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鄉村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

2023-08-12 21:38李中華
新農民 2023年19期
關鍵詞:資源保護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李中華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逐漸成為我國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方向,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在鄉村土地資源利用上科學合理,同時又能保護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已經成為當前鄉村建設和土地開發工作所面臨的重要難題。本文為了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以及探尋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結合目前鄉村發展現狀,分析探討在鄉村建設發展過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的措施,希望以此提高鄉村土地資源利用率,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關鍵詞:土地資源;鄉村發展;資源保護;開發利用

黨中央在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建設我國新時代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并對鄉村的醫療、教育、交通、社會保障、文體等基礎設施都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豐富農民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時有效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和景觀建設。自從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振興鄉村土地建設等利民政策,為了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土地合理化利用,對鄉村土地開發利用的結構進行了合理調整,并針對產業用地、土地功能規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出臺了新的規劃政策,但在振興鄉村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鄉村的土地占用率會大幅度增加,其中一部分鄉村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土地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大范圍地占用鄉村土地資源,導致鄉村綠化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違背了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為解決這一現狀,鄉鎮政府要強化土地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出鄉村土地利用優勢,最大化實現土地資源利用價值,以此提高鄉村土地資源規劃效率。

1 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

土地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利用與保護必須形成有機結合。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它既可以滿足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需求,也可以保護土地資源的完整性。同時,土地資源的保護也不能被忽視,它是維護綠色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保護和利用應相輔相成,以此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鄉村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的前提下,鄉村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2 鄉村土地規劃政策要求

2.1 注重鄉村實際用地需求

需要鄉鎮政府相關人員要到鄉村進行實地考察、搜集相關資料,并對周圍群眾進行走訪和詳細調查,以此深入了解鄉村用地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明確和了解農村振興發展所必需的產業生產現狀以及生態保護的必要性。并且必須確保深入了解村莊的實際情況時,所收集和調查的相關信息及數據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能夠系統、全面地反映出村莊的真實狀況。

2.2 注重鄉村土地建設空間規劃

鄉村發展與振興的基本需求在于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而科學合理的農村建設空間規劃則是實現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在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鄉村發展、基礎設施以及群眾住房需求等核心因素,以便在建設用地空間規劃中進行統籌規劃。

2.3 注重鄉村生態環境規劃

深度貫徹“五位一體”的鄉村綠色發展建設理念,以協調、創新、開放、綠色與共享為鄉村建設基本方向,結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要求,全面考慮鄉村的山、水、林、田、湖等治理建設,加強鄉村綠色生態環境規劃布局,確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目標,以此保障生態環境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1]。

2.4 注重鄉村歷史文化建設

歷史文化建設是鄉村土地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鄉村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傳承,是歷史文化最完整的延續地。因此,在進行鄉村土地規劃時,要注意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政府規劃人員要具備歷史感和責任心,要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土地開發建設,保留當地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突出鄉村文化特色也是鄉村土地規劃的基本原則之一。

2.5 注重保護村民的合法權益

要秉持著“聽民聲、匯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鄉村土地規劃編制過程中全面傾聽村民的心聲,組織村民積極表達規劃意見,并參與集體土地規劃決策,并且最終的規劃結果應在當地進行公示,保障村民依法行使監督權和知情權,以確保土地規劃政策符合當地村民的意愿,切實保障村民合法權益[2]。

3 目前鄉村土地利用現狀

3.1 鄉村土地占用面積現狀

在鄉村土地占用率中,耕地面積是占比率最高的,調查結果表明,許多村莊將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用于耕種,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工業化的推進,農業用地被不斷占用,導致農村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耕地面積不斷縮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農村地區的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此外,由于種植業的效益較低,導致耕地閑置問題日益嚴重。

3.2 鄉村土地利用模式現狀

目前,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糧食,然而農戶的收入結構過于單一,完全依賴于糧食產品的價格波動。近兩年來,由于糧食價格不斷攀升,也促使農民的收益有所提高。但隨著農村人口外流,年輕的人們不再從事農業,這導致了很多土地出現閑置和浪費,因此土地流轉成為一種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讓其他種植戶有機會承包這些土地。盡管合作社作為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之一,對于提高集體經濟規?;接兄匾饔?,但其農產品種植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近年來,農業領域出現了一些新興產業,如電商農業、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開發等,這些產業的興起有效促進了鄉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3]。

3.3 鄉村土地規?;F狀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正逐漸向著新的方向發展。農村大面積土地用于生產和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同時鄉村道路和水利等基礎設施也得到顯著提升。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地區開始改良那些不適宜大面積機械化操作的土地,這種改良促進了農業規?;a的發展。此外,農民住宅的集中化趨勢得以實現,這歸功于通過宅基地置換等方式節約鄉村土地資源。在某些地方,通過租賃土地等方式,建立了工業產區,為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益,并推廣農村以土地為基礎的養老等新模式,促進生態農莊等規?;洕螒B的發展,為農民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益,同時規?;r業經營的推廣,推動了農村產業的現代化進程。

