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五個優”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眉山樣板

2023-08-11 13:57羅曼
糧食問題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眉山

羅曼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終把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為了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緊緊扭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多措并舉端穩筑牢中國人的飯碗。眉山聚力做好五個“優”工程,以切實有效的舉措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為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供眉山智慧。

關鍵詞:“天府糧倉” 眉山 糧食安全 耕地保護 種業振興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親臨眉山,深入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考察眉山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生產等情況,并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糧食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

習近平總書記在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嚴防死守耕地紅線、糧食儲備調節等重要問題上都作出了深刻闡釋。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內涵要義。

1. 高瞻遠矚,強調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國之大者,是事關全局、事關根本、事關長遠、事關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高瞻遠矚的歷史眼光,未雨綢繆,為糧食安全賦予了“國之大者”的戰略定位,立意高遠,從戰略和全局角度強化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了各級黨委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擔當和政治自覺。

2. 科學部署,提振保障糧食安全的信心與定力。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國際農產品供應鏈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始終要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始終要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的堅定決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將提振全黨全社會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定力與堅定信心。

3. 指導精準,梳理闡釋保障糧食安全的方法論?!氨仨毎汛_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并從壓實責任、保護耕地、科技創新等方面,系統闡釋了如何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天府糧倉”打造工作、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二、進一步打造“天府糧倉”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糧豬安天下,天府實名歸”,四川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曾用不到全國1/16的耕地面積,滿足了全國1/10人口的糧食需求,農作物總播面積、畜牧業產值曾居全國之冠。但是,根據四川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05至2020年監測數據,四川已從糧食凈調出省變為凈調入省,2020年凈調入糧食360億斤,糧食自給率從91%下降到66%;2020年,四川省糧食產量排名全國第9,僅是第一名黑龍江省的47%。從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來看,四川省耕地保有量較“二調”時減少2239.2萬畝、減少面積居全國第一,人均耕地面積已不足1畝,形勢日趨嚴峻。

對此,2022年4月1日,胡春華副總理專門囑咐四川要予以重點關注,要求盡快摸清情況,研究政策,采取措施,強化監管,堅決遏制增量,先易后難解決存量問題。黃強省長、省委組織部于立軍部長、堯斯丹副省長先后作出6次批示;2022年4月28日,黃強省長主持召開全省耕地保護工作會議,為全省釋放了非常強烈明確的信號:制約四川省糧食安全工作的主要挑戰之一是耕地流失,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刻不容緩。

為了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一方面要著力保障耕地數量,另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耕地上提升糧食生產數量與質量。近年來,眉山市委市政府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鞏固創新政策保障手段,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2021年,眉山市糧食播面和產量達到297.5萬畝、127.5萬噸。為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供眉山智慧。

三、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眉山實踐

(一)優耕地、廣播種,穩定糧食生產“基本面”

1. 保障耕地數量,守住糧食生產命根子。扎實開展永久基本農田試劃,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按照“三區三線”劃定工作部署,實事求是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從源頭上穩定耕地數量。建立補充耕地儲備庫,涉及占用耕地的所有項目用地,均按照“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原則開展耕地補充。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2019-2021年累計投入資金2.76億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27個、新增耕地8850畝。創新開展命名耕地保護年度“先進縣區”“先進鄉鎮”評選活動,對耕地保護成效顯著的地方給予用地計劃和資金獎勵。

2. 穩步提升質量,夯實糧食生產基礎。眉山創新推出平原區“沃野方陣”、丘陵區“生態走廊”、山區“綠海明珠”三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自2011年以來,建成高標準農田214.1萬畝,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20%,畝均產量提高100公斤左右。眉山市先后獲得省政府2016-2018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績效考核農業項目第二名,2018年四川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李冰杯”競賽先進集體。

3. 拓寬擴種路徑,提高糧食播種面積。眉山將擴面作為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創新撂荒耕地復耕、果園間套種糧、征而未用復耕、藕塘改種水稻、魚塘浮板種稻擴面“五種模式”。截至目前,眉山已騰退低效經果林(草坪)1萬畝、整治農戶承包耕地撂荒6.1萬畝、果園間套種糧10萬畝、復合種豆10萬畝,為穩定糧食生產“基本面”打下基礎。

(二)優科技、強種業,拉升糧食生產“增長量”

1. 大力推進農業先進技術應用。眉山市遴選發布農業主推技術26項,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0個,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102個。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送科技下鄉等多途徑多形式助推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100%。連續7年開展“一優兩高”生產競賽,以競賽活動為載體,瞄定優質、高產、高效3大目標,建成1500畝全省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基地之一,6年累計引進試種越光、稻花香等國內外優質品種340個,篩選出宜香優2115、川優6203等適種眉山的優質高產新品種40個。示范推廣機插秧優質超高產栽培、水稻機直播省工節本、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技術30項,集成雜交稻機械化生產“緩基速追”減氮增效施肥技術等綠色安全生產新技術3項,帶動眉山市水稻實現優質化生產,擦亮“中國優質稻米之鄉”金字招牌。開展水稻“噸糧田”高產攻關,配套良種良法,實現優質和高產齊頭并進,2017年競賽田塊水稻最高畝產達969公斤,創造了成都平原地區水稻超高產記錄。競賽田塊6年平均畝產較全市高100公斤,輻射帶動全市水稻單產提高5%以上。

