家開始加大進口農產品力度以備無患,所以3—6月份中國對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增加。6月份開始,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國采取了有效的財政、貨幣措施幫助經濟復蘇,刺激資金回籠,恢復企業正常生產和居民有序生活。中國對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逐月增加,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12月中國對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達到全年高峰28.90億美元。據圖所知,2020年月度出口總額與2019年月度出口總額差值最低約為-1.68億美元,最高約為2.84億美元,在2020年中有七個月的出口總額超過2019年,由此可得中國在面對世界疫情的嚴峻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望從“引進來”走向“走出去”。

五、政策建議

1.提高競爭力方面

第一,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聯系日益密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具有良好的基礎,中國需要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培育優良農作物品種,促進中國農產品更好“走出去”,實現農產品貿易保持穩定的順差。程撒撒認為要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就應該充分利用雙方農產品的互補性,中國一方面應繼續保持優勢農業品種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應該積極提高其他農業品種的競爭力。所以我國應該著重提高谷物、油菜的種植規模,著重提高植物油的加工效率。對于動物產品和紡織原料農產品則需要發掘和探索其發展潛力,平衡這兩類農產品進口與出口,提高其出口競爭力,實現這兩類農產品TC指數正值增長。

第二,推動農產品供給側改革,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中央明確提出,新形勢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推動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就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并提出“三個優化”(即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優化經營結構;立足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的應對之策。中國應該積極推動農產品供給側改革,促進農產品戰略性結構調整,利用比較優勢增加農產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

2.保持穩定性方面

第一,完善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物流體系

當前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的時代,面對物流行業的新發展,我國應該把握新機遇。易攀認為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也需要物流的支撐,物流配送服務是提升我國農產品貿易發展水平的重要一環。社會經濟、政治和不可抗力都會增加貿易的風險,提高不穩定性,而物流作為整個農產品貿易的重要中間環節,需要完善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王志娟等認為中國應該完善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物流體系,提高現有流通渠道的利用效率,并且著力促進陸空兩大運輸方向的開發,大力發揮中歐班列的帶動作用,推動更多企業更好更穩地“走出去”。

第二,樹立品牌意識,增加品牌效應

中國對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識不夠強烈,目前中國享譽世界的農產品品牌寥寥無幾,而品牌可以為企業帶來商業價值的延續,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在面對社會經濟政治變動的影響時,可以增加抵抗風險的能力,提高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和穩定性。企業要取得良好的品牌效應既要加大品牌的宣傳廣度、深度,更要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服務為其根本手段。品牌戰略規劃,其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品牌定位、品牌宣傳和品牌維護管理。找到自身產品與同類產品的差異點,植入消費者的心中,并給予悉心維護。注重創新賦能,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提高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所以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樹立獨立品牌,出口企業應該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品牌效應為農產品出口賦能,提高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張孜豪.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潛力研究[D].山東:山東理工大學,2020.

[2]楊玉文,董婉璐,楊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特征演變[J].云南社會科學,2021(1):67-73.

[3]邸菲,胡志全,安巖.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及競爭力分析[J].中國農業通報,2019,35(9):149-154.

[4]楊逢珉,田洋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質量影響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3(10):96-106.

[5]王灝.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山東理工大學,2020.

[6]程撒撒.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8.

[7]王志娟,林海英,王飛,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效應研究——基于41個國家的面板數據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22(4):1-11.

[8]易攀.“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26):76-77.

作者簡介:王紫琳(2000.01— ),女,漢族,浙江寧波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商務。

猜你喜歡
競爭力一帶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在聯合中提高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