4 鄉村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4.1 土地規劃利用不合理

有些地區在開發利用農村土地資源時,規劃方案的編制不夠科學,或執行不夠嚴格。例如,在某些地區,規劃編制時過于追求高起點、高標準,但卻忽略了當地實際情況,導致規劃難以實現預期目標。雖然用地指標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規劃目標難以實現。農村中存在著對荒地、濕地、陡坡等進行過度開墾的情況,這會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迅速顯現,環境質量也隨之急劇下降。

4.2 鄉村土地質量問題嚴峻

近年來,我國可耕種土地中優質土壤的比例出現下降趨勢,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特別是農田只重視開發和掠奪式利用,使得農耕土地缺乏必要的保養和維護。其次,部分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他們在農田耕種時過多注重產量,從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導致土壤污染嚴重,使得鄉村耕地的適耕性有所下降。另外,農村土地管理缺乏規范性,導致土壤嚴重受損,沙漠化問題日益嚴重。并且隨著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鄉鎮企業數量逐漸增加,然而一些企業的生產工藝水平較為落后,環保措施未能有效落實,導致大量廢氣廢水等污染物排放到土地中,對土地資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4.3 農業機械科技水平不高

農業用水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導致灌溉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還受到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現代化農機在土地保水方面的有待提升,很多地區因為考慮時間和生產成本等問題,沒有對農機技術與農藝進行有效整合和改進,導致鄉村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嚴重浪費。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不需要過多的農村勞動力,這使得剩余勞動力只能走向城市從事務工工作,而農村的土地資源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科技水平的不足導致土地整治和水資源恢復水平不高,從而影響了土地的綜合利用,加劇了環境惡化的趨勢。

5 鄉村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措施

5.1 樹立科學發展的土地規劃理念

在鄉村土地規劃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進行土地使用規劃管理,這涉及對鄉村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進行合理化的改進和調整,以及統籌協調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生態保護、土地整治和利用等方面,需要制定宏觀性和戰略性的土地規劃戰略。在社會發展新時代下,為了加強鄉村土地使用的規劃管理,我們需要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以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目標為導向,并加強對農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針對當地的經濟現狀和社會發展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土地保障計劃,充分發揮農村土地資源有利于保障農民經濟利益、保障生產安全以及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2 提高鄉村土地使用率

嚴謹地規劃土地用途,從生態、經濟、空間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以達到最大化的土地利用效益。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土地資源流轉,改進轉換機制,擴展流通規模,完善市場機制,加強對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的治理,提高流程效能,助力農民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同時,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例如有些鄉村旅游開發區可考慮采用透水路面替代傳統的瀝青和水泥路面,打造美麗的鄉村生態花園,并在空隙中增加多種綠色植物,增加觀賞性的同時保護生態平衡[4]。其次,為了更好地緩解居民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我們可以考慮采取一些相應措施,例如通過對農民閑置宅基地的集中管理、土地回收和補償、出租利用等方式,來推動生態農莊、旅游民宿、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提高鄉村土地的利用效益。

5.3 注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

鄉村的振興與良好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只有實現鄉村的綠色發展,才能保護好鄉村生態系統,同時為農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開發利用農村土地資源時,必須考慮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之間的協調統一。在利用土地資源時,應當優先考慮開發項目,并且要重視對污水的處理,以積極響應生態環境保護的呼吁。通過綠色農產品項目,優化土地資源利用,推廣有機肥使用,旨在最大化降低對鄉村土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未被開發的空地資源,需要逐步深入地考慮開發利用的方案,以實現最大化的土地開發價值。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考慮到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制定有效的維護和管理計劃。

5.4 建立土地開發監管機制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然而,通過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比如提高土地肥力、增強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等,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生產條件。但在進行土地的開發和利用時,必須加強村民和村委的監督,明確各成員的監督責任,以避免土地流轉和開發項目的無序狀態,避免無節制地擴大土地使用面積,從而保持土地開發和利用的效率。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建立公眾意見反饋機制、鼓勵社會監督等。這將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并參與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良好氛圍。其次,為了確保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順利進行,必須加強法律保障。具體而言,可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監管、加大違法懲處力度等。同時,還應注重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領域,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土地資源利用方式[5]。

6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鄉村振興逐漸成為鄉鎮政府和國家機關開展鄉村土地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編制土地資源規劃時,要根據地域的不同情況,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實施多元化的策略,從而保證規劃方案的科學合理,發揮出土地資源的最大價值,適應鄉村經濟建設的需求,實現鄉村的持續發展。此外,還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實施,讓社會充分了解政府的目標,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并且,在鄉村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系,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有關部門和人員必須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科學謀劃農村土地的利用方案,共同推動鄉村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關注鄉村土地治理、支持并參與到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事業中來。

參考文獻

[1] 鄭賢亭.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思考[J].現代農業,2022(3):85-87.

[2] 王力.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的農村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J].當代農機,2023(4):84+86.

[3] 毛鳳偉.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3):64-65.

[4] 鄭佳寧.鄉村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19,13(Z1):129,136.

[5] 孫桂清.加強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的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10):73-75.

猜你喜歡
資源保護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金頭閉殼龜生物學及資源保護研究現狀與展望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試述土地資源管理利用的內核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淺談村鎮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北斗的數字秦嶺系統
江川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