2. 大力推進種業發展。2021年眉山出臺《關于推進種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資金、人才、創新、用地等方面為種業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將種業發展工作納入區縣鄉村振興、糧食安全、市政務目標考核。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種植晶兩優534、隆兩優534等優質、高產、多抗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8%。以東坡區、彭山區為核心,加快推進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2021年實施中央財政制種大縣獎勵項目,分別投入資金3000萬元、1000萬元提升制種基地綜合能力,新建“五化”(基地建設標準化、種子生產產業化、生產全程機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種農民職業化)基地面積1500畝,眉山市常年制種面積穩定在2萬畝以上,制種單產能力提升5%,畝產在200公斤以上。全市良種普及率達98%以上。

3.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推進“五良”融合技術集成行動,通過規范實施農業機械化相關項目、將農機裝備發展納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支持范圍等措施,加快補齊機械化高效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等短板。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居全省第2位。常年規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600余萬元,新增補貼機具2200余臺(套),在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重要農時季節開展農機化“三搶”作業服務,加強糧食機播、機收技術指導,眉山市2021年主要農作物機耕面積308萬畝、機插機播面積160萬畝、機收面積215萬畝,居全省第2位。

(三)優加工、穩儲備,拓展糧食生產“產業鏈”

1. 落實糧油儲備。圍繞“有倉收糧、有錢收糧、有人收糧、有人送糧”,通過設備維護、保障資金、配齊人員、上門服務等措施,落實糧油產品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印發實施《眉山市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管理辦法》,建立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落實市、縣級地方儲備糧食8.04萬噸、儲備菜籽油0.8萬噸,小包裝大米0.59萬噸、菜籽油0.06萬噸,超過省下達最低儲備規模;完成5300噸省儲稻谷、8595噸市儲小麥、3000噸市儲菜籽油輪換。

2. 深化加工改造。眉山建成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24個,覆蓋倉容42.02萬噸;新建、升級改造低溫庫項目8個,覆蓋倉容36萬噸;建設大米加工企業22家、應急加工企業12家,與黑龍江五常市等地簽訂糧食產銷、加工區域合作協議。

3. 延伸產業鏈條。堅持創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引進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德益綠色食品公司,培育川南釀造、千禾味業、中紡糧油等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年糧食加工產值實現170億元。眉山“好味稻”合作社創建“東坡味稻”“泉水山谷”等糧食商標,有機大米單價每斤賣到12元以上,增加糧食產品附加值。創新“一邊種糧食,一邊種風景”理念,發展洪雅“稻田藝術”、丹棱縣“橘鄉稻田”等農旅融合載體,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以上。

(四)優效益,建園區、夯實糧食生產“橋頭堡”

1. 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機制,由區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園長”,國有農業投資公司“四種主體”推進園區建設模式全國推廣。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規范流轉土地,“四步流轉、三方受益”模式全國推廣。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園區+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農業、股份制合作等模式,帶動小農戶達80%以上。

2. 突出糧食導向。對標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規劃,圍繞做強做優糧油戰略產業,突出糧食導向,加大糧油類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力度,開展市級糧油類現代農業園區專項考評,給予一定的獎補。

3. 圍繞園區優基地。以東坡區綠色糧蔬現代農業園區、仁壽縣現代糧油園區為重點,建設現代糧食生產基地,穩步提升眉山市糧食生產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發展水平。堅持“園區化、項目化、品牌化”推進糧食產業發展。全市建成糧食類園區8個,包括省級園區1個、市級園區2個、縣級園區5個。以東坡區綠色糧蔬現代農業園區、仁壽現代糧油園區為重點,建設現代糧食生產基地,穩步提升全市糧食生產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發展水平。平壩區以東坡區綠色糧蔬園區為核心,形成30萬畝現代糧食規模生產基地;丘陵區以仁壽珠嘉為核心,形成15萬畝現代糧食規模生產基地;低山區以洪雅中保為核心,形成5萬畝糧畜結合、種養循環現代糧食生產基地。通過建設園區,保住了全市糧食播種面積,促進了良種良法推廣,同時節約了糧食生產成本、增加了種糧效益。

(五)優政策、強服務,扶持糧食生產“帶頭人”

1. 落實補貼。嚴格落實中省補貼政策,確保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補貼、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支持種糧業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2. 培育社會服務主體。注重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組織的培育壯大,圍繞糧食生產推行耕、種、收、儲、運等環節的社會化服務模式,不斷激發糧食生產新動能。眉山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3000余家,糧食作物社會化服務面積超250萬畝次。岷江現代農業園區成立國有獨資土地流轉服務公司,土地流轉率94%。好味稻合作社秉承“讓想種田的人會種田,讓會種田的人能賺錢”理念,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培育服務主體,實行“五統一”經營模式(統一農技知識、統一農資購買、統一農機服務、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銷售),成為全市糧食生產水平最高的社會化服務主體,先后榮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國星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以好味稻合作社為代表的服務組織,示范、帶動了全市糧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全市糧食生產適度規模逐步提高。

3. 整合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優先覆蓋種糧大戶所在區域。采取直接補貼、以獎代補、個性化服務等方式,從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新型農民培訓、農機具購置等方面,加大對糧油生產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的扶持力度。

參考文獻:

[1]蔣和平,堯玨,蔣黎.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保障的發展思路與政策建議[J].經濟學家,2020(01):110-118.

[2]全國政協農業農村研究智庫課題組.牢牢把住“國之大者”糧食安全底線——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人民論壇,2022(07):6-10.

[3]賈現文,王良俊,李培等.眉山市雜交中稻“一優兩高”1343模式構建及應用[J].農業科技通訊,2022(08):166-168.

(作者單位:中共眉山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眉山
眉山印象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
蘇軾眉山足跡
書寫眉山的幾種方式(組章選三